分享

灵枢经第十七篇脉度之二络脉、五脏之气和关格

 感通天下 2020-04-25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第二,歧伯讲,经脉是人体内的纵向气血津液主干通道,人体内还充满着较细的横行的络脉,络脉还有更小的分支叫孙络,孙络出现于人体表层,充斥留滞着旺盛的血丝时,应该迅速采取剌血疗法去除血丝,络脉旺盛的状态必须采取针剌泻法。络脉出现虚弱状态时,注意食用药物进行补益。
    五脏之气,常常通过经络运行供应七窍特殊的物质营养。确保七窍的特殊功能正常实现。
    所以我们讲,肺气通于鼻窍。肺气和,活力充实,鼻子就特别灵敏,能够感知环境中的香嗅之味。心气通于舌窍,心气知,充实有活力,则人的舌头特别能够感知五种味道的分别,吃饭特别香。肾气通于耳窍。肝气通于目窍,肝气和则眼睛能够清晰分辨五色。脾气通于口窍,脾气和则人能够准确的分辨进入口腔中的各种谷物。肾气和,充实活跃,则耳能闻听分辨五音。如果人的五脏不和,人的七窍就不通了,人就不能准确的感知人体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了。五脏不和的同时,六腑就不能相应的正常配合五脏的运转了,就可能发生食物积滞变生为痈的现象。
    所以我们讲,邪气留于腑中,必然是某阳经不和,阳经不和就会留置较多的阳气,某经脉中就会发生阳气特别旺盛的情况。阳气旺盛下去,就会严重影响到阴气,不利于阴脉中的阴气流行,阴脉不利则会引起血液流动发生故障,就会有凝血留滞的现象。在人体表出现一些出血点。这样人体的阴气就又显得特别旺盛了。
    人体阴气特别旺盛的时候,阳气反过来又会受到极大影响,不能及时荣养四肢和皮肤,不能保持体温正常。这种症状叫关。如同半闭了门窗光线不能照耀内部一样。阳气特别旺盛的时候,严重影响到阴气,使阴气不能荣养全身和五脏毛发,这一类症状中格,格是格斗阻挡的意思,是说阳气阻挡于阴气。
    还有一种阴经和阳经的经气都同时处于旺盛的状态,阴经关闭与阳的通道,阳经格阻与阴经的通道,形成关格的局面。
    出现关格症状时,病情严重,人就不能尽其寿命之期而死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