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赋的概念

 关东老圃 2020-04-25

律赋的概念:

所谓律赋,指格律,指作赋必须遵守的对仗、声韵的限制。唐代进士科举考试命题作赋,除须遵守俳赋对仗声律要求外,还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一般为四言两句八字,即限八韵。宋代试赋沿袭唐制。 后世便通称这类限制立意和韵脚的命题赋为律赋

律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限定韵脚;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律赋的写作:

破题是律赋最重要的一环。既要贴切题意,笼罩全文,又要开门见山、出手不凡。如唐代李程的名作《日五色赋》的破题曰德动天鉴,祥开日华两句包蕴全篇,气象高华。律赋的破题开了八股文的先声。

律赋的第二韵谓之原韵。有推原题之意,《声律关键》将当时原韵的原起方法归为:1)自古原起。推原题目古意。(2)古人原起。写古人之事。(3)原出处,从经书出处着手。(4)藏头题原主意。因为藏头题重要的字不在题目内,须在原起时点出。(5)自本身原起。(6)自前代原起。(7)自后世原起。(8)自时事原起。从原题的形式看,有:1)顺题起。这是正格。(2)假彼明此起法。这类于类比的方法。有正面原起,谓之正原;有反面起,谓之反原。也有不执著于字面的意起法。如意起的长句,与八股就毫无二致。《回闻一知十》的原起说:切原昧于外者,由蔽于中;识乎多者,亦基于寡。惟能秉独见于此性之内,故可会至理于片言之下。回也闻一而喻,无入不自得焉,于十必知,类有如此者。有问答式的原起、譬喻式原起,有一正一反的原起,还有正起反接法、反起正接法。
  第三韵就是入题了。入题既要与上面的破题与原起体贴,又要能引起下文,生发下文的意思。

第四韵承上启下。

后面的四韵,正如八股的四比。

总之,律赋的八韵与经义有八股,有着某种很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表现主旨、生发题意方面,律赋的许多方法实在可供我们借鉴。如八股文里老生常谈的虚题实贴、实题虚贴诸作法,都早在律赋里出现了并很完备了。如虚题实贴例,以经书为题的《为君难》此题只是说“君难”,不知指何事为难,故就应历举实事证之。有一篇文章如此说“难”,文云:“兹盖审所畏于若不足畏之中,致其忧于未必可忧之始。重于保民,则每谨毋轻之戒,严于奉天,则当念靡常之理,或拳拳乎务穑之事,或汲汲乎知人之旨,诚每事以思之,见其难之若此。”

如果将八韵的律赋,每联的出句、对句拉长一些,不押韵,那就可以看到一篇八股文。有些赋的较长句式与八股文简直没有二致。如《文德王之利器》里的长句:人兵不战也,孰非屈尧舜之化;技击虽锐也,不足敌汤武之义。读起来很近于明末金声、黄淳耀的八股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