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与信息安全并不是现在刚被提出来,但确实是在当今世界日益受到重视。究竟应该如何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可能还有不同的看法。我国政府正在起草《生物安全法》,所以,我想借助对信息安全的认识,阐述一点我的看法,加深一下人们对生物安全的认识。 人类社会以前也有信息安全的问题和实践,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才日益受到重视,而且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个人角度,我们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很具体,例如邮箱是否被侵入,账号是否被盗,个人资料是否被泄露等。从社会角度看,随着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金融、医疗、水电煤等很多涉及民生和社会安定的领域,都与信息安全息息相关。进一步说,在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领域,信息安全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何米国将对其互联网进行攻击的黑客手段视为战争行为。但这一认识还不是我们对信息安全的全部理解。 米国为何在带头、号召反对、抵制以华为为主的5G技术?在此之前的信息安全如果被攻破,现实危害基本上是数据被盗、被篡改。对于个体和社会的真实伤害,还需要其他手段来转换。5G时代是“物联网”时代,所谓“万物互联”,简单理解就是所有物品都能通过信息互联。比方说汽车自动驾驶,家用电器、医疗设备信息化控制等。在这样的局面下,信息安全如果被攻破,意味着信息可以直接杀人,操控信息就可能故意撞车、冲下悬崖,制造家庭火灾,医疗设备失灵等。也就是说,在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将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不再仅仅是信息被盗或社会骚乱。所以,米国对来自中国的5G技术不放心,完全可以理解。然而,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我们有什么理由对来自米国的信息技术完全放心呢? 借用对信息安全的理解,我想指出,我们对于生物安全的理解,也应该放到同样的高度。未来的生物安全也不仅仅是生态、财富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每一个或者某一群人的生命。也就是说,如果信息可以借助物联网直接杀人,生物技术同样可以。只有树立这样的生物安全意识,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生物安全法》为全体民众提供安全保障。 传统的生物安全都是指自然生物,一般都是指自然生物的远距离传播。这种现象有好有坏。比方说,中国很多农作物是从域外传入的,其他很多国家也如此。历史上,中国很多优秀农作物也传到了海外。西方大航海后,源自美洲的农作物很多传遍了世界,例如土豆、玉米、辣椒、烟草等。当年罂国人到处收集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野生植物,其中很多成为今天的观赏植物。这种现象总的来说是有益的。有害的也有,例如鼠疫、天花等严重疾病的传播。即便是良性的自然生物,也可能造成危害,例如猪和兔子传入澳大利亚,变成了祸害。此外,一种外来蜜蜂使得澳大利亚的本土蜜蜂几乎灭绝。中国的四大家鱼传入米国后,目前在米国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很多国家对于外来物种入境都有规定,有些对活的自然生物非常严格,有些对加工后的熟制品也很严格。这种做法一般只对大国有用,大陆上的小国,海关能防,国境线根本防不住自然生物的自然漂移。即便是大国也很难防范野生动物的自然迁徙,尤其是鸟类。澳大利亚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危害较大,与它是一个岛国的封闭环境有关。因此,一些海洋中的小岛,对外来物种更为敏感。不管怎么说,世界各国对于自然生物传播还能形成共识。 真正对于生物安全最大的隐忧来自人造生物。转基因技术出现后,此类人造生物越来越多,在世界上的传播也越来越广。一些科普人士几十年来不断宣传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对此,我始终表示怀疑。 人造生物的安全问题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人造生物本身。基因改造的生物短期看似乎没多大问题,但长期会如何?毕竟基因技术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不能轻易断言。比方说曾经轰动世界的生物克隆技术,现在基本被放弃了。其次,基因改造生物对其他生物共存性的影响。实验室里的基因改造生物,科学家观察它的性能基本只针对该生物本身,很少能对其开展全生态的长期观察,它是否会影响其他生物,影响是好是坏?对于我们完全是未知。几年前,米国多次报道蜜蜂大规模消失,我认为这是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的后果。蜜蜂消失会严重影响很多植物的授粉,对生态安全的潜在影响巨大。第三,基因技术用于医疗,能治病也一定能致病。第四,人造生物为了获得期待的性能,需要大量实验。一个成功往往预示着大量失败。万一有失败的实验结果不慎泄露,后果也难以想象。第五,上述几项都是基于善良的愿望出发,但我们完全没有理由相信,所有人造生物的实验都出自善良。 因此,生物安全应关注几个方面。第一是自然生物;第二是经济类的人造生物;第三是医疗类的人造生物;第四是战争类的生物武器。我公号里的前一篇文章已经指出,战争类的生物武器与民用类的生物技术本质上区别并不大。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生物安全的一项重要标准应该是——要像防范自然生物入侵一样防范人造生物传播。对于人造生物必须非常严格,要比防范自然生物入侵更严格;对于外来人造生物必须严之更严,在没有百分百安全证据前,外来人造生物至少应该暂时彻底禁止。 |
|
来自: 昵称21405352 > 《生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