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的功效之:(一)温通经脉,驱散寒邪(附语音)

 为什么73 2020-04-26

今天讲的题目是:艾灸的功效。

艾灸在我国古代就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古人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句谚语也足以证明人们对于中医艾灸的肯定和喜爱。

我们前面讲,艾灸主要是对于人体重要的穴位进行熏烤、艾灸,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的各种机能,进而影响到身体的脏腑,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代谢能力、血液循环能力和消化能力等各个系统功能。

同时艾灸疗法适用的人群也很广泛,男女老幼都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对于临床各科,比如内科、儿科、外科、妇科这些疾病都有很多很神奇的功效和作用。

下面依托《黄帝内经》和中医古代经典的描述,来阐述一下艾灸几大方面的功效。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第一个方面的功效叫做“温通经脉,驱散寒邪”。《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这句话什么意思?(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形容身体的气血,喜欢温暖,而不喜欢寒冷,换句话说,用中医的专业词汇来讲,叫做喜欢“温热之气”,而不喜欢“寒凉之气”。

寒凉之气就会导致气血停滞、不流通、凝固,变成瘀积,叫做“寒则泣不能流”。《黄帝内经》经常会讲到一个概念,叫做“天人相应”。天指的是自然界,人指的是人体。自然界到了寒冷的时候会怎么样?自然界到了寒冷的时候,河流、江河、小溪都会凝固不动。人体的经脉就相当于河流,要是寒了之后也会凝固不动。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验,在北方,若是外面天气特别冷,在外面站一会儿就会感觉到手脚冰凉,再站一会儿会感觉到手脚有点麻,伸出手来一看,手冻的白白的,这就是气血不流通。所以人体的气血需要一个温暖的环境,《黄帝内经》说:“温则消而去之”。如果温暖,气血就能通,病就消除,叫做“温则消而去之”。反观一下我们身体,很多人身体哪个部位疼的时候都是伴随着冷,伴随着凉,为什么这样说?(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宫寒的女性每次来例假的时候,大部分,我门诊上的经验应该说是90%以上的女性每次来例假的时候痛经,那种痛需要用手捂着,或者是需要用热水袋、暖宝宝温暖一下,会感觉到舒服,这说明什么?按照中医的病机来讲,子宫之处是寒凉的,有寒气,所以中医叫做“得热则解”,就是遇到热就会缓解。

比如很多人胃疼的时候喜欢用手捂着,或者用一个热的东西捂着,他就会舒服。“得热则解”。大家注意,这句话很重要,适用到现在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因为寒冷而导致疼痛或不适的患者,或者身体不适的人,为什么?因为现在因为寒而导致的疾病特别多,比如到了夏天有空调,空调一直吹后背,就容易导致背部的经络不通,寒气一旦通过命门、丹田或者足三阴经,一些女性特别爱美,冷风一吹,吹到腿或者吹到腰或者肚子,寒气一旦进入身体就会导致中焦脾胃的寒凉,或者是导致子宫寒。这是外寒。

内寒是什么?就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冰镇的东西,冰镇的饮料、啤酒、水,还有的人喜欢吃冰淇淋,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牛奶也直接喝等这一系列冰镇的饮食,吃到胃里之后,很容易导致胃寒,胃一旦寒了之后,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脾胃虚寒,就会腹泻、腹痛、腹胀等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寒气导致的。就刚才我说的,得寒病的机会很多,伤阳气。

另外一个现代人还喜欢熬夜,熬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昏昏沉沉的,阳气升腾的时候,阳气升不起来,阳气虚。熬一晚上伤肝伤肾,所以第二天头昏昏沉沉的,因为肾主骨髓,脑为髓之海,所以肾气不足,头就容易昏昏沉沉的,眼圈黑黑的,眼睛涩涩的,说明什么?说明肝肾同源,熬夜之后也伤肝,眼睛也难受。

脾气不好是因为前一天晚上没睡好觉之后伤了肝血,肝血不能柔和,就容易脾气暴躁、发火生气。这都说明一个问题,这都是属于伤了阳气,伤了阴血。(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我经常在讲课中会劝大家,很多病都是自己造出来的,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造病,不要熬夜,不要让冷风或者空调直吹身体,不要吃冰镇的、凉的饮食,这些注意好了之后,阳气就不被伤。寒气万一伤到我们,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来进行对治。

比如伤到经络,寒风伤到脖子,感觉颈椎特别难受,一歪头整个颈部很难受或者前天晚上睡觉,风一吹,吹到颈椎,落枕了,脖子动不了,怎么办?用艾条来熏督脉上的大椎穴,脖子上有一个穴位叫大椎穴,低头用手一摸,有一个最高的骨,颈后高骨的下面那个窝就是大椎穴。用艾灸熏大椎穴,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再往下就是肠胃不舒服,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这些穴位,能够暖胃。这个作用实际就是我刚才讲的艾草、艾叶,艾灸的性是温的,把艾叶点燃之后,用火力来熏灸,就可以使热力深达肌层,温通气血,深入经络,通行脏腑,进而达到温通经络、祛散寒邪、除湿化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的功效。

很多人问“宣痹止痛”什么意思?“痹”是什么?“痹”就是古代的“痹证”,指的就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就是风、寒、湿三种气合在一起沉结在经络或者关节当中,这就是“痹证”。古代的“痹证”相当于现在什么病?特别类似于现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疼痛等这些以关节疼痛为主的,遇到寒冷天气又会加重或者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就叫做“痹证”。

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到了冬天的时候就会有人跟我说:“彭博士,第二天下雪我都知道,天气预报也没说第二天有雪,但是我知道第二天肯定会下雪,因为我的身体告诉我了,这身体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比电视上的天气预报还准。”

为什么?因为人体和大自然是通着的,为什么这样讲?很多人不理解“天人相应”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人体是一个很敏感的“仪器”,当你的阳气特别足的时候,感知大自然微细变化的能力就没有那么强,相反的,当身体特别弱的时候,气很虚的时候,大自然的一点点风吹草动,身上都会有感觉。

有风寒湿痹、关节炎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中年人,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他们的身体因为年老则气衰,经常得病的话阳气伤了很多,所以外在的一点点风吹草动,他都会有感觉。(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第二天下雪,前天的气肯定是阴沉的,这种阴沉的气就会影响他的经络、关节,加重他寒湿性的疼痛,他就会说第二天肯定会下雪,为什么?因为身体会有预报。到了春夏之际,下雨之前,他们也有感觉,总之只要是阴天,一下雨、一下雪,他们的感受就比一般人明显,就会有感知。

这种病怎么治?古代来讲就是可以用艾灸进行温通经络的方法进行治疗。人体的经络中间流行的是气和血,气血需要什么来推动?需要阳气来推动。气和血一般来讲是合在一起的,但是“气为血帅”,气在血之前,气先行过去,然后血跟着它,就像元帅一样率领着血往前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一旦有了寒气之后,寒就容易让气来收敛,一旦有了热之后,热就容易让气来推动。所以寒和热会影响气的运行。

刚才讲了寒病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疾患,都是因为气运行不了或者是气运行的慢了,或者阻滞了,就会导致疼痛。所以中医有很重要的一句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什么意思?经络要是通的话就不会疼痛,要是痛,说明这个地方是不通的。无论是痛经,还是胃痛、颈椎疼,还是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痛,说白了都是气血不通,这个时候需要温通气血。

气血不通大部分是因为寒,寒就导致气血凝滞,对治的方法就是用温热之气,尤其是用艾灸之气温煦,给它散开,让它温通,这样气血流通之后就不疼了。尤其是艾灸经络、颈椎、肩周炎、关节炎,确实是艾灸到半小时之后,热气一旦进去,疼痛迅速缓解。

上节课也讲过,用艾灸来治疗女性痛经,当下就能缓解,治疗胃痛也是一样的。所以艾灸有一个“遇温则散”的道理,大家能理解,就能更深层次的理解艾灸的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就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讲的就是气血一旦遇到温热之力就开始行,就是气血运行的意思,要是遇到寒就会凝滞不通。(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这一篇当中也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黄帝内经》我之前讲了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我刚才讲的《素问·调经论》,它里边讲的就是一个道理,就是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散寒除湿。艾灸的方法可以达到温通经络,通痹止痛的效果,加强人体的气血运行,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就像前几课所讲的《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灸法有温经散寒,温通经脉,去除湿气的功能。因此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寒凝血瘀,经络痹阻所引起的疾病。比如刚才讲的第一个是风寒湿痹,相当于现在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这都属于寒湿痹痛。

第二类就是痛经。第三类是闭经。有的女生经络气血运行的都闭止了,例假不来了。还有胃寒,胃脘疼痛。还有一个是寒疝腹痛,寒疝现在很少见到,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疝气,因为寒气而导致的疝气,包括现在所谓的腹痛,还有腹泻、痢疾。在古代痢疾、腹泻这些病都可以用艾灸来治疗。还有养生保健,对治的是哪一类人?是阳虚体质的人。

阳虚体质的人有什么特征?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冬天特别怕冷。比如一般人冬天穿一层棉衣就够了,他穿完一层棉衣,还得穿上一件坎肩儿,外面再穿上一层很厚的羽绒服,总之他比别人怕冷。到了冬天,人家盖一床被子就够了,他再盖两床或者三床才能缓过劲儿来,这就是阳气虚弱,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是什么?就是容易手脚冰凉。大家注意,手脚冰凉按照现代医学来讲,是手和脚上的毛细血管循环不好。从中医来讲,为什么循环不好?因为气血通不过去,所以手脚冰凉。(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再往前追,为什么气血过不去?就是因为寒气比较大,阳气不足,所以阳气无法推动着气往前行,血当然就过不去了。所以这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是怎么造成的?身体寒湿比较大或者是阳虚的体质。具备这两点,基本就可以判断这一类人群就属于阳虚型的体质。完全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进行保健养生,通过艾灸的阳气和热力可以达到很好的温通经络的目的,让人感觉很温暖,寒湿的症状也慢慢减轻,很多身体的宿疾也能排除,身体有的疾病就能康复。这是第一条,艾灸的作用,叫做“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