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隍庙!崭新的明天终于要来了!

 Jamesyw789 2020-04-26
城隍庙,要拆迁了!

根据黄浦区旧改项目,城隍庙周边的福佑地块已于去年完成征收。征收范围北至福佑路,东至人民路、中华路,南至县左街、方浜中路、陆家宅路,西至安仁街、光启路,共涉及居民 5680 户。

黄浦最大也是最难砍的这块硬骨头,终于也要迎来崭新的未来。

一度是南市小囡的游乐园,内环中的内环——零环。后来逐渐被游客占领,如今终将开启新的路程。

作为上海人,百感交集。


Part.1 
一度繁华的上海老街
已不复存在

以前的上海人,是会去城隍庙的。记得小时候,上海老街的古镇气息浓厚,并没有那么商业化。
 

在方浜中路和四牌楼路路口,有家酒铺。很小的时候,我爸带我来闲逛,烫上一壶黄酒,吃些诸如花生、蚕豆之类的零嘴。
 
如今,这里的一切都已人是物非,沿街店铺大多封闭,仅存的都在清仓让利,再也找不到往日的影子。
 

协大祥是方浜中路上的老将,这家上海最出名的绸缎老字号,在这里屹立了 100 多年。
 
在老一辈上海人的心里,买真丝绸缎,还是协大祥这样的老店更加靠谱些。
 
如今随着拆迁,商铺封闭,唯独四字招牌还坚守在这里。从右往左,一个“號”字,老上海气息扑面而来。可惜新店,不知去向何处。
 
万有全腌腊行是老街上,为数不多的上海味道。



仍有不少附近居民跑来,买一些腊肠、腊肉等年货回家。在一众游客店中,显得孤单、萧条。
 

老街的另一侧,大片老式居民区已被清空。这里仿佛是一群被遗忘者,外来人从不在意他们,城隍庙的繁华才是指引他们的方向,谁又会去在意拐角深处的逼仄弄堂呢。

只有我们这样,真正住过老城厢的上海人,才懂得其中的乐趣和美妙啊。
 
福佑地区仍有部分住户留在这里,别小看他们,都是手握私有产权房的“地主阶级”,多半是祖上传下来的荫封。
 
 
Part.2 
超大型城隍庙商圈
景区将扩大为2倍

福佑地块占地超过 10 万平方米,预计将规划为以居住为主的商业住宅综合体。
 

而在城隍庙的西面,旧校场路西面也已封闭。根据网上的消息,这里将建成豫园二期项目,并邀请了多家城市设计公司参与规划设计。
 
看一些效果图,这样的豫园商城你期待吗?
 
届时,城隍庙商圈的面积将扩张为目前的两倍。伴随着福佑地块的重新开发,豫园城隍庙和外滩金融中心将连为一体,被老城厢拖累多年的黄浦区,也将扬眉吐气!

不过在阿拉眼里,城隍庙不是购物逛街的,它是有传奇故事的!
 
 
Part.3 
上海之根城隍庙
供奉着1800年上海守护神
 
90% 上海人,根本没去过城隍庙!
你以为的城隍庙:
 
真正的城隍庙:

它,才是上海人的精神家园!

上海城隍庙的主神是汉代大将军霍光。据传东吴末帝孙皓久病不愈,梦到霍光陈述金山咸塘风潮为害,民不聊生,奉其为神,即可痊愈。
 

于是孙皓便在金山供奉霍光,设城隍庙。城隍,即“城墙”“守护神”之意。永乐年间,城隍庙迁至方浜中路至今。传承下来,已有近 1800 年的历史。
 

城隍庙如同上海人的内心支柱,除新中国后的一段历史时期,此地香火从未断绝。后来又新增上海文人秦裕伯和民族英雄陈化成为城隍,遂形成“一庙三城隍”的格局。
 
历经千年的城隍庙,见证了近代上海百年沧桑。
  • 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占领上海县城,以城隍庙为驻扎地。
  • 1853 年上海小刀会起义爆发,总部设于城隍庙。
  • 1860 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清军邀请外国部队参与作战,英法军队驻扎在城隍庙西园,即豫园。
  • 1868 年城隍庙重修,一改三次兵祸后的破败景象,焕然一新。
  • 1893 年随着上海人口增多,城隍庙香火日渐鼎盛,周边一带商贾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上海城中最繁华地带。
  • 1924 年城隍庙举办中元节活动,因不慎烛台打翻引发大火,大殿等建筑尽毁。
  • 1926 年城隍庙筹资再次重建,大殿采用钢筋水泥仿古结构,一改木质建筑易燃烧的弊病。出资人包括知名上海人士,杜月笙和黄金荣。
  • 1938 年抗日战争爆发,城隍庙成为难民区,收容无家可归的难民居住。
  • 1966 年城隍庙关闭,停止一切宗教活动。
  • 1995 年城隍庙重新对外开放。

作为上海小囡,可以不熟读历史,但十有八九只知城隍庙景区,却不知城隍庙本庙,多少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缺失。
 

城隍庙的山门前,游人如织的上海老街,各色小吃、杂货聚集。它们是城隍庙繁华的遗产,也是大兴土木、招纳游客的嫁衣。
 

唯有庙内的信徒,虔诚拜香,祈求来年太平安康。他们,才是城隍庙最忠实的粉丝。
 
 
Part.4 
本帮菜之根城隍庙
上海老饭店并非吉祥物

“啊,你要去吃上海老饭店?”
“那不是去斩冲头吗?”

他们不知道,上海老饭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基地,不单是城隍庙的吉祥物而已。
 

▲本帮菜大师李伯荣

为什么不是绿波廊,而是上海老饭店?一来,老饭店的历史足够悠久,地位超然。二来,本帮菜大宗师李伯荣先生曾是主管老饭店的经理,这位泰斗级人物给老饭店的履历加了不少分。
 
 城隍庙,本帮菜发源地
 

开店讲究人气,开饭店尤其如此。在清末民初,近代上海大发展时期,不少草根平民闯荡上海滩,首站就选在城隍庙。毕竟用现代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巨型流量池。
 

1875 年,川沙人张焕英在城隍庙旁的旧校场路租下一间小店面,起名“荣顺馆”。出身上海三大厨师之乡的她,烧得一手好菜,顾客盈门。
 
荣顺馆不是没有对手。城隍庙毗邻十六铺,河运旺盛,人流云集,同样看中这块风水宝地的,还有德兴馆和一家春,日后它们都成为了本帮菜大佬。
 
说是城隍庙孕育了本帮菜,都不为过。
 

当然张焕英不曾想到,当年这家不起眼的小馆子,成为了上海本帮菜馆的头牌!
 
 正宗熏鱼,一定要用青鱼
 
“服务员,你们的熏鱼用的是草鱼还是青鱼?”
“我不太清楚,我给你问问厨房。”
服务员训练有素,仅一口茶的工夫就带回消息:“是青鱼。”
果断来一份。
 

传统的上海熏鱼,是一定要用青鱼的,肉质相对紧实,不塌。草鱼的肉就比较松散,断面会呈片状碎裂,嚼起来没有弹性。
 

老饭店的调汁真是经典,入口甜,收口咸,一派老上海作风。但那是一种不发腻的甜,同时又特别合嘴。五香气浓,回甘生津,久散不去。几块下肚,有些微醉。
 
可惜不能打满分,不知是否炸得过头的缘故,皮脆但肉不嫩,便少了些层次上的丰腴。
 
 八宝鸭,镇店大将

本帮大菜,一家本帮菜馆技术好不好,吃吃看八宝鸭,也能知一二。
 

鸭子软烂,不酥,那是蒸过了头,失败;里面的糯米太稀,冲淡味道,失败;八宝料喧宾夺主,失败;八宝鸭不够饱满,那是料塞得不够,失败。
 

别看只是一道“糯米鸭”,其实槽点蛮多的,好在老饭店做这道菜是老手了。
 

腿部轻易脱骨,但鸭肉吃起来不会软趴趴,介于酥与烂之间。

 
糯米真是神仙食物,浸足了鸭肉和八宝料的香气,单独拿出来都是一道勾魂的菜品。软糯香甜,调味克制,入喉仍有余韵。
 

底部的芡汁也是勾得恰当好处,不粘不黏,自有一份清透靓丽。这是用蒸出来的鸭肉汁水回锅后调的,也不会很咸,拿来蘸鸭子或是糯米,蛮香的。
 
打包带了点回公司,被一抢而空。为了这只鸭子,值得再来一次。
 
 红烧鮰鱼,上菜40分钟值得等待
 
本帮经典名菜,但大多数上海人都不太知道,更不用说在家里烧了。
 
主要因为制作繁琐,要连续用不同火候加以烹制,老饭店一度也不卖红烧鮰鱼。后来李伯荣掌店,才复兴此菜。家庭小灶那是更不用想了。
 
“红烧鮰鱼要等一个小时哦,可以吗?”服务员友情提醒。
那必须的,倒要看看当年李伯荣力主推出的菜肴,究竟是什么滋味。
 

掐表一算,从点菜到上桌,也不过 40 分钟。后来证明,值得等待。
 
红烧鮰鱼的精,在于火候。妙,则在它的鱼皮和芡汁上。
 

高级本帮厨师做红烧菜,是不需要勾芡的。他们懂得利用火候,引出食材自带的胶质入汤,再大火收汁,形成琥珀色的自来芡。
 
这种芡汁,浓极,香极,又不腻口,反而顺滑无比。天然的,总是最好的。
 

用此法烧出来的鱼皮,更是上品。它富含胶质,本就是做自来芡的好材料。经过火候锻造,胶质感满分。咀嚼间,鱼皮在嘴里如云雾般化开,香和糯充盈口腔,一发入魂。
 

芡汁浓,鱼皮糯,鱼肉更是爽滑细腻,倒有几分鳗鱼的风采。就是底味沉重,古早的乡土风骨,不妨再年轻一点?
 
一道鱼块,都烧得那么好吃,内心是服的。
 

总得来说,老饭店的手艺配得上它的名气,算是有点名堂的。至于适不适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那是另一段故事。
 

在菜单上发现了青鱼秃肺,可惜要预定。如果能吃上,绝对是稀有的口福。还在坚持做这种费时费力的古董级本帮菜,本身就值得被肯定。
 

Part.5 
还有很多历史痕迹
你都应该知道

 四条医马弄
 

在旧校场路的另一边,有四条传奇的弄堂。王医马弄、南王医马弄、中王医马弄、北王医马弄。
 

▲被推平的医马弄
相传在南宋末,有一位专治马病的王姓兽医居住在这里,因此得名“X王医马弄”。想来,这名字也叫了 700 多年,终究敌不过推土机高昂的喧嚣,曲终人散。
 
 上海钟厂商务楼
 
当年响当当的国企,上海人家里的那口台钟,就是这家厂造的。多少爸妈当年结婚的必备品,那时还要凭票购买呢。
 

如今钟厂也不复往日的辉煌,藏匿于旧街市井之中,新来的一批住客,并不知它的故事。
 
 敬一堂
 
上海第一座,也是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距今已有近 380 年历史。四周被居民区环绕,若不是照着地图,怕是找都找不到。
 

堂前大门紧闭,保安警惕性高,不让外人进入。我们只能在门口拍下这张照片,记录它就近的样子。好消息是作为保护建筑,敬一堂将继续矗立下去。
 
 董家渡第二小学

有多少董二小学毕业的,请举手!终于,自从董家渡路拆迁后,一度消失的董家渡第二小学已在西姚家弄复活。
 
18 年过去了,亲眼看到这座近 170 年历史的小学复活,如同找回一段遗失的记忆,热泪盈眶。
 
 玄扈台
 

“玄扈”二字,是徐光启的字。虽是老戏台,但也不过是 1999 年建成,要说是古董还差了许多岁数。只是风雨飘摇 20 年,倒也镀了一层沧桑在身上。
 
以前,玄扈台是真的唱戏的。戏一唱,方浜中路周边便万人空巷,好不热闹。如今,还有人愿意驻足欣赏吗?
 

人不唱戏,戏无可唱,独留空台,受尽冷暖。一座老戏台,看尽了城隍庙的岁月风华。不知它的命运,是否会随周围一起,消失在这座百年老城厢中。

玄扈台的正对面,崭新的城隍庙景区会在不久的将来拔地而起。
 

而旧的城隍庙街区终究会在大浪淘沙中烟消云散,为上海大发展让路。
 
你,准备好说再见了吗?


(完)

编辑 / 文字狗阿黄
摄影 / 鱼面酱
设计 / jinjin
商务合作 / 蚂蚁
微信:shlm001 电话:13166389937
*图片素材为疫情前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