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喜欢读书,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梧桐树边羽 2020-04-26

你为什么喜欢读书?

可以简单地回答,因为我喜欢那种被文字和墨香缠绕的感觉。

这个答案大家满意吗?估计很难。因为这听起来很文艺,实际上什么都没说。

得分什么书

这个问题我问过初高中学生,回答是:“不可能有人会爱读书。”这里的读书就是指学习,读教科书、参考书,他们都不爱看这方面的书。他们看得很透,教辅资料都是枯燥无味的,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未来不得不读。

我曾经以为学霸就爱看书,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无论学渣、学霸、学神,都不爱看书。而且对于应试教育而言,他们看不看书和考试结果关系不大,学渣努力,依然是学渣,学神整天玩儿,依然还是学神——当然,这是在他们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之后——小学、幼儿园的被动知识灌输不属于此列。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爱好不同,都只做自己爱好做的事情。学渣爱玩,而学霸正好爱学习——他们学习的途径绝非只有读书一个途径。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读书?那得分什么书。

教科书、参考书从来没人喜欢读。这就好像很少有成年人喜欢读说明书一样,知识增长类的书籍是反人性的。人性本质就是自我中心,只以自己喜欢的事情为目的。

如果你喜欢读书,那么也是你喜欢的书中写的东西正合了你的胃口。

这和书有什么关系?你说你喜欢某某大家的散文,那么他讲的视频你爱不爱看?如果能够给你相当甚至更高的文学体验,保证你会把书扔了,去网上追他的讲座。

我们喜爱的是书的内容,而并非读书本身。

书的进化和退化

只不过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我们不得不读书。

就好像我们看一部小说改编过的电影电视,如果改编成功,那是皆大欢喜,可如果改编得一塌糊涂,那是不是只有发出赞叹:这书写得太好了,改不出来。

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改编者的水平没到位,或者在改编过程中受到各方势力干扰,无法还原原作品的内容、意境罢了。

现代人获得知识增量、心理愉悦的方式和途径太多了,并不一定要靠读书。

就好像我回答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用音频,也可以用视频。那我为什么一定要写字?因为一,我的声音不好听,二,我的长相不好看,三,我习惯了文字表达思维,改编成口语可能就会结结巴巴、一塌糊涂。

所以,我不得不打字,而提问者,不得不看文字。

这和读书是一个道理。这个社会的信息流通到最后必然是越简单、越高效,越流通。近年来书籍出版在某些领域已经失去了对网络文学、文章的优势。如报纸、刊物基本上都已经灭亡,这其实就是文字文本突破平面,被自媒体、视频、音频多种流量方式共同击败的下场。

那么,大量的年轻人通过网络视频获得心理愉悦的方式虽然和读书不同,结果有没有区别?

有朋友会说,肯定有区别,视频短小、没有境界甚至流于低俗。书籍厚重,有内涵,境界高雅。

其实并非如此,视频也有好的,也有精品;而每年付印的书籍,百分之九十(甚至更高)同样是垃圾。

书本和网络都只是知识和内容的载体,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从哪个方式获得的内容基本一致,或者这么说,在网络上看什么内容的人其实在看书的时候选择也是一样。今天,买财经课的人就是原来买财经书的人,今天看健身视频的人,和当年买少林秘籍的人在思维上区别并不大。

你是什么样的格局,和你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猎取自己需要的内容,是增长知识还是获得愉悦,看视频和读书并没有本质区别。

你为什么要喜欢读书?

有很多的人喜欢文字墨香。就是喜欢那种被文化环绕的感觉,看完了写个读后感,晒两张读书照片,感觉人都文艺了起来。

以前有人很喜欢用读书器和纸质书作比较,那种发白的,泛黄的,散发着纸张油墨味道的感觉远远胜过手上的小平板。

这就是很多人喜欢读书的原因。

只可惜这和读书的内容与目的毫无关系。

那么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假设我们抛开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争端。

前面也提到了,一是知识增量,二是心情愉悦。

第一类读的自然是工具书,第二类读的就是各种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

当然,读文艺作品也有知识增量,主要就是人文知识和写作知识。

第一类的目的很简单,为了改变人生,为了更强,为了出人头地,咱们可以不要脸地总结一下,读工具书的最终目的就是钱——虽然这很粗俗,但是不妨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好吧,说文雅点,是为了物质生活。

第二类的目的同样简单,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就是为了精神生活。

人类为什么喜欢读书,就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改善物质生活,也就是赚钱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自己比别人更好,获得精神方面的胜利。而这种总是想更好,不断努力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病。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因为我有病。

这个逻辑推论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过无所谓,我们知道如何读书才是重点。

读书的真正目的

精神愉悦我们不必讨论,因为那是享受,与学问无关。喜欢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是我们为让自己变得更好或者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而读书的人,要明白一点,读书的目的从来不是知识增量。

读书是为了“明理”。关键字不是在于“理”,是在于“明”。也就是说我们读书是为了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灌输。唯有通过自己思考,明白书中所说的道理,并取得了同意或者反对这本书中结论的态度,我们才算真正在阅读中受益。

这也是为什么碎片化阅读对人的成长毫无用处的原因所在,那些“老师”们将复杂宏大的理论推导过程忽略,只把结论塞给你,我们看似很轻巧、花很少的钱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可一旦进入另外一个情境,还是茫然无知——因为结论是最没有用的东西,难能可贵的是学会思考。而相当多的人读什么,就信什么,这种读书方式,不但对我们的思维无益,还是有害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一定要记住,读书的目的是思考,通过生活阅历、知识积累,开动自己的大脑思考,这本书的观点是否与我相同。得出自己的结论,才算真正读通了一本书。

所以,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喜欢读书?

因为读书让我思考,可以让我的大脑动起来。

就好像老人打麻将防止中风一样,多读书,多思考可以防止我们思维僵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