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药:黄连的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功效必须分清楚

 中医知识圈 2020-04-27
 大熊 享泰极 
黄连是我们老百姓熟悉的一味清热药。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意思是说有苦难言。可见黄连的味道是及其苦的。清热药里的药味都是以苦味为主,苦能清泄。泄,由里向外,泄露排泄,泄什么呢?泄的是里热,很多老百姓也把这类药称为去火药。

清热药


什么叫清热药?咱们中药类别在定义的时候有一个模式:就是以什么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什么病证?就称为什么药。如果按照这么一个模式,就是以清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涉及的药物的品种很多,这些清热药的共有功效是清泄里热,主治里热证。但是对于我们想系统学习中医药的爱好者来说,掌握这样一个层次,在临床上海没有办法准确适用清热药。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把它分为了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这么五类
 
清热药分成五类,是一个实用性的分类,不是非常严谨、科学的分类。科学的分类,基本的原则是子项不兼容,比如一个班里的同学分为男同学、女同学就是科学的分法,不交叉,不兼容。实用性的分类,就有可能交叉,如可能既有清虚热药,又是清实热药。虚实两分之后,在清实热药里面,又分清气分热、清血分热,这样分就显得层次不清。尽管分类不是很科学,但是能够指导临床实践。
 

清热泻火药概述


清热泻火药在临床上的作用,一是用来治疗温热病的气分证。温热病的气分证就是“四大”: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大热,就是高热,又叫壮热,就是常说的发高烧;热邪很盛,逼迫津液外泄,所以会出汗;热邪要耗伤阴津,津液耗伤后容易口渴、多饮、饮冷;有热邪的侵扰,就脉数而且有力。
 
清热泻火药也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当中的脏腑气分热证。与温热病的气分证相比,内科杂病的脏腑气分热证与它最大的差别就是不发烧。针对脏腑的气分热证,有肺热证,有心热证,有胃热证,有肝热证,肾一般是虚热,我们一般不提它。
 
比如清热泻火药中的代表性药物石膏,在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中,麻黄长于平喘止咳,但有温散之偏性,用石膏制约麻黄的辛温发散,这时候石膏和麻黄是相畏的关系,它们共同发挥清肺平喘的效果,石膏一方面制约麻黄的辛温发汗,另一方面发挥清肺热的功效,平喘的仍然是麻黄,这个方治肺热咳嗽也能用。有痰的用,没有痰的也用,关键在于配伍,有痰的当然就要配伍化痰药。
 
石膏还能是清胃热,用于胃火上炎,有的表现出来是头昏头痛,有的表现出来是牙龈肿痛,有的表现出口舌生疮,有的可能表现为咽痛或多食善饥,但都是属于胃热证,石膏都可以用,但应作配伍。
 
清热泻火药最重要的兼有功效就是生津。清热泻火药主要用于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最容易伤津,一般都有口渴,所以在清热泻火的同时又要生津止渴,很多典型的清热泻火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知母既是清热泻火药又是养阴药,多了一个滋阴润燥的功效。知母的滋阴,对于五脏的阴都有滋润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肾、胃和肺这三个脏腑。对于肺来讲,就是滋肺阴、润肺燥。对于肺热证,它既可用于实热证,它能清肺热;也可用于虚热证,出现阴虚燥咳,鼻腔干燥,咽喉干燥,痰黏稠不容易咳出等燥热的症状它更适合,它既能滋肺阴、润肺燥、也可清肺热。对于胃热证,如果是实热证,它是清胃热的药;虚热证,它就是滋胃阴、生津止渴药。它还可以滋肾阴。肾阴虚主要出现虚火亢旺,阴虚生内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者出现遗精这样一些肾阴不能封藏,阴虚生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知母能滋肾阴,退虚火。
 

清热燥湿药概述


湿热病中最常见的是湿温病。温病学当中,没有湿象的称为温热病,或者是普通的温病。既有热又有湿,就称为湿温病。很多脑膜炎、乙脑等急性传染病,都是属于湿热病的范畴。不但要清热也要除湿。湿热证很广泛:可以在胃肠,在胃可以出现痞满不舒,或者恶心呕吐;在肠,譬如湿热泻痢。在肝胆,可以出现湿热黄疸,或者胁痛。湿热在下焦,可以出现湿热淋证,妇女可以出现湿热带下。湿热在肌肤,可以出现湿疹、湿疮、湿热痹病等。
 
清热燥湿药的功效和主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清热燥湿药都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湿热病证,应用很广泛;

(2)能清热泻火,可以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和脏腑热证;

(3)也是清热解毒药,可以用于疮痛为主的热毒证。
 
本节课我们会以黄连为代表讲解这类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概述


清热凉血药就是以清热凉血为主要功效,主要治疗血分热证的药物。
 
血分热证在临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温热病,经过气分的阶段,然后就进人营血阶段,其实营分的热证、血分的热证,都是在血分,只不过传变的时间有先后,程度有轻重。营分证刚从气分进入血分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候,由于刚刚从气分发展而来,所以气分的一些症状还没有完全消除。进入了营血阶段后,由于正气不那么强盛了,正邪相争就没有那么激烈,温度还会降低一点。但是在这个时候,最典型的表现是津液受到明显的耗伤,脉就不是洪大有力了,变得比较细数。温热病的脉都是数的,但是变得比较细弱一些,那就是正气或是津液受到了损伤的一种表现。由于进入了血分,舌头的红色就加深了,出现了红绛的颜色,这是大家在《中医学基础》或《中医诊断学》都学过的。
 
对于温热病营分热证或血分热证的治疗,首先都要用清热凉血的药,这是相同的,只不过在配伍的时候,这两个阶段有差异。营分热证或是在血分热证,都伤了阴,又都需要养阴,这也是共同的;温热病有热毒,同样都需要清热解毒,这是贯彻始终的。
 
另外,清热凉血药亦用于一般内科病的血热妄行。
 
典型的清热凉血药有水牛角、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和紫草等。
 

清热解毒药概述


凡是中药功效里面有清热解毒的药,它对应的主治都有疮痈肿痛,但是我们可能会看到,有一些药物,它有清热解毒功效,但是在应用里面没有疮痈肿痛,只说明疮痈肿痛方面不太常用,它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应用,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疮痈肿痛,所以清热解毒药治疗疮痈肿痛是最基本的主治。
 
清热解毒药治疗热毒证最普遍的是疮痈,其次是温热病、热毒咽喉肿痛。
 
蒲公英、紫花地丁、半边莲、鱼腥草、败酱草、大血藤、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中药按照传统的用法,主要是治疗热毒疮痈。但是目前临床的发展,这组的很多药也广泛用于温热病。长在皮肤表面的就叫外痈,长在内脏的称为内痈,总的都叫疮痈。疮痈相当于西医学的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可以在体表也可以在内脏。长在肺的内痈就叫做肺痈,在肝的就叫肝痈,在阑尾的就叫肠痈。
 
温热病是感受温热邪气,它有特殊的病源,这种特殊的病源与热毒的关系密切,所以在温热病的各个阶段,都应当配伍清热解毒药。反过来讲清热解毒药的主治就应该包括温热病,过去在治疗温然病的方当中,有的没有清热解毒药,譬如治疗气分热证的白虎汤,石膏知母为主,没有清热解毒的药,在当代的临床上都要加上清热解毒药,效果更好。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穿心莲、贯众等。
 
除了温病,还有咽喉肿痛,热毒是最常见的原因,是最重的。射干、山豆根、马勃等清热药是可以治疗咽喉肿痛。
 

清虚热药概述


清虚热药主要用于阴虚内热证。阴虚内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的阴虚内热证,多见于慢性病阴液耗伤,患者出现口干舌燥,更主要的是五心烦热,脉细数,比如说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亢进这样的消耗性疾病,很多都可能出现阴虚内热证。另一种是温热病后期,由于热邪耗伤,阴液不足,但是这时候邪气还没有完全消除,邪伏阴分,即热邪藏在阴分。所以温热病后期在血分还有一定的热邪。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虚实夹杂,既有温热邪气,还需要清热凉血,或者清热解毒,同时它又有阴虚内热要清退。所以清虚热药的主治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有一般的阴虚内热证;有温热病后期热伏阴分,但阴液已经耗伤的阴虚内热证。
 
青蒿、白薇、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等就属于清虚热药。
 
这一类的药,更要注意配伍补阴药,因为它的病因是阴虚,只有配伍补阴药才能标本兼治,这是对于普通的阴虚内热证而言的;对于温热病后期的邪伏阴分又有阴虚内热,还要配伍清热凉血药或清热解毒药,要兼顾阴分的血热,兼顾致病的邪气,配伍稍稍有差异。
 
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味清热燥湿药——黄连。
 

黄连


黄连主要产在长江三峡一带,因为当时是属于四川,所以叫川黄连,这种黄连有一个特征,它的根茎分枝就像鸡爪,所以又叫鸡爪连,它的产量多,质量也比较好,一般所说的川黄连,就是毛茛科的黄连。三角叶黄连,主要产在四川以峨眉山为中心的地区,产量不多,但是质量最好。它的特征是不分枝,不呈鸡爪状,称为峨眉黄连,或者称为雅连,峨眉山旁边有个县叫做洪雅县,这个地方比较有地道优势。云连根系很小质量较差,较少使用。
 
黄连属于清热药里的清热燥湿药,刚才讲清热燥湿药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类药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清热燥湿药都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湿热病证;
 
(2)能清热泻火,可以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和脏腑热证;
 
(3)也是清热解毒药。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清热燥湿药这三方面的功效,黄连是怎么体现的吧。
 
1、清热燥湿
 
黄连清热燥湿,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胃肠湿热。湿热在肠,患者的症状多表现为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大便粘滞不爽,泄泻后肛门灼热等。包括西医的炎症性肠病和痢疾等有上述腹泻症状的疾病。黄连对此有比较好的效果,加上一点活血行气的药更好,如香连丸就是黄连与行气的木香同用。
 
2、黄连除烦清心火
 
黄连也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温热病气分热证不常用,对于脏腑热,黄连的优势在心、胃,尤其在心,最擅长除烦清心火。
 
所谓“烦”,包括烦躁不安、焦虑、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身体热感、胸中苦闷感、心悸动感、脉滑数或数促,以及入睡困难、多梦、过早觉醒等睡眠障碍。
 
如张仲景方中用黄连的最大剂量是4两,就是黄连阿胶汤,主治伤寒“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无独有偶,《肘后方》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伤寒温病“若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又治“烦呕不得眠”,都是利用了黄连除烦的功效。
 
余听鸿在《诊余集》记载,浙江有个县令彻夜不寐很多年了,很是痛苦,服用安神养血剂二百余副,也没有见效,后来孟河名医马省三用黄连8分、山栀3钱、猪胆汁1钱拌炒,煎服,当天晚上就能睡着了。
 
3、清热解毒
 
《黄帝内经》曾在病机条文中这样说道:“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在临床实践中,也的确有很多疮疡疾病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辨证论治,且往往收效良好。黄连被医家称为治疗疮圣药,就是在这个病机理论指导下衍生而来的。黄连对于疮疡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黄连泄心火”,所以凡是湿热毒邪触发心火,均可采取黄连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热毒蕴结在气分,阳性疮疡,比如痈、流注、附骨疽、脓疱疮等,局部红肿或皮色不变,肿胀疼痛,或者是皮肤病缩减皮损红灼热,脓疱糜烂等症状,并伴有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数或滑,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分清气分热毒为治疗原则,代表方剂有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在泻火解毒方面作用极其强大,全方由“黄连9克,黄芩5克,黄柏6克,栀子9克”四味药组成。别看只有四味药,功效却很厉害。尤其是方中黄连、黄柏、黄芩被称为“三黄”,黄连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三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三黄”一出,“三焦”之火就无处藏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