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疏肝理气 【症见】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 【方剂】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寒加吴茱萸,热加丹、栀,痰加半夏、茯苓。 2.疏肝通络 【症见】疏肝不应,营气痹滞,络脉瘀阻。 【方剂】旋覆、新绛、归须、桃仁、泽兰。 3.柔肝 【症见】肝气疏之不应而反剧,乃肝失柔顺之常,当柔肝。 【方剂】当归、枸杞子、柏子仁、怀牛膝;兼热加天冬、生地黄,兼寒加肉桂、苁蓉。 4.缓肝 【症见】肝气甚而中气虚者,当缓肝。 【方剂】炙甘草、白芍、大枣、橘饼、淮小麦 5.培土泄木 【症见】肝气乘脾,脘腹胀痛者。 【方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白芍、木香。 【临证点评】临床中对肝硬化腹水血象低者此为必用之法,于上方药加丹参、黄芪。 6.泄肝和胃 【症见】肝气犯胃或叫肝木乘土,见脘痛呕酸。 【方剂】二陈汤加左金丸,或白蔻仁、金铃子,以疏肝和胃降逆。 7.泄肝 【症见】肝气上冲于心,热厥心痛。 【方剂】金铃子、元胡、吴茱萸、川连,兼寒加川椒、肉桂,寒热俱有加白芍; 8.抑肝 【症见】肝气上冲于肺,见猝然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 【方剂】如吴茱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 总之,肝气为病,或上逆,或郁结,或疏泄太过,故治疗除疏肝一法外,尚有柔、缓、敛三步:柔肝必用血分药,缓肝必以甘药培中,敛肝亦不可太过,而是敛中有散,如乌梅丸中的椒、桂,痛泻要方中的白芍配防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