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思明居士 2020-04-29

若是有人说他想要收藏一把由“花纹钢”打造而成的刀。

相信绝大多数第一时间在脑海里浮现的,除了我国自古就有的由“折叠花纹钢”打造的刀剑以外,还会浮现另外一个名字,也就是由“乌兹钢”锻造而成的“大马士革刀”。

不过若是收藏由“折叠花纹钢”打造而成的刀剑还好说,毕竟折叠花纹钢的锻造工艺在我国流传已久不说,更是有着明确的史料记载以及出土文物等例证可以提供参考。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就好比民国时期较为著名的“北平折花剑”,其所采用的就正是正儿八经的古法折叠花纹钢锻造工艺。

但若是想要收藏一把正儿八经的“大马士革刀”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虽然现在市面上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大马士革刀”,但绝大多数都是有其形而无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实则在市面上鲜少有之。

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说真正的“大马士革刀”锻造工艺已经失传了。

然而事实上,真正的“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并未失传,而且从古至今一路传承下来的“大马士革刀”虽然少,却也不是没有。

以现在那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完全能够对大马士革刀的秘密进行破解,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在市面上鲜少有之呢?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单一钢材打造

这就要从“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开始说起了。

众所周知,人类在评价一把刀是不是“宝刀”的时候,往往都会从锋利度、坚硬度、以及韧性等方面下手,而且若是用于收藏品鉴的话,势必还会讲究“宝刀”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价值”。

而大马士革刀的发源时间最早甚至能够追溯到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其制作材料“乌兹钢”,更是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古印度”,所以“乌兹钢”也被称之为“印度铁”。

直到传入“大马士革”然后被制作成武器以后,制作大马士革刀的材料“乌兹钢”才被称之为“大马士革钢”。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这也就意味着大马士革刀其实就是“单一钢材”打造而成,而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所想的跟“折叠花纹钢”一样的由多种钢材锻打而成的“复合钢”,其花纹是生来就有的。

故而“大马士革刀”实则就跟我国西汉时期由“百炼钢”打造而成的“环首刀”一样,都在人类冷兵器的发展史上有着堪比跨时代的重要地位,历史价值自然不用怀疑。

那么我们再看大马士革刀的性能,既然能被现如今那么多的刀剑收藏界人士所吹捧,其定然是具备着极为优良的性能。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锋利度

首当其冲,就是锋利度了,大马士革刀虽然还达不到什么“削铁如泥”的程度,但是削断细铁丝或者达到“削发立断”的程度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或许还会有很多人说一把刀的锋利程度无非就是“开刃角度”、以及“刃口半径”等方面来决定,与材质没有太大关系,只要研磨到位,哪怕一根木头,都能轻而易举的砍断另外一根“小树枝”。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诚然,“开刃角度”等方面确实对刀剑的“锋利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诸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刮胡刀”,但对于“大马士革刀”而言,实则却并非如此,或者更精确一点,并非全部如此。

因为除了“开刃角度”以及“刃口半径”以外,乌兹钢的“材质特性”也对大马士革刀的“锋利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因为从微观角度来看,乌兹钢虽然只是一种单一的钢材,但是其被制作成大马士革刀且研磨出“刀锋”以后,其刀锋并不像传统“单一钢材”打造而成的刀剑那样细密平直,而是会形成一种一个个极为细密的“锯齿”。

这个锯齿的形成原因,就是因为“乌兹钢”上面那细密的花纹,那些颜色各异的花纹可绝不仅仅只是装饰,而是实打实的能因为其“物理特性”的不同而提升大马士革刀的性能的。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至于“锯齿”对于锋利度方面所能提供的加成,相信就不用笔者多说了吧?这点大家其实还可以参考下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用来切割猎物的石器。

作为一块“石头”,其显然无法具备太小的“开刃角度”,但为何原始人却能轻松的用石头划开猎物的皮毛呢?

就是因为其材质并非普通的石头,而是“燧石”,“燧石”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性,就是在断裂后会形成一个个类似“贝壳”一样的断口。也正是这些“贝壳状断口”,使得这些石器具备了如同“锯子”一般优秀的切割性能。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坚硬度、韧性

那么再说其坚硬度和韧性,众所周知,按照现代科学技术对乌兹钢原材料的分析数据来看,乌兹钢其实就是利用粉末钢冶炼工艺,将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加热,从而形成一种一团“金属渣滓”。

然后再将这些“金属渣滓”反复熔化、冷却,直到最后形成“金属块”,继而再利用类似于“百炼钢”一样的折叠锻打技术反复折叠锻打。

如此一来,有着“铁黑锰矿”别称的“黑锰矿”在加热熔炼后其实所形成的金属块本身就是一种看似单一的“复合钢材”了。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而“含少量杂质的锰”的物理特性是“坚而脆”,也就是足够硬,但是韧性差。铁的韧性则主要是由其中的“含碳量”来决定,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但同时也越软。

那么再从乌兹钢还要添加竹炭、植物叶子等原材料来看的话,很显然就是为了提升含碳量,从而寻找到到一个“韧性”和“硬度”皆而有之的平衡点。

乌兹钢上面细密的花纹其实就是因为“铁元素”和“锰元素”的颜色差异而形成。

美国“BLADE杂志”还曾专门做过一个针对乌兹钢性能的测试,用锤子捶打乌兹钢,结果最后废了老大力气乌兹钢也没断,只是成了一个“U”型。

这也就足以从侧面证明,大马士革刀的硬度和韧性其实也都是极为优异的。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比较罕见?

相信大家从上文中已经不难看出来,现代科技实则已经破解了大马士革刀的所有秘密,即便技艺失传,只要按照其微观成分以及特性等资料反推,想要复刻一把也并非做不到,那为何市面上却比较少见呢?

就像开头曾讲过的,现代市面上其实存在着很多的大马士革刀,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却很少见,为什么?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因为现代市面上大多数的大马士革刀其实所采用的都是类似于“折叠花纹钢”一样的制作工艺打造而成,即采用的是多种标号的钢材“复合折叠锻打”而成,也就是根据含碳量的不同来确定花纹颜色。并非“乌兹钢”。

甚至还有的干脆就随便用一种钢材打造成型,然后后期采用电镀等工艺将“花纹”镀上去。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这样的刀,大家说它还是“大马士革刀”吗?确实是,毕竟外形特征是一样的。甚至有些比较好的,在很多特性方面还超过一个台阶。

但是这种“大马士革刀”却没有了“灵魂”,失去了其背后的“历史价值”,所以严格来讲,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

当然,也不是说“乌兹钢”就失传了,或者是原材料配方失传了,在现代科技面前,一切的“失传”其实都无所遁形,除非是某种材料真的就灭绝了。

真正导致现代市面上鲜少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工艺成本”,一方面是因为制作过程复杂,另外一方面则是受“复合花纹钢”技术的影响。

大马士革刀的秘密已经破解,为何市面上却鲜少有之?

先不说大马士革刀“刀锋”上的那些天然形成的“细密”的锯齿在锻造之时很容易因为“热处理”不当或者研磨失误而造成“崩刃”或者“钢材性能”下降的问题。

若是从黑锰矿这样的原材料开始做起的话,想要形成最后那精美的花纹,实则还需要刀匠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才行,一不留神,就很有可能导致最后的“花纹”杂乱而不规则,那么也就相当于是失败了。

重做的话,时间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诸多方面都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支出。

反之,若是直接使用“标号”不同的“钢材”,那么想要打造出诸如羽毛纹、水纹、木纹等精美图案不是手到擒来吗?

那么市面上鲜少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大马士革刀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