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锻炼的看法 ----活动、运动、桩功锻炼的区别

 蓄势待发有信仰 2020-04-30

锻炼这个词对大家来说是再熟悉不过。而就是这熟悉的词,许多人对锻炼还有着模糊的认识。他们觉得只要是出门,那怕是出去转一会就是锻炼。甚至有一些人还会把做家务、劳动和与锻炼混为一谈。其实不然,我的观点是锻炼、运动和活动是有很大区别的。

  活动:主要是出门慢走。散步,摔摔膀子,踢踢腿等。这对调节人的神经,缓和紧张的情绪有一定作用。但对慢性病的改善作用不大。
  运动:主要是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踢足球、跑步、爬山、游泳、做广播体操等。这些能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肺的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力量和肌肉功能。但运动不当会落下病因。而且有局限性。臟腑和气血的运行以消耗主。
  锻炼:这就比较全面。它相当于武术里的内家拳。如:太极拳、八卦掌、八段锦、五禽戏,桩功等各类导引功法。他们是在锻炼肢体的同时,经络和五臟六腑都得到锻炼。能达到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
  从三种方法的效果来说:上选是锻炼;次之是运动;再次之是活动。

  锻炼,运动和活动虽然对身体都有益。但效果却不是在一个等量级上的。虽然锻炼为上,运动次之,活动再次之。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人还只能适宜于活动。比如一些动手术的老人。
  锻炼到底有多大的好处呢?锻炼是内外兼修的方法。锻炼有素的人是在锻炼颈、肩、肘,腕,指(趾),腰、胯、膝盖,脚踝九大关节的同时,又练到经络及五臟六腑。久而久之就能达到中医所说的'内润机体,而外泽肌肤'的效果。到达这一效果,离中医所说的'阴平阳秘'的健康人状态,也就为时不远。

阴平阳秘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本是互根互用,相互对抗、相互制约,最后达到合谐统一,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阴者藏精而起极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真阴要有收敛收藏阴精的作用,并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阴平);真阳要有生长生发抵御外邪的作用,并不让真阴外泄而固束真阴(阳秘)。

如果人到了这一步,那疾病可以说是难以上身;寒、暑对人的侵扰也就不会太大,另外人也难以疲劳,人的潜在的能量就会被激发,自我修复的功能就会极强地发生作用。

一、如何寻找好的锻炼方法?

锻炼要选最佳的方法!什么是最佳的方法?那就是简单,易学,时间短,效果好,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即能锻炼肢体又能锻炼经络和臟腑的方法。即:能练精、气、神的方法。

二、怎样进行到位的锻炼?

利用气候变迁来锻炼,利用季节来锻炼。其次利用方位,利用五行来锻炼。再次利用形体来锻炼,肢体上的到位,感觉上的到位,气血经络臟腑上的到位来锻炼。最后是时间上的利用,时间上的到位。综合起来:锻炼的到位就是要借天时、借地利,借人和。借时间。

1)利用气候变迁来锻炼,利用季节来锻炼。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即符合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之机理。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是古代的一种高深的养生方法。这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春捂秋凉”。为什么要这样?那就是在“春天把冬天的寒气给捂出来、秋天则把夏天的暑气给散发出去”。这“春捂秋凉”从严格意义上说,现在应该是“夏捂而冬凉”。其原因是:古代时秋天的气温比现在冬天的气温还要低,而古代的“秋凉”到现在应该是“冬凉”;“夏捂”则是因为现在因人为的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全球的气温变暖,紫外线强烈,过多的肉体暴露在外,容易引起灼伤,并可增加皮肤癌的发病机率。
  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做到夏天要耐热、冬天则要能耐寒。如做到了夏天能耐热、冬天能耐寒,那时人体的许多的潜能就会被激发,人体也就会产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功能。到那时,人们就是想生病都比较难,那是实践真正作到的“阴阳平衡、百病不生”。

那么怎样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通过调节人体阴阳,不受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呢?
  那就是在冬天和夏天的早晨锻炼时要带微汗。其原因是:

(1)在寒冷的冬天,清晨的温度是最低的,人们刚从被窝里出来,对外面的气温不太适应,被窝里的温度、室内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早上刚出门,一般的都怕冷。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是逐渐的升高。如你在清晨锻炼时能微带汗,大家都知道,出汗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早上你能出汗,就说明你不但已经适应清晨的低温,而且还出了汗。那气温升高了,你也就能自然的适应了。这也就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是在寒冷的冬天要抑阴而养阳。
  (2)在夏天的清晨,如果能出一些微汗,那在白天相对的就能比常人能耐一些热。这个道理和冬天锻炼的原理是一样的。在夏天那就是抑阳而养阴。
  抑阴养阳和抑阳养阴,这和人们在夏天是采用的去火吃绿豆汤的方法和在寒冷的冬天吃牛羊肉的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饮食的方法,一个是通过锻炼调节体温方法的不同而已。被动的用调节饮食与主动地通过身体调节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外因,一个是内因,内因的强大将是身体突飞猛进,飞速成长的根本前提。

2)利用方位、利用五行来锻炼。

借地利的方位,中国古代地理堪舆著作中,把龙和水与中医气血相对应,把地理的方位与经络、臟腑功能相对应。把本身的地质结构如土质、干湿、高低等所在条件称之为“穴”。中医看待人体从来不是孤立的,与天地相应。以五行对应人体方位则是:南为火对应心,北为水对应肾,东为木对应肝,西为金对应肺,中为土对应脾。

3)利用形体来锻炼,肢体上的到位,感觉上的到位,气血经络臟腑上的到位来锻炼。

在锻炼时,外部能够使人体的肢体得到锻炼,在锻炼人体肢体的同时,内部人的五六腑也要同时能够得到锻炼。肢体的锻炼,只是形;而五脏六腑的锻炼,那是神。“神”的锻炼,尤为重要。但这二者又是缺一不可的。要围绕着“气、血运行做文章”,“气行血行、气滞血淤,长期的血淤,人就会生病”。而许多的人生病都是“气血不合”造成的。

说到五六腑得到锻炼,那就是要增加五六腑的蠕动,经常这样做,人就会吃的香而排得畅,人体脏腑的衰老过程就会得到延缓。

4)时间上的到位,时间上的利用。

为什么强调时间?时间过度不好,过度锻炼适得其反。所以锻炼要练养结合。真正的锻炼――就是养生之道。锻炼可以说是养重于练,是练养结合的一种方法。
  那养是养什么?应该说就是养的“阴平阳秘”。这样可能大家不太好理解。换句话说,人们在夏天吃冷饮、喝绿豆汤、金银花露、外抹清凉油都是为了降火,也就是降火而补阴;而在冬天吃一些牛羊肉等是为了降阴而补阳。这些都是外在。可以说是消极的一种方法。主动的方法,那就是锻炼。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用大量精力体力和时间进行肌体训练,可以起到袪病强身的作用,但长期下去,就走上消耗的一条路,不利于身体的休养生息,所以真正的锻炼,不是盲目地瞎打苦练,而是勤练加巧练,高效练,用时少,收效大的锻炼方法。

以上四点仅是从锻炼的四个维度说明。要达到阴平阳秘,那可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上述锻炼一个方面还不足以达到。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分别是情志和起居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健康的心态加之合理的锻炼这几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要养成这些习惯,可以说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自我改造”。
一、良好饮食、生活习惯:与古训“春捂秋凉”相关的有“三分饥、七分寒”。这也就是说人不能吃的过饱,在气温低时不要穿的过暖。这一点现在的许多人都是难以做到的,如能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不要半途而废。

按时休息和起居,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酗酒、特别是晚上不要喝酒和吃油腻的食物,以清淡的为主。如能坚持这么做,哪怕就是不锻炼,富贵病也是难以上身的。富贵病上不了身不等于没其他的病。那锻炼就成了关键。

二、乐观平和的性格。如能基本作到《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从精神上指引,也是心境界的锻炼。

综观现在参加“锻炼”的人数虽然不少,但他们有相当的一部分人说得不好,那只是凑热闹,不是在锻炼。大多数的人虽“锻炼”多年,但由于方法不当,所以是该生病时还是要生病、该发病时还是要发病。锻炼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生病的机率比以往略少一些罢了,但并没有达到祛病的真正目的。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只是注重于形的锻炼,而忽视了至为重要的的“神”的锻炼。也有一些人注重了“神”的锻炼,而忽视了“形”的锻炼。如果“神、形”兼备锻炼的人员增多了,可以整体的国民体质都有大幅度提高,看病难的现象也会骤然减少。

我对锻炼的看法有一个由浅入深的漫长过程。这源于我的个人经历。我自幼体弱多病,多年疾病折磨给我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起锻炼,1982年前可以说是盲目的,那时只是活动或是运动。原先的病不但没好,因长期在马路上跑步跑了5年,引起脚后跟软组织受损,正常走路都带点跛。那时虽说体质有所提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吃药打针还是经常的。而让身体产生飞跃的是在82年的夏天。
那时结识了一位老师,也可说是缘分吧,该我和病魔说再见了,师父教了我六个动作的桩功锻炼。在锻炼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折磨我20多年的慢性肠炎远离了我;天气预报也不灵了(因腰肌劳损,每逢阴雨天就难受);再接着锻炼,原先的一些慢性病就象见了金刚护体似的,一个个的离开了我。最后9种慢性病都远离我,疾病再没上过身。
  十多年了,我只有外伤去过医院。并出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如穿着方面:夏天穿得比冬天多;饮食:一天滴水不进对身体没任何的影响;体能:在2001年为庆奥运,单人开摩托跑全国。在8月30日那天的下午2:30分从南通出发一直开到31日的晚上9点。一次行程1100公里,从南通到了河南的南阳。第二天正常的出发,没有疲劳感;特别奇怪的就是在那次奥运活动中,我小腿的胫骨摔成粉碎性骨折,当时我疼的头发梢都在滴汗,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就没有再疼过,而医生开的止痛药原封不动的放在床头柜上。

也许大家要问,是什么方法能使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而得到彻底的根治呢?这归功于每天6分钟六个动作的无名桩功锻炼。通过练习,我才知道什么是锻炼,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活动。他们之间是既有相同的地方,同时又有着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他们都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能改善睡眠,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加速肢体的气血运行。

而不同的是:运动是外在的,注重练,注重力量。速度,耐力和暴发力,是消耗能量;桩功是有氧训练,注重内外兼修,是在锻炼肢体和关节的同时,五脏六腑都能得到锻炼。他是把中医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放在首位,所以他是注重于养。是练养结合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说的“练精化气”是指把人们摄取的精微物质转化成脏腑所需之气,也是指后天之气。
  运动相对比较激烈,容易造成损伤,如扭伤。摔伤。碰伤。划伤等;而
有氧锻炼运动量小,消耗——有利于修复损伤的机体。

所以不要把活动、运动和锻炼混为一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古法的锻炼行列。从人体自身去解决,不要仅依靠药物和保健品。只有那样才能延缓脏腑的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