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霉疮秘录

 遇见I中医 2020-04-30
霉疮秘录

《霉疮秘录》二卷,明·陈司成著。司成浙江海宁人,祖上八代为医。他本修儒业,曾到杭州应试。其后家遭中落,乃弃儒而业医。由于先世道下医籍,司成得以尽读,并博涉各家,妇、儿、老人三科,皆博涉而有心得。另外,他感于梅毒之痰害人至深,但医书多不提及,即有提及,亦所言不详,于是他以自己历年医治此症心得及所定药方,著成此书。书中对梅毒的病原、证候、传染途径、施治、验方等均有论述,且有独到之处。

本书通行本为上海会文堂本,另有日本刻本。今以两本参酌,择善而从。

霉疮总说

余家世业医,自高祖用和公,宦隐盐宦,至不佞,已历八世。方脉颇有秘授,独见霉疮一证,往往处治无法。遂令膏粱子弟,形损骨枯,口鼻俱废,甚则传染妻孥,器身绝育,深可怜惜。于是遍访专门,亦无灼见;细考经书,古未言及。究其根源,始于午会之末,起自岭南之地,至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今当未会之初,人禀浸薄,天厉时行,交媾斗精,气相传染,一感其毒,酷烈匪常,人髓沦肌,流经走路,或中予阴,或中于阳,或伏于内,或见于外,或攻脏腑,或巡孔窍;有始终只在一经者,有越经而传者,有间经而传者,有毒伏本经者。形证多端,而治各异,即如。

毒中肾经,始生下疳,继而骨痫,疮标耳内、阴囊、头顶、背脊,形如烂柿,名日阳霉疮,甚则毒伤阴阳二窍。传于心,发大疮,上下左右相对,掣痛连心。移于肝,眉发脱落,眼昏多泪,或疳爪甲。毒伏本经,作偏正头痛,甚则目盲耳闭,或生嗣不寿,久则毒发囊穿。

毒中肝经,先发便毒,嗣作筋痛,疮标耳项胁肋,形如砂仁,俗以砂仁疮名之,甚则筋痿不起。传于脾,四肢发块痛楚,或蛀烂腿臁。移于心,生疮如痣,痛瘴交作。毒伏本经,大筋微疼,久则毒发颈项两膝。

毒中脾经,疮标发际口吻,或堆肛门,形如鼓钉,俗以J疮名之,甚则毒伏脏内。传于肾,骨痛髓烈,发块百会、委中、涌泉等穴。移于肺,肌肤生癣,如花色红紫,褪过即成白癜。毒伏本经,发斑如丹,久则毒结肠胃。

毒中肺经,疮标腋下、胸膛、面颊,形如花朵,俗以棉花疮名之,甚则毒聚咽嗌。传于肝,作筋疼,过月郭空,或天阴申酉时分作疼。移于肾,作肾脏风,痛痒交作。毒伏本经,生赤白癜,久则毒结膺臆臂膊。

毒中心经,疮标肩臂两手,紫黑酷似杨梅,俗以杨梅疮名之,甚则毒攻眸子。传于肺,发喉癣,渐蚀鼻梁,多作痰唾。移于脾,生鹅掌风癣,手足起.止不随。毒伏本经,十指流痛,久则毒攻舌本,或结毒小肠:

1/45


是证也,不独交媾相传,禀薄之人,或入市登圃,或与患者接谈,偶中毒气,不拘老幼,或即病,或不即病,而惨痛周身,或不作痛,而传于内室,或内室无恙,而移患于子女甥孙者。故备述受病根源,施治本末方法,启前人未发之秘。病有经络,毒有浅深,药有缓急,察脉审证,应攻应补,毫不可紊。毒未传变,一脏见证者,半月愈;三脏见证者,一月愈;五脏俱受病者,五十日全愈。此皆独得之法,已经印证海内名公,妙在易生易褪,疤不紫黑,身无痛苦,交媾不染,生嗣无恙,不伐胃气元神,诚干占不易王道之圣药也。设或妄施汗下、点擦、薰洗等药,徒速一时效验。殊不知,毒伏于内,戕贼脏腑,酿成已上诸证,以致投药罔效。余能刻日收功,又能拔去轻粉之毒,使终身无患;非若粗工之不经者,此证直可自任,故为是说以公之。

霉疮或问

或问曰:霉疮为患,何白而防乎?余曰:岭南之地,卑湿而暖,霜雪不加,蛇虫小蛰,诸凡污秽蓄积于地.,遇一阳来复,湿毒与瘴气相蒸,物感之则霉烂易毁,人感之则疮疡易侵,更逢客火交煎,重虚之人,即冒此疾。故始谓之阳霉疮云。以致蔓延传染,所以娼家有麒过之说,皆由气运所使,因渐而致也。

或问:霉疮为气运所使,有云广疮何也?余日:广疮者;与痘相类。痘疮古所无有,始生于北,其气自北而南,汉时谓之胡痘,由先天之所中,无论男女贵贱,遇岁火流行,鼓腋而发。若霉疮者,古亦无有,始生于南,其气自南而北,今时谓之广疮,由后天之所感,不问老幼愚智,无禀虚怯者,触秽而染。胡痘、广疮,以地命名,孰非气运之所使乎?

或问:此证有谓杨梅疮,有谓棉花疮,有谓砂仁疮,名状不一者,何也?余日:毒之相感者,一气也;脏之见证者各异也。如痘疮,有红斑白瘾;如豆,如麻,如蚕子,如土蚨,如茱萸,如葡萄,或移毒眼目肘膝,形证多端,大约似豆者多半,故名日痘疮。如霉疮,有赤游紫瘾,如疯,如疹,如砂仁,如棉花,如鼓钉,如烂柿,如杨梅,或结毒破烂孔窍,名状不一,大约似杨梅者多半,故名日梅疮。痘疮、梅疮,皆以形命名,所以不一也。

或问:其疮传染不已,何也?余日:昔人染此证,亲戚不同居,饮食不同器,置身静室,以俟愈,故传染亦少。迩来世薄,人妄沉匿花柳者众,忽于避忌。一犯有毒之妓,淫火交炽,真元弱者,毒气乘虚而袭,初不知觉,或传于妻妾,或传于姣童。上世鲜有方书可正,故有传染不已之意。

或问:老幼之人,不近妓女,突染此疮,竟有结毒者,何也?余日:不独交媾斗精,或中患者毒气熏蒸而成;或祖父遗毒相传,此又非形接之比也。

或问:有人与患者同寝共食,不传染者,何也?余日:此由先天之炁充固,邪气无间而入。所以有终身为妓,半世作风流客者,竟无此恙。

2/45


或问:交媾偶中毒气,有轻重否?余日:毒随神转,走络流经。壮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患。

或问: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何心经独拟于后耶?余日:此毒上起脾肺,下起肾肝,心乃阳主阴,邪不能先犯,诸经传变而心始受邪。故初生疮子,不为痛楚,或元阳虚怯,直中少阴者,发作遂痛。

或问:毒传脏腑,切脉可知否?余日:脉者气血之道路,气清脉和,气浊脉滞。若有毒者,其脉必沉。如毒聚肝经者,左关脉必沉涩。寅卯时诊之,或迟或结;不复流利者,其毒深重。余脏仿此。非若他毒以洪大滑数为准,反是者证必难治。

或问:有患者服药而俞,精神未复者,何也?余日:毒未尽化,药不胜病耳。盖毒不尽,则精神不复,非骨节酸痛,则疤色紫黑.,故交媾便有所染,牛嗣未免有毒。倘或性气躁率,屡犯禁忌者,遂使一分之毒未除,竞能复f一分之患。不知者反责前药无效,此非倦药者自废欤?

或问:医治此患,或用汤药者,或用散药者,或用丸药者,皆能获效。有等患者深虑轻粉为害,畏服丸散,单用煎剂,能收全功否?余日:审察病机者,医之智也;攻邪伐病者,药之能也。大毒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小大,脏有高下,腑有远近,证有表里,药有轻重,草术之性,多为汤液,金石之品,俱作丸散.,故方有七,大、小、缓、急、奇、偶、复;剂有十: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方不七:不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凡治病在阴者,毋犯其阳;病在阳者,毋犯其阴;范之者,是谓诛伐无过。病在于经,则治其经;病在于络,则治其络;病从气分,则治其气;病从血分,则治其血。病在于表,毋攻其里;病在于里,毋虚其表。邪之所在,攻必从之。受邪为本,见证为标;五虚为本,五邪为标。病属丁实,宜治以急,实者邪气胜也,邪不速遂,则为害蔓延,故治实无迟法。病属于虚,宜治以缓,虚者精气夺也,治宜次第,故治虚无速法,亦无巧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是证而用是药,此万世之常度也。如伤寒禁用丸药,恐庸俗误用巴豆丸,若用大黄丸则宜矣。业有专门,工有高下,又非概论也。

或问:此证有用一二方而愈,有用百药无效者,何也?余曰:一二方而效者,多囚禀厚毒浅;或患者忍心耐性,访医择药,调摄得宜,所以正气足而邪自除也。若百药无效者,乃中毒之深也。又非毒之中深,由受毒之始,速求病痊,不究标本,乱投汤剂,以致真元耗削,药毒蓄积于内,遂有变证杂出,往往至于伤生。患者医者,俱不觉察。故未经药饵者,仅为终身不瘳之疾;误投药石者,定罹天横之患。由是红紫眩乱,使病者暗受其弊也。

或问:治法有用擦手足心者,有煎汤薰洗者,有药点者,有灯照者,或效或不效,而受累者,何也?余口:用此四法,取效一时,与庸工用轻粉无异。得其时者,效或有之;失其候者,其毒反炽,而终身不瘳也。

3/45


或问:何为得时?何为失候?余H:毒尽达于肌表而治之,则为得时;毒未透发而妄攻者,为之失候。

或问:患者亲自制药,或用食物发之,仍有结毒者,何也?余日:世人徒知庸俗暗投轻粉遏药,致有结毒后患。殊不知妄施虫介草汁,过服败毒发毒、寒凉等药,其累不减于轻粉也。

或问:初生疳疮、便毒、大疮细子,至筋骨疼痛,喉癣蚀鼻,发块上下,破烂孔窍,鹅掌白癜,其治同否?余日:感此毒者一气也,然毒之见正者不一也。如伤寒疹子,从表而传里;疫病痘疮,从内而达外;惟此证出人无常,伏见不一,论其本则一,究其末自殊:正为禀有厚薄,病有新久,工有上下,药有良毒,岂可局一定之方,而欲愈小一之疾乎?

或问:已上见证据经服药,能指日收功否?余日:此皆独授秘密,得心应手,譬诸行熟道者,远近可计步而至也。如初生下疳,肿烂未作骨痛者,服药十三日愈:烂去阳物掺药不效,名蛀梗,或为卷心,服药二十五日愈。横痃双生者,服药十三日愈。单生便毒作筋疼者,服药十九日愈。便毒溃破不敛,名为鱼口,兼之疳疮者,服药廿六日愈。阳物生疮,如杨梅堆满,状如鼓椎,他处不生者,名为独脚杨梅疮,服药四十五日愈。生疮形如砂仁,内作筋疼者,服药廿五口愈。形如烂柿,内作骨痛者,服药三十一日愈.,疮标发际、口吻、肛门,他处未见者,服药二十一日愈。彤如大豆,多见四肢者,服药二十七日愈。胸膛面颊先标,形如化朵者,服药二十五日愈一上下左右对垒,形如杨梅者,服药三十三日愈。筋骨疼痛遇天阴日晚痛甚者,服药二十一日愈。结毒腿臁肩膊,块未破者,服药三十二日愈。块破年远者,服药三十七日愈。结毒委中、涌泉、玉茎、百会等处,末破者,服药三十一日愈,已破者,服药三十六日愈,十指惨痛,爪甲发病者,服药二十六只愈。喉癣日久,成天白蚁蚀鼻者,服药二十五口愈。毒壅肺道,不时吐痰而声哑者,服药二十七日愈。毒透肌肤,肢体生癣,硬靥如钱色红紫者,服药三十七日愈。毒附手足,生鹅掌风者,服药四十二日愈。毒留肉分,蛀烂蔓延者,服药四十五日愈。胎毒胎儿,屡患疮疖、游风丹肿者,服药二十四日愈。生儿无皮不寿者,必足父母蓄毒所使,当诊父母脉气,方见毒之有无轻重,然后服药,疏涤余邪,补益正气,庶使后孕子女,永无胎毒。故微病必须服饵,汤剂不可乱投,尊生者保之。

或问:服药愈疾,限日刻期,能勿爽信乎?余曰:制剂疗疾,不外阴阳五行生成之数;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若水镜鉴形,不失毫发。故病于内者,司内揣外;病于外者,司外揣内。治之之道,无逾此矣。非独是疾,诸证皆然。夫病为主,药为宾,宾主相得,邪气乃伏,邪气一伏,则限期勿爽矣。

或问:有毒坏孔窍,肢体瘦怯者,医能复原否?余日:能解前药之毒,按经销熔其邪,重施培植元本。耳虽聋而复响,眼将瞎而复明,鼻将凹而复耸,体怯者复壮,阳费者复长。大都治此证者不外化毒一法。第化毒之法,不外攻邪补元,非明经察脉辨证之精,毋得妄治。故谚云:伤寒痘疹广疮,瘰疠怯病不服药为上。至言也。原非有病而不药,尝恐医工之不善也。故有此戒。

4/45


或问:土茯苓单疗此疾,竟有饵之不效,何也?余日:土茯苓味甘气平,主温胃健脾,暖筋骨。倘过服寒凉损胃,毒滞脾经,饮食少进者,非此不能奏效。若毒在他经,脾胃健旺者,纵多服亦不见功。如脾虚泄泻者,服此实有奇验,故日奇良,非虚名也。

或问:丈夫染此症,内室预服败毒等药,可否?余日:上工治未病者,毋容邪气侵也。今人未见毒气有无,遂服败毒等药,果有毒者则可;如无毒者,徒使元气内虚,内一虚则外邪易入,是无病而求病也。譬诸国家蓄兵以御寇,医家蓄药以攻疾,岂有无警而用兵,无病而用药哉!

或问:生牛乳,必须矾石配合,近世方书,鲜有用者,又未能辨其真伪,乞明示以便采取,何如?余日:古人处方,自有识见,决非杜撰也。余检《本草》,矾石性大热有毒,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下气。阅《本草》注,矾石煅炼配姜、附、皂、桔,为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又有匈奴露宿丸,主心腹积聚,食饮不下。前贤靳邵者,一时名医也,创置矾石散方,晋士大夫皆获异效。余家传此方,制度有法,用之有验,但此石难得。癸酉春,余客武林,遍访药铺,无有真者,偶得之宦族任上带归,约有数十斤,视之形似滑石,扣之坚刚,碎之如浆酪,余尽购归。依法养火,开视悉如化灰,尝之有味,烧之有气,配合生生乳,大有奇功。余得此石甚多,又熟于煅炼,用之有余,或有配药者,亦可取用,其方附后。

或问:生生乳亦有朱汞在内,与粉霜轻粉相类?余日:朱汞者得矾石,而白如雪;得硫黄,而赤如丹。得矾石而剽悍解,且药石各有宜忌之不同,相宜者如油珠丸,治小儿惊风;轻粉虽烈,用之有效,如夺命丹,治疗肿,用之反能豁毒。即如砒霜有毒,寒痰冷哮,非此不效,疟疾水泻,服之亦瘳;又如蜈蚣全蝎,药性非良,芽儿脐风,投之即愈。非灼见病因,毋妄投也。

或问:金鼎砒有大毒,方士用之,何也?余日:以毒攻邪也。凡疮毒年深月久,流脓出水者,症属虚寒,非金鼎砒佐他药,不能收功。若疮毒初起服之,反能为害;或有误服轻粉寒凉隐药,结毒破烂,众方不效者,服之得效。《丹经》日:水银不离砒下死。信非虚语。

霉疮治验

一庠生,年十八,肄业郭外,渐渐眉发脱落,遍身拘急从风,治不效。余候其脉,沉涩且缓,此金乘木位,乃霉疮毒气所感也。用发药三剂,吞牛黄蟾酥丸,大汗之;次服化毒乙字丸,兼用龙胆泻肝汤。旬日外,果发细疮,如砂仁,随生随褪。二十日外,疮毒尽化,眉发复生。

一词客,染杨梅疮,传于内室,多方调治仅愈,惟生儿多天,就余商之。余日:此乃先天遗毒使然。或初生无皮,或月内生疮,或作游风丹肿,或发块,或生癣,皆霉疮之遗毒也。遂倩余诊脉,细按之六脉无恙,气血和平,何生嗣多天。乃知其内室蕴毒必重;有

5/45


害胎元。即用逍遥汤加忍冬花、川石斛、贝母、威灵仙,二十余剂,兼服化毒壬字丸一料,嗣服加昧养荣丸。不一载,即举一嗣,后二年又生一女。痘疮俱朗,渚疾不侵。

一内室,患头痛,沿及手臂不能举动。易数医,服药二百余剂,不获效。后颈项发痰块三五枚,又以瘰疬攻治,亦不效。余诊其脉,与前症不合,及出前医药按,皆以治风、治火、治痰、治血虚、治瘰疬。余日:是霉疮毒气所感,太阳厥阴受症,何治之廖也?主人始悟,日:向余出京患便毒,岂余毒相染耶,先生之言不诬矣。即以保安汤十剂,间服化毒癸字丸,至半月手臂舒畅,头痛全无。后更甲字丸,至二十日外,头块消散,又服加味地黄丸,方获全功。

一儿,才半岁,患赤游风。其父用毒药发之,起疮如癣,或干或湿,身无完肤。其友邀余视之。余日:此虽胎毒,必为霉疮恶气所遗。众口日:伊父性佞青楼,毒或有之。,遂用化毒庚字丸,倍加牛黄,兼用辰砂六一散,每日间服六次,人参汤送下,至七日始褪,二十日全愈。

一贵介,年三十余,染疮日久,妄用克伐,大肉已削,止存皮骨,且咽喉腐烂,外疮冰伏,形势危甚。余懒治。患者二兄,曾犯此症,且无嗣,请治其弟。余用大补药熬膏日饮,每早用化毒戊字丸,晚服辛字丸;至十五日,喉肉始长,饮食渐增;至三十日,身疮褪剥,又服大造丸;至五十日,肌肉方生;七十日能步履而愈。

一贾年四十余,患疮贻毒有年,块发顶头如拳,右膝肿大如瓠,右腮破溃,喉咙损伤,粥食不能下胃,每日唾痰升许,肢体赢瘦,坐以待毙。余视其症危甚,第脉息尚有胃气。遂用六君子汤,加贝母、胆星、石斛、天麻、兼服化毒壬字丸;至二十口腮溃已靥,头块始消,饮食便利,又用戊字丸,兼虎潜丸,早晚问服;至三十余日而腿膝如故,饮食培增,更服辛字丸;至五十日,而诸症皆愈,形体更肥。

一缙绅年四十外,九月问染下疳,至次年正月,遍体生霉疮,急欲取效,施寒凉之剂,用薰洗之法,疮痂尽褪,疤色紫黑,骨节流痛,肩膝起块。余诊之,右脉沉微,左脉涩滞,知其寒凉太过,毒伏发块。遂用人参二钱,予羊肉十两,每日煮食,早晚服化毒已字丸;旬日外,疮靥叠褪;至二十日,块消痛止,又服辛字丸,疮疤光莹,嗣服八味地黄丸而愈。

一室女,年十四,忽小腹作痛,不旬日痛引腿膝。其父延医甚众,皆云屈脚肠痈,疗三月无效。后医作痞块,治亦不效。时在正月,邀余诊视。候脉不滑不数,傍见一婢颈项疮疤紫黑,余知其婢所传也。其父询为何疾,予不明言,适他往,至八月才回。其疾如故,饮食少进,时作警悸,其父复恳求治。遂示以病因,即询诸婢。婢曰:有之。日:验之矣。,用归脾汤,兼服化毒丙字丸;至半月痛始定,又服乙字丸;至二十五口,诸症皆愈。

一太学,年三十,染霉疮,饮食禁忌甚善,并不服药,至两载而痊。不及数月,两腿起小块,月余而破,但不深溃己自用膏丹敷贴,一伏一起,蔓延胸腹、颈项、头面、耳日。一病二十余年,访治于于。予口:乃阳霉蛀也;毒留肌肉之问,失于汗下耳。遂用防

6/45


风通圣散加人参,连进五服,以祛其蓄毒,兼用化毒戊字丸,早晚服之,至盈月而愈。耳目无恙,才止前丸,更用八味丸,服至三斤,精神如旧。后取妾,复生嗣焉。

一节推年六卜余,患阴囊破烂五年,日流臭水无度u诸医勿克,闭户静养。适伊孙患慢惊,延余治,问及此症。余口:结毒也。壮年必犯疳疮、便毒,服药 .虽愈,余毒蓄而不散,至血衰所作,非他药可疗。当用加味益气汤,早晚吞化毒壬字丸,不用敷药,至三十余日,肉长结痂而愈。

一士好采补,误染霉毒,前阴发疮,临溺惨痛,诸药无效,且腐至根,始延余治。余日:此名卷心蛀疳疮。当用牛膝、枸杞、忍冬花、黄芪、熟地、当归、首乌、泽泻、石斛等大料熬膏,加人参、鹿胶日饵,早晚服化毒癸字丸,半月后疮肉始长,又服戊字丸,后用独参汤吞八昧丸,精神复长而愈。

一青楼患疳疮半载,沿烂疼痛不止,敷药不效,多用草药单方,甚至呕逆不食,危笃欲毙.,余诊其脉,两尺沉涩,寸关俱微。盖因草药损胃,遂令脾惫不食,故毒气不能升散。以加减六君子汤十余剂,兼进化毒癸字丸;至七日始纳谷,其痛稍减,更用乙字丸;至半月身发细疮,随生随褪;至三十余日全愈。

一司掾年近三十,患便毒月余,多方不能消散,其痛甚烈,立则下坠阴囊,卧则上攻两肾,转侧不能自持,日夜难以安息,始延余治。诊其脉左手结涩,知肾肝毒气炽甚。遂用化毒甲字丸,同癸字丸,早晚服之,木通连翘汤送下,至七口痛止,十四口肿消,十八日全愈。

一童子忽作身热,即发丹毒数块,众医为赤游风。治以药,治以砭,治以敷,悉不效。余思之,日:游风为患,必是父母霉疮毒气所遗。当用化毒辛字丸倍加牛黄、钟乳粉、珍珠、犀角、羚羊,早晚服之,霍然而逾。

一贾年三十,忽生一毒于环跳穴下,状如绛桃,红且紫,或痛或痒,未几又发小块于两膝下。服药数月不效,且溃烂至腿臁,延累三载。余视其疮口,候其脉气,是结毒也。患者日:不然。归询其母。其母日:父遗毒所传。余用化毒戊字丸,早晚服之,到半月,进十全大补汤,加牛膝、米仁,至三十日两腿全愈。后服虎潜丸,精神始旺。

一县尉年五十余,客京都,染杨梅疮,欲速治愈,每遇春夏复发。缘受选延捱六载,精神消耗,两腿破烂,艰于步履。余始治,以大补汤加枸杞、薏苡、牛膝、首乌,兼服化毒已字丸.:半月后,更甲字丸服之。至三十五日,而腿毒全愈,后服补髓丸,而复元。

一孝廉年近三十,眼角内溃,痛引鼻梁,脓水无度,脆骨将脱。究其因,原染霉疮,季春啖黄鱼之后,眼角隐隐作痛,医以降火祛风之剂治之,不效。余知毒伏在内,遇毒一击而发。遂服化毒戊字丸,和乙字丸,早晚间服,兼以神攻内托散。至二十日,脓尽肉生,后用十全.人补汤加川连、忍冬花、贝母,服二十剂,眼鼻无恙而愈。

7/45


一富室季春染霉疮如痘,至仲冬而愈,嗣发鹅掌风两手。又年余,腰背生癣,痛痒交作,薰洗敷药近愈。未几复作筋骨疼痛,流注左右,惨楚无时,渐至著床不起。方延余治。诊其两手脉,沉而结,知为毒遏于内,不得发起,故作筋骨疼痛。遂用人参八钱,升麻半两,川山甲四钱,忍冬花四两,土茯苓十两,分作五剂,兼服化毒乙字丸,至七日痛减。半月后,发细疮百余点,其痛顿除。调理四十日全愈。

一梨园染棉花疮,恐亲友知觉,求医速痊,误服隐药而愈。期月之后,遍身流注作痛,身体振掉,不能自持,甚至著床不起。余日:误中轻粉毒也。早服化毒己字丸,晚服癸字丸,三六九日单服神水,间日服活络丹,四十日全愈。

一商,年四十外,五月间耳内生一疮,不知觉;至七月中,阴囊生疮三四枚,亦不识;至十月阴囊头顶生疮,共三五十个,其形酷似杨梅,口渴非常,痛不堪忍,虽天寒秽气逼人。十一月,始求余治。余日:真少阴症也。日用归脾汤加枸杞、山萸,早服化毒壬字丸,晚服丙字丸,至三十余日全愈。患者内室,亦感此毒,作寒热骨痛,即服化毒乙字丸,随生细疮八十余点,半月后全愈。

…乳母年三十,患乳痈肿痛,百日而溃,诸药勿效,秽气异常。延余治之诊其脉,原非乳痈,乃霉疮毒气所遗。究其因,乳子之父,曾患此症,是遗毒外吹。遂用化毒乙字丸,兼以四物汤加贝母、丹皮、瓜蒌子、木通、豆蔻、香附、青皮、柴胡,服二十余日而愈。

一参军年四十外,突患癣疮,沿及手足,其形如钱堆起,红紫黑靥,褪过即成白癜,经年不廖。就余治,遂用人参蛤蚧散,兼服化毒辛字丸,半月后又服己字丸,四十余日乃愈。

一友人子,年十七,肄业道院,忽髀厌肿痛,状如横痃。叩余索方,即以汗下化毒之法消之,嗣后肛门生疮,认为痔,以烂药敷之不去,后用红粉霜乃痊。又作筋骨疼痛,痛后生疮如砂仁。邀余商之,余曰:此症染发不…,小症应当大治。伊父好方士,不从余言,每得一方,辄便试之,疗年余,肌肉消瘦,外疮冰伏,不起不褪,又加骨痛,头额、腿漆发块,精神衰惫。至技穷,复就余治。乃用八珍汤加忍冬花、五加皮、何首乌,兼用化毒戊字丸,壬字丸,早晚间服;至三十日痛止疮褪,又加牛膝,枸杞;至五十日块消,精神渐复,后服补髓丸而愈。

一青楼年二十,大作骨痛,生疮如杨梅,求治之。余用玉枢丹五钱,作二次服,大泻之,每日用子羊肉十肉、黄芪两许、土茯苓四两,共煮啖之,兼以化毒丙字丸,服至十三日,大疮干褪,即生细疮如痣,随生随褪,疤无异色,月余全愈。

一司掾年迈五十,初夏染疳疮,服大汗大下等药,约数斗。至仲冬,肢体剥落,饮食不进,筋骨疼痛,黑癍遍身,耳无闻,目无见,命悬旦夕。余睨之,精神惫甚,毒气深固,意不许治。病家笃恳,用补脾药旬日,才知食味,方用化毒壬字丸,与甲字丸,早晚间服,兼饮大补养荣膏。至,:十日,每黑癍中,生一细疮,随生随褪,肌瘫始泽,疼痛

8/45


全除,内以补髓丸服之,外以药卷纸筒灸耳,耳渐知声,且渐有光。至五十日,方辨人语,因倦于药,十年来,未能复全听。

一童子年十二,因父母患霉疮,而染喉癣,延年余,饮食艰难,喉闭声哑。余谓毒气壅于肺道,以至音声不出。每日早服化毒庚字丸,晚服犀角解毒丸。至半月,喉癣始痊,又用琼玉膏,不时噙咽。至二十日,声出如昔。

一友年近三十,初习医。偶中杨霉疮毒,喉间忽生一疮如蕈,认为喉蛾,大用清凉解毒之药不效。延二百余日,饮食竞不进,垂毙。适余至,其友以症告。余日:此霉疮症也。次日往视,手上有数疮隐肉。遂用化毒丙字丸,强吞以独参汤接饮,问以煎剂调理。至七日,疮发口、鼻、舌、本。至十日外,能进粥,又服庚字丸。至二十日后,善饭,不服余药,自为调理。

一黄冠年二旬余。染砂仁疮,欲速愈,闻方辄试,未满百日,而形惫食减。始就余治,诊其脉,六部俱沉微而缓,余为寒凉大过,脾胃受伤,以致饮食不进,外疮冰伏,兼之筋骨疼痛。当以补中益胃,使毒气升发而易化,用补中益气汤倍加参、术。服至七日,饮食渐增,兼以化毒戊字丸,早晚服之。至半月,疮势起发,筋骨痛定,又更乙字丸。服至二十五日,疮痂尽褪而愈。后服大补丸一料,元神复旺。

一农年四十余。丙子春初,前阴生疮,状如鼓椎,他处无一点,屡医不效。交冬更服苏州瓶药,以土茯苓煎汤作引,约用百五十斤。至丁丑夏,其疾反重,日夜痛苦,无一刻安卧,其臭甚恶,虽妻儿不敢近,灸之不去,点之不减。方就余治,诊两手脉,俱沉微而缓,惟左尺欲绝,是少阴经受病,名日独脚阳霉疮。向被不经之药妄投,毒将内攻,是以胸膈迷闷,饮食少进。遂用牙皂、升麻、首乌、牛膝、木通、忍冬花煎饮,吞获心丹,早晚服壬字化毒丸,至半月方效。更服人参、黄芪、枸杞、牛膝、鹿角、当归、升麻、川山甲煎服。至二十日外,痛渐减,始得安卧,兼以灵药外敷。至五}日疮褪,毒气将脱,而患者吝费罢药,精神恐未能复旧。

霉疮方法

夫霉疮为患,正气不虚,则邪毒不入。如肝气虚,邪毒乘之,则发横痃,或成鱼口,甚则筋疼,疮形如砂仁。肾气虚,邪毒乘之,则生下疳,或为蛀梗,甚则骨痛,疮形如烂柿。肺气虚,邪毒乘之,则毒聚于上,不为筋疼,必生疮如花。脾气虚,邪毒乘之,则毒流四肢,不作骨痛,必生疮如痘。心气虚,邪毒乘之,则发大疮,形如杨梅,左右相对而作楚。有一经独虚,而邪气独盛者,有两经三经同虚而齐病者,有见于外而满身生疮者,有伏于内而遍体骨痛者,所以出入无常而隐见不一也。当详究脉理,按其毒气有无轻重,应发表则当发表,应攻里则当攻里,应疏利则当疏利,应温补则当温补,应凉解则当凉解,勿令虚实颠倒,斫削元神。盖病重而药轻者,但无近效;病轻而药重者,必生剧变,所以治此症者,须标本兼治,不可偏施,以攻邪补元为主。

主方

9/45


凡染有毒之妓,或与患者接谈,稍有所感,不拘便毒疳疮,或发际生疮,梳下薄靥如麸,或手足肌肤红点如斑隐肉。当服此方,使正气足而邪自除也。若间服牛黄化毒丸,取效甚捷。

人参黄芪 川芎 甘草各一线 当归二钱忍冬花汉防己各一钱五分 升麻 防风 穿山甲各八分

用水二大钟,加生姜三片,煎至半,饥时服,渣再煎。

牛黄化毒丹

治已上初见形症。

牛黄四分,须用西黄,色鲜黄者用之,乌金黄亦可。肝黄形如笔管,厚实者功次之。广黄味薄,功不及半琥珀五分血竭制大黄雄黄 朱砂须择镜面大块,不涉沙石者用之。近有炼丹不就,转与药店卖者,有大毒,不入服药 白藓皮 穿山甲 乳香 木香各取头末,一钱五分蝉退末二钱生生乳一钱没药一钱七分川贝母三钱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丸,砂糖汤送下,中病则已。如余毒未尽,药不可撤。服此丸,切忌烦劳、恼怒、焦躁,茶酒止可用十分之三。

壬字化毒丸

治肾经内外前后形症。

虎胫骨酥灸龟板酥灸 穿山甲炙脆 朱砂各一钱六分 月月红即血余,用童子头发月剃者煅。一钱五分蝉退末二钱没药乳香 白藓皮雄黄各一钱五分生生乳一钱 牛黄五分土贝母二钱沉香七分,取沉水色黑味甜香者用之琥珀七分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饯,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丸,人参汤送下,枸杞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保脾饮

治脾经形症,益其正气。兼服戊字化毒丸,标本同治。

金钗石斛薏苡仁忍冬花各二钱山药 茯苓 牡丹皮 陈皮各一钱 人参 甘草 木香备六分

用水二大钟,加枣二枚,煎八分服,渣再煎服。

戊字化毒丸

治脾经内外前后形症。

10/45


牛黄四分升麻生生乳各一钱木香朱砂雄黄穿山甲白藓皮 乳香各一钱五分。择滴乳不杂沙石者,炙用 制大黄二钱。宜九浸(1]九蒸九晒。每黄十两,当耗煮酒五十两,入药则泻中有补威灵仙没药 血竭 贝母各一钱八分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九,人参汤送下,奇良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益卫散

治肺经形症,益其正气。兼服庚字化毒丸,标本同治。

人参贝母 白芨 百合 阿胶 桔梗 天门冬各一钱 山药、木香甘草各七分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通口服,渣再煎服。

庚宇化毒丸

治肺经内外前后形症。

蝉退净去沙土穿山甲炙 贝母各二钱 钟乳石须择湖广产者,长大脆白,用天葵、甘草水煮一日,研万遍用之。色杂性坚者不用 郁金二钱生生乳已上各一钱 牛黄四分五厘木香 月月红乳香 白藓皮雄黄各一钱五分朱砂一钱七分

上各制为术,用神曲末五钱,打稠湖,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农。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卜丸,人参汤送下,奇良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末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安神散

治心经形症,益其正气。兼服丙字化毒丸,标本同治。

人参茯神黄连 甘草各一钱远志七分石菖蒲 柏子仁 生地赤芍 木通各一钱二分

用水二钟,加圆肉七枚,煎八分服,渣再煎服。

丙字化毒丸

治心经内外前后形症。

牛黄珍珠各五分犀角蜜色味香有棕纹者用之瓜儿血竭 紫草、朱砂雄黄 白鲜皮 乳香 月月红各一钱五分 僵蚕酒拌炒,去丝蝉退穿山甲各一钱三分生生乳一钱赤芍药二钱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六丸,每晚空腹服十一丸,人参汤送下,龙眼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切忌恼怒焦躁,茶酒止可用十分之三。

11/45


凡服十干丸,先用滚汤汩咽,清胸中浊气,嗣服丸药,药后啖糕果之类,压丸药下胃,日宜遵法毋忽。

通气饮

治横痃初起,或两髀俱肿作痛,肉未坚实,应服此方。

木通、瓜葵子各五钱忍冬花粉甘草各名三钱贝母紫苏叶各二钱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空腹服,渣再煎七分服。

消毒饮

治便毒单生肿硬,大作痛者,服此方。

归尾粉草熟大黄黑丑捣碎,各三钱僵蚕 贝母各二钱用水酒各一大钟,煎八分空腹服,渣煎七分服。

单方

治同前。

黑丑头末七钱空腹热酒调服,或汗或下,下后以粥饮止之。

五虎汤

治同前。有元气者取之。

全蝎僵蚕穿山甲灸,各一钱五分蜈蚣三条斑毛[1]三个,去头足,糯米拌炒生大黄二钱

上研为末,分二次,空腹酒服。

内托散

治便毒肿痛,将作脓者服之。

地榆一两黄芪粉草忍冬花穿山甲白芷各二钱

用酒二大钟,煎至一钟,空腹服,渣再煎服。

透脓散

治便毒有脓,未破作痛作胀。

皂角刺黄芪 牛膝各三钱 川芎一钱 当归尾 穿山甲 忍冬花汉防己各一钱五分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空腹服,渣再煎七分。若服前方不效者,感毒必重。

当服甲字化毒丸收功。

12/45


解毒汤

治下疳初起。

连翘荆芥木通 黄连 生地 牛膝 忍冬花 滑石 甘草 何首乌各等分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服,渣再煎七分服。

解毒丸

治同前。

白芷一两斑毛四十九个,二物和一处,用酒拌湿透,文火炒燥,拣出斑毛,用白芷全蝎胡桃肉各一两,二物新瓦上焙,微焦生大黄一两,晒燥

四物共研细末,酒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热洒送下。

掺药方

治下疳疮。

海巴子煅府性,一名贝子

研极细,每一两末,加冰片五分,五色粉霜三分,再研盛磁罐,听用。

又方

雨前芽茶麻黄细切,各一钱五分连四纸方七寸许,用铅粉钱半,擦在纸上,销前二味卷筒,火灼存性,研细,加冰片一分,再研盛罐,听用。

薰洗方

苦参川椒 忍冬花各两许

用水三四碗,煎数沸,先薰后洗,疮口拭干,用掺药从四沿掺之,用薰洗掺药不效者,毒中必深。当服壬字化毒丸收功。

加昧化毒饮

治下疳疮。腐烂隐下有凹,或包皮肿如鸡肫,或肌肤见形,如斑如疹,将发疮者,当服此方。

汉防己当归 忍冬花 白鲜皮 连翘羌活 川芎各三两 牙皂五钱

上切片,分作七贴,每帖加奇良四两,猪腴子一枚,水四碗,煎至二钟,分二次服,渣再煎一钟服。七帖后,倘或不效者,当服化毒丸收功。

解表饮

13/45


治下疳便毒同起,内作筋骨疼痛者服之。

麻黄紫苏 桔梗各三钱川芎升麻 当归 忍冬花各五钱僵蚕蝉退各三钱五分子羊肉十两

用煮酒十碗,煎至三钟,顿服,厚衣盖覆,出汗透为度,其被浸水中,大便去空野。

加昧风流饮

治疮初起,不生疳疮、便毒者服之。

防风荆芥 川芎 升麻 鼠粘子 花粉 白鲜皮 僵蚕 甘草 穿山甲 牛膝 何首鸟 赤芍木通 五加皮各等分

用水三大钟,加猪腴半只,奇良一两,煎至一碗,热服取微汗为度,渣再煎服。兼服庚戊二字化毒丸。

牛黄蟾酥丸

发表化毒,能治一切疗肿、痈疽、疮疡。

西黄一钱蟾酥二钱麝香二分朱砂雄黄乳香各一钱五分

先以蟾酥切片,热酒化软,将五味细末,和蟾酥捣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葱头热酒送下,出冷汗为度。

万病解毒丹

治疮毒初起。可作下药,胜用大黄克伐胃气。

山茨姑二两。须择严处土产,色紫而价重者,方是。白者用之效薄红芽大戟去木切薄片,取头末,一两五钱干金子去壳去油净末,二两 文蛤三两

朱砂雄黄各五钱麝香二钱,须择当门子干燥者,抵三钱用

上制为细末,以糯米稀粥,捣成锭子,量人大小虚实,服一钱上下,白滚汤磨化。

凡患疳疮、便毒未愈,有生疮之兆,预煎此油服之。可免面部生疮。

麻油八两用自己头发三五钱煎化,作二次服,再服亦可。

凡患疮头面及不便处者,先熏洗后点药,五日即好。内服化毒药者,点亦无妨,不服药者忌之。

薰洗方

番打麻雷丸各五钱朴硝地骨皮各一两 黄芩两半

用河水五碗,煎药味出,先薰后洗,用后方药点。

14/45


点药方

大杏仁二十个,针刺火上烧透存性胆矾四分轻粉一钱

三物共研如膏,点患处,每日先薰后洗,点药其效甚速。

制生生乳

方著《明医会编》,因刻未竣,先附于此。

煅炼矾石三钱云母石二钱五分硝石一两六钱。即盆硝朱砂液九钱六分,即朱汞,色粉红者为上晋矾.两二钱绿矾一两八钱食盐两半枯矾五钱六分青盐三钱五分

上件共研不见星,入羊城罐内。三方一顶火,俟药化面上有霜头起,离火候冷,用铁盏盖扎,盐泥固济,待罐口泥干,入八卦炉内,先用文火,候盏底热透,微微擦水加炭平口,用武火,三香足离火。先用甘草、牙皂各二钱,煎浓汁收盏底,白丹砂棉纸包裹,浸汁内片时取出,连纸埋土中三日夜,取来晒干,每两加冰麝各七厘,辰砂九分,共研极细,外用乳香钱二分,滚水炖化,和前末研匀为丸,每重一钱一分,外以黄蜡封固,即名生生乳。照方配合服之,刻日奏效。每见公子王孙,沾染此疾,百药无效者,皆因方之不当,药之不真也。余愿此方公之海内,而后世易为采择,永无差误。然世之毒药,古方往往用之,各有制度耳。如水银一物,得云母、矾石同炼,其毒即解,不比粉霜、轻粉之酷烈也。余用生牛乳,配风药而治大麻风,配痨药而治传尸痨,配虫药而治诸虫疾,配膈药而治噎塞翻胃,配疮药而治顽毒顽癣、久漏骨痛。种种奇效,不独治广疮毒气之圣药也。夫凡药性与禀性有异,人有杀药者,毒药服之竟不觉察,奏功亦缓,性有不杀药者,服之便觉眩冒,奏效亦速。所以为医全在活泼。经日: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不必尽剂,须要体察病情。功效未全者,再宜进药,或间日再服,或停两三日再服,务宜消息增除,毋使过剂以生药病。

制金鼎砒方法

净H砒二两五钱,研为细末出山铅十六两,开如大豆许,敲为薄片

用小城罐一个,以铅片挑砒末,重重叠在罐内,用文火熔化,俟青烟起,白烟来,霜飞罐u,方离火冷定,铅面清如水,色如金者,无渣质者为妙,若色青黑非出山铅也,用之无效。

结毒方法

夫结毒者,霉疮毒气,结于四肢、百骸、孔窍、经络,不易散解,作痛作肿,久则块破,溃烂不己。治此症者,不外乎攻补,攻则毒气去,补则正气强。经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空也、无也。譬诸国内虚,则人民离散,百祸易起。人之虚者,亦犹是已。又日: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盖言虚者,为百病之本。宜首举以冠诸症也。

15/45


毒结于肝胆二经者,内作筋痛,攻走胁肋,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转侧艰难,手不能举,足不能步,或颈项发块,或破烂上下,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用乙宇化毒丸,兼用煎剂调理。

乙字化毒丸

治已上请症:、

牛黄丁香 牙皂各五分琥珀须择体坚燥者用之郁金生生乳各一钱 朱砂 雄黄 月月红 白鲜皮 乳香穿llJ甲各一钱五分制大黄二钱僵蚕四钱

上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腹服十三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炒米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当归二钱芍药一钱川芎七分人参 丹皮各八分 胆草 柴胡 红花各五分 枸杞二钱 石斛一钱五分

当水钟,加莲子十粒,煎八分服,渣再煎。

胃气弱,加奇良一两,薏苡三钱。魂不宁,加酸枣仁二钱气不顺,加乌药、香附、青皮备一钱泄泻,加白术、山药各一钱五分。

毒结于膀胱并肾经者,内作骨痛,流注上下,抽掣时痛,发块百会、委中、涌泉等穴,或阳物腐烂不已,或阴囊肿胀作溃,或生独脚阳霉疮,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用癸字化毒丸,兼用煎剂调理。

癸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牛黄五分鹿角屑三钱沉香生生乳各一钱 朱砂 雄黄 月月红白鲜皮 乳香 穿山甲各一钱五分 神水一钱。用出山铅十斤,打薄片二十块,块上贴银箔,取尖底缸二只一样的,上缸开一孔,底中绳穿,铅片悬上缸,下缸盛米醋、火酒各十斤,缸口架磁盘一个,将缸合好,用面条封固,以文火下烧,俟酒醋干,取出盘中者是人中门二钱五分,择乡间诚实人家,不生疮毒疾病者,取制入药有效制何首乌三钱

上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腹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枸杞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毒未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煎药方

16/45


牛膝枸杞 山茱萸 五加皮 当归各二钱 何首乌、补骨脂 淫羊霍 川石斛 山药各一钱二分泽泻七分 用水二钟,加川椒一撮,煎八分服,渣再煎。

精气不同,加菖蒲、人参各一钱五味四分;内热加熟地、黄柏、牡丹皮各一钱。 盗汗加白芍、酸枣仁、麦门冬各一钱二分。

毒结于脾胃二经者,外为小块,肌肉蛀烂蔓延,或发大块破溃腿臁,或手足生鹅掌风癣,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用已字化毒丸,兼用煎剂调理。

己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牛黄牙皂各五分木香二钱生生乳一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七分穿山甲 白鲜皮 朱砂 雄黄 月月红各一钱五分熟大黄 僵蚕各二钱血竭一钱七分

上制末,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农。每早空腹服十三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沙糖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茯苓山药 石斛 陈皮各一钱 薏苡仁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芍 丹皮各八分 术香 甘草各五分 肉桂三分

用水二钟,加砂仁六分,煎至八分服,渣再煎服。

饮食少进,胸巾胀闷,加厚朴、豆仁各一钱。有痰加半夏、积实、白术各一钱。泄泻加肉果、诃子各七分,减当归。

毒结于大肠肺经者,为喉癣,多作痰唾,久则成天白蚁,渐蚀鼻梁低陷,或肌肤生癣,硬靥如钱,色红紫,褪过即成白点,或不生癣,竟成赤白癜风,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服辛宁化毒丸,兼以煎剂调理。

辛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白花蛇真蕲州产者佳羚羊角 白鲜皮各二钱 牛黄五分钟乳粉 生生乳各一钱 穿山甲 月月红 乳香 朱砂 雄黄各一钱五分槐花二钱神水七分川贝母二钱蜂房炙净末,一钱

上制末,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三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熟蜜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17/45


人参茯苓 天门冬 贝母 当归 沙参 玄参各一钱二分 麦门冬白芍 黄芩各八分五味子四分

用水二钟,加枇杷叶三片,煎八分服,渣再煎n

痰多加白术、天麻、橘红各一钱。喘急加桑白皮、甘草、紫苏子各一钱。

毒结于心小肠经者,毒注瞳仁,似乎内障,或见或不见,或毒聚舌本作肿,或十指惨痛无时,或疮生遍体,内有不易结痂而腐烂不已者,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服丁字化毒丸,兼以煎剂调理。

丁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牛黄珍珠蜈蚣去头足,炙燥。各四分犀角 生生乳 牙皂各一钱 月月红 白鲜皮 朱砂备一钱七分 雄黄 乳香 穿山甲各一钱五分 琥珀五分 贝母二钱 血竭 郁金各一钱制大黄二钱

上制末,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丸,人参汤送下,圆眼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人参茯苓 柏子仁 当归 牛地黄各一钱二分 远志 麦门冬 牡丹皮 黄连 甘草各八分

用水二钟,加圆眼肉十枚,煎八分服,渣再煎。

不眠加枣仁、栀子各二钱二分。咳嗽加贝母、知母、桑白皮各一钱。咽喉干燥加玄参、连翘各二钱。心经元阳虚怯畏寒者,加大附子八分,倍人参。

拔毒丸

治生疮时,误服轻粉、粉霜,服前方无效者,当用此方。间服。

槐花一两川椒二两 象牙末一两,酥炙 黄丹 乳香 没药 人中白各二钱血竭蜈蚣穿山甲各一钱金顶砒生生乳各一钱

上制末,用神曲末一两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只早服二十丸,晚服十五丸,茯苓汤送下。百日内,忌房劳恼怒,日宜食

猪肉数两。

又方

18/45


用出山铅九斤,打造壶瓶一一大把,盛火酒十斤,奇良二十一两,乳香、红花各一两,川椒、龟板各二两。封瓶口坐锅中,水煮一日夜取出,埋地中三日去火毒。每日早晚任意饮数杯。

加味地黄丸

治病愈后精血未复者宜服。

熟地黄八两,酒煮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茯苓 牡丹皮各二两五钱泽泻二两 当归身枸杞子各三钱

上各制末,捣熟地极烂和药,如干,加炼蜜再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服二钱,淡盐汤送下。

补髓丸

治病愈后精髓空虚者,必宜服之。

人参二两地黄四两当归四两 鹿茸一两五钱,醋炙枸杞三两柏子茯神 白术各二两 麦门冬一两五钱钟乳粉七钱沉香五钱石斛二两

上各制末,炼密和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服七十丸,秋石点汤送下,醇酒亦可。

安神丸

治病愈后,精神恍惚,升谈动火烦渴。

人参柏子 当归 麦冬 枣仁各一两 生地 远志 菖蒲 玄参 贝母 黄连 五味各七钱

上各制末,龙眼肉七两,熬膏和丸如绿豆大,辰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灯心汤送下。

加昧养荣丸

治妇人病愈后,气血衰少,发热作嗽。

当归三两熟地二两半白芍丹皮各两半香附四两 人参 贝母阿胶 山药 茯苓 黄芩 川芎 白术各一两

上各制末,炼蜜捣和,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服八九十九,淡盐汤送下。

助胃膏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进,肌肤不泽。

奇良二十两,敲碎甘草二两,炙枸杞子四两,炒补骨脂三两,炒薏苡仁八两,炒

19/45


先用大枣二斤,水三十碗,煎至水减一增,去大枣加前药,文火熬浓,约存汁四钟,加饴糖十两再熬数沸,盛磁瓶坐冷水内一日。每日服五六次,每次服三钱匕,后饮人参汤,其效更速。

凡患筋骨疼痛,先服化毒丸七日,外用后方熨烙。

熨烙方

川乌草乌肉桂军姜胡葱各等分,捣细。

煮糯米饭和药捣匀,敷患处,外以火熨之。

凡患喉癣久不愈者,先服化毒九七日,外用后方吹之。

吹药方

西黄一分冰片一分珍珠二分朱砂八分象牙末七分龙骨一钱瑶珠一钱五分,裹金店内用者是。

上制共研极细,盛磁罐。患者先用苦茶泪漱,日吹三五次。

凡患鹅掌风癣,先服化毒丸九日,外用后方薰洗方可擦药。

薰洗方

用桐油一'斤,内活蟾四只,文火煮之。洗患处拭干,嗣用生鸡脑醮五色粉霜,擦患外,以肉热为度。日一次,中病则已。

王色粉霜

是外科要药,点霉疮,去腐肉,长新肌,能愈诸疮,杀诸虫,敷诸毒。

水银二两铅一两火硝四两 白矾三两 青盐八钱

研匀,入阳城罐内,文火煨一香,去其湿气,用铁油盏盖口,以铁线扎紧,盐泥封固,先文后武,武火时盏上擦水,到三香离火,取出埋土中二日夜,取出晒干研细盛罐听用。

膏药方

贴杨梅疮,及癣疮鹅掌风,结毒破烂,拔毒呼脓,暖筋骨,长肉生肌。

千里光自然汁十两,煮酒六两,内当归、大黄、赤芍、肉挂、生地、玄参、苦参、踯躅花各五钱,文火煎浓,约存汁一碗收汁,用麻油二十四两,加头发三两,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药汁,文火煎和,加研细铅粉、密陀僧各五两,缓缓搅转,俟火候却好,滴水不

20/45


老不嫩,离火加入研细乳香、没药、黄占、白占各三钱,麝香三分,粉霜一钱,收罐坐水中,出火毒傩贴。须用重汤顿软。

余按:脏腑感染,阴阳传递,配制化毒十干丸,以为定法。而服药亦有条约。但人之禀性不同,有素服药素不服药,素欲素不欲之殊。在患者,当请上工酌拟,详脉气禀赋,药性时候,攻补不失,始获全功。尊生者,不可不察也。

霉疮宜忌

夫宜忌者,即所苦所欲也。五脏各有所宜,五脏各有所忌。如霉疮一症,举世未谙药物宜忌,并饮食宜忌,混同施治。殊不知从其气则和,违其性则有偏胜之害。故凡有益于阳者,必不官乎阴;有益于阴者,必不宜乎阳;宜于燥者,不宜乎湿;宜于湿者,不宜乎燥;能破散者,不可以治虚;能收敛者,不可以治实。故药物有良毒之难齐,气味之莫测,有相益相济,相畏相恶,相忌相制之不同。不谙宜忌者,则其失也罔。请以余所见闻者陈之。一友患便毒,其势炽盛,欲速愈,单服大黄五钱不利,又服七钱亦不利,后加至两许,终不能通,而大黄毒气上攻七孔,流血而毙。一人染广疮,服败毒散不效,后服商陆根汁,遂吐泻,经两日不止,药食俱不受,六日而死。一人患杨梅疮,毒结百会穴,破烂两年,诸医不效,偶遇方士传灵砒方,即制服之,经七日齿落喉闭,饮食不进而亡。一人生棉花疮,无力赎药,用毒蛇一条,酒煮罄饮,即时昏晕,肤理肿裂出水,至五日方知痛苦,其疮犹未愈。一人患疳疮、便毒,兼之筋骨疼痛,数服草药不效,又取活蟾七只,纳猪脂煮食,食未毕作吐不已,水浆不进,方延余治。余诊之,曰:胃气伤也,非大剂人参不治。遂咀人参五钱,加乌梅七个,同煎渐饮之,又服一-剂,才能进粥。后用化毒甲字丸一料,服尽而愈。一人生鱼口不痊,服大料五虎汤,少顷小便作胀,日夜叫嗷,苦不能溺。邀余诊之。余曰:乃斑毛毒气为患,当速解之。即用猪脂二两,糯米五合,粉草五钱,长流水煎,顿服。外以葱白、食盐煎汤揉洗,解出血筋数条,始通。其毒仍不减,后又生疮如砂仁,从余凋治方愈。噫!今之庸愚,袭不经之方,投有毒之药,外患未尽,内毒尚存。诸如此类误奠能拔。宁知脉症相对,名实相符,方可投剂。今以五脏苦欲,药物宜忌,谨录于后。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华在面,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为牡脏,通于夏气。神能固守,则气血流通,万物系之以兴亡。思虑太过,则虚邪从之。病于内伤者,十居六七;病于外感者,百无四五。调治者,当以安神养血为主。味忌成,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味宜苦,羊肉、小麦、杏、薤之属。心苦散缓,急食酸以收之,五昧子之属是已。敛则宁静清明,故宜酸以收其缓也。软者,和调之义也,心君本和调,邪热乘之,则燥急,故复用芒硝之酸寒,除其邪热,以软其燥急坚劲之气,使复其平也。以成补之,泽泻导心气以入肾也。烦劳则虚而生热,故用参、芪、甘草之甘温,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为之泻也。心以下交于肾为泰,炒盐之咸,以润之,即得心与肾交也。火空则发,盐为水味,得之使心气下降,是既济之道也,有补之义焉,故软即补也。

心经药食所宜

21/45


药宜

[补] 人参 茯神 远志 当归 柏子 石菖蒲 红花 天雄 桂心血余 紫石英甘草苜蓿辰砂琥珀乳香胎元

[泻] 升麻 细辛 麻黄 紫草 木通 穿山甲 连翘 贝母郁金赤茯苓 蜂房犀角珍珠 血结 片脑赤小豆忍冬花 黄连 牛黄麝

食宜

羊肉鹿肉 鸡卵 牛乳 犬肉 猪心 火肉 风鱼 淡菜 龙眼 荔枝 芝麻绿豆 莼菜 橙藕梨 杏枣

心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生砒轻粉苦参麦冬 蛇韶粉蜗牛 硝

食忌

石首鱼蟹蛏猪肝鸭卵鹅蚬蛤南面豆茄茭白诸牲血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血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阳中之少阳,为牡脏,通于春气。魂静则至道不乱,木性易动,动则有摧折之意焉。怒甚则血不归肝,而溢于外。病于外感内伤者居半。味忌辛,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味宜酸,犬肉、小豆、李、韭之属。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之属是已。扶苏条达,木之象也;升发开展,魂之用也。故其性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解其束缚也,是散即补也,辛可以散,川芎之属是已。若其大过,则屈制之,毋使逾分。酸可以收,芍药之属是已。急也,敛也,肝性之所苦也,违其性而苦之,肝斯虚矣。补之以辛,是明以散为补也,细辛、生姜、陈皮之属是也。

肝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当归 川芎地黄 山萸 酸枣仁远志 茯神 甘草 阿胶桂皮 术瓜 乌梅 琥珀辰砂 龙齿 龟甲 牛黄

[泻] 芍药胆草柴胡 青皮忍冬花 香附丹皮 瓜蒌 菊花升麻 木通 射干秦皮 皂角薄荷 全蝎 穿山甲 降香羚羊乳香

片脑珍珠胆矾 僵蚕 麝

食宜

22/45


犬肉鸭 雁 鹿肉 鲈鱼 火肉 风鱼 猪肾 鸡卵 葡萄 橄榄李荠林檎 马齿苋

肝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生砒轻粉木鳖胡黄连商陆

食忌

石首鱼水鸡鹅鸭卵猪肝虾茄 蒜芋杏诸血

脾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主运化磨物之脏,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为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为牝脏。意平则智无散越,宜健而不宜滞,湿则滞矣,滞则邪气从之。病于内伤者多半。调治者,当以去湿导滞。味忌酸,多食酸,则肉胝腊而唇揭。味宜甘,牛肉、粳米、枣、葵之属。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使复其性之所喜,脾斯健矣,白术之苦温是已。过燥则复欲缓之以甘,甘草之属是已。稼穑之化,故甘先人脾,性欲健运,气旺则行,补之以甘,人参是已。长夏之令湿热,主人脾气斯困,故当急食苦以泻之,黄连之苦寒是已。虚则宜补,炙甘草之甘以益血,大枣之甘以益气,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脾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白术茯苓 人参 黄芪薏苡仁 山药 陈皮 甘草 苍术扁豆 川石斛 豆蔻天麻 当归 奇良 雄黄辰砂 丁香 萎蕤 山楂

[泻]升麻 白芍 防风 白芷砂仁乌药草果 大黄灵仙 鼠粘忍冬花 穿山甲 皂子沉香 没药 乳香 山豆根 乌蛇 牛黄 麝

食宜

牛肉猪脂鸭 犬肉 鹿肉 鳗鲡蚶 时鱼鸡卵 火肉 羊鲫鱼猪腴芡 莲肉 枣 荔枝 橄榄松子 川椒 姜莱服芹

脾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生砒苦参胡黄连 地黄胆草 虾蟆蜈蚣

食忌

石首鱼鹅 猪肝 鸭卵 雉虾 南面 菱 梅柰 糟醋 榴韭 诸血

23/45


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气之本,魄之居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为牝脏,通于秋气。魄安则德修寿延,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违其性矣。病于外感者居半。调治者,当以清肃上焦,而使气平。昧忌苦,多食苦,则皮枯而毛折。味宜辛,鸡肉、黄黍、桃、葱之属。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黄芩之属是已。其政敛肃,故其性善收,宜食酸以收之,白芍之属是已。贼肺者热也,肺受热邪,急食辛以泻之,桑白皮之属是已。不敛则气无所管束,是肺失其职也,故宜补之以酸,使遂其收敛之性,是即补也,五昧子之属是已。

肺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人参 黄芪 茯苓 阿胶 白豆仁 木香 桂枝 沙参 蛤蚧琥珀 钟乳粉辰砂牛黄

[泻] 麻黄 杏仁 防风 升麻川贝母 桔梗 羌活荆芥 橘红射干 槟榔 藓皮 花粉牙皂 兰叶 槐花 鼠粘 穿山甲 僵蚕神水 片脑 白花蛇麝

食宜

鸡猪肺火肉风鱼猪腴羊肉 鸡卵 牛乳 鸽鹅 胡荽莱服芹麻油 松子榛子梨榧柿葱 蜜

肺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生砒 苦参 黄连斑毛 胡连 天门冬 铅粉 硫黄葶苈

食忌

石首鱼虾 蟹 鸭卵 猪肝麸筋 杏 柰 杨梅银杏 莴苣 诸血

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须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为牝脏,通于冬气。志营则骨髓满实,属真阴,其性本润,故恶燥涸。病于腑者多外感,病于脏者多内伤。调治者,当以滋阴益精。味忌甘,多食甘,则骨痛而齿落。味宜咸,豕肉、大豆、栗、藿之属。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之属是已。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盖肾非坚,则无以称作强之职,四气以遇湿热则软,遇寒冷则坚,五味以得咸则软,得基则坚,故宜急苦以坚之。黄柏味蕾气寒可以坚肾,故宜急食以遂其欲坚之性也,以苦补之,是坚即补也,地黄、黄柏是已。成能软坚即泻也,泽泻是已。虚者精气夺也,然非益精无以为补,故宜熟地黄、黄柏补之。

肾经药食所宜

药宜

24/45


[补] 熟地 枸杞 山萸 五味 狗脊 川牛膝 当归 杜仲 首乌故纸 益智仁鹿茸败龟 鳖甲 附子 肉桂 五加皮 蛇床 羊霍 钟乳磁石 虎骨 阳起石海狗肾 紫河车 红铅 天灵盖

[泻] 黄柏 知母 泽泻独活 沉香 穿山甲 蝉退全蝎 血竭乌药 琥珀 牛黄 麝

食宜

豕肉猪肾 腌鸡 甲鱼 鳗鲡 鹿肉 犬肉 鸡卵 火肉 风鱼 雀 芡 胡桃 干笋栗

肾经药食所忌

药忌

灵砂灵砒 轻粉 胡连 蟾酥蜣螂

食忌

牛肉鹅石首鱼 鸭卵 猪肝 虾 蛙 编鱼 茄 甜菜 荞麦 南面柑糖青梅

宜忌一则,虽不及于伤寒、痘疹,投剂少差,死生立判。是证少错,轻必变而为重,重必至于倾危,毫厘千里,毋得急略。且宜忌不为智者道也,如产后无虚,肝无补法,病疮不宜汗下,伤寒不宜进补,此数者,皆粗工不谙病之进退,故有是戒。余观上古哲人治病,或以毒药攻之,投毒药者,不尽剂也。所以有十去其几之约。殊不知十去其几之约为最难,而又难于识病气之浅深也。明于病气浅深者,又不拘于药之良毒矣。如扁鹊,投人毒药,名闻诸侯。五石散不忌参、术,感应丸巴、黄并施,产后以人参、五灵脂同剂,此皆古人心契意会,立方之妙。故良将用兵,奇正虚实互施者,神算故也,业此术者,岂不亦犹良将乎哉?传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信夫。

 

 

霉 疮 秘 录

《霉疮秘录》二卷,明·陈司成著。司成浙江海宁人,祖上八代为医。他本修儒业,曾到杭州应试。其后家遭中落,乃弃儒而业医。由于先世道下医籍,司成得以尽读,并博涉各家,妇、儿、老人三科,皆博涉而有心得。另外,他感于梅毒之痰害人至深,但医书

25/45


多不提及,即有提及,亦所言不详,于是他以自己历年医治此症心得及所定药方,著成此书。书中对梅毒的病原、证候、传染途径、施治、验方等均有论述,且有独到之处。

本书通行本为上海会文堂本,另有日本刻本。今以两本参酌,择善而从。

霉疮总说

余家世业医,自高祖用和公,宦隐盐宦,至不佞,已历八世。方脉颇有秘授,独见霉疮一证,往往处治无法。遂令膏粱子弟,形损骨枯,口鼻俱废,甚则传染妻孥,器身绝育,深可怜惜。于是遍访专门,亦无灼见;细考经书,古未言及。究其根源,始于午会之末,起自岭南之地,至使蔓延通国,流祸甚广。今当未会之初,人禀浸薄,天厉时行,交媾斗精,气相传染,一感其毒,酷烈匪常,人髓沦肌,流经走路,或中予阴,或中于阳,或伏于内,或见于外,或攻脏腑,或巡孔窍;有始终只在一经者,有越经而传者,有间经而传者,有毒伏本经者。形证多端,而治各异,即如。

毒中肾经,始生下疳,继而骨痫,疮标耳内、阴囊、头顶、背脊,形如烂柿,名日阳霉疮,甚则毒伤阴阳二窍。传于心,发大疮,上下左右相对,掣痛连心。移于肝,眉发脱落,眼昏多泪,或疳爪甲。毒伏本经,作偏正头痛,甚则目盲耳闭,或生嗣不寿,久则毒发囊穿。

毒中肝经,先发便毒,嗣作筋痛,疮标耳项胁肋,形如砂仁,俗以砂仁疮名之,甚则筋痿不起。传于脾,四肢发块痛楚,或蛀烂腿臁。移于心,生疮如痣,痛瘴交作。毒伏本经,大筋微疼,久则毒发颈项两膝。

毒中脾经,疮标发际口吻,或堆肛门,形如鼓钉,俗以J疮名之,甚则毒伏脏内。传于肾,骨痛髓烈,发块百会、委中、涌泉等穴。移于肺,肌肤生癣,如花色红紫,褪过即成白癜。毒伏本经,发斑如丹,久则毒结肠胃。

毒中肺经,疮标腋下、胸膛、面颊,形如花朵,俗以棉花疮名之,甚则毒聚咽嗌。传于肝,作筋疼,过月郭空,或天阴申酉时分作疼。移于肾,作肾脏风,痛痒交作。毒伏本经,生赤白癜,久则毒结膺臆臂膊。

毒中心经,疮标肩臂两手,紫黑酷似杨梅,俗以杨梅疮名之,甚则毒攻眸子。传于肺,发喉癣,渐蚀鼻梁,多作痰唾。移于脾,生鹅掌风癣,手足起.止不随。毒伏本经,十指流痛,久则毒攻舌本,或结毒小肠:

是证也,不独交媾相传,禀薄之人,或入市登圃,或与患者接谈,偶中毒气,不拘老幼,或即病,或不即病,而惨痛周身,或不作痛,而传于内室,或内室无恙,而移患于子女甥孙者。故备述受病根源,施治本末方法,启前人未发之秘。病有经络,毒有浅深,药有缓急,察脉审证,应攻应补,毫不可紊。毒未传变,一脏见证者,半月愈;三脏见证者,一月愈;五脏俱受病者,五十日全愈。此皆独得之法,已经印证海内名公,妙在易生易褪,疤不紫黑,身无痛苦,交媾不染,生嗣无恙,不伐胃气元神,诚干占不易王道之圣药也。设或妄施汗下、点擦、薰洗等药,徒速一时效验。殊不知,毒伏于内,戕贼脏腑,酿成已上诸证,以致投药罔效。余能刻日收功,又能拔去轻粉之毒,使终身无患;非若粗工之不经者,此证直可自任,故为是说以公之。

霉疮或问

26/45


或问曰:霉疮为患,何白而防乎?余曰:岭南之地,卑湿而暖,霜雪不加,蛇虫小蛰,诸凡污秽蓄积于地.,遇一阳来复,湿毒与瘴气相蒸,物感之则霉烂易毁,人感之则疮疡易侵,更逢客火交煎,重虚之人,即冒此疾。故始谓之阳霉疮云。以致蔓延传染,所以娼家有麒过之说,皆由气运所使,因渐而致也。

或问:霉疮为气运所使,有云广疮何也?余日:广疮者;与痘相类。痘疮古所无有,始生于北,其气自北而南,汉时谓之胡痘,由先天之所中,无论男女贵贱,遇岁火流行,鼓腋而发。若霉疮者,古亦无有,始生于南,其气自南而北,今时谓之广疮,由后天之所感,不问老幼愚智,无禀虚怯者,触秽而染。胡痘、广疮,以地命名,孰非气运之所使乎?

或问:此证有谓杨梅疮,有谓棉花疮,有谓砂仁疮,名状不一者,何也?余日:毒之相感者,一气也;脏之见证者各异也。如痘疮,有红斑白瘾;如豆,如麻,如蚕子,如土蚨,如茱萸,如葡萄,或移毒眼目肘膝,形证多端,大约似豆者多半,故名日痘疮。如霉疮,有赤游紫瘾,如疯,如疹,如砂仁,如棉花,如鼓钉,如烂柿,如杨梅,或结毒破烂孔窍,名状不一,大约似杨梅者多半,故名日梅疮。痘疮、梅疮,皆以形命名,所以不一也。

或问:其疮传染不已,何也?余日:昔人染此证,亲戚不同居,饮食不同器,置身静室,以俟愈,故传染亦少。迩来世薄,人妄沉匿花柳者众,忽于避忌。一犯有毒之妓,淫火交炽,真元弱者,毒气乘虚而袭,初不知觉,或传于妻妾,或传于姣童。上世鲜有方书可正,故有传染不已之意。

或问:老幼之人,不近妓女,突染此疮,竟有结毒者,何也?余日:不独交媾斗精,或中患者毒气熏蒸而成;或祖父遗毒相传,此又非形接之比也。

或问:有人与患者同寝共食,不传染者,何也?余日:此由先天之炁充固,邪气无间而入。所以有终身为妓,半世作风流客者,竟无此恙。

或问:交媾偶中毒气,有轻重否?余日:毒随神转,走络流经。壮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患。

或问: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何心经独拟于后耶?余日:此毒上起脾肺,下起肾肝,心乃阳主阴,邪不能先犯,诸经传变而心始受邪。故初生疮子,不为痛楚,或元阳虚怯,直中少阴者,发作遂痛。

或问:毒传脏腑,切脉可知否?余日:脉者气血之道路,气清脉和,气浊脉滞。若有毒者,其脉必沉。如毒聚肝经者,左关脉必沉涩。寅卯时诊之,或迟或结;不复流利者,其毒深重。余脏仿此。非若他毒以洪大滑数为准,反是者证必难治。

或问:有患者服药而俞,精神未复者,何也?余日:毒未尽化,药不胜病耳。盖毒不尽,则精神不复,非骨节酸痛,则疤色紫黑.,故交媾便有所染,牛嗣未免有毒。倘或性气躁率,屡犯禁忌者,遂使一分之毒未除,竞能复f一分之患。不知者反责前药无效,此非倦药者自废欤?

或问:医治此患,或用汤药者,或用散药者,或用丸药者,皆能获效。有等患者深虑轻粉为害,畏服丸散,单用煎剂,能收全功否?余日:审察病机者,医之智也;攻邪伐病者,药之能也。大毒有多少,形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小大,脏有高下,腑有远近,证

27/45


有表里,药有轻重,草术之性,多为汤液,金石之品,俱作丸散.,故方有七,大、小、缓、急、奇、偶、复;剂有十: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方不七:不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凡治病在阴者,毋犯其阳;病在阳者,毋犯其阴;范之者,是谓诛伐无过。病在于经,则治其经;病在于络,则治其络;病从气分,则治其气;病从血分,则治其血。病在于表,毋攻其里;病在于里,毋虚其表。邪之所在,攻必从之。受邪为本,见证为标;五虚为本,五邪为标。病属丁实,宜治以急,实者邪气胜也,邪不速遂,则为害蔓延,故治实无迟法。病属于虚,宜治以缓,虚者精气夺也,治宜次第,故治虚无速法,亦无巧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有是证而用是药,此万世之常度也。如伤寒禁用丸药,恐庸俗误用巴豆丸,若用大黄丸则宜矣。业有专门,工有高下,又非概论也。

或问:此证有用一二方而愈,有用百药无效者,何也?余曰:一二方而效者,多囚禀厚毒浅;或患者忍心耐性,访医择药,调摄得宜,所以正气足而邪自除也。若百药无效者,乃中毒之深也。又非毒之中深,由受毒之始,速求病痊,不究标本,乱投汤剂,以致真元耗削,药毒蓄积于内,遂有变证杂出,往往至于伤生。患者医者,俱不觉察。故未经药饵者,仅为终身不瘳之疾;误投药石者,定罹天横之患。由是红紫眩乱,使病者暗受其弊也。

或问:治法有用擦手足心者,有煎汤薰洗者,有药点者,有灯照者,或效或不效,而受累者,何也?余口:用此四法,取效一时,与庸工用轻粉无异。得其时者,效或有之;失其候者,其毒反炽,而终身不瘳也。

或问:何为得时?何为失候?余H:毒尽达于肌表而治之,则为得时;毒未透发而妄攻者,为之失候。

或问:患者亲自制药,或用食物发之,仍有结毒者,何也?余日:世人徒知庸俗暗投轻粉遏药,致有结毒后患。殊不知妄施虫介草汁,过服败毒发毒、寒凉等药,其累不减于轻粉也。

或问:初生疳疮、便毒、大疮细子,至筋骨疼痛,喉癣蚀鼻,发块上下,破烂孔窍,鹅掌白癜,其治同否?余日:感此毒者一气也,然毒之见正者不一也。如伤寒疹子,从表而传里;疫病痘疮,从内而达外;惟此证出人无常,伏见不一,论其本则一,究其末自殊:正为禀有厚薄,病有新久,工有上下,药有良毒,岂可局一定之方,而欲愈小一之疾乎?

或问:已上见证据经服药,能指日收功否?余日:此皆独授秘密,得心应手,譬诸行熟道者,远近可计步而至也。如初生下疳,肿烂未作骨痛者,服药十三日愈:烂去阳物掺药不效,名蛀梗,或为卷心,服药二十五日愈。横痃双生者,服药十三日愈。单生便毒作筋疼者,服药十九日愈。便毒溃破不敛,名为鱼口,兼之疳疮者,服药廿六日愈。阳物生疮,如杨梅堆满,状如鼓椎,他处不生者,名为独脚杨梅疮,服药四十五日愈。生疮形如砂仁,内作筋疼者,服药廿五口愈。形如烂柿,内作骨痛者,服药三十一日愈.,疮标发际、口吻、肛门,他处未见者,服药二十一日愈。彤如大豆,多见四肢者,服药二十七日愈。胸膛面颊先标,形如化朵者,服药二十五日愈一上下左右对垒,形如杨梅者,服药三十三日愈。筋骨疼痛遇天阴日晚痛甚者,服药二十一日愈。结毒腿臁肩膊,块未破者,服

28/45


药三十二日愈。块破年远者,服药三十七日愈。结毒委中、涌泉、玉茎、百会等处,末破者,服药三十一日愈,已破者,服药三十六日愈,十指惨痛,爪甲发病者,服药二十六只愈。喉癣日久,成天白蚁蚀鼻者,服药二十五口愈。毒壅肺道,不时吐痰而声哑者,服药二十七日愈。毒透肌肤,肢体生癣,硬靥如钱色红紫者,服药三十七日愈。毒附手足,生鹅掌风者,服药四十二日愈。毒留肉分,蛀烂蔓延者,服药四十五日愈。胎毒胎儿,屡患疮疖、游风丹肿者,服药二十四日愈。生儿无皮不寿者,必足父母蓄毒所使,当诊父母脉气,方见毒之有无轻重,然后服药,疏涤余邪,补益正气,庶使后孕子女,永无胎毒。故微病必须服饵,汤剂不可乱投,尊生者保之。

或问:服药愈疾,限日刻期,能勿爽信乎?余曰:制剂疗疾,不外阴阳五行生成之数;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若水镜鉴形,不失毫发。故病于内者,司内揣外;病于外者,司外揣内。治之之道,无逾此矣。非独是疾,诸证皆然。夫病为主,药为宾,宾主相得,邪气乃伏,邪气一伏,则限期勿爽矣。

或问:有毒坏孔窍,肢体瘦怯者,医能复原否?余日:能解前药之毒,按经销熔其邪,重施培植元本。耳虽聋而复响,眼将瞎而复明,鼻将凹而复耸,体怯者复壮,阳费者复长。大都治此证者不外化毒一法。第化毒之法,不外攻邪补元,非明经察脉辨证之精,毋得妄治。故谚云:伤寒痘疹广疮,瘰疠怯病不服药为上。至言也。原非有病而不药,尝恐医工之不善也。故有此戒。

或问:土茯苓单疗此疾,竟有饵之不效,何也?余日:土茯苓味甘气平,主温胃健脾,暖筋骨。倘过服寒凉损胃,毒滞脾经,饮食少进者,非此不能奏效。若毒在他经,脾胃健旺者,纵多服亦不见功。如脾虚泄泻者,服此实有奇验,故日奇良,非虚名也。

或问:丈夫染此症,内室预服败毒等药,可否?余日:上工治未病者,毋容邪气侵也。今人未见毒气有无,遂服败毒等药,果有毒者则可;如无毒者,徒使元气内虚,内一虚则外邪易入,是无病而求病也。譬诸国家蓄兵以御寇,医家蓄药以攻疾,岂有无警而用兵,无病而用药哉!

或问:生牛乳,必须矾石配合,近世方书,鲜有用者,又未能辨其真伪,乞明示以便采取,何如?余日:古人处方,自有识见,决非杜撰也。余检《本草》,矾石性大热有毒,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下气。阅《本草》注,矾石煅炼配姜、附、皂、桔,为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又有匈奴露宿丸,主心腹积聚,食饮不下。前贤靳邵者,一时名医也,创置矾石散方,晋士大夫皆获异效。余家传此方,制度有法,用之有验,但此石难得。癸酉春,余客武林,遍访药铺,无有真者,偶得之宦族任上带归,约有数十斤,视之形似滑石,扣之坚刚,碎之如浆酪,余尽购归。依法养火,开视悉如化灰,尝之有味,烧之有气,配合生生乳,大有奇功。余得此石甚多,又熟于煅炼,用之有余,或有配药者,亦可取用,其方附后。

或问:生生乳亦有朱汞在内,与粉霜轻粉相类?余日:朱汞者得矾石,而白如雪;得硫黄,而赤如丹。得矾石而剽悍解,且药石各有宜忌之不同,相宜者如油珠丸,治小儿惊风;轻粉虽烈,用之有效,如夺命丹,治疗肿,用之反能豁毒。即如砒霜有毒,寒痰冷哮,非此不效,疟疾水泻,服之亦瘳;又如蜈蚣全蝎,药性非良,芽儿脐风,投之即愈。非灼见病因,毋妄投也。

29/45


或问:金鼎砒有大毒,方士用之,何也?余日:以毒攻邪也。凡疮毒年深月久,流脓出水者,症属虚寒,非金鼎砒佐他药,不能收功。若疮毒初起服之,反能为害;或有误服轻粉寒凉隐药,结毒破烂,众方不效者,服之得效。《丹经》日:水银不离砒下死。信非虚语。

霉疮治验

一庠生,年十八,肄业郭外,渐渐眉发脱落,遍身拘急从风,治不效。余候其脉,沉涩且缓,此金乘木位,乃霉疮毒气所感也。用发药三剂,吞牛黄蟾酥丸,大汗之;次服化毒乙字丸,兼用龙胆泻肝汤。旬日外,果发细疮,如砂仁,随生随褪。二十日外,疮毒尽化,眉发复生。

一词客,染杨梅疮,传于内室,多方调治仅愈,惟生儿多天,就余商之。余日:此乃先天遗毒使然。或初生无皮,或月内生疮,或作游风丹肿,或发块,或生癣,皆霉疮之遗毒也。遂倩余诊脉,细按之六脉无恙,气血和平,何生嗣多天。乃知其内室蕴毒必重;有害胎元。即用逍遥汤加忍冬花、川石斛、贝母、威灵仙,二十余剂,兼服化毒壬字丸一料,嗣服加昧养荣丸。不一载,即举一嗣,后二年又生一女。痘疮俱朗,渚疾不侵。

一内室,患头痛,沿及手臂不能举动。易数医,服药二百余剂,不获效。后颈项发痰块三五枚,又以瘰疬攻治,亦不效。余诊其脉,与前症不合,及出前医药按,皆以治风、治火、治痰、治血虚、治瘰疬。余日:是霉疮毒气所感,太阳厥阴受症,何治之廖也?主人始悟,日:向余出京患便毒,岂余毒相染耶,先生之言不诬矣。即以保安汤十剂,间服化毒癸字丸,至半月手臂舒畅,头痛全无。后更甲字丸,至二十日外,头块消散,又服加味地黄丸,方获全功。

一儿,才半岁,患赤游风。其父用毒药发之,起疮如癣,或干或湿,身无完肤。其友邀余视之。余日:此虽胎毒,必为霉疮恶气所遗。众口日:伊父性佞青楼,毒或有之。,遂用化毒庚字丸,倍加牛黄,兼用辰砂六一散,每日间服六次,人参汤送下,至七日始褪,二十日全愈。

一贵介,年三十余,染疮日久,妄用克伐,大肉已削,止存皮骨,且咽喉腐烂,外疮冰伏,形势危甚。余懒治。患者二兄,曾犯此症,且无嗣,请治其弟。余用大补药熬膏日饮,每早用化毒戊字丸,晚服辛字丸;至十五日,喉肉始长,饮食渐增;至三十日,身疮褪剥,又服大造丸;至五十日,肌肉方生;七十日能步履而愈。

一贾年四十余,患疮贻毒有年,块发顶头如拳,右膝肿大如瓠,右腮破溃,喉咙损伤,粥食不能下胃,每日唾痰升许,肢体赢瘦,坐以待毙。余视其症危甚,第脉息尚有胃气。遂用六君子汤,加贝母、胆星、石斛、天麻、兼服化毒壬字丸;至二十口腮溃已靥,头块始消,饮食便利,又用戊字丸,兼虎潜丸,早晚问服;至三十余日而腿膝如故,饮食培增,更服辛字丸;至五十日,而诸症皆愈,形体更肥。

一缙绅年四十外,九月问染下疳,至次年正月,遍体生霉疮,急欲取效,施寒凉之剂,用薰洗之法,疮痂尽褪,疤色紫黑,骨节流痛,肩膝起块。余诊之,右脉沉微,左脉涩滞,知其寒凉太过,毒伏发块。遂用人参二钱,予羊肉十两,每日煮食,早晚服化毒已字丸;旬日外,疮靥叠褪;至二十日,块消痛止,又服辛字丸,疮疤光莹,嗣服八味地黄丸而愈。

30/45


一室女,年十四,忽小腹作痛,不旬日痛引腿膝。其父延医甚众,皆云屈脚肠痈,疗三月无效。后医作痞块,治亦不效。时在正月,邀余诊视。候脉不滑不数,傍见一婢颈项疮疤紫黑,余知其婢所传也。其父询为何疾,予不明言,适他往,至八月才回。其疾如故,饮食少进,时作警悸,其父复恳求治。遂示以病因,即询诸婢。婢曰:有之。日:验之矣。,用归脾汤,兼服化毒丙字丸;至半月痛始定,又服乙字丸;至二十五口,诸症皆愈。

一太学,年三十,染霉疮,饮食禁忌甚善,并不服药,至两载而痊。不及数月,两腿起小块,月余而破,但不深溃己自用膏丹敷贴,一伏一起,蔓延胸腹、颈项、头面、耳日。一病二十余年,访治于于。予口:乃阳霉蛀也;毒留肌肉之问,失于汗下耳。遂用防风通圣散加人参,连进五服,以祛其蓄毒,兼用化毒戊字丸,早晚服之,至盈月而愈。耳目无恙,才止前丸,更用八味丸,服至三斤,精神如旧。后取妾,复生嗣焉。

一节推年六卜余,患阴囊破烂五年,日流臭水无度u诸医勿克,闭户静养。适伊孙患慢惊,延余治,问及此症。余口:结毒也。壮年必犯疳疮、便毒,服药 .虽愈,余毒蓄而不散,至血衰所作,非他药可疗。当用加味益气汤,早晚吞化毒壬字丸,不用敷药,至三十余日,肉长结痂而愈。

一士好采补,误染霉毒,前阴发疮,临溺惨痛,诸药无效,且腐至根,始延余治。余日:此名卷心蛀疳疮。当用牛膝、枸杞、忍冬花、黄芪、熟地、当归、首乌、泽泻、石斛等大料熬膏,加人参、鹿胶日饵,早晚服化毒癸字丸,半月后疮肉始长,又服戊字丸,后用独参汤吞八昧丸,精神复长而愈。

一青楼患疳疮半载,沿烂疼痛不止,敷药不效,多用草药单方,甚至呕逆不食,危笃欲毙.,余诊其脉,两尺沉涩,寸关俱微。盖因草药损胃,遂令脾惫不食,故毒气不能升散。以加减六君子汤十余剂,兼进化毒癸字丸;至七日始纳谷,其痛稍减,更用乙字丸;至半月身发细疮,随生随褪;至三十余日全愈。

一司掾年近三十,患便毒月余,多方不能消散,其痛甚烈,立则下坠阴囊,卧则上攻两肾,转侧不能自持,日夜难以安息,始延余治。诊其脉左手结涩,知肾肝毒气炽甚。遂用化毒甲字丸,同癸字丸,早晚服之,木通连翘汤送下,至七口痛止,十四口肿消,十八日全愈。

一童子忽作身热,即发丹毒数块,众医为赤游风。治以药,治以砭,治以敷,悉不效。余思之,日:游风为患,必是父母霉疮毒气所遗。当用化毒辛字丸倍加牛黄、钟乳粉、珍珠、犀角、羚羊,早晚服之,霍然而逾。

一贾年三十,忽生一毒于环跳穴下,状如绛桃,红且紫,或痛或痒,未几又发小块于两膝下。服药数月不效,且溃烂至腿臁,延累三载。余视其疮口,候其脉气,是结毒也。患者日:不然。归询其母。其母日:父遗毒所传。余用化毒戊字丸,早晚服之,到半月,进十全大补汤,加牛膝、米仁,至三十日两腿全愈。后服虎潜丸,精神始旺。

一县尉年五十余,客京都,染杨梅疮,欲速治愈,每遇春夏复发。缘受选延捱六载,精神消耗,两腿破烂,艰于步履。余始治,以大补汤加枸杞、薏苡、牛膝、首乌,兼服化毒已字丸.:半月后,更甲字丸服之。至三十五日,而腿毒全愈,后服补髓丸,而复元。

31/45


一孝廉年近三十,眼角内溃,痛引鼻梁,脓水无度,脆骨将脱。究其因,原染霉疮,季春啖黄鱼之后,眼角隐隐作痛,医以降火祛风之剂治之,不效。余知毒伏在内,遇毒一击而发。遂服化毒戊字丸,和乙字丸,早晚间服,兼以神攻内托散。至二十日,脓尽肉生,后用十全.人补汤加川连、忍冬花、贝母,服二十剂,眼鼻无恙而愈。

一富室季春染霉疮如痘,至仲冬而愈,嗣发鹅掌风两手。又年余,腰背生癣,痛痒交作,薰洗敷药近愈。未几复作筋骨疼痛,流注左右,惨楚无时,渐至著床不起。方延余治。诊其两手脉,沉而结,知为毒遏于内,不得发起,故作筋骨疼痛。遂用人参八钱,升麻半两,川山甲四钱,忍冬花四两,土茯苓十两,分作五剂,兼服化毒乙字丸,至七日痛减。半月后,发细疮百余点,其痛顿除。调理四十日全愈。

一梨园染棉花疮,恐亲友知觉,求医速痊,误服隐药而愈。期月之后,遍身流注作痛,身体振掉,不能自持,甚至著床不起。余日:误中轻粉毒也。早服化毒己字丸,晚服癸字丸,三六九日单服神水,间日服活络丹,四十日全愈。

一商,年四十外,五月间耳内生一疮,不知觉;至七月中,阴囊生疮三四枚,亦不识;至十月阴囊头顶生疮,共三五十个,其形酷似杨梅,口渴非常,痛不堪忍,虽天寒秽气逼人。十一月,始求余治。余日:真少阴症也。日用归脾汤加枸杞、山萸,早服化毒壬字丸,晚服丙字丸,至三十余日全愈。患者内室,亦感此毒,作寒热骨痛,即服化毒乙字丸,随生细疮八十余点,半月后全愈。

…乳母年三十,患乳痈肿痛,百日而溃,诸药勿效,秽气异常。延余治之诊其脉,原非乳痈,乃霉疮毒气所遗。究其因,乳子之父,曾患此症,是遗毒外吹。遂用化毒乙字丸,兼以四物汤加贝母、丹皮、瓜蒌子、木通、豆蔻、香附、青皮、柴胡,服二十余日而愈。

一参军年四十外,突患癣疮,沿及手足,其形如钱堆起,红紫黑靥,褪过即成白癜,经年不廖。就余治,遂用人参蛤蚧散,兼服化毒辛字丸,半月后又服己字丸,四十余日乃愈。

一友人子,年十七,肄业道院,忽髀厌肿痛,状如横痃。叩余索方,即以汗下化毒之法消之,嗣后肛门生疮,认为痔,以烂药敷之不去,后用红粉霜乃痊。又作筋骨疼痛,痛后生疮如砂仁。邀余商之,余曰:此症染发不…,小症应当大治。伊父好方士,不从余言,每得一方,辄便试之,疗年余,肌肉消瘦,外疮冰伏,不起不褪,又加骨痛,头额、腿漆发块,精神衰惫。至技穷,复就余治。乃用八珍汤加忍冬花、五加皮、何首乌,兼用化毒戊字丸,壬字丸,早晚间服;至三十日痛止疮褪,又加牛膝,枸杞;至五十日块消,精神渐复,后服补髓丸而愈。

一青楼年二十,大作骨痛,生疮如杨梅,求治之。余用玉枢丹五钱,作二次服,大泻之,每日用子羊肉十肉、黄芪两许、土茯苓四两,共煮啖之,兼以化毒丙字丸,服至十三日,大疮干褪,即生细疮如痣,随生随褪,疤无异色,月余全愈。

一司掾年迈五十,初夏染疳疮,服大汗大下等药,约数斗。至仲冬,肢体剥落,饮食不进,筋骨疼痛,黑癍遍身,耳无闻,目无见,命悬旦夕。余睨之,精神惫甚,毒气深固,意不许治。病家笃恳,用补脾药旬日,才知食味,方用化毒壬字丸,与甲字丸,早晚间服,兼饮大补养荣膏。至,:十日,每黑癍中,生一细疮,随生随褪,肌瘫始泽,疼痛

32/45


全除,内以补髓丸服之,外以药卷纸筒灸耳,耳渐知声,且渐有光。至五十日,方辨人语,因倦于药,十年来,未能复全听。

一童子年十二,因父母患霉疮,而染喉癣,延年余,饮食艰难,喉闭声哑。余谓毒气壅于肺道,以至音声不出。每日早服化毒庚字丸,晚服犀角解毒丸。至半月,喉癣始痊,又用琼玉膏,不时噙咽。至二十日,声出如昔。

一友年近三十,初习医。偶中杨霉疮毒,喉间忽生一疮如蕈,认为喉蛾,大用清凉解毒之药不效。延二百余日,饮食竞不进,垂毙。适余至,其友以症告。余日:此霉疮症也。次日往视,手上有数疮隐肉。遂用化毒丙字丸,强吞以独参汤接饮,问以煎剂调理。至七日,疮发口、鼻、舌、本。至十日外,能进粥,又服庚字丸。至二十日后,善饭,不服余药,自为调理。

一黄冠年二旬余。染砂仁疮,欲速愈,闻方辄试,未满百日,而形惫食减。始就余治,诊其脉,六部俱沉微而缓,余为寒凉大过,脾胃受伤,以致饮食不进,外疮冰伏,兼之筋骨疼痛。当以补中益胃,使毒气升发而易化,用补中益气汤倍加参、术。服至七日,饮食渐增,兼以化毒戊字丸,早晚服之。至半月,疮势起发,筋骨痛定,又更乙字丸。服至二十五日,疮痂尽褪而愈。后服大补丸一料,元神复旺。

一农年四十余。丙子春初,前阴生疮,状如鼓椎,他处无一点,屡医不效。交冬更服苏州瓶药,以土茯苓煎汤作引,约用百五十斤。至丁丑夏,其疾反重,日夜痛苦,无一刻安卧,其臭甚恶,虽妻儿不敢近,灸之不去,点之不减。方就余治,诊两手脉,俱沉微而缓,惟左尺欲绝,是少阴经受病,名日独脚阳霉疮。向被不经之药妄投,毒将内攻,是以胸膈迷闷,饮食少进。遂用牙皂、升麻、首乌、牛膝、木通、忍冬花煎饮,吞获心丹,早晚服壬字化毒丸,至半月方效。更服人参、黄芪、枸杞、牛膝、鹿角、当归、升麻、川山甲煎服。至二十日外,痛渐减,始得安卧,兼以灵药外敷。至五}日疮褪,毒气将脱,而患者吝费罢药,精神恐未能复旧。

霉疮方法

夫霉疮为患,正气不虚,则邪毒不入。如肝气虚,邪毒乘之,则发横痃,或成鱼口,甚则筋疼,疮形如砂仁。肾气虚,邪毒乘之,则生下疳,或为蛀梗,甚则骨痛,疮形如烂柿。肺气虚,邪毒乘之,则毒聚于上,不为筋疼,必生疮如花。脾气虚,邪毒乘之,则毒流四肢,不作骨痛,必生疮如痘。心气虚,邪毒乘之,则发大疮,形如杨梅,左右相对而作楚。有一经独虚,而邪气独盛者,有两经三经同虚而齐病者,有见于外而满身生疮者,有伏于内而遍体骨痛者,所以出入无常而隐见不一也。当详究脉理,按其毒气有无轻重,应发表则当发表,应攻里则当攻里,应疏利则当疏利,应温补则当温补,应凉解则当凉解,勿令虚实颠倒,斫削元神。盖病重而药轻者,但无近效;病轻而药重者,必生剧变,所以治此症者,须标本兼治,不可偏施,以攻邪补元为主。

主方

凡染有毒之妓,或与患者接谈,稍有所感,不拘便毒疳疮,或发际生疮,梳下薄靥如麸,或手足肌肤红点如斑隐肉。当服此方,使正气足而邪自除也。若间服牛黄化毒丸,取效甚捷。

33/45


人参 黄芪川芎 甘草各一线 当归二钱忍冬花汉防己各一钱五分 升麻 防风 穿山甲各八分

用水二大钟,加生姜三片,煎至半,饥时服,渣再煎。

牛黄化毒丹

治已上初见形症。

牛黄四分,须用西黄,色鲜黄者用之,乌金黄亦可。肝黄形如笔管,厚实者功次之。广黄味薄,功不及半琥珀五分血竭制大黄雄黄 朱砂须择镜面大块,不涉沙石者用之。近有炼丹不就,转与药店卖者,有大毒,不入服药 白藓皮 穿山甲 乳香 木香各取头末,一钱五分蝉退末二钱生生乳一钱没药一钱七分川贝母三钱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梧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丸,砂糖汤送下,中病则已。如余毒未尽,药不可撤。服此丸,切忌烦劳、恼怒、焦躁,茶酒止可用十分之三。

壬字化毒丸

治肾经内外前后形症。

虎胫骨酥灸龟板酥灸 穿山甲炙脆 朱砂各一钱六分 月月红即血余,用童子头发月剃者煅。一钱五分蝉退末二钱没药乳香 白藓皮雄黄各一钱五分生生乳一钱 牛黄五分土贝母二钱沉香七分,取沉水色黑味甜香者用之琥珀七分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饯,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丸,人参汤送下,枸杞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保脾饮

治脾经形症,益其正气。兼服戊字化毒丸,标本同治。

金钗石斛薏苡仁忍冬花各二钱山药 茯苓 牡丹皮 陈皮各一钱 人参 甘草 木香备六分

用水二大钟,加枣二枚,煎八分服,渣再煎服。

戊字化毒丸

治脾经内外前后形症。

牛黄四分升麻生生乳各一钱木香朱砂雄黄穿山甲白藓皮 乳香各一钱五分。择滴乳不杂沙石者,炙用 制大黄二钱。宜九浸(1]九蒸九晒。每黄十两,当耗煮酒五十两,入药则泻中有补威灵仙没药 血竭 贝母各一钱八分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九,人参汤送下,奇良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益卫散

治肺经形症,益其正气。兼服庚字化毒丸,标本同治。

人参 贝母白芨 百合 阿胶 桔梗 天门冬各一钱 山药、木香甘草各七分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通口服,渣再煎服。

庚宇化毒丸

治肺经内外前后形症。

34/45


蝉退净去沙土穿山甲炙 贝母各二钱 钟乳石须择湖广产者,长大脆白,用天葵、甘草水煮一日,研万遍用之。色杂性坚者不用 郁金二钱生生乳已上各一钱 牛黄四分五厘木香 月月红乳香 白藓皮雄黄各一钱五分朱砂一钱七分

上各制为术,用神曲末五钱,打稠湖,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农。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卜丸,人参汤送下,奇良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末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安神散

治心经形症,益其正气。兼服丙字化毒丸,标本同治。

人参茯神黄连 甘草各一钱远志七分石菖蒲 柏子仁 生地赤芍 木通各一钱二分

用水二钟,加圆肉七枚,煎八分服,渣再煎服。

丙字化毒丸

治心经内外前后形症。

牛黄珍珠各五分犀角蜜色味香有棕纹者用之瓜儿血竭 紫草、朱砂雄黄 白鲜皮 乳香 月月红各一钱五分 僵蚕酒拌炒,去丝蝉退穿山甲各一钱三分生生乳一钱赤芍药二钱

上各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六丸,每晚空腹服十一丸,人参汤送下,龙眼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切忌恼怒焦躁,茶酒止可用十分之三。

凡服十干丸,先用滚汤汩咽,清胸中浊气,嗣服丸药,药后啖糕果之类,压丸药下胃,日宜遵法毋忽。

通气饮

治横痃初起,或两髀俱肿作痛,肉未坚实,应服此方。

木通、瓜葵子各五钱忍冬花粉甘草各名三钱贝母紫苏叶各二钱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空腹服,渣再煎七分服。

消毒饮

治便毒单生肿硬,大作痛者,服此方。

归尾粉草熟大黄黑丑捣碎,各三钱僵蚕 贝母各二钱用水酒各一大钟,煎八分空腹服,渣煎七分服。

单方

治同前。

黑丑头末七钱空腹热酒调服,或汗或下,下后以粥饮止之。

五虎汤

治同前。有元气者取之。

全蝎僵蚕穿山甲灸,各一钱五分蜈蚣三条斑毛[1]三个,去头足,糯米拌炒生大黄二钱

上研为末,分二次,空腹酒服。

内托散

治便毒肿痛,将作脓者服之。

地榆一两黄芪粉草忍冬花穿山甲白芷各二钱

用酒二大钟,煎至一钟,空腹服,渣再煎服。

35/45


透脓散

治便毒有脓,未破作痛作胀。

皂角刺黄芪 牛膝各三钱 川芎一钱 当归尾 穿山甲 忍冬花汉防己各一钱五分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空腹服,渣再煎七分。若服前方不效者,感毒必重。

当服甲字化毒丸收功。

解毒汤

治下疳初起。

连翘荆芥木通 黄连 生地 牛膝 忍冬花 滑石 甘草 何首乌各等分

用水二大钟,煎八分服,渣再煎七分服。

解毒丸

治同前。

白芷一两斑毛四十九个,二物和一处,用酒拌湿透,文火炒燥,拣出斑毛,用白芷全蝎胡桃肉各一两,二物新瓦上焙,微焦生大黄一两,晒燥

四物共研细末,酒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钱,热洒送下。

掺药方

治下疳疮。

海巴子煅府性,一名贝子

研极细,每一两末,加冰片五分,五色粉霜三分,再研盛磁罐,听用。

又方

雨前芽茶麻黄细切,各一钱五分连四纸方七寸许,用铅粉钱半,擦在纸上,销前二味卷筒,火灼存性,研细,加冰片一分,再研盛罐,听用。

薰洗方

苦参 川椒忍冬花各两许

用水三四碗,煎数沸,先薰后洗,疮口拭干,用掺药从四沿掺之,用薰洗掺药不效者,毒中必深。当服壬字化毒丸收功。

加昧化毒饮

治下疳疮。腐烂隐下有凹,或包皮肿如鸡肫,或肌肤见形,如斑如疹,将发疮者,当服此方。

汉防己当归 忍冬花 白鲜皮 连翘羌活 川芎各三两 牙皂五钱

上切片,分作七贴,每帖加奇良四两,猪腴子一枚,水四碗,煎至二钟,分二次服,渣再煎一钟服。七帖后,倘或不效者,当服化毒丸收功。

解表饮

治下疳便毒同起,内作筋骨疼痛者服之。

麻黄 紫苏桔梗各三钱川芎升麻 当归 忍冬花各五钱僵蚕蝉退各三钱五分子羊肉十两

用煮酒十碗,煎至三钟,顿服,厚衣盖覆,出汗透为度,其被浸水中,大便去空野。

加昧风流饮

治疮初起,不生疳疮、便毒者服之。

36/45


防风 荆芥川芎 升麻 鼠粘子 花粉 白鲜皮 僵蚕 甘草 穿山甲 牛膝 何首鸟 赤芍木通 五加皮各等分

用水三大钟,加猪腴半只,奇良一两,煎至一碗,热服取微汗为度,渣再煎服。兼服庚戊二字化毒丸。

牛黄蟾酥丸

发表化毒,能治一切疗肿、痈疽、疮疡。

西黄一钱蟾酥二钱麝香二分朱砂雄黄乳香各一钱五分

先以蟾酥切片,热酒化软,将五味细末,和蟾酥捣丸,如黍米大。每服七丸,葱头热酒送下,出冷汗为度。

万病解毒丹

治疮毒初起。可作下药,胜用大黄克伐胃气。

山茨姑二两。须择严处土产,色紫而价重者,方是。白者用之效薄红芽大戟去木切薄片,取头末,一两五钱干金子去壳去油净末,二两 文蛤三两

朱砂雄黄各五钱麝香二钱,须择当门子干燥者,抵三钱用

上制为细末,以糯米稀粥,捣成锭子,量人大小虚实,服一钱上下,白滚汤磨化。

凡患疳疮、便毒未愈,有生疮之兆,预煎此油服之。可免面部生疮。

麻油八两用自己头发三五钱煎化,作二次服,再服亦可。

凡患疮头面及不便处者,先熏洗后点药,五日即好。内服化毒药者,点亦无妨,不服药者忌之。

薰洗方

番打麻雷丸各五钱朴硝地骨皮各一两 黄芩两半

用河水五碗,煎药味出,先薰后洗,用后方药点。

点药方

大杏仁二十个,针刺火上烧透存性胆矾四分轻粉一钱

三物共研如膏,点患处,每日先薰后洗,点药其效甚速。

制生生乳

方著《明医会编》,因刻未竣,先附于此。

煅炼矾石三钱云母石二钱五分硝石一两六钱。即盆硝朱砂液九钱六分,即朱汞,色粉红者为上晋矾.两二钱绿矾一两八钱食盐两半枯矾五钱六分青盐三钱五分

上件共研不见星,入羊城罐内。三方一顶火,俟药化面上有霜头起,离火候冷,用铁盏盖扎,盐泥固济,待罐口泥干,入八卦炉内,先用文火,候盏底热透,微微擦水加炭平口,用武火,三香足离火。先用甘草、牙皂各二钱,煎浓汁收盏底,白丹砂棉纸包裹,浸汁内片时取出,连纸埋土中三日夜,取来晒干,每两加冰麝各七厘,辰砂九分,共研极细,外用乳香钱二分,滚水炖化,和前末研匀为丸,每重一钱一分,外以黄蜡封固,即名生生乳。照方配合服之,刻日奏效。每见公子王孙,沾染此疾,百药无效者,皆因方之不当,药之不真也。余愿此方公之海内,而后世易为采择,永无差误。然世之毒药,古方往往用之,各有制度耳。如水银一物,得云母、矾石同炼,其毒即解,不比粉霜、轻粉之酷烈也。余用生牛乳,配风药而治大麻风,配痨药而治传尸痨,配虫药而治诸虫疾,配膈药

37/45


而治噎塞翻胃,配疮药而治顽毒顽癣、久漏骨痛。种种奇效,不独治广疮毒气之圣药也。夫凡药性与禀性有异,人有杀药者,毒药服之竟不觉察,奏功亦缓,性有不杀药者,服之便觉眩冒,奏效亦速。所以为医全在活泼。经日: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不必尽剂,须要体察病情。功效未全者,再宜进药,或间日再服,或停两三日再服,务宜消息增除,毋使过剂以生药病。

制金鼎砒方法

净H砒二两五钱,研为细末出山铅十六两,开如大豆许,敲为薄片

用小城罐一个,以铅片挑砒末,重重叠在罐内,用文火熔化,俟青烟起,白烟来,霜飞罐u,方离火冷定,铅面清如水,色如金者,无渣质者为妙,若色青黑非出山铅也,用之无效。

结毒方法

夫结毒者,霉疮毒气,结于四肢、百骸、孔窍、经络,不易散解,作痛作肿,久则块破,溃烂不己。治此症者,不外乎攻补,攻则毒气去,补则正气强。经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空也、无也。譬诸国内虚,则人民离散,百祸易起。人之虚者,亦犹是已。又日: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盖言虚者,为百病之本。宜首举以冠诸症也。

毒结于肝胆二经者,内作筋痛,攻走胁肋,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转侧艰难,手不能举,足不能步,或颈项发块,或破烂上下,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用乙宇化毒丸,兼用煎剂调理。

乙字化毒丸

治已上请症:、

牛黄 丁香牙皂各五分琥珀须择体坚燥者用之郁金生生乳各一钱 朱砂 雄黄 月月红 白鲜皮 乳香穿llJ甲各一钱五分制大黄二钱僵蚕四钱

上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腹服十三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炒米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当归二钱芍药一钱川芎七分人参 丹皮各八分 胆草 柴胡 红花各五分 枸杞二钱 石斛一钱五分

当水钟,加莲子十粒,煎八分服,渣再煎。

胃气弱,加奇良一两,薏苡三钱。魂不宁,加酸枣仁二钱气不顺,加乌药、香附、青皮备一钱泄泻,加白术、山药各一钱五分。

毒结于膀胱并肾经者,内作骨痛,流注上下,抽掣时痛,发块百会、委中、涌泉等穴,或阳物腐烂不已,或阴囊肿胀作溃,或生独脚阳霉疮,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用癸字化毒丸,兼用煎剂调理。

癸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牛黄五分鹿角屑三钱 沉香生生乳各一钱 朱砂 雄黄 月月红白鲜皮 乳香 穿山甲各一钱五分 神水一钱。用出山铅十斤,打薄片二十块,块上贴银箔,取尖底缸二只一样的,上

38/45


缸开一孔,底中绳穿,铅片悬上缸,下缸盛米醋、火酒各十斤,缸口架磁盘一个,将缸合好,用面条封固,以文火下烧,俟酒醋干,取出盘中者是人中门二钱五分,择乡间诚实人家,不生疮毒疾病者,取制入药有效制何首乌三钱

上制为末,用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腹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枸杞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毒未尽,药不可撤。禁忌同前。

煎药方

牛膝 枸杞山茱萸 五加皮 当归各二钱 何首乌、补骨脂 淫羊霍 川石斛 山药各一钱二分泽泻七分 用水二钟,加川椒一撮,煎八分服,渣再煎。

精气不同,加菖蒲、人参各一钱五味四分;内热加熟地、黄柏、牡丹皮各一钱。 盗汗加白芍、酸枣仁、麦门冬各一钱二分。

毒结于脾胃二经者,外为小块,肌肉蛀烂蔓延,或发大块破溃腿臁,或手足生鹅掌风癣,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用已字化毒丸,兼用煎剂调理。

己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牛黄 牙皂各五分木香二钱生生乳一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七分穿山甲白鲜皮 朱砂 雄黄 月月红各一钱五分熟大黄 僵蚕各二钱血竭一钱七分

上制末,神曲末五钱,打稠糊,入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农。每早空腹服十三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沙糖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茯苓 山药石斛 陈皮各一钱 薏苡仁三钱 当归二钱 白芍 丹皮各八分 术香 甘草各五分 肉桂三分

用水二钟,加砂仁六分,煎至八分服,渣再煎服。

饮食少进,胸巾胀闷,加厚朴、豆仁各一钱。有痰加半夏、积实、白术各一钱。泄泻加肉果、诃子各七分,减当归。

毒结于大肠肺经者,为喉癣,多作痰唾,久则成天白蚁,渐蚀鼻梁低陷,或肌肤生癣,硬靥如钱,色红紫,褪过即成白点,或不生癣,竟成赤白癜风,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服辛宁化毒丸,兼以煎剂调理。

辛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白花蛇真蕲州产者佳羚羊角 白鲜皮各二钱 牛黄五分钟乳粉 生生乳各一钱 穿山甲 月月红 乳香 朱砂 雄黄各一钱五分槐花二钱神水七分川贝母二钱蜂房炙净末,一钱

上制末,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三丸,每晚空腹服九丸,人参汤送下,熟蜜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39/45


人参 茯苓天门冬 贝母 当归 沙参 玄参各一钱二分 麦门冬白芍 黄芩各八分五味子四分

用水二钟,加枇杷叶三片,煎八分服,渣再煎n

痰多加白术、天麻、橘红各一钱。喘急加桑白皮、甘草、紫苏子各一钱。

毒结于心小肠经者,毒注瞳仁,似乎内障,或见或不见,或毒聚舌本作肿,或十指惨痛无时,或疮生遍体,内有不易结痂而腐烂不已者,或传他经,致生别病。当服丁字化毒丸,兼以煎剂调理。

丁字化毒丸

治已上诸症。

牛黄珍珠蜈蚣去头足,炙燥。各四分犀角 生生乳 牙皂各一钱 月月红 白鲜皮 朱砂备一钱七分 雄黄 乳香 穿山甲各一钱五分 琥珀五分 贝母二钱 血竭 郁金各一钱制大黄二钱

上制末,神曲末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早空心服十五丸,每晚空腹服十丸,人参汤送下,圆眼汤亦可。病去药减,如余邪未尽,药不可撤。百日内,勿大劳大怒,顺时调理。

煎药方

人参 茯苓柏子仁 当归 牛地黄各一钱二分 远志 麦门冬 牡丹皮 黄连 甘草各八分

用水二钟,加圆眼肉十枚,煎八分服,渣再煎。

不眠加枣仁、栀子各二钱二分。咳嗽加贝母、知母、桑白皮各一钱。咽喉干燥加玄参、连翘各二钱。心经元阳虚怯畏寒者,加大附子八分,倍人参。

拔毒丸

治生疮时,误服轻粉、粉霜,服前方无效者,当用此方。间服。

槐花一两川椒二两 象牙末一两,酥炙 黄丹 乳香 没药 人中白各二钱血竭蜈蚣穿山甲各一钱金顶砒生生乳各一钱

上制末,用神曲末一两五钱,打稠糊,人药捣匀,丸如桐子大,另研朱砂为衣。每只早服二十丸,晚服十五丸,茯苓汤送下。百日内,忌房劳恼怒,日宜食

猪肉数两。

又方

用出山铅九斤,打造壶瓶一一大把,盛火酒十斤,奇良二十一两,乳香、红花各一两,川椒、龟板各二两。封瓶口坐锅中,水煮一日夜取出,埋地中三日去火毒。每日早晚任意饮数杯。

加味地黄丸

治病愈后精血未复者宜服。

熟地黄八两,酒煮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茯苓 牡丹皮各二两五钱泽泻二两 当归身枸杞子各三钱

上各制末,捣熟地极烂和药,如干,加炼蜜再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服二钱,淡盐汤送下。

补髓丸

40/45


治病愈后精髓空虚者,必宜服之。

人参二两地黄四两当归四两 鹿茸一两五钱,醋炙枸杞三两柏子茯神 白术各二两 麦门冬一两五钱钟乳粉七钱沉香五钱石斛二两

上各制末,炼密和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服七十丸,秋石点汤送下,醇酒亦可。

安神丸

治病愈后,精神恍惚,升谈动火烦渴。

人参 柏子当归 麦冬 枣仁各一两 生地 远志 菖蒲 玄参 贝母 黄连 五味各七钱

上各制末,龙眼肉七两,熬膏和丸如绿豆大,辰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灯心汤送下。

加昧养荣丸

治妇人病愈后,气血衰少,发热作嗽。

当归三两熟地二两半白芍丹皮各两半香附四两 人参 贝母阿胶 山药 茯苓 黄芩 川芎 白术各一两

上各制末,炼蜜捣和,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服八九十九,淡盐汤送下。

助胃膏

治脾胃虚弱,饮食少进,肌肤不泽。

奇良二十两,敲碎甘草二两,炙枸杞子四两,炒补骨脂三两,炒薏苡仁八两,炒

先用大枣二斤,水三十碗,煎至水减一增,去大枣加前药,文火熬浓,约存汁四钟,加饴糖十两再熬数沸,盛磁瓶坐冷水内一日。每日服五六次,每次服三钱匕,后饮人参汤,其效更速。

凡患筋骨疼痛,先服化毒丸七日,外用后方熨烙。

熨烙方

川乌草乌肉桂军姜胡葱各等分,捣细。

煮糯米饭和药捣匀,敷患处,外以火熨之。

凡患喉癣久不愈者,先服化毒九七日,外用后方吹之。

吹药方

西黄一分冰片一分珍珠二分朱砂八分象牙末七分龙骨一钱瑶珠一钱五分,裹金店内用者是。

上制共研极细,盛磁罐。患者先用苦茶泪漱,日吹三五次。

凡患鹅掌风癣,先服化毒丸九日,外用后方薰洗方可擦药。

薰洗方

用桐油一'斤,内活蟾四只,文火煮之。洗患处拭干,嗣用生鸡脑醮五色粉霜,擦患外,以肉热为度。日一次,中病则已。

王色粉霜

是外科要药,点霉疮,去腐肉,长新肌,能愈诸疮,杀诸虫,敷诸毒。

水银二两铅一两火硝四两 白矾三两 青盐八钱

研匀,入阳城罐内,文火煨一香,去其湿气,用铁油盏盖口,以铁线扎紧,盐泥封固,先文后武,武火时盏上擦水,到三香离火,取出埋土中二日夜,取出晒干研细盛罐听用。

41/45


膏药方

贴杨梅疮,及癣疮鹅掌风,结毒破烂,拔毒呼脓,暖筋骨,长肉生肌。

千里光自然汁十两,煮酒六两,内当归、大黄、赤芍、肉挂、生地、玄参、苦参、踯躅花各五钱,文火煎浓,约存汁一碗收汁,用麻油二十四两,加头发三两,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药汁,文火煎和,加研细铅粉、密陀僧各五两,缓缓搅转,俟火候却好,滴水不老不嫩,离火加入研细乳香、没药、黄占、白占各三钱,麝香三分,粉霜一钱,收罐坐水中,出火毒傩贴。须用重汤顿软。

余按:脏腑感染,阴阳传递,配制化毒十干丸,以为定法。而服药亦有条约。但人之禀性不同,有素服药素不服药,素欲素不欲之殊。在患者,当请上工酌拟,详脉气禀赋,药性时候,攻补不失,始获全功。尊生者,不可不察也。

霉疮宜忌

夫宜忌者,即所苦所欲也。五脏各有所宜,五脏各有所忌。如霉疮一症,举世未谙药物宜忌,并饮食宜忌,混同施治。殊不知从其气则和,违其性则有偏胜之害。故凡有益于阳者,必不官乎阴;有益于阴者,必不宜乎阳;宜于燥者,不宜乎湿;宜于湿者,不宜乎燥;能破散者,不可以治虚;能收敛者,不可以治实。故药物有良毒之难齐,气味之莫测,有相益相济,相畏相恶,相忌相制之不同。不谙宜忌者,则其失也罔。请以余所见闻者陈之。一友患便毒,其势炽盛,欲速愈,单服大黄五钱不利,又服七钱亦不利,后加至两许,终不能通,而大黄毒气上攻七孔,流血而毙。一人染广疮,服败毒散不效,后服商陆根汁,遂吐泻,经两日不止,药食俱不受,六日而死。一人患杨梅疮,毒结百会穴,破烂两年,诸医不效,偶遇方士传灵砒方,即制服之,经七日齿落喉闭,饮食不进而亡。一人生棉花疮,无力赎药,用毒蛇一条,酒煮罄饮,即时昏晕,肤理肿裂出水,至五日方知痛苦,其疮犹未愈。一人患疳疮、便毒,兼之筋骨疼痛,数服草药不效,又取活蟾七只,纳猪脂煮食,食未毕作吐不已,水浆不进,方延余治。余诊之,曰:胃气伤也,非大剂人参不治。遂咀人参五钱,加乌梅七个,同煎渐饮之,又服一-剂,才能进粥。后用化毒甲字丸一料,服尽而愈。一人生鱼口不痊,服大料五虎汤,少顷小便作胀,日夜叫嗷,苦不能溺。邀余诊之。余曰:乃斑毛毒气为患,当速解之。即用猪脂二两,糯米五合,粉草五钱,长流水煎,顿服。外以葱白、食盐煎汤揉洗,解出血筋数条,始通。其毒仍不减,后又生疮如砂仁,从余凋治方愈。噫!今之庸愚,袭不经之方,投有毒之药,外患未尽,内毒尚存。诸如此类误奠能拔。宁知脉症相对,名实相符,方可投剂。今以五脏苦欲,药物宜忌,谨录于后。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华在面,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为牡脏,通于夏气。神能固守,则气血流通,万物系之以兴亡。思虑太过,则虚邪从之。病于内伤者,十居六七;病于外感者,百无四五。调治者,当以安神养血为主。味忌成,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味宜苦,羊肉、小麦、杏、薤之属。心苦散缓,急食酸以收之,五昧子之属是已。敛则宁静清明,故宜酸以收其缓也。软者,和调之义也,心君本和调,邪热乘之,则燥急,故复用芒硝之酸寒,除其邪热,以软其燥急坚劲之气,使复其平也。以成补之,泽泻导心气以入肾也。烦劳则虚而生热,故用参、芪、甘草之甘温,以益元气,而虚热自

42/45


退,故为之泻也。心以下交于肾为泰,炒盐之咸,以润之,即得心与肾交也。火空则发,盐为水味,得之使心气下降,是既济之道也,有补之义焉,故软即补也。

心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人参 茯神 远志 当归 柏子 石菖蒲 红花 天雄 桂心血余 紫石英甘草苜蓿辰砂琥珀乳香胎元

[泻] 升麻 细辛 麻黄 紫草 木通 穿山甲 连翘 贝母郁金赤茯苓 蜂房犀角 珍珠 血结 片脑赤小豆忍冬花黄连 牛黄麝

食宜

羊肉 鹿肉鸡卵 牛乳 犬肉 猪心 火肉 风鱼 淡菜 龙眼 荔枝 芝麻绿豆 莼菜 橙藕梨 杏枣

心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 生砒轻粉苦参麦冬蛇韶粉蜗牛 硝

食忌

石首鱼蟹蛏猪肝鸭卵鹅蚬蛤南面豆茄茭白诸牲血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血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阳中之少阳,为牡脏,通于春气。魂静则至道不乱,木性易动,动则有摧折之意焉。怒甚则血不归肝,而溢于外。病于外感内伤者居半。味忌辛,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味宜酸,犬肉、小豆、李、韭之属。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之属是已。扶苏条达,木之象也;升发开展,魂之用也。故其性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解其束缚也,是散即补也,辛可以散,川芎之属是已。若其大过,则屈制之,毋使逾分。酸可以收,芍药之属是已。急也,敛也,肝性之所苦也,违其性而苦之,肝斯虚矣。补之以辛,是明以散为补也,细辛、生姜、陈皮之属是也。

肝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当归 川芎地黄 山萸 酸枣仁远志 茯神 甘草 阿胶桂皮 术瓜 乌梅 琥珀 辰砂 龙齿 龟甲 牛黄

[泻] 芍药胆草柴胡 青皮忍冬花 香附丹皮 瓜蒌 菊花升麻 木通 射干秦皮 皂角 薄荷 全蝎 穿山甲 降香羚羊乳香

片脑珍珠胆矾 僵蚕 麝

食宜

犬肉 鸭雁 鹿肉 鲈鱼 火肉 风鱼 猪肾 鸡卵 葡萄 橄榄李荠林檎 马齿苋

肝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生砒轻粉木鳖胡黄连商陆

食忌

石首鱼水鸡鹅鸭卵猪肝虾茄 蒜芋杏诸血

43/45


脾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主运化磨物之脏,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为至阴之类,通于土气,为牝脏。意平则智无散越,宜健而不宜滞,湿则滞矣,滞则邪气从之。病于内伤者多半。调治者,当以去湿导滞。味忌酸,多食酸,则肉胝腊而唇揭。味宜甘,牛肉、粳米、枣、葵之属。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使复其性之所喜,脾斯健矣,白术之苦温是已。过燥则复欲缓之以甘,甘草之属是已。稼穑之化,故甘先人脾,性欲健运,气旺则行,补之以甘,人参是已。长夏之令湿热,主人脾气斯困,故当急食苦以泻之,黄连之苦寒是已。虚则宜补,炙甘草之甘以益血,大枣之甘以益气,乃所以补其不足也。

脾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白术茯苓 人参 黄芪薏苡仁 山药 陈皮 甘草 苍术扁豆 川石斛 豆蔻 天麻 当归 奇良 雄黄辰砂丁香 萎蕤 山楂

[泻]升麻 白芍 防风 白芷砂仁乌药草果 大黄灵仙 鼠粘忍冬花 穿山甲 皂子 沉香 没药 乳香 山豆根 乌蛇牛黄 麝

食宜

牛肉 猪脂鸭犬肉 鹿肉 鳗鲡蚶 时鱼鸡卵 火肉 羊鲫鱼猪腴芡 莲肉 枣 荔枝 橄榄松子 川椒 姜莱服芹

脾经药食所忌

药忌

死砂生砒苦参胡黄连 地黄胆草 虾蟆蜈蚣

食忌

石首鱼鹅 猪肝 鸭卵 雉虾 南面 菱 梅柰 糟醋 榴韭 诸血

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气之本,魄之居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为牝脏,通于秋气。魄安则德修寿延,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违其性矣。病于外感者居半。调治者,当以清肃上焦,而使气平。昧忌苦,多食苦,则皮枯而毛折。味宜辛,鸡肉、黄黍、桃、葱之属。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黄芩之属是已。其政敛肃,故其性善收,宜食酸以收之,白芍之属是已。贼肺者热也,肺受热邪,急食辛以泻之,桑白皮之属是已。不敛则气无所管束,是肺失其职也,故宜补之以酸,使遂其收敛之性,是即补也,五昧子之属是已。

肺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人参 黄芪 茯苓 阿胶 白豆仁 木香 桂枝 沙参 蛤蚧琥珀 钟乳粉辰砂牛黄

[泻] 麻黄 杏仁 防风 升麻川贝母 桔梗 羌活荆芥 橘红射干 槟榔 藓皮 花粉 牙皂 兰叶 槐花 鼠粘穿山甲 僵蚕神水 片脑 白花蛇麝

食宜

鸡猪肺火肉风鱼猪腴羊肉 鸡卵 牛乳 鸽鹅 胡荽莱服芹麻油 松子榛子梨榧柿葱 蜜

肺经药食所忌

药忌

44/45


死砂 生砒苦参 黄连斑毛 胡连 天门冬 铅粉 硫黄葶苈

食忌

石首鱼虾 蟹 鸭卵 猪肝麸筋 杏 柰 杨梅银杏 莴苣 诸血

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须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为牝脏,通于冬气。志营则骨髓满实,属真阴,其性本润,故恶燥涸。病于腑者多外感,病于脏者多内伤。调治者,当以滋阴益精。味忌甘,多食甘,则骨痛而齿落。味宜咸,豕肉、大豆、栗、藿之属。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之属是已。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盖肾非坚,则无以称作强之职,四气以遇湿热则软,遇寒冷则坚,五味以得咸则软,得基则坚,故宜急苦以坚之。黄柏味蕾气寒可以坚肾,故宜急食以遂其欲坚之性也,以苦补之,是坚即补也,地黄、黄柏是已。成能软坚即泻也,泽泻是已。虚者精气夺也,然非益精无以为补,故宜熟地黄、黄柏补之。

肾经药食所宜

药宜

[补] 熟地 枸杞 山萸 五味 狗脊 川牛膝 当归 杜仲 首乌故纸 益智仁鹿茸 败龟 鳖甲 附子 肉桂 五加皮蛇床 羊霍 钟乳磁石 虎骨 阳起石海狗肾 紫河车 红铅 天灵盖

[泻] 黄柏 知母 泽泻独活 沉香 穿山甲 蝉退全蝎 血竭乌药 琥珀 牛黄 麝

食宜

豕肉 猪肾腌鸡 甲鱼 鳗鲡 鹿肉 犬肉 鸡卵 火肉 风鱼 雀 芡 胡桃 干笋栗

肾经药食所忌

药忌

灵砂 灵砒轻粉 胡连 蟾酥蜣螂

食忌

牛肉 鹅石首鱼鸭卵 猪肝 虾 蛙 编鱼 茄 甜菜 荞麦 南面柑糖青梅

宜忌一则,虽不及于伤寒、痘疹,投剂少差,死生立判。是证少错,轻必变而为重,重必至于倾危,毫厘千里,毋得急略。且宜忌不为智者道也,如产后无虚,肝无补法,病疮不宜汗下,伤寒不宜进补,此数者,皆粗工不谙病之进退,故有是戒。余观上古哲人治病,或以毒药攻之,投毒药者,不尽剂也。所以有十去其几之约。殊不知十去其几之约为最难,而又难于识病气之浅深也。明于病气浅深者,又不拘于药之良毒矣。如扁鹊,投人毒药,名闻诸侯。五石散不忌参、术,感应丸巴、黄并施,产后以人参、五灵脂同剂,此皆古人心契意会,立方之妙。故良将用兵,奇正虚实互施者,神算故也,业此术者,岂不亦犹良将乎哉?传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信夫。

 

45/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