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上领导这个套路太阴险,表面是对你重用,实际是给你挖坑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20-04-30

材料来源《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三,第一百一十一卷。

【材料】:初,魏奋武将军张衮以才谋为魏主珪所信重,委以腹心。珪问中州士人于衮,衮荐卢溥及崔逞,珪皆用之。

逞之降魏也,以天下方乱,恐无复遗种,使其妻张氏与四子留冀州,逞独与幼子赜诣平城,所留妻子遂奔南燕。并以是责逞,赐逞死。

卢溥受燕爵命,侵掠魏郡县,杀魏幽州刺史封沓干。珪谓衮所举皆非其人,黜衮为尚书令史。衮乃阖门不通人事,惟手校经籍,岁馀而终。

【翻译】:当初,北魏奋武将军张衮因为才干出众、谋略过人而得到北魏国主拓跋珪的信任与重用,把他当做心腹。拓跋珪向张衮询问中州的读书人谁比较有名,张衮荐举了卢溥和崔逞,拓跋珪都加以任用。

崔逞投降北魏的时候,天下正处在动乱之中,恐怕不再能遗留下后代,所以让他的妻子张氏和四个儿子留在冀州老家,崔逞自己与最小的儿子崔赜来到平城,他的妻子张氏和四个儿子便投奔了南燕。拓跋把这几件事加在一起责问崔逞,下令让他自杀。

卢溥接受后燕的官位和命令,侵犯袭掠北魏的郡县,又杀了北魏幽州刺史封沓干。拓跋认为张衮所举荐的人都不好,因此把张衮贬为尚书令史。张衮于是从此紧闭大门,不与外边来往,只是整天地校勘经史典藉,一年多之后去世。

【智囊谋略解析】:

有时候,职场上领导对你很重视,表面上看对你信任有加,把你当心腹来看待,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不仅不是把你当心腹,甚至表现出来对你的信任恰恰是为了坑你。

本段材料讲的是奋武将军张衮表面上看是被魏国国主拓跋珪信任,把他当做心腹。有一次拓跋珪问张衮有哪些人才可以提拔任用呢?(注意,这是坑人的设置点)。

衮直接就推荐了卢溥及崔逞,拓跋珪根本就没有二话,把衮推荐的人都任用了。正常来看,这不就是领导心腹的标志吗?这么推荐人,领导都毫不怀疑的任用了。然而这恰恰是表面的信任,因为从卢溥及崔逞两个人的下场就可以看出来。

崔逞因为没有把妻子儿子全都接到北魏来,加上之前给拓跋珪出主意的时候,拓跋珪觉得他态度不好,对他很是反感。于是这几件事情加起来,就杀了崔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拓跋珪根本就没有把张衮真的当心腹。真把张衮当心腹,不会这么对待张衮提拔的人。

另外卢溥也最终又跑到了后燕那里,还带着兵来攻打北魏。虽然材料没有记载卢溥为什么有跑到了后燕,但是通过后面我们推测,可能拓跋珪可能对卢溥很不好,甚至故意把他给挤兑走了。卢溥是一个武将,脾气往往都比较刚硬,一旦怠慢,往往就会忍受不了,加上本身有自带资源--会打仗,所以在那个乱世,优秀的武将不缺市场,你看不起他,他就会跳槽。要不然他不可能到后燕对北魏这么不遗余力进行攻击。

然后拓跋珪就因为张衮推荐的人不行,就责怪张衮,直接罢免了张衮尚书令的职位,张衮赋闲在家之后,一年就死掉了。这个死也是很蹊跷的,有可能是气死的,也有可能是被拓跋珪搞死的。

通盘分析这三段材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拓跋珪一开始就想搞掉张衮。不过拓跋珪没有直接搞张衮,而是通过张衮推荐人才,然后让张衮推荐的人才都出现错误,这样就可以让张衮连带负责任,这样就可以曲线搞掉张衮。

为什么拓跋珪没有直接搞张衮呢?

1、张衮没有把柄

之所以拓跋珪没有直接搞张衮,应该是张衮没有把柄被拓跋珪抓到,不好直接下手。张衮是以才谋被看重,这就说明张衮本身很有谋略,自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不被抓到把柄。

2、直接处理副作用很大

对于张衮这种人,在那个乱世不缺下家,如果不能一下子斩草除根,那么一旦他跑到别的国家,报复起来后果就会很严重。因为他对你知根知底。

3、影响不好

张衮没有犯错误,如果直接搞他,对名声不好,这样就没有人才敢来投靠北魏。

所以拓跋珪没办法直接处理张衮,而是采取了“曲线救亡”的策略,既然你张衮找不到把柄,那么就鼓励你推荐人过来,你推荐的人不可能也找不到把柄吧!如果能找到把柄,那么你就有责任,因为这个人是你推荐的,你负连带责任。

职场这个套路,可以说隐藏的很深,很多人看不懂这个套路,推荐自己人到职场上来,结果一旦自己推荐的人出问题,那么领导必然也会责怪你这个推荐人。!

所以,这带来的经验教训就是:千万别随便推荐人到自己职场,你自己不出问题,不代表你推荐的人不出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