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历史上最不该被遗忘的铁血孤军,满城白发兵独守边疆半个世纪

 少读红楼 2020-04-30

中华不缺英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是的,英雄永远都在,可是那些过去的英雄却正在被世人缓缓遗忘。如今还有几个人记得那个“铁血郡王”,那支战至后一兵一卒的悲军呢?

盛唐王朝,这是个让所有华人都倍感自豪的朝代。它从陇右李氏一步步走来,在万国来贺的鼎盛中锻造了中国历史的一段锦绣时光。

生活在大唐的人们从来没有想过大唐会衰败,那时的大唐人是骄傲的,他们坚信自己能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他们不屑于一个民族的权力垄断,给予任何来到大唐的人都可以做官的权利。那是一种无所不包的骄傲,是一种凌驾于万物之上,自由吞吐风云的霸气风采。

但是,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鼎盛的帝国,太阳终究也有西落的那一日。

再强大的心脏也无法经受背叛的摧残,强如大唐也难以例外。

公元755年12月16日的下午。那一日,黄沙滚滚,一个镇守边疆,身材有些臃肿的男子站了出来,吼出了那声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号角。

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一场动乱中涌现过一个个扶危救世的英雄,也发生过一个个骇人听闻的惨剧。经历了七年零二个月,最终在公元763年2月17日被平息。

这一场动乱中掩埋了许多豪杰,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支镇守在安西四镇的军队。

这支军队的主将名叫郭昕,是名将郭子仪的侄子,其父郭幼明和那个终结这场动乱的郭子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将门出虎子,年幼的郭昕看着长辈们一次次出征,听着一个个长辈班师的故事,心里早早便埋下了一颗军人报国的种子。

唐肃宗时期,吐蕃屡屡进犯大唐帝国的疆土。上元元年(760年),青年的郭昕奉命踏上了巡抚西域河西、安西等边陲重地的道路。

后来他任职安西四镇留后,负责起了戍守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个军镇的职责,为大唐守着那一份最边缘的疆土。青年的郭昕梦想着能带着这大唐最精锐的安西军去建立自己的功业,可这时的他可能永远也想不到那一份功业要付出的代价竟会那般沉重。

本来虽有吐蕃侵扰,但大唐有精兵,有良将,异族又怎能入我华夏大门一步。

可不测风云骤然而起,安禄山举旗造反,大唐这座在风雨中飘摇了几十年的高楼终于还是自内部开始坍塌了。

随着国难肆虐中原,不得已之下一批批的安西精兵,也只能暂且调转东向,奔赴国难。接到命令后,一批批将士去往中原,留下了郭昕这个年轻人和其他的大唐将军,继续镇守在王朝的边疆。

无论是前去平叛的,还是留下的将士都以为这次只是一次小小的霍乱,可谁都没有想到这次他们是真真正正站在了大唐历史的节点。

战火愈燃愈烈,又是一批批将士的离去,终于,这里只剩下郭昕这最后一只部队了。

吐蕃这匹饿狼虎视眈眈,这只有一只部队的安西都护府就如同块鲜嫩的肥肉,让他欲罢不能。

他们先开始了骚扰战术,且战且退,打探这都护府的虚实。郭昕无奈只能应战,还必须以强硬的姿态去战斗,他知道,现在吐蕃没有大举进攻只是因为大唐的余威,没人相信大唐会虚弱到无力顾及边疆的地步。年轻的郭昕也不相信,他回首望着中原,眼神中尽是迷茫。

一次次的战斗过后,吐蕃终于确定了,这不是汉人的陷阱,而是一块真正的肥肉,他们开始行动了。先是派兵围住这都护府,断绝中原支援的可能。

吐蕃人的调兵遣将让郭昕知道,现在摆在他们这批人面前的只剩下两条路了,一是趁着包围圈尚未形成突围而出,大唐现在自顾不暇,他们很有可能不会受罪,最差的结果也是派去做平叛的先锋军;二就是留下来,镇守在最后一刻,而这样,很大的可能就是和这座都护府一同埋葬在吐蕃人的进攻之下。

他想和其他人商量,可他走出帐门,看见的却是一双双迷茫的眼神,他又环顾四周,看了看这硕大的都护府,这是大唐真正的边疆,这是他们守了一代又一代的边疆,难道就要在自己手中送给异族?

不,我大唐疆土虽广,然一寸不可丢。他告诉自己。

就这样,他带着自己的部下开始走上了坚守的道路。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十五年过去了。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了一个中年人。

建中二年(781年),郭昕率领的边防军终于和内陆取得了联系,当知道中原王朝安定的情况后,他急忙派出使者赶赴中原。

没人知道使者是如何在吐蕃的封锁下一步步走到那座叫做长安都城的。

当他风尘仆仆、破衣烂衫出现在当时的帝王,唐德宗的面前时,他哭了,他也笑了,取下了头上那片象征军情的红羽毛,笔直站起身,大声喊出那句他憋了一路的话语:“河西在!安西在,将士们都在,无一降敌,无一叛国!”

帝王当场落泪,他没想到河西、安西都在!他想不到那些将士们是如何支撑了足足十五年。在场的大臣也都哽咽得说不出话,哭声盘旋在这座大殿之上,久久不去。

可是当时的大唐已经无力再去和吐蕃开战了,帝王终究是帝王,个人感情再浓郁,也不可能干涉他的决定。

使者离开了,走出长安的时候,他最后回身看了一下这座城池,眼泪低落下来打在土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他不知道怎样去面对那些镇守边疆的兄弟们,嘀嗒的声音就这样的响了一路。

听闻使者归来,将士们连忙前去迎接,使者这次带来了两个消息,一是帝王对他们的表彰,所有边关将士均连升七级,命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封武威郡王。二则是……

“援军何在?援军何在?”面对同袍的质问,归来的使者只能低头,像要埋进土里一般。

一双双明亮的眼神暗淡了,一双双能握着兵戈和吐蕃人拼个死活的手开始不住地颤抖。他们绝望了。

公元808年的一天,寒风凛冽,暴雪肆虐,这一天终于来了。它是这只守军最悲壮的一天。

孤立无援之下,这支安西守军被吐蕃大军围困在龟兹一处堡垒里面。

绝境之下,已经满头白发的郭昕将军拔出自己的宝剑,振臂高呼,将士们争相应和,喊杀震天。

老兵和伤兵们也互相搀扶着站了起来,他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壮年时期。手持着断剑残刀,和冲上城头的吐蕃大军浴血拼杀。城墙上血色弥漫。

奇迹最终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敌我悬殊下,安西将士们均惨烈牺牲,无一存活!

他们等待了半个世纪,终究是没有等到那长安故土的援军,可是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是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誓死捍卫这大唐的疆土。

那一日,青天为证,山河为证,这一只安西守军终究是做到了:满城白发兵,无一负大唐。

可史书对这支军队,却是一笔带过。《新唐书》中“幼明子。肃宗末年为安西四镇留后。吐蕃陷关、陇后,四镇与中原隔绝。建中二年昕遣使来朝,德宗诏书褒奖,拜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就这样概括了这支悲军的一生,何等凄凉!

英雄不该被遗忘,也不会被遗忘,他们的光辉永远在中华的山河大地之上闪耀。

作者:风水,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