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经派黄元御,一生潜心著书,只为将仲景学说研究个明白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5-01

黄元御(约1705—1759)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对仲景学说研究颇深。身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幼时受家学影响,遍览经籍文章,希望能够登科入仕,“以功名高天下”。

尊经派黄元御,一生潜心著书,只为将仲景学说研究个明白

30岁的黄元御,因用功过度,突然患了眼疾,左眼红涩,白睛如血,迫不得已延医就诊。而一些庸医却滥用了黄连、大黄等治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多年内,频繁出现中虚,左目完全失明。在科举时代,若五官不端正,则不允许入仕,黄元御从此走上了弃儒从医的道路。他刻苦研读历代的中医典籍,并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多年的努力奋斗,逐渐有成,开始以医技普济众生。在行医生涯中又不断地总结经验,医术不断精进,医名也开始大增,有人将他和诸城的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黄元御学医,从研究阅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然后逐渐到《难经》《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的根本典籍。他奉张仲景等四人为“医门四圣”。他认为“四圣”之外,历代名医持论多有偏差,所以导致误诊死人,其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四圣”之书错简零乱,并兼之历代传注谬误所致。因此他立志以毕生心血和精力,“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对“四圣”之书,从源到流,重新加以考订,以还其本来面目,使后代人遵循。

黄元御代表性著作有《伤寒悬解》《素灵微蕴》《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玉楸药解》《道德悬解》《周易悬象》(另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三种著作未得刊行)。

乾隆二年(1737年),黄元御开始构思《伤寒悬解》一书,同时也着手撰写《素灵微蕴》。乾隆五年(1740年)九月《素灵微蕴》完稿,该书4卷26篇。黄元御首次在该书中提出了“培植中气,扶阳抑阴”的诊病理论。同时对于中气他还给予形象的比喻:精如果中之仁,气如果中之生意,仁得土气,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有本于此,在施治中他一直贯彻重视扶阳抑阴、厚培中气的施治原则,这是对祖国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乾隆十三年( 1748 年),这一年四月,开始撰著《伤寒悬解》,在七月三日草成,总共计 15 卷。八月下旬的时候又撰成 《金匮悬解》,总22卷,他认为:《金匮》治杂病,大旨主于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自滋阴之说胜,而阳自阴升,阴南阳降之理,迄无解者,因推明其意以成此书。该书详解了四诊九候之法。

乾隆十四年( 1749 年),黄元御初草《四圣悬枢》,专为辨析温疫、痘疹。同年二月作《四圣心源》,解析内外百病的始终。乾隆十五年( 1750 年)四月,黄元御北游到京城,刚好乾隆皇帝有疾病,所有太医都没有办法,经过举荐,黄元御被招入宫中看病。乾隆皇帝为了测试黄元御的医术,让一位宫女为其当贴身,躲在帐子后面,请黄元御诊脉。黄氏诊脉以后,说:“龙体凤脉,乃不治之症。”乾隆皇帝这才放心请黄氏治病。吃了黄元御的药以后,乾隆的病就好了。乾隆于是赐给黄元御一副玉石做的象棋,一个楸木做的棋盘,并为黄元御写了“妙悟岐黄”的匾额。从此以后,黄元御开始了在太医院供职的生涯。

在太医院供职的几年,黄元御心情并不是很愉快,《四圣心源·序》描写了这种心情:“顾自己巳以至壬申,历年多矣,元草未就,则天既长与以穷愁之境,而不频假以萧闲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时非多,勖之而已。”众多的事务使他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完成著述,他为荒废这许多宝贵时光而深深地自责惋惜。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更是全身心地、惜时如金地投入到著述中去。

乾隆十六年( 1751 年)二月,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黄元御也随驾到杭州,这期间著方调药皆有神效,他得到了乾隆皇帝和内外大臣的赞赏。四月,黄元御到清江以前居住的地方,继续编写《四圣心源》。“十得其九,厥功未竞”。乾隆十七年( 1752 年),他写完“天人解”一章,又经过了 4 年的努力,《四圣心源》终于全部写完。同时在《天人解》中,他尽力阐发《黄帝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高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同时善于与四时相联系,从阴阳的变化、气血原本、精神化生、五行生克以及脏腑生成等方面详细阐述气化自然的妙义,影响甚大,该书以临床医学为主,结合理论讲解,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同时将医论、医术、医道融为一体。根据《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思想,尽力阐述“天人解”“元气解”“六气解”“劳伤解”,并阐释了“崇阳而卑阴”的学术论点,反对“贵阴贱阳”的理论。《四圣心源》目的在于弘扬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的宏伟大业,阐发四部经典的微青大义。

乾隆十八年(1753年),黄元御把张仲景著作中的方药加以笺解疏证,并著成 《长沙药解》4卷,该书总共载药161种,方242首。乾隆十九年(1754年)三月又撰成《伤寒说意》10卷。这本书以传经人说,长于辩论分析,启迪后学门径。当年六月,撰成《 玉楸药解》8 卷,以补《长沙药解》之未备,这本书中他首次创用了浮萍治疗瘟疫的疗法。

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春天,学生毕武陵再三恳请,黄元御着手笺释《素问》,取名为 《素问悬解》,共13卷。书中的“五运六气,南政北政”之说,发前人所未发。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黄元御完成了《灵枢悬解》9卷,《难经悬解》2卷。黄元御著作还有《玉楸子堂稿》一书,为医案、杂著。

乾隆二十二年( 1757 年),由于过度劳累,黄元御身体日渐虚弱,转成重症,从北京回到故里,定居于吕邑城南隅书斋。乾隆二十三年( 1758 年),黄元御溘然长逝,时年 54 岁,归葬新郭祖茔。

清代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评价黄元御的医学成就时说:“能读黄氏之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下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人生之大卫?”

清代冯承熙评价黄元御:“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

文源:中医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