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 中医之肾

 娑婆医女 2020-05-02

1     前人论述

1.1    解剖: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也”。

《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1.2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1.3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1.4    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先天之精”,所以称“肾为先天之本。

1.5    肾为“水脏”。

1.6    肾为水火之宅,五脏六腑之本。

1.7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

1.8    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1.9    肾为元气之根。(肾精化生元气)。

1.10 肾无实证。肾“无实不可泻”。

1.11 以五脏分阴阳,《素问·金匮真言论》:“肾为”阴中之阴“。

1.12 肾在五行中属于水,以水闭藏,趋下的特性来说明肾主封藏,纳气,主水的生理特点。

1.13 五脏应五时,肾气旺于冬。

2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2.1   

概念:

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

广义之精,泛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气、血、津、液等。

狭义之精,仅指禀受于父母而藏于肾中,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精的来源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在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功能,因其禀受于先天,故称为“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运化水谷化生的水谷精微,水谷入胃,通过脾胃腐熟运化而生成水谷之精气,并通过肺敷布全身,以灌溉四旁,营养全身,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此精是在出生以后,由“后天之本”脾胃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故称“后天之精”。

先后天之精的关系: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的充养,才能充分发挥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

2.2    肾主藏精

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作用。(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实质上“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在肾中是不可截然划分的,而肾精的盛衰,除与先天禀赋关系密切外,与后天调养也密不可分。

2.3    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随着年龄的变化,肾中精气出现了由少到盛,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而人体也出现了长、壮、老的不同生理变化,当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是就具备了生殖能力;而当肾中精气衰少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就失去了生殖能力,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肾中精气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

人在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地得到“后天之精“的培育,肾中亦逐渐充盛,出现了幼年时期的齿更发长等生理现象,到了青壮年,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并发展到极点,机体也发育到壮盛期,筋骨劲强;由中年转入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少,形体开始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揭示了齿和发的变化是观察肾中精气盛衰和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标志。如“齿更发长“,”真牙生而长极“,“发堕齿搞“,”发始堕“,“发鬓颁白”,“齿发去”等。

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殖机能。

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则“天癸至”,男子“精气溢泻”,女子“月事以时下”,人体就具备了生殖能力;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肾中精气衰少到一定程度,则“天癸竭”,引起女子绝经,男子“精少”,生殖能力亦随之丧失。

天癸是肾中精气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促进 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

病理变化为肾精亏虚,由于肾中精气不足所致。

病理表现:

影响到生长发育,对幼儿会引起生长发育的迟缓,例如身体矮小,智力低下,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口软、口软、头软,项软、肌肉软)等;对老年则会引起过早衰老。

影响生殖机能,引起生殖机能的减退,出现男子精少不育,女子不孕等。

2.4    肾阴肾阳(肾主一身阴阳)

    肾主一身阴阳,是指肾中精气主管着全身的阴阳,是五脏阴阳之本。

    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阐明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将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概括为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

    肾阴,又称元阴和真阴,是全身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和濡润的作用。

    肾阳,又称元阳和真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和温煦的作用。

    肾阴和肾阳,是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维持着体内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

    病理变化及病理表现:

病理上,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恢复时,就会形成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病理变化。

肾阴不足,可见潮热,五心烦热,盗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苔等。肾阳亏虚,可见疲惫乏力,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和痿弱,小便清长,多尿,遗尿,或小便不利,尿少,或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生殖机能减退,舌质淡等。

肾阴和肾阳,是全身阳气和阴液的根本,所以肾阴虚或肾阳虚会影响其它脏腑,引起其它脏腑的阴虚或阳虚,而其它脏腑的阴虚或阳虚,日久不愈,久病及肾,最终心必然会累及到肾,引起肾的阴虚或阳虚。

肾阴和肾阳是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的,肾的阴虚或阳虚,实质上是肾中精气不足表现形式。

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影响到肾阳的化生,引起肾阳不足,形成阴阳两虚,称作“阴损及阳”。

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可累及到肾阴的化生,引起肾阴不足,形成阴阳两虚,称作“阳损及阴。

3     主水

概念:

肾主水,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主水,依靠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肾阳、肾气、肾中精气、肾中阳气)

肾主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肾阳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胃的摄入,脾的运化传输,肺的宣散和肃降,肝的疏泄,肾的蒸腾气化,并以三焦为通道,输送至全身。代谢后的水液,化为汗液,尿液而排出体外,肺,脾,肝,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必须依赖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肾中阳气的气化,贯穿于水液代谢全过程,主宰着水液代谢。

二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由肾中阳气的作用调节,与肾的蒸腾气化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三是肾阳的升清降浊作用,将浊中之清升于上,将浊中之浊降于下,维持着水液代谢的平衡。

生理病理:

肾中阳气充盛,气化功能正常,则水液代谢正常。

肾阳不足,蒸腾气化失常,即可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肾阳不足,关门不利,水液代谢障碍,可发生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气不化水,膀胱不约,则引起小便清长,多尿,遗尿等。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不溢于皮肝,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4      主纳气

概念:

纳,即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维持呼吸深长匀缓的功能。

呼吸功能由肺所主,但必须依赖肾中精气的摄纳,才能正常。

《类证治裁·喘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生气,肾主纳气,阴阳相应,呼吸乃和。“

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就是肾的闭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5     在志、在液、在体、在窃

5.1    在志为恐(惊)

恐:由内生,不易解;惊,由外来,易解。

5.2    在液为唾

5.3    在志为唾

5.4    在体合骨

主骨生髓,其华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有骨髓,脊髓和脑髓之分。三者均由肾精所化,骨髓养骨,肾中精气的盛衰影响着骨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着骨的生长和发育,影响着脊髓和脑髓的充养。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脑发育正常,就能发挥其生理功能j肾精不足,髓海失养,则形成髓海不足的病理变化。发为血之余,发的荣枯与血液和肾精关系密切。

5.5    在窃为耳及二阴(肾主司二便)

6     名词解释

6.1    肾藏精

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6.2    精(医学)

广义之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有形精微物质的统称(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狭义之精,是禀受于父母而贮藏于肾的、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质,又称生殖之精。

6.3    先天之精

是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

6.4    后天之精

又称脏腑之精。是源于水谷,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及脏腑代谢产生的精微物质产生。

6.5    天癸

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

6.6    三余

即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

6.7    肾主水液

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

6.8    肾主纳气

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使肺呼吸达到一定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6.9    肾为胃关

胃,关卡。饮食之受纳在于胃,便溺之排泄关乎肾,如同胃之出口、关卡,故称。

6.10  肾主骨

因肾藏精,精生髓而养骨,骨的生理功能,与肾精有密切的关系,故称。

6.11  肾生髓

髓分骨髓、脊髓、脑髓,皆由肾中精气所化,故称。

6.12  命门

①《内经》谓“命门者目也“。②《难经》命门被赋予”生命之门“,是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人体生化的来源,生命的根本。

6.13  肾精

即肾所藏之气。

6.14  肾气

肾精所化生之气。

6.15  肾阴

又称元阴、真阴、真水、为人体阴液的根本,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濡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6.16  肾开窃于耳和二阴

耳主听觉,听觉系于脑,肾精化髓通于脑,肾精充则脑髓得养而听觉灵敏,故称。二阴,即前后阴。前阴主生殖和排尿,后阴主排便,均赖肾中精气之气化方可正常进行,故称。

6.17  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之精气经气化而表现于外的一种情志活动,肾气虚则易恐,大惊卒恐则肾气。

6.18  肾在液为唾

足少阴肾经挟舌本,唾为肾中阴精所化,经肾之气化而出于舌下的液体,肾气封藏,可使唾不外流,故称。

6.19  肾开窃于耳和二阴

耳主听觉,听觉系于脑,肾精化髓通于脑,肾精充则脑髓得养而听觉灵敏,故称。二阴,即前后阴。前阴主生殖和排尿,后阴主排便,均赖肾中精气之气化方可正常进行,故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