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特产:深受潮人青睐的潮汕菜脯

 风吟楼 2020-05-03

在潮汕人的日常食谱里,菜脯绝对少不了。吃的方法也很多样,或是菜脯炒蛋,或是菜脯炒饭,又或是老一辈人喜欢的那一碗稀粥配腌菜脯。菜脯对于潮汕人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味觉记忆。有时候出门在外,也会带一些菜脯小菜放进行李箱中。



可能有外地人会好奇:“菜脯”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潮汕人如此着迷?

其实,“菜脯”就是萝卜干,即晒干的萝卜。萝卜在潮汕地区又被称为“菜头”,腌制的萝卜干则称为“菜脯”。菜脯和潮州咸菜、鱼露一起被称为“潮汕三宝”。虽然是不甚贵重的寻常食材,却是潮汕饮食不可或缺的风味来源。直接拿来做送粥下饭的小菜便很好,切碎撒在粿条或是肠粉上面更是画龙点睛。

(萝卜,潮汕方言叫“菜头”)

菜脯的制作以及食用在我国起源很早。相传明万历年间 (1573-1620年),福建灵水乡人吴淳夫入朝为官,将“灵水菜脯”带至朝内分送同僚,获得好评,后进献皇帝,又博得皇帝嘉许,钦定为免税食品,销行各地。三百多年来产量日增,成为人们佐餐之佳肴。

后来数百年间,随着人口的南迁,菜脯的制作技艺也被带到了潮汕平原。民国期间便有记录,《清史稿》中记载,惠来设有三盐场,分别是:石桥、海甲、小靖。境内蔬果、水产品四时不断,这也为菜脯的制作提供了基础保障。潮南井都自古就是农耕之地,盛产优质萝卜等农作物,加上毗邻海洋出产海盐,为腌制菜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物质条件,是潮汕菜脯制作的代表区域。

菜脯腌制要经过“晒、腌、藏”三道工序。在萝卜收获季节(一般在冬季),挑选块根饱满、质地脆实而富含水份的鲜白萝卜,洗干净,削去根须,留下外皮,切半,放在烈日下曝晒,曝晒的目的是蒸发水分。

等水分逐渐被蒸发后,再用竹苫围实,每铺一层萝卜就撒一层海盐,最后用石头压实,装满后封盖,以免露水将其打湿,第二天又取出暴晒。晒了又压,压了又晒,如此工序重复二十余天。

- 用竹苫围实 -

撒上海盐

晒至适当的厚度,夜间压不出水,只出菜脯油,散发菜脯香气,且咸味完全被萝卜吸收而呈金黄色时,才装入干净陶瓮再次压实,最后用黄泥封口,保存一月或数月之后取出,就成变独具风味的菜脯了。

经过一年半载的“酝酿”,菜脯终于可以拿出来吃了。新菜脯色泽金黄,肉厚香脆,而十年以上的菜脯则算老菜脯了。老菜脯色泽乌黑发亮,肉质顺滑,在老一辈的眼中,老菜脯可以消食去积、健脾化滞的作用,所以家里总会有瓶老菜脯作“备用药”,这么说还真不是夸张,老菜脯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芳香味的天然药膳。

- 金黄色的菜脯 -

- 新菜脯和老菜脯 -

萝卜在腌制过程中,历经盐渍、发酵、压榨暴晒等工艺,虽损失了部分营养及药效成分,但有些成分却因浓缩而药效更强。如淀粉分解酶,因免受煎煮加热的破坏而保存其活性,故消食之效更加显著。

潮汕地区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萝卜小人参”等谚语,这是因为萝卜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利大小便等等作用。爱屋及乌,菜脯也成了潮汕人冬日菜谱的“座上宾”。

(菜脯冬瓜汤)

菜脯虽长得皱皱巴巴,但香不可挡 ,常见的菜谱有菜脯蛋、菜脯冬瓜蟹汤、菜脯炣鱼、菜脯烳五花肉、菜脯焖鳗鱼……在潮汕蒸肠粉中,菜脯麸也是必备的配料。潮汕小吃中咸水果、粿汁等都会淋上菜脯油。在潮汕的菜系里面,菜脯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便于储存,菜脯都挺咸的,所以不少有菜脯的菜都不用下盐,有的甚至要先浸泡,去掉一些菜脯的咸味才能入菜。比如,冬瓜菜脯小螃蟹汤就是一款需要先去去咸味的清汤。

潮汕菜脯,被誉为“馨菜脯”。古代,潮州府选送朝廷的贡品中就有“馨菜脯”。红头船对外贸易时期,潮汕出口东南亚有菜脯这一品种。汕头开埠后,是较大宗出口的土特产之品。

现在,菜脯经过加工,已经成为潮汕地方特色的送礼佳品,海外华侨回潮汕探亲时,最喜欢带去家乡的菜脯,作为对家乡风味的怀念。

时间在走,生活在变,但是“皱皱巴巴”的老菜脯制作技艺仍旧传承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