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风华》朱棣与建文居然见面了,历史上朱棣到底有没有找到建文? 我记得在历史上朱棣就一直没找到建文。

 卓尔艾米 2020-05-04

永乐帝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究竟有没有见面?众多考证数据迹象显示,绝没有可能!


这有什么依据吗?

有!

谁能想到,大西南深处的一座悬崖绝壁之上,刻着像画不像画,像字不像字的“外星文字”,几百年来无人能解,当地人纷纷传说和埋藏的宝藏有关,而一个材料工程师用了十年时间,发现了其中的奥妙,竟然深藏着明朝皇帝的一段爱恨情仇。

真相让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后世学者反复研究后,发现了建文帝多个藏身之处,已经粗略地形成了他的出亡大致路线图,就是:

南京—→湖南—→福建—→四川—→贵州-→青海。

隐匿藏身地指向→贵州, 而最终归隐处却是,青海“皇家寺院”。

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的学者数十年如一日地穷追不舍,乐此不疲,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并且形成了多个接近真相的版本。

而这些学说综合起来,却都越来越多地指向一个事实,建文帝活着,却是在东躲西藏的逃亡生涯中度过了一生。

那么,是不是可以确定,朱棣就没找着建文帝,而建文帝却无奈地活着呢?

事实上,能确定结果的却是在多年以后,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历史难题之谜被破解后,这些困扰人们五百多年的秘密才有了更清晰地解释。

建文帝狡兔三窟,和永乐皇帝捉迷藏?


《大明风华》虽然安排了朱棣与朱允炆的会面情节,但不能不说,这是编剧按照剧情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合理的艺术创作,作为影视剧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影视的艺术加工等创作行为和历史划上等号,那就不对了。

根据明史记载,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死于宫中大火。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史学界的认同。

近年来,更多的证据却指向一个事实,他还活着。

活着,有无数证据,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如何活着?在哪里活着?

种种迹象表明,即便建文帝的确活着,可他依然处于隐居状态,从来没有公开身份,这才是造成后世对其隐匿身份有了各种猜测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随着对建文帝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各地不断有新的证据发现,对他的隐居生活有了更多的说法。虽然有了更多的证据都指向支持“和尚说”,但他究竟隐居于何处,成了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

目前,关于建文帝的隐身之处,有多个版本。

一是湖南说,二是福建说,三是江苏说,四是贵州说, 五是四川说,六是青海说。

这些版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究其原因,建文帝在多地短期逗留,名为“避难”,实则担心行踪暴露。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溜之大吉。而为了防止被朝廷发现行踪,甚至使用冒牌的建文帝瞒天过海,这就让他所途径各地虽留下了不少蛛丝马迹,却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神秘莫测,真假莫辨。

为什么找不着?建文帝藏身之处太隐秘?


建文帝既然活着,为什么得不到史书的相关明确记载呢?

又为什么没有确凿的藏身之处的相关记载呢?

他究竟藏身何处?

历史记载,假冒建文帝的情况时有发生,永乐帝却很难找到可靠的线索!那些所谓的蛛丝马迹都变成了无数个诱饵和烟雾弹,让人一头雾水,不知建文帝所踪。

他究竟藏身何处?

答案,答案,哪里寻找?

一代代学者,为解开这个历史谜团,皓首穷经,倾注了无数心血和热情,期待尽快解开这个困扰后人数百年的历史之谜。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叫徐作生的上海学者,发现了建文帝出行的历史遗迹,并在其后数年出版了专解中外历史重大悬案的专著,他的名声大作,当时学界对其研究进行了肯定,大有盖棺定论之势。

原来,徐作生几十年来,一直以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地对这个重大历史之谜倾心研究、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他认为,建文帝“流亡西南”,过程中受到了姚广孝的保护,殁于永乐21年,长期隐匿并葬于江苏吴县“穹隆山”。

而针锋相对提出质疑的学者张一鸣,却大举反击,认为姚广孝不可能是保护人,建文帝死亡时间不准确,从而否定了穹窿山的说法。但他在结论中依然强调,“流亡西南说,暂难否定”。

至此,史学界对朱允炆的生死逐渐形成了统一共识,那就是,他逃出了那场杀戮,但去向成谜。这也成了很多影视剧热衷于创作他去向的话题。从此,结合史书论述,建文帝地道逃生、出家为僧的认识,逐渐占据了主流观点。

新的发现,让本已接近真相的谜团更显得扑朔迷离。


然而,随着上个世纪末年,一项重大的历史迷团的破解,朱允炆的去向有了新的研究突破,证实朱允炆和朱棣是没有可能见面的。

这项神奇的研究发现不但证实了朱允炆还活着,而且,对他的皇叔朱棣篡位一直耿耿于怀,至死都没有释然。这和大明风华的冰释前嫌,举重若轻的处理态度截然相反。

这个说法有什么根据呢?

原来,在我国贵州流传了六百年之久的红崖石刻终于破解了朱允炆逃亡之贵州隐居的事实和经过。

在被称为“红崖天书”发现珍贵石刻第一现场的贵州一个偏僻的山村,数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宝藏传说”。

因为此处地处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过去一直把该处石刻和历史上,三国诸葛亮大破彝人之地联系在一起,却无人能破解这个谜团。

上世纪末期,来自于上海的一个船厂的高级机械工程师林国恩,利用古文字学,结合图形的象形会意功能,终于解开了朱允炆的“天书”秘密。

通过“天书”的破解,一个惊天秘密被发现。

其一,建文帝自始至终都想恢复他的皇帝宝座。

林国恩认为,建文帝从天书中表达了“决不投降,报仇雪恨”并抗争到底的决心。

其二,天书表达了建文帝强烈的复仇意识和无可奈何的复杂矛盾心态。

其三,由于天书的过于晦涩难懂,并没有真正起到唤起人们跟随他一起复仇的行动。

这或许是建文皇帝意识到,木已成舟,回天无力,任何企图,已经无法改变既成事实的无限悲凉和凄苦落寞孤独的穷途末路的无奈现实。

其四,字里行间透露出建文帝,渴望重振山河的向往之情。


这就是流传了数百年、曾经无人能识得破的“天书”。

它完全按照“圣旨”格式书写,从右→左,采用了大小篆体、楷书,金文等多种字体,结合图画形式,落款是一个“鲜明的”“允”字。

它已经被业内专家确定为最接近原始的版本,他从古书中复制出来加以研究。

经过九年多的艰苦努力,最终找到了天书表达的本意。

原来,这是朱允炆找人镌刻写在红崖之上、讨伐朱棣的一份“讨燕檄文+诏书”。

其内容破解如下:

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讨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服燕魔,作阶下囚。

允炆御制


有了这些发现,是不是就证明建文皇帝在贵州呢? 远不止于此!

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发现。


这里有个村子叫,思京村!

你没有听错,就是思念京城的意思。这里的人自称是从南京迁移来的移民后裔。这难道只是巧合吗?

那么,还有比这个发现更神奇的,那就是这里的人们都喜欢跳一种舞蹈,当地人称为“地戏”。


地戏什么样呢?他们插着护背旗,舞动刀剑,你以为是京剧等传统戏剧?太像了!而专家考证后证实,这是流传了近六百年,于明朝初年诞生在“南京”的地方戏曲。

难道南京戏曲长了翅膀飞到了贵州?必定事出有因!没有这么巧的!

还有吗?真的还有?!

专家们在附近还发现了一块大石碑。碑文的描述让一切疑问悬念终于浮出水面。


就是这块大石碑,“石破天惊”,在思京村附近被人发现。上面清楚记录着“皇太孙建文帝避难此间”等若干文字。

这个证据发现,无疑证实了建文皇帝还活着,证实他躲过了宫中大火,那是掩人耳目的烟幕弹。趁着火灾,他躲过众人耳目逃了出来。

至此,林国恩破解的红崖天书,和石碑、地戏,自以及村落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让建文帝的归隐出浮出水面。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人们也还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坟墓。如果能找到,其它关于建文帝隐匿之处的学说都可以“寿终正寝”了。

而那块石碑或许当初就是设立在建文墓前,数百年间被人为移动到了思京村附近。以至于,再也无法找到建文皇帝的真实墓地了。

而自从林国恩的研究成果发布后,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和认同。尽管也出现了些许质疑的声音,但国家权威部门依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还为此颁发了证书,权威媒体也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林国恩的研究表明,建文帝至死都向往着恢复他的江山,重新坐上皇帝宝座。

而且,他并不敢公开号令天下反燕,毕竟,朱棣的东厂西厂耳目众多,他唯恐逃之不及,所以,处处提防,处处小心。

在他的耻辱逃亡生涯中,无论是江苏、湖南、四川、福建等多地都成了他逃亡路上的暂居之地,他也成了一路上的匆匆过客。

这也恰恰印证了国内研究的众多学说都不能最终盖棺定论的根本原因。

建文帝的归隐之处,难道另有玄机?


既然,永乐帝在世和建文帝没有见过面,那是不是说,明朝皇室和建文帝始终没有建立联系呢?

近年来,在大西北的青海省发现的一座“皇家寺庙”却又隐含着另一个重要信息。

这个寺庙在当地是藏传佛寺,名叫瞿昙寺。它的建筑结构却是典型的汉式仿造紫禁城而建,有着“高原小故宫”的美誉。

寺庙主殿隆国殿竟然和故宫的太和庙几乎一模一样的仿造。



里面立着一个木牌子,牌子正面用汉藏梵三种字体写着“皇帝万万岁”五个字,背面的落款是明朝宣德年间,并且是几个署名太监建立。


更奇怪的是,壁画上,有个年轻的僧人在诵经,不但有随从,不远处还有兵将保护。有研究者认为,这个年轻的僧人就是建文帝!但只是猜测,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皇帝朱瞻基于1427年(宣德二年)修建如此豪华的寺院。

此时,距离建文帝1377年出生,相隔了50年。

距离建文帝1402年失踪,相隔了 25年,建文帝该有50岁了。

偏偏这时候,朝廷仿造故宫修建皇家寺庙,如果说和建文帝没有关系,简直又匪夷所思!

史料记载,明朝13个皇帝有7个皇帝为该寺发放勒令,如此大费周章,其中必有隐情。

或许,这里真是建文皇帝的最终归隐之处,但因朱棣篡位,其后世不愿张扬,秘而不宣罢了!也有人认为,这里是为明朝国师而建,即便没有找到建文帝,里面那块牌子还是大主持为感念皇帝的恩德而设。

这是不是暗示,宣德皇帝来过此地呢?各位,壁画上,年轻的僧人,是建文帝还是宣德帝呢?你怎么看呢?

总之,建文帝居无定所,永乐大帝终其一生也没有可能找到建文帝,而建文帝一生的梦想依然是恢复江山,重登皇帝宝座,而他们都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