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志红: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分类更新

 hghhphf 2020-05-04

【今日课程】

【今日推荐专家】

柳志红,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心内科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国家卫健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阜外医院心内科肺血管病中心副主任,肺血管与综合内一区主任。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擅长右心与肺血管病,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及治疗。1997年率先开展肺栓塞,肺动脉狭窄等肺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先后开展和报道了Amplatz血栓消融术治疗大面积肺栓塞以及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近年派送团队骨干赴日、欧学习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并进行改良,疗效满意,并发症极少,费用低,完善了肺血管病的治疗手段。由于晚期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率极高,国内没有指南推荐的靶向药物,因此,2005年率先尝试将万他维静脉应用救治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先后改良了万他维和瑞莫杜林的给药方法,建立了一套国人独有的重症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患者的救治策略,在全国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承担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心血管病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生16名。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等有关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睡眠呼吸紊乱与心血疾病课题15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10余项。荣获2019年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女医务工作者终身荣誉科学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3-213);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医-3-013-03)。“重症肺动脉高压救治的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编号201602026P1003),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编号201603002P0803)。参与制定《2007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右心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以及《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一标准与规范》。发表论文300余篇(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 52篇),其中两篇SCI文章分别被德国肺动脉高压和法国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指南引用。著书7部,参与著书32部。

其他兼职:国际肺血管病研究院资深成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心血管学组组长,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会睡眠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肺血管学组组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交叉学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心肺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临床评价药学组委员,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心血管病学分卷编委,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委员,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Cardiovascular Disorders杂志副主编,中国循环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审稿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评委及伦理委员会委员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