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kslztqs 2020-05-05
  •  闲话人间事 2020-05-04 17:49:42

《色·戒》是作家张爱玲耗费30年时间倾情打造的一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950年,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有人说“色代表的是感情,戒代表的是理性”。

小说《色·戒》写的是一个“美人锄奸”失败的故事, 取材于 1939 年轰动上海的郑苹如暗杀汉奸丁默事件女知识青年王佳芝和一群爱国大学生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策划了一场锄奸爱国行动,由王佳芝担当主角,出演乱世中的佳人,以此接近进并且色诱汉奸易先生,设计将其铲除。但王佳芝在完成任务的最后一刻沦陷了,在一瞬间的恍惚中,王佳芝错乱地认为自己爱上了易先生。此刻他不是汉奸,而是自己心中找寻的爱。错爱让王佳芝最终选择了放走汉奸而致使革命失败,最终王佳芝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香消玉殒

《色·戒》深得张爱玲的喜爱,她曾在近三十年间多次精心修改这部作品。在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色·戒》无疑是最为特殊的,它是张爱玲晚年最精彩的创作小说,也是她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一、《色·戒》是张爱玲“人生如戏”观念在小说中的一次精彩的演绎,并以此幻化出真假两个世界,同时寄托张爱玲对于人生悲剧和荒诞本质的认识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王佳芝是岭南大学大一的学生,她满怀爱国热情,并参加了爱国行动,是话剧社的骨干分子。在学长邝裕民组织演出的爱国剧《中国不能亡》中成功饰演女一号,被同学誉为“当家花旦”。

王佳芝是一个美女,“自从十二三岁就有人追求”,她清纯好学、天真羞涩,她不像学姐赖秀金一样,跟上前线的士兵开有颜色的玩笑,也讨厌同学抽烟,更不喝酒。

小说中,有一段关于王佳芝外貌和充满青春诱惑的身体的描写:“酷烈的光与影更托出佳芝的胸前沟壑,一张脸禁得起无情的当头照射。 稍嫌尖窄的额,发脚也参差不齐,不知道怎么倒给那秀丽的六角脸更添了几分秀气,脸上淡妆, 只有两片精工雕琢的薄嘴唇涂得亮汪汪的, 娇红欲滴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文中说王佳芝拥有尖窄的额头,发脚参差不齐,但是却给五官添加了一些秀气。 看似对五官的描写,其实是张爱玲是对王佳芝本质的描写。间接表明她不善于心计,没有太多的信仰,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人而已

汉奸易先生随汪精卫来到香港,王佳芝的同学邝裕民跟易先生的副官是小老乡,无意中得知消息。热血青年们心血来潮,决定设下圈套谋刺易先生,最终选定由王佳芝施展美人计靠近易先生。

王佳芝作为一个 “天真而早熟”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有爱国的热情,但心智还不成熟。还没有到能够担当一次重大的刺杀行动的主要人物的地步。自己的团队也是不成熟的,其本质上不过是小青年们的热血游戏,这也为后面失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在接受了色诱任务后,王佳芝学习抽烟,喝酒,打麻将。更为严重的是为了腐蚀和色诱易先生不得不提前培养“性经验”,学习“男女之间的事”

王佳芝本来暗恋阳光帅气的邝裕民,但内敛、克制、正派的邝裕民却对她无动于衷。为此,这个“培养”任务由有过嫖娼经验的同学梁闰生来完成。

品行和外貌都在下乘的梁润生是个走姿吃姿都很猥琐,演爱国剧的时候只能敲小锣,借故搞情报用公款嫖妓的不正当人物。但是正是因为“有经验”才由他来行使这次神圣的任务。当梁润生趴到她身上,王佳芝她很厌恶,勉强配合,一切原本都是为了“救国锄奸”。

当她与梁闰生发生了关系后,易先生却突然回上海了,暗杀团在香港的计划由于易先生的匆忙离去而胎死腹中。王佳芝对梁闰生本来就没有好感,任务失败后她难免有懊悔,而这时候大家又都躲着她。

她甚至懊悔“我傻,反正就是我傻”。她失去贞操,大家都躲着她,一起商量时都不正眼看她,同伴对她的漠视以及邝裕民的冷漠,让她与大家有了隔阂,并从此与同学疏远,不再来往。

几年后在上海,当他们又来找她时,她竟然是“义不容辞”地接受了,”潜意识里支撑她接受的正是一种报复和不服输的心理。“她要继续演给他们看,也要藉此证明自己的实力,洗刷自己受到的侮辱。

这次,她成功地接近并吸引了易先生,与之发生了私情。“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两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肉身接触:

王佳芝活色生香的身体使易先生欲罢不能。 在坐车往珠宝店时,“一坐定下来,他就抱着胳膊,一只肘弯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满的南半球外缘。 这是他的惯技,表面上端坐,暗中却在蚀骨销魂,一阵阵麻上来”。

她用心地以肉身诱惑对方:“还非得盯着他, 简直需要提溜着两只乳房在他跟前晃。 ”

王佳芝在真实世界和虚假世界身份转换最终导致了她的沉迷戏中不能自拔,真和假之间的吊诡和分裂如影随形:“太晚了。她知道太晚了。”并不是说王佳芝发现自己的爱情太晚了,而是她意识到这场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性,至此她完全清醒,发现自己最终的结局。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郑振铎曾这样评价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郑苹如:“女间谍的生活不是玫瑰色的,却是多刺而艰苦异常的。 但为了祖国,她头也不回地走上了死亡线上。

然而小说《色·戒》故事的高潮却被张爱玲演绎成了美人临时变卦放走了汉奸,使得“锄奸”失败,自己及同伙也被处死的“反高潮”。导致王佳芝沉溺迷失自我的正是那抹虚幻到永恒的“玫瑰色”。

二、王佳芝以爱情的名义放走了易先生,易先生却以爱她为名成全了她的牺牲,爱情如同一出荒谬可笑甚至于诡异凶险的闹剧。面对黑色幽默,张爱玲几乎寄予她对于爱情的全部悲凉的体认和人生荒诞的本质认识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王佳芝在珠宝店放走易先生,易先生带王佳芝去买戒指,他们走过悠长的走廊和黑洞洞的楼梯。浪漫气氛和柔和灯光的烘托让王佳芝产生了一种错觉,这种错觉让王佳芝感觉到这就是爱

她的内心迅速产生从未有过的“爱”,包括对易先生形象的好感:“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

王佳芝在灯光下看到六克拉的钻石时,变得恍惚迷离,“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 她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地说不是”,王佳芝突然想“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灯光下的浪漫气息和片刻的温存让王佳芝忘记了民族大义和民族使命,她的理性防线崩溃了,情欲战胜了理性,一句“快走”让老奸巨猾的易先生瞬间感到了危险的存在。顿时,他几乎是从门口 “射向”街边的汽车,并迅速逃脱,导致刺杀行动的彻底失败。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王佳芝不顾一切地放走了易先生,然而易先生并没有放过她,他在脱险后一个电话打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在当天晚上十点,就将王佳芝及同伴统统枪毙了”,对于情妇王佳芝毫不怜悯残酷而冷静

在小说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把王佳芝的心理真实地展现给了读者。在王佳芝想到“这个人是真爱我的”时候,她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快走。”在这一刻,所谓的民族大义、民族使命,都被一个女人微妙的心理变化毁掉了,当爱情的魔咒来临时,任何女人都逃脱不了,为了爱情,女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女人都是情感动物,而男人则不同,“任何一个男人,在女人和权力的取舍中,牺牲的永远都是女人” 。

王佳芝为了那一瞬间的“爱”,不惜背弃民族大义;易先生却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不惜背弃“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他与王佳芝的关系,说到底是猎人与猎物的关系,是虎与伥的关系,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这真是对于爱情最大的嘲讽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色”在儒家经典论著中属于中性词汇。《论语》中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即指人的正常“性欲”。色戒的范畴原本是属于男性的,是父权意识长期的固态的形态展现。而小说以女性视角出现,并使其纠缠在革命与情感漩涡之间,饱受男权话语对其灵与肉的折磨。王佳芝的悲剧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小说中“戒色”的主体是女人。

在人生的最后关头,王佳芝强烈的生命感觉,让她仿佛觉得这一刻天地之间只有他们两个人,享受着生命的温存。在对生命的依恋之中,王佳芝对易先生脸上的悲哀升起了怜悯之心:“她不忍看一个流血场面,或是间谍受刑讯,更触目惊心,她小时候也就怕看”。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生命的悲悯使她抛弃了理性和智慧,而完全以一种女性的感性认知和判断,她和易先生虽然不是两情相悦,但是也有饮食男女庸俗的欢欣,以至于让王佳芝产生了刹那间的错觉和恍惚,她怀疑自己是不是爱上了易先生,并最终以爱情的名义放走了他

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并不是因为爱他,而是发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悲悯,“爱情”成为她和易先生的“戏”中最重要的道具。《色·戒》也是张爱玲“人生如戏”观念在小说中的一次精彩的演绎,并以此幻化出真假两个世界,同时寄托张爱玲对于人生悲剧和荒诞本质的认识。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三、《色·戒》是一部非常女性主义的作品,作者着力塑造的是一个“女人”,王佳芝因为错爱而丧失了生命,这也许就是女性的爱情观“以牺牲为爱的极致”

王佳芝放跑易先生后,在乘上人力车的时候,风萧萧兮易水寒。 她的碎发随风飘扬,纤细的手上还带着闪闪发亮的“ 鸽子蛋”。 得知自己被拦在警戒线里的时候,她的头,随着尖锐的哨声高高扬起,人生的一切已然落幕,而自己,却心甘情愿地走向死亡。

王佳芝的家庭和人生并不顺畅。王的母亲早逝,抗日战争的爆发后,父亲带着弟弟远走高飞,在英国重组家庭,却把她独自一人扔下不管;舅妈变卖了王家的房产,让她被迫寄人篱下,生活相当拮据;而让她曾经的有好感的邝裕民因为将她送上了一条不归路而不再怀她有任何关联。

在她人生的荒原里,易先生却是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易先生的话极少,但句句都有杀伤力。麻将桌上的一声“ 七筒”,漫不经心中透出一点偏袒;裁缝铺里一句“穿着”,不动声色中溢出一种赞美;房间里一声“ 人来就好”,客套之外回味悠长。

他像蛇一样钻进我的身体,也钻到我的脑海里,越钻越深。”确实,王佳芝已经被易先生完全掌控了,加上鸽子蛋钻石的确很漂亮,王佳芝听到易先生说“我只喜欢看到带到你手上”,更是让王佳芝土崩瓦解,彻底投降。

《色·戒》:灵与肉的焦灼,情与欲的冲突

面对这样一个独特的男人,这样一场独特的恋爱,恐怕多数女人都招架不住,何况是王佳芝。 她的爱国热情是虚幻的,最初很可能是来自对邝裕民模糊的好感,和做女主角的微微的眩晕。

命运的不幸,让她挣扎着抓住了这最后一根稻草的真实。在这个乱世,只有易先生是她最亲密的人。他欣赏她的聪慧,沉湎于她的美色,和她坦诚相待。那颗硕大的“ 鸽子蛋”,终于让她相信,这个男人,对自己,是动了情的。

王佳芝在清楚自己的身份下依然对易先生说出了“ 快走”,哪怕毁灭自己也在所不惜。 也许答案,就是动情

读完《色·戒》后,王佳芝最后的抉择不难理解,在那一刻,王佳芝想到的只有爱情,“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如果从道义的角度讲,王佳芝背叛了组织,背弃了民族大义,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甚至要遭受谴责的人。然而她只不过是一个女人,一个为爱痴情的女人,而不是一个“英雄”。王佳芝的悲剧在于,国家民族的大义,根本抵不过男人一刹那的“温柔”

张爱玲从女性视角出发,用细腻的描写和冷峻的文笔为我们刻画了一个 “不合格”的爱国青年的形象,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有着人性弱点的女人形象。《色·戒》是王佳芝的人生悲剧,也是女人的悲剧。女人用肉体和爱作为祭品,供奉和成就的却是男人的荣耀和光辉。而这些男人,不是不要她,就是利用她,要么就是像易先生那样,“最终极的占有”她。张爱玲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幽深微妙的探索揭示,对在塑造王佳芝人物形象时,笔锋虽有嘲讽,但更多的是懂得背后的悲悯、同情和怜惜。即便是在今天,这种探索和揭示仍具有重大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