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天气特别好,阳光明媚,每个人都蠢蠢欲动,想出去爬山,虽然这几天老师非常忙碌,但还是经不住大家的请求,于是再入牛头山。 周师傅翻开药柜说,石菖蒲快用完了。 老师说,那下午我们就到山里挖些石菖蒲回来。 一入山里,谈医生也很兴奋,因为他干医疗行业近二十年,还没有真正入过山采过药,所以这次老师特别为谈医生介绍了很多常见的药材。 在山脚下,苎麻成片,老师叫我们介绍苎麻。我们边介绍,老师边补充。这苎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它的根部甘凉,能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安胎。老师叫何亮爬到小山坡上,把那株最大的苎麻挖了出来。何亮是爬山采药的能手,几分钟就把巨大的苎麻根挖了出来,一条条苎麻根雪白雪白的,老师拿剪刀把根皮煎开,然后分给每人一小段,让大家尝。 老师说,怎么样?谈医生说,黏黏滑滑的,还有点凉。 老师说,没错,这苎麻根甘凉,能养阴血,黏滑能润能通,有点凉还能泄热,古方用苎麻根治疗血热引起的胎动不安,取它泄热润通之功还带补。 这里介绍三个民间单方。 第一,治五淋尿痛,小便不通。苎麻根两条切碎,用水两碗,煎取半碗,频服。 第二,治肺热哮喘。用苎麻根三大条,和白砂糖煮烂,时时嚼咽下。 第三,治跌打损伤。瘀血化热疼痛,苎麻根三条,捣烂,水酒各半煎服,尽量饮醉。 我们以前在牛头山没有发现过鸡矢藤,这次大伙儿多留了一份心,不放过沿途中任何新奇的药草,结果我们在路旁靠近山脚的乱草丛中,发现了好多藤状物,走前一看,咦,这不是鸡矢藤吗?大家那股心中的欣喜难以言喻。于是叫老师上前来鉴别,老师看后说,这是鸡矢藤,没错!你们拿叶子搓碎了,一闻,一辈子都记得这个味道。 大家都纷纷摘了叶子嗅,一个学生调笑地说,这臭味还真能醒脑开窍。 没错,鸡矢藤就是以这臭味来降浊的。《黄帝内经》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凡药物辛散清爽的,一入人体,容易往头面部升发,比如薄荷、荆芥、紫苏、藿香、佩兰。而一尝起来味道重,甚至带些臭浊的,一入人体,就容易往下窍肛门里走,比如猪甲、鸡矢藤、败酱草、鱼腥草。 老师跟我们说,入山采药,最基本的升降不要搞错,清升浊降,这个道理时时都可以用上。 快要走到采石菖蒲的小溪时,我们遇到了一位老爷子,他背着蛇皮袋,袋子里装了很多拐枣,他拿出一个给大家尝,我们一尝,甜如蜂蜜,太好吃了。 老师便问他在哪条山沟采的,他说要到茶场深处去,但对面的山也有,那颗树比较高,山路也比较陡峭,不好走,你们想采可以去看看。 于是老师说,趁着拐枣正熟之时,我们不要错过了。菖蒲以后可采,今天我们就去采拐枣吧! 到那里的山路果然特别难走,但老师和川仔手脚并用,却能飞快地走在前面,而谈医生很少爬山,所以走得非常谨慎。大家到了拐枣树下,望着十几米高的拐枣树正发愁,不禁有种望洋兴叹之感,这么高的树能采着吗? 这时何亮拍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说完他便如猿似猴,蹭蹭几下,就爬上七八米高的树杈上,然后老师递给他一条长长的树枝。何亮坐在树杈上,用树枝去打那成熟的拐枣,一条条拐枣,像下雨般纷纷掉落到地面,我们在地下捡得不亦乐乎,边捡边吃,越吃越想吃。 老师说,这拐枣的种子叫枳椇子,是专门解酒的。跟葛花解酒有得一拼。 原来这拐枣不仅是上等的美果,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拐枣的果实称为枳椇子,能解酒。拐枣树的枝叶能止呕逆,辟虫毒,拐枣的果梗能活血祛瘀,除风湿。拐枣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止渴,除烦,生津,益气。 《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了一个案例。一男子,三十多岁,因为喝酒周身发热,又房劳亏虚,于是服用补气血的药,加上葛根来解毒发汗,可汗出过后,身体反而疲倦,酒热如故。这是因为气血亏虚,经不住葛根的发散。于是加入枳椇子,一方面助其解酒毒,另一方面还能补其虚,再服药,便好了。 还有苏东坡《眉山集》中也记载了拐枣解酒治消渴的验案。有个人得了消渴病,每天饮水数升,饭量亦大增,小便频数,吃消渴药多年,疾病加重,自己以为快死了。苏东坡就建议他找四川的名医张公,张公笑着说,你这个病没遇上良药就会耽误了。于是就用麝香加酒滋润,做一些丸子,再用枳椇子煎汤吞服,几次就好了。 苏东坡便问这是什么道理?张公就说,这人得了消渴病,是长期饮酒、吃水果过度导致积热在脾,麝香能够制约酒果花木,枳椇子也能够解酒。如果屋外有一颗枳椇子树,屋内酿酒就不成功。这两味药,就用来解酒果之毒。酒果之毒解除后,脾胃没有积热了,无积热就不会渴饮无度、饮食倍增了。饮水少了,尿自然就少了。 消渴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在古代来说,也不是不治之症。就是要明白这个道理,有些人越渴越想喝水,越喝水小便就越多,越容易饥饿就越要吃饭,饭吃得越多,脾胃的积热就越重。所以归根结底不是要帮他滋阴清热,是要化掉他脾胃的积热,积才是根源,积不化,热不消,热不消,渴不愈。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