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中国建筑为例:普通投资者如何正确使用3P法则择股

 仇宝廷图书馆 2020-05-05

节前写作《看图识白马:国庆之后买什么》的文章,有数位朋友在我的公众号和雪球帖上回帖询问:TTB,按你的标准,你认为目前的中国建筑处在什么位置?

我曾试图好好阅读一下中国建筑这几年的财报,已从网上下载完毕,但无奈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在无暇细顾。

突然想到最近阅读李驰先生的《中国式价值投资》一书时,他提到的“3P”择股方法——不妨以中国建筑为例,做个实验。

下边,就是我按照3P法则进行的分析:所谓3P,就是低PE(市盈率)、低PB(市净率)、低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率比率)。

如果这种方法有效,那么应该说,这是一种适合普通投资者的选股策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如此,则是投资者的福音。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建筑的PE情况:

中国建筑近五年动态市盈率走势图

目前中国建筑的动态PE是8.75倍,这个数字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高与低,从绝对值上是看不出来,得有参照和比较。

从纵向上看——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近五年,中国建筑的动态PE,最高时15年半拉子牛市行情时创造的,15倍多;最低时,是14年——长达6年之久的熊市末期创造的纪录——居然低于4倍;近五年动态PE的中位数是6.9倍。

与最高数字相比,它是低的,低的还不轻;与最低数字相比,它是高的,高的还不轻;与五年中位线数相比,嗯,稍高一点点。

从横向上相比——也就是和整体的市场相比——目前市场的整体动态PE,大约是在20倍,而它还不到9倍!

这两年,TTB一直念念叨叨的,就是市场的失衡问题:从横向的对比上看,中国建筑显然处在低估的一端上。

所以,与不同的参照系做对比,高与低,我们得出的答案是不同的。

与市盈率相关联的最密切的一个数据,就是投资收益率——我们以前说,投资收益率就是市盈率的倒数。

据此推算,8.75倍PE的中国建筑,投资收益率是:11.4%。

目前的十年期国债利率大约在3.6%的位置,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建筑投资收益率是十年期国债利率的3倍水平上。

通常,我们可以把十年期国债利率当成社会无风险利率使用。

这个倍数关系意味着啥,知道吗?

意味着如今的中国建筑,估值是处在低估中的——虽然与最低点时相比,它已经高出许多,但总体上,还是低估的。

那么,PB又处在什么水平上呢?

且看下图:

中国建筑近五年动态市净率走势图

嗯,从纵向上进行比较,中国建筑的PB走势,基本上和PE走势大体相当:1.40倍的PB估值,与最高时的2.36相比低了很多,与最低时的0.68相比又高了很多——也许它比中位线1.07的倍数相比最能说明位置,不算高,但显然已经脱离越跌越买的位置了。

从横向上看,目前上海A股整体PB约为1.7倍,沪深全A市场整体PB约为2.2倍。中国建筑的PB估值相对沪深股市,都还处在整体水平之下。

所以,乐观一点的说法是:中国建筑的PB,目前是不高的。

当然,也可以用悲观一点的说法:中国建筑的PB,目前已经脱离最底部区域了。

TTB是一个超长线超坚定的乐观主义者,所以我倾向于采用乐观一点的说法。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3P法则中的最后一个数据——PEG指标:

我在网上无法找到中国建筑PEG的走势图,但我们可以统计一下相关数据进行推算。

上表是我根据中国建筑2009年以来的财报统计出的数据。其中2017年的数据,是半年报中体现的每股收益增长率。

不知您看到这组数据时是什么感受?

反正我是大吃一惊:原来中国建筑这些年,增速是这样生猛!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从2009年算起,到今年上半年为止,中国建筑每股收益共增长586.91%,如果按10年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88%!

从2012年以来,共增长138.08%,5年多时间(按6年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5.56%!

近5年来中国建筑的市盈率中位数是6.9倍,以此测算,5年平均PEG约为0.6倍(6.9÷15.56);当前市盈率8.75倍,则PEG为0.74倍。

虽然目前的PEG水平高于五年平均值,但通常认为,PEG低于1,股票估值就是低估区间。

毫无疑问,中国建筑的PEG水平也是处在低估区间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综合结论:

1、目前的中国建筑估值是不高的,虽然已经走出了严重低估区域,但整体上还处在低估区域;

2、它完全符合李驰的3P择股法则要求,现价买入,是能够获得远远超过社会无风险利率的反资收益的;

3、因为已经走出历史最低估值区域,所以并不能完全排除中短期内股价下挫的可能,所以投资者应有长线思维,只要长线持股,上述推断实现的确定性就大;

4、从匹配度上讲,中国建筑这样的净利增长速度,应该是配得上12-15倍的市盈率估值的,也就是说,正常的话,中国建筑现股价相比于它的内含价值至少低估了50%——这是保守的推算。如果稍微乐观一点,我认为此股的估值应该是在现股价的基础上再上翻至少1倍,才算得上正常。

因此,我的结论是:这只股票可以进入长线投资者的组合篮子,同时作为打新标配,均衡地予以配置。

均衡地配置,按照我的交易原则,意思就是此股的总仓位可以配置到总仓位的20%左右——为保守计,要是我来亲自操作的话,可能会把最高仓位控制在10%。

写到这里,忍不住拿李驰的3P法则和TTB的“三低一高一适中”做一下比较——TTB较为重视股票的股息率(分红率)。

下图是中国建筑近几年的股息率走势图:

中国建筑近五年股息率走势图

按TTB的择股和操作策略:应该是在股息率高位处买入,然后在股息率低位处卖出的。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建筑最好的买点应该在14年,最好的卖出时点应该是15年中。

至于目前嘛,2.32%的股息率,高于一年定存利率,远远低于十年期国债利率——这个股息率水平,可以接受,但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考虑到中国建筑近年来的分红率一直稳定在20%的水平上下,所以它潜在的股息率要比表面上的数字表现得要高。

总体上,目前的中国建筑不是股息率高位区域,因此不是最佳的买入时点——最佳的时点是在它股息率高于4%的时候,也即三年前——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所以上文中我才将仓位建议设定在10%的标准上。

从这点的对比和分析上看,TTB的策略,和李驰先生的策略,还是颇有不同的——TTB的策略,似乎更严格更稳健一些。

我择股标准中的指标参数设置得多一些,本身就隐含着更高的要求——这种策略可能会过滤掉一些成长性大牛股,但因此而选入组合篮子的股票,则可最大限度地确保是优质、低估的好标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意即此也!

写到这里,忍不住再提醒几句:

1、无论是李驰的3P法则,还是TTB的“三低一高一适中”原则,都是一个从实践中逐渐提炼和精简出的简单择股法则。

这样的法则在使用起来一定要注意指标的系统性,而绝不能只关注其中单一指标做决策。

一句话,它是一套系统,胜在总体。

2、在评定指标时,单看绝对值是无法判断高低的,必须多角度选择参照系数。

比如本文在判断PE、PB高低时,采取的纵向、横向比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出更客观、更真实的结论。

3、最近写文章,我多采用五年走势图的方式来阐事说理,这很容易给朋友们造成一种错觉,即看走势图就能做投资决策——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走势图只是一种说理的需要,其实能决定投资决策的最根本性的因素,还是对企业经营面的分析——如果我们认为企业未来不能实现稳定的经营,那么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走势图,都有可能是虚幻的。

所以我通常的做法是:把对企业的基本面分析,放在主要的、决定性的位置;而把走势图分析,只当成一种辅助性分析。

谁主谁次,千万不要搞错。

4、从对中国建筑的分析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些年,类似中国建筑这样的优质大蓝筹,的确被市场冷落了太久,错杀现象真是太过严重——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中国建筑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竟然高达28.88%!

这哪是“大烂臭”?

这分明是一只优质高速成长股啊!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环境下,市场凭什么给它不到10倍的估值呢?

难道就因为它盘子大?难道就因为它是一家国企?

真是“婶可忍,叔不可忍!”

虽然相比于三两年前,这些低估优质的蓝筹股已经价值回归不少,但从总体上看,还处在明显的低估处,它们的价值回归之路,还要慢慢地去走。

在这里,我大胆地下个断语: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目前还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它们的反复上攻,将贯穿未来数年的慢牛行情。

最后声明一点:本人不持有中国建筑,以中国建筑为例进行叙事阐理,完全是受到部分网友的“挑唆”。故,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后果自负。切切。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