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学--腹膜、网膜和腹膜后问隙疾病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1.腹膜定义:一层很薄的浆膜,分为相互连续的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两部分。

2.壁层腹膜附于腹壁、横膈脏面和盆壁的内面;脏层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形成网膜、系膜和韧带。

3.腹膜腔(通称腹腔)是壁层腹膜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4.男性腹腔是封闭的,而女性腹腔则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5.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

6.生理作用
(1)润滑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分泌少量液体润滑腹腔和减少脏器间的摩擦。

(2)吸收和渗出作用
①腹膜是双向的半透性膜,水、电解质、尿素及一些小分子能透过腹膜。
②腹膜吸收力很强,其能吸收腹腔内的渗液、血液、空气和毒素等,在严重腹膜炎时可因腹膜吸收大量毒素而引起感染性休克。
③上部腹膜吸收能力较下部强,故腹部炎症和手术后病人多取半卧位,以减轻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④此外,腹膜还能渗出液体、电解质和尿素。

(3)防御作用
①正常情况下,腹膜向腹腔渗出少量浆液,内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②在急性炎症时,腹膜分泌大量渗出液,以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
③其中的巨噬细菌能吞噬细菌、消除异物和破碎组织。
④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变周围,产生粘连,一方面将炎症局限、阻止感染扩散;另一方面因此而造成腹腔内广泛的纤维性粘连,也可引起肠梗阻。
⑤同时,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4)修复和再生作用
①渗出液中的纤维沉积在病变周围也可修复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
②壁层腹膜主要受体神经(肋间神经和腰神经)支配,痛觉敏感,定位准确。
③壁层腹膜在出现炎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和反射性腹肌紧张,出现腹膜刺激征。
④膈肌中心部分的腹膜受到刺激时,通过膈神经反射可引起肩部反射痛和呃逆。
⑤脏层腹膜受自主神经支配,痛觉定位差,但对牵拉、膨胀、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常为钝痛而定位不准。
一、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
病因与病理生理

1.腹腔内脏器的急性病变

(1)若继续发展,最终均可继发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最常见的是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其次是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脓液或消化液的溢出,必然导致急性腹膜炎

(2)不少脏器的急性病变存在大量的炎性渗出,也可以刺激腹膜发生炎症,如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特别是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以及女性的急性附件炎等,均为急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

(3)脏器缺血产生的渗出液同样可刺激腹膜发炎,其中绞窄性肠梗阻较常见

(4)腹腔内出血,如自发性脾破裂、动脉瘤破裂、女性的外孕破裂等,因积血刺激腹膜,故也可导致腹膜炎

2.继发性腹膜炎

(1)感染菌种多为胃肠道内正常存在的菌群,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此外还有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2)无芽孢专性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梭形杆菌、乳酸杆

菌、消化球菌等也常参与其中,越向远侧的消化道,细菌含量越多

3.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

(l)炎症和感染

①肠道:急性阑尾炎、Meckel憩室炎、结肠憩室炎、坏死性肠炎、急性Crohn病

②其他脏器: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肝脓肿、急性输卵管炎

(2)消化道急性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②胃肠道癌性穿孔

③坏疽性胆囊炎

④蛔虫性肠穿孔

(3)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闭袢型肠梗阻

(4)血管闭塞性疾患:肠系膜血管栓塞、缺血性结肠炎、脾梗死

(5)腹腔内出血:自发性脾破裂、脾动脉瘤破裂、肝癌破裂、外孕破裂、卵巢滤泡破裂

(6)外伤:腹壁穿透性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

(7)医源性:胃肠道吻合口瘘、胆瘘、胰瘘,术后近期腹腔内渗血或出血、异物存留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菌引起的腹膜特异性感染,又称腹膜结核,在肺外结核中并不少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20-40岁,女性较男性发病率为高。

1.结核性腹膜炎均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

2.结核菌侵犯腹膜的途径:

①由腹腔或盆腔的结核病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结核性输卵管炎经淋巴管或直接蔓延至腹腔

②由远位的结核病灶,主要是肺结核,经血行播敞至腹膜

3.腹膜受侵后可很快发生炎症,也可先形成潜在病灶,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开始发病



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
病因与病理生理

4.病理生理

(1)腹膜对各种刺激极敏感,手术时较长时间的暴露和干燥,擦拭、接触非等渗性液体均可导致组织反应。腹膜受到病理性刺激后,即发生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的程度和所受刺激的强弱有关

(2)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时,胃液对腹膜的刺激极为强烈,即刻发生化学性腹膜炎。胆汁溢出至腹腔所产生的腹膜炎又称胆汁性腹膜炎,胆汁接近中性.pH为6.0-8.8,但胆汁中的某些胆盐成分有较强的毒性,对腹膜下的微血管刺激作用很强,造成更多的渗出,胆汁性腹膜炎容易并发厌氧菌的感染。腹腔内出血,因血液为中性,对腹膜的刺激性较轻,腹膜的间皮细胞含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使腹腔内积血不易凝固。如出血停止,则积血逐渐被腹腔渗出液稀释,刺激性更为减弱,但血红蛋白可干扰机体的免疫反应,影响对细菌的清除,故容易继发感染。急性腹膜炎如合并感染,腹膜的炎症则更为严重

(3)急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为充血和水肿,随即有大量液体渗出,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和吞噬细胞,以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还富含纤维蛋白原,其经腹膜间皮细胞受损后释放出来的凝血活酶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沉积。随着白细胞的不断死亡,腹膜及内脏浆膜间皮细胞的损伤和脱落,纤维蛋白的沉积和凝聚,渗出液逐渐由清亮而转变为浑浊,最后成为脓性

(4)急性腹膜炎可以发展为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也可由肠管和大网膜包裹及纤维素粘连而局限化,或者逐渐吸收而自愈,或者形成脓肿

(5)弥漫性腹膜炎多合并麻痹性肠梗阻,除了肠管脏层腹膜发生充血和水肿影响其蠕动功能外,内脏神经反射的抑制,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以及消化道激索的分泌失调也均与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1.继发性腹膜炎是原发疾病的继续和发展,尽管原发疾病的临床症状可能继续存在,但如继发腹膜炎,则有其较为一致的临床表现

2.临床症状

(1)腹痛

①一旦发生继发性腹膜炎,腹痛即转变为持续性,因腹膜炎由躯体神经支配,腹痛较剧烈,但因病因不同,腹痛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

②化学性腹膜炎所致者腹痛最为剧烈,腹腔出血所致者腹痛最轻,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则腹痛显然比原来更重;腹痛的范围可局限于一处或弥漫至全腹,即使是弥漫性腹膜炎,也是先由原发病灶处开始,虽扩散至全腹,仍以原发病灶处腹痛最剧

(2)消化道症状

①一般均有恶心和呕吐,开始为反射性,比较轻微,以后因感染中毒反应或继发麻痹性肠梗阻而趋于频繁。病人多无排气或排便

②病人也可有下坠感及便意,或只能排出少量黏液便,便后仍不觉缓解

3.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急性病容,常伴呻吟,静卧不敢活动,喜屈曲下肢。体温逐渐上升,脉搏均增快,多在90次/分以上。弥漫性腹膜炎晚期,病人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
1.多数病人呈慢性起病,先有一段时间的结核感染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排便不畅或便秘、盗汗、消瘦等,逐渐感觉脐周或全腹隐痛不适,或者因腹水渐增而感到腹胀,也可出现慢性肠梗阻症状

2.体格检查:腹部有明显的腹水征;如粘连较广,腹部可有广泛的轻度压痛及特有的柔韧感;如形成包裹,则可触及不规则的肿块,或呈实性,或呈囊性,或囊实性兼而有之,常有明显的压痛

3.少数病人发病较急,常为粟粒型结核血行播散引起,也可以是由于腹腔内结核病灶突然破裂所致,表现为急性腹痛,部位不定,但很快蔓延至全腹。病人自觉腹胀。一般均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个别有高热。

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
临床表现(2)腹部体征:腹式呼吸均有所减弱甚至消失,弥漫性腹膜炎有全腹压痛和腹肌紧张,化学性腹膜炎引起的强烈刺激,可因腹肌高度紧张或强直而表现为板状腹。一般在原发病灶部位的压痛和腹肌紧张更为剧烈。腹腔渗出液较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出现肠管扩张时,可叩出鼓音。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说明腹腔内有游离气体。听诊多有肠鸣音减弱,如在腹部四个象限听诊总计5分钟以上仍不能闻及肠呜音,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3)肛门指诊:以下腹部表现为主的腹膜炎,当怀疑盆腔脏器有原发病灶时,指诊有压痛

4.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计数一般均升高,常在14×109/L以上

(2)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升高,但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增高,多在0.85以上,可含有中毒颗粒
体格检查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以及反跳痛,常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治疗

1.一般治疗

(l)静脉输液:静脉及时补充液体,并急查血电解质和血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详细记录尿量。有休克时先积极治疗休克,必要时输全血或血浆

(2)禁食水、胃肠减压

(3)抗生的应用:预防化学性腹膜炎继发感染,已合并感染者更须及时应用抗生素。感染较重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第一代的头孢唑林,第二代的头孢呋辛,第三代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同时给予甲硝唑。以后有腹腔培养的药敏结果时,再根据病情调整抗生索

2.手术适应证

(1)大多数病人均需急诊手术治疗

(2)对原发病灶诊断不明,或不排除腹腔内脏器坏死和穿孔,感染情况严重者,也应开腹探查,以免延误治疗

(3)感染性休克病人经积极准备后,不一定要求情况完全平稳,即应急诊手术

(4)有些诊断明确的患者,症状较轻或无合并症时,也可暂不手术总之,是及早行急诊手术,还是加强非手术治疗和密切观察,应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3.手术方法

(1)根据原发病灶的部位,采用相应的切口;诊断不明者,一般均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小切口,经探查后,再根据需要向上或向下延长切口

(2)开腹后先将腹腔内渗出液尽1最吸净,有大网膜包裹或浑浊液体蓄积处通常是原发病灶的部位,明确后除非怀疑仍有其他病灶(如脏器损伤),最好不要广泛探查,以免感染扩散或加重毒素吸收

(3)原发病灶争取祛除。如病灶充血严重并与周围紧密粘连而不易切除,或病人情况不能耐受时,则根据情况只做造瘘或修补,局部置管引流

(4)在处理原发病灶后,若是局限性腹膜炎,应吸净渗液,不宜冲洗:若是弥漫性腹膜炎.可用大量等渗性盐水冲洗。腹腔感染不严重.原发病灶处理满意时,无需放置腹腔引流管

1.无合并症的结核性腹膜炎属于内科治疗范畴,休息、加强营养和给予抗结核药物是基本治疗方法。结核性腹膜炎出现腹部其他合并症,特别是肠梗阻时则需外科治疗

2.粘连型以及某些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常伴有慢性不全性肠梗阻症状;一旦出现急性肠梗阻时,按一般急性肠梗阻的原则处理

3.对急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数日甚至l周以上仍不缓解,或慢性肠梗阻症状明显,进食受影响而不能维持营养和体重的

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4.手术方案:根据腹腔内粘连的情况制定,疏松而范围比较局限的粘连可进行分离松解,尽可能将紧密粘连成团块的肠管切除,行端端吻合。有时无法整块切除,可在辨明远端与近端肠管后做侧侧吻合,以解除梗阻。位于肠系膜的淋巴结如形成坏死灶时,可切开并清除干酪样组织,搔刮残壁,争取原发病灶同时切除

5.发生急性肠梗阻时,如病人情况危重或局部切除困难时,也可暂行梗阻近端肠管的捅管造瘘

6.包裹型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时,可吸净包裹性积液,周围粘连的肠管尽量剥离分开,必要时切除部分肠段

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
治疗4.术后处理

(1)有休克史或感染严重的患者,术后应加强重症监护(2)麻醉恢复后,取半卧位,保持胃肠减压通畅,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

(3)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充,严重病人及早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加强抗生索的应用

(4)分期手术如结肠造口、胆囊造口、阑尾脓肿引流的患者,完全恢复后,根据情况行择期治愈性手术
7.包裹性积液继发感染时,不宜过多剥离,由肠间隙进入肠腔进行外引流,以后再做处理;如发生肠瘘,则在完全局限后,根据情况切除病变肠段及瘘管
二、腹腔脓肿★
膈下脓肿
盆腔脓肿
病因

膈下脓肿均由感染性液体积存而直接形成,主要有三种

:1.弥漫性腹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渗出的液体混杂细菌流向并积存于膈下各间隙而形成脓肿

2.手术后并发症:上腹部多数手术为污染手术,术后如发生吻合口瘘时,极易导致膈下脓肿。胰腺和肝脏术后创面渗液或渗血也为膈下脓肿的形成造成条件,脾切除术后在左膈下遗留空腔和积血是产生左肝下脓肿的常见原因。下腹部手术,如术后并发感染时,可沿结肠旁沟波及膈下

3.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坏疽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肝脓肿等如治疗不彻底,都可导致所在间隙的脓肿形成
下腹部及盆腔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输卵管炎,以及弥漫性腹膜炎或腹部手术后腹腔内有渗出液,因体位原因,感染的液体易于向下流至盆腔各间隙,形成盆腔脓肿,是腹腔脓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临床表现1.-般均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或术后发生。病人可感到上腹部胀满不适,上腹部或下胸部隐痛,可牵涉至肩背部或后腰部疼痛。如膈受刺激,病人可有频繁呃逆。出现胸膜反应时,病人自觉胸痛、气短,并有咳嗽

2.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原有的病情好转后又逐渐出现全身感染症状。体温再度升高,开始为弛张热,渐变为稽留性高热;脉搏增快,出汗,虚弱,一般情况明显恶化

3.查体: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者不足50%,可有饱满感,个别病人能触及边界不消的肿块。肝区可以有叩击痛,侧胸部或后腰部有时出现可凹性水肿。听诊患侧呼吸音弱,或可闻及湿性哆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可出现肠管扩张

1.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可有发热、脉搏加快、倦怠等;病人多感下腰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总有便意但排出不多,大便可混有黏液,有排不尽感。如膀胱受刺激则出现尿频

2.腹部体征不明显,可以有下腹部深在压痛。直肠指诊常可触及向直肠内膨出的包块,有明显压痛

治疗1.全身治疗: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减压。静滴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如穿刺获取细菌学资料,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索的应用

2.腹部膨隆,腹壁触诊有揉面感或如硬橡皮感。来自卵巢者,妇科检查往往可发现子宫附件有包块或子宫直肠陷凹内有肿物

3.腹腔诊断性穿刺可以抽出黏液状胶样物。CT检查可以了解黏液性物质的分布情况

1.尚未形成脓肿:应行积极全身治疗,给予有效抗生素,辅以温热盐水灌肠和物理透热疗法,多可自行吸收消即使已形成脓肿,如脓肿较小,也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性

2.恶性者多呈弥敞性肿瘤,腹壁往往比较紧张,有的可以出现血性腹水,确诊需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处理原则

1.应切除原发病灶,尽可能清除腹腔内的假性黏液瘤及取出黏液状胶样物

2.对于遗留的肿瘤组织,可于术中在腹腔内放置引流管,术后经此管注入抗癌药物如噻替哌及氟尿嘧啶

3.如再次复发,可再次手术及腹腔内用抗癌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

1.良性局限性肿瘤切除后效果颇佳

2.弥散型者,无论手术或腹腔内化疗,还是两者结合,一般来说效果不佳
四、网膜疾病

大网膜粘连综合征大网膜囊肿
临床表现

1.胃肠道功能紊乱:可出现恶心、餐后呕吐、腹胀等症状

2.横结肠梗阻症状:便秘比较突出,也常有阵发性绞痛,改变体位而蜷曲侧卧往往可以缓解

3.腹膜牵拉症状:有腹内牵拉感,以致不敢伸直躯干.走路常呈弯腰状

一般无症状,多为腹部手术时偶然发现。大囊肿也很少出现症状,可偶尔出现腹部饱胀感,病人常自己发现有包块。超声波检查证实为蜒肿。在牧区需和棘球蚴病性囊肿鉴别。与腹膜后囊肿的鉴别,后者活动度很小,必要时应做肾盂造影以确诊。确切定位最好做CT扫描,有时需依靠手术探查来确诊
查体相当于粘连处的下腹部有压痛,躯干过度伸直时,可引起切口瘕痕区及上腹深部疼痛和不适,检查者以手压迫瘢痕上缘,向下牵拉时可以引起相似疼痛和不适可触及无压痛、有活动性的肿块,多在上腹部,有时可以扪及囊性感,并发扭转甚至肠梗阻时可发生剧烈腹痛
钡餐检查右半横结肠扩张、固定、蠕动功能紊乱以及钡剂排空延迟可发现小肠移位及压迫征象,不易和肠系膜肿物鉴别。皮样囊肿偶可见钙化等牙齿、骨骼等结构
治疗

1.症状显著、病程长、明显影响健康和劳动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切除部分大网膜,解除对横结肠的压迫和牵拉,并使保留部分的游离端不致再与原粘连处融合,多数可获满意效果。但有的病例症状多而体征少,手术后可以仍有症状,再行手术时必须十分慎重
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五、腹膜后疾病

腹膜后出血髂窝脓肿腹膜后感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病因

1.腹膜后出血多系腹部外伤后的并发症,最多见的原因是骨盆骨折及腰椎骨折,几乎占所有病例的2/3左右2.腹膜后大血管本身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所致腹膜后出血较少见,极少数为血管造影导管创伤所

3.无外伤史的自发性腹膜后大出血,在老年人应首先考虑动脉瘤破裂

1.髂窝脓肿是指髂窝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2.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3.髂窝脓肿都是继发的,其感染途径可为

(l)血行感染:身体其他部位有原发病灶和疖、痈、蜂窝织炎等,细菌经血液循环而达髂窝

(2)淋巴感染:多为会阴部、肛部、患侧下肢有外伤或感染,细菌经淋巴回流到髂窝
1.感染的原因多为附近脏器炎症蔓延或腹腔脏器损伤穿孔所致,以结肠和肾较为多见

2.属于结肠的原因多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等,由于升、降结肠的一部分在腹膜后,这部分结肠的病理性或损伤性穿孔易导致腹膜后间隙感染

3.直肠感染发生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可以沿腹膜后间隙向上蔓延。盲肠后腹膜外阑尾炎穿孔也是病因之一

4.属于肾的原因多为肾外伤致尿外渗、肾痈、肾表面脓肿直接侵入周围组织所致,肾、输尿管手术后也可以并发腹膜后感染

5.因感染多来自大肠和泌尿系统,致病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的感染
腹膜后肿瘤来自不同的组织,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临床表现1.按创伤的范围、程度、出血的多少而不同,很难有固定的典型症状,由于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多发创伤,腹膜后出血的症状常被掩盖,也常和腹壁严重挫伤和腹腔内出血等相混淆

2.多数病人有腹痛或背痛

3.血肿压迫神经和内脏可以引起神经性疼痛以及胃肠道、泌尿系统功能紊乱。血肿区有压痛,并可扪及隆起和肿胀4.常见肠麻痹征象,有时很重

1.病程较长,一般为3-6周

2.发病急骤,往往伴有寒战和高热,体温可达40℃,大多为弛张热型。脉率加速3.局部疼痛,多为钝性酸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疲乏

除原发病的表现外,全身症状包括畏寒、发热、头痛、全身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腹部相当于感染部位有疼痛甚至肿胀、压痛;背部常有叩击痛等,在肾周围感染时较为明显除了嗜铬细胞瘤外,初起一般多无症状,随肿瘤增大可出现如下表现:

(l)占位症状:腹部胀满感,常偏于一侧,上腹部巨大肿瘤可影响呼吸。肿瘤并发内出血、坏死时,可突然增大,出现剧烈疼痛

(2)压迫症状:最常见者是对于脏器的压迫而产生的刺激症状,其压迫的脏器不同,可出现恶心、呕吐、直肠刺激症状:尿频、排


腹膜后出血髂窝脓肿腹膜后感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临床表现5.盆腔腹膜后有血肿时则出现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检往往可以触及。创伤合并大出血可引发休克

尿急迫感、肾盂积水,甚至出现尿毒症表现。压迫甚或侵犯脏器和神经可以出现疼痛,常表现为腹痛、背痛、会阴部痛及下肢痛,也可出现神经支配区域(如会阴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麻木等感觉异常。压迫静脉及淋巴管引起回流障碍,可以出现阴囊、下肢水肿和腹壁静脉曲张

(3)全身症状

①晚期会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下降、发热、乏力甚至恶病质等,也是属于恶性肿瘤的表现,常和肿瘤巨大有关。恶性肿瘤出现症状较早

②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瘤,如嗜铬细胞瘤,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出现阵发性高血压的症状

③一种腹膜后巨大

的纤维组织肿瘤,可分泌胰岛素类物质,引起低血糖症状

④有罕见的功能性间叶瘤可引起抗维生素D低血磷性骨软化症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发现有骨盆、腰椎骨折,腰大肌阴影模糊等,即提示有腹膜后出血

2.静脉泌尿系统造影发现造影剂从肾外渗,亦提示肾外伤和腹膜后有出血

1.在腹股沟上外方常有触痛,有时可扪及硬结肿块,或有波动感

2.髋关节呈屈曲性挛缩

3.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都增高

可出现腰大肌刺激征,使患侧髋关节屈曲、内旋,有助于腹膜后定位的诊断1.腹膜后肿瘤的体征取决于肿瘤的病理性质、部位和分期,病人就诊时最多2.95%的患者均可触及腹部或盆腔肿块,


腹膜后出血髂窝脓肿腹膜后感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辅助检查3.CT检查亦有助于腹膜后血肿的定位

其特点都是部位固定而根部深在:良性肿瘤除肿块外一般体征少而轻,多数无压痛和腹肌紧张

3.囊性肿物往往触诊星囊性感;有些如脂肪瘤、神经纤维性肿痛者可为分叶状。恶性肿瘤体征相对较多,可出现压痛、腹肌紧张、腹水、下肢浮肿、腹壁静脉曲张、下肢皮肤感觉减退等体征

4.压迫胃肠道和胆道可出现肠梗阻和黄疸的体征。个别病例还闻及到血管杂音
治疗1.应取决于原发创伤的治疗

2.单纯腹膜后少量出血,往往能自行局限。出血量多者应积极防治出血性休克,同时注意加强抗感染治疗

3.疑有内脏损伤、腹腔穿刺出不凝血等,手术探查的指征要适当放宽

4.探查时要注意腹内及腹膜后器官多发性损伤的可能。如发现腹膜后出血并有积气、黄染.应考虑十二指肠的损伤。出血稳定后为促使血肿吸收,可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促使血肿的吸收。
1.发病初期,脓肿征象不显著者,给予非手术疗法,如局部热敷、抗生素疗法、中药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

2.脓肿形成后,可做切开引流术,在扩大切口时,注意勿损伤血管引起大出血,最后放置引流管

3.术后对证支持及抗生素疗法,根据具体情况应用
1.积极发现原发病灶和处理原发病灶是治疗的关键

2.炎症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疗法积极控制感染,促使感染局限

3.脓肿的定位可采用B超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

4.一旦脓肿形成,即应行切开引流

1.对大多数腹膜后肿瘤而言,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2.对于一些原发的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等,放射疗法有一定效果;药物治疗除恶性淋巴瘤外,一般效果不满意

3.切除后复发病例,只要情况许可,恶性程度不高者仍应积极治疗,可再次以至多次手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