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 内痔通过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为混合痔。 


病因 目前主要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 另外,长期饮酒和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可引起静脉周围炎,使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营养不良可使局部组织萎缩无力,这些因素都可诱发痔的发生。 临床表现 1.内痔 内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未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内痔无疼痛,部分患者可伴发排便困难。 内痔的好发部位为截石位3、7、11点。 内痔的分度
| 出血 | 脱出 | I度 |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 | 无痔脱出 | Ⅱ度 | 常有 | 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 Ⅲ度 | 偶有 | 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 Ⅳ度 | 偶有 | 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 |
2.外痔 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形成及皮下血肿有剧痛,称之为血栓性外痔,是血栓性静脉炎的一种表现,48小时后疼痛才开始逐渐缓解。 3.混合痔 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 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脱出的痔块在肛周呈梅花状,称为环状痔。 脱出痔块若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以致水肿,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为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 诊断 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 》首先做肛门视诊,内痔除Ⅰ度外,其他三度都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 》直肠指诊虽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 》最后作肛门镜检查。 鉴别诊断 1.直肠癌 主要症状为大便习惯改变,可有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可及菜花样肿物,结肠镜及活检病理可定性。 2.直肠息肉 多为低位带蒂息肉,呈圆形、实性,活动度好。 3.直肠脱垂 易误诊外环状痔,但直肠脱垂黏膜呈环形,表面光滑,括约肌松弛。 治疗原则 应遵循三个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而非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 》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 》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睡前温热水坐浴。 (2)局部用药治疗:已被广泛采用,药物包括栓剂、膏剂和洗剂,多数含有中药成分。 (3)口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治疗静脉曲张的药物。 (4)注射疗法:对Ⅰ、Ⅱ度出血性内痔效果较好;将硬化剂注射于黏膜下层静脉丛周围,使引起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从而压闭曲张的静脉。 (5)物理疗法:激光治疗、冷冻疗法、直流电疗法和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微波热凝疗法、红外线凝固治疗,较少用。 (6)胶圈套扎:套扎痔根部,阻断其血供以使痔脱落坏死;适用于Ⅱ、Ⅲ度内痔,对于巨大的内痔及纤维化内痔更适合。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痔脱出严重,较大纤维化内痔、注射等治疗不佳,合并肛裂、肛瘘等。 (2)手术原则:通过手术使脱垂肛垫复位,尽可能保留肛垫的结构,从而术后尽可能少地影响精细控便能力。 (3)术前准备:内痔表面有溃疡、感染时,先行通便、温热水坐浴保守治疗,溃疡愈合后再手术;做肠道准备。 (4)手术方式 ①血栓性外痔剥离术,适用于血栓性外痔保守治疗后疼痛不缓解或肿块不缩小者。 ②传统痔切除术,即外剥内扎术。 ③痔环切术经典术式,易导致肛门狭窄,目前临床很少应用。 ④PPH手术: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

(5)术后处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