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参考 | 特级教师杨树亚设计三下第二单元习作课

 闲云野鹤c1obvl 2020-05-06

杨树亚简介

杨树亚,江苏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教学研究“年度人物”。现任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校长。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150余场,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等期刊发表教学论文、生活随笔150余篇,出版语文教学专著一本,参编《教学新参考》《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等教参若干。

看图画,写一写

杨树亚

(建邺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并展开合理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做到文从字顺。

【课前准备】

1.邀请小伙伴或者跟着父母到郊外放一次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2.诵读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清代诗人高鼎曾经写过一首诗《村居》,让我们一起吟诵这首诗。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诵读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仿佛又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3.是的,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也是放风筝的季节。你有过放风筝的体验吗?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放风筝的。(学生自由交流,不作过多表达上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兴趣是学生自由表达、快乐表达的关键。让学生从《村居》中“儿童放纸鸢”的画面与自己在生活中放风筝的体验入手,搭建了学生“能够表达”的台阶,增强了学生“敢于表达”的自信。

二、引导观察想象

1.有几位小朋友也在春天里放风筝。仔细观察教材第29页的图画,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同桌两个人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班级交流。(预测: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的观察可能是碎片化、散点式的。)

4.引导“学会观察”:同学们,这幅图不应该是静止的,而应该是活动的画面,聪明的同学不只看到了人物,更会想到他们在做什么,甚至听到了他们在说什么。分小组讨论: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5.班级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6.小结:观察一幅画面,就要学会给画面中的人物“添加动作”“链接声音”,这样静止的画面就会变成一个故事。(板书:添加动作、链接声音)

【设计意图:习作观察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学生从图画中看到的只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人和物,那么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当然只能是简单的、碎片化的。因此,引导学生给图画中的人物“添加动作”“链接声音”,在深入浅出的、游戏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把静止的画面“活动化”“故事化”,这样的观察才能为接下来的表达助力。】

三、提供表达支架

1.给人物起名字。

一篇佳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蕴藏着作者独特的匠心。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猪八戒懒散、好吃又好色,因此他叫“八戒”“悟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所以他字“孔明”,号“卧龙”。今天,你准备为这幅画中的人物取什么名字?(小组合作,给图画中的人物起名字,然后交流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2.给故事添词汇。

一个精彩的故事,既需要情节的一波三折,也离不开语言的生动鲜活。看着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些鲜活的词语?特别是四字成语。除了高鼎笔下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你还想到了哪些与这幅画面相关的诗句?

【设计意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儿童习作的基本要求。因此,习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还要让学生有话会说,破解许多学生“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症结。让学生给人物起名字、给故事添词汇,就是给学生的表达提供“血肉”,让其表达更加丰满而鲜活。】

四、静心习作表达

在舒缓的音乐中,学生精心习作。

【设计意图:习作指导要精讲多练,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笔,要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学会习作”。在激发兴趣、打开言路、提供支架以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动笔表达,这是习作指导课重要的一环。】

第二课时

一、回顾指导过程

围绕上节课提出的两个问题,回顾图画内容:

1.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设计意图:简单的回顾,不仅是勾起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经验,更是让每一个学生在经验分享中,丰富各自的语言,为即将进行的佳作交流服务。】

二、习作交流互评

1.同学们上一节课已经完成了习作。许多同学写得非常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位同学的佳作。

佳作一:

放风筝

清晨,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在一条小河边的草地上,一群孩子在洒满春光的青草地上开心地放风筝。

“嘿,你的风筝多漂亮呀!”“是呀,它是一只燕子。”啊!这只燕子风筝真漂亮:尖尖的尾巴,大大的翅膀,圆圆的脑袋……“来吧,你拉着线,我抓着风筝,放飞它吧!”在空中,风筝真像一只活灵活现的燕子呀,在天上飞呀,飞呀……

空中飘着几朵乌云,就要下雨了,但并没有阻挡人们放风筝的热情。瞧,天上仍有几只风筝。一只火红的“金鱼”,一只翱翔的“雄鹰”,我最喜欢那只最大、最长的蜈蚣风筝了。它全身穿着火红的衣服,仿佛身体在喷火,它的胡子仿佛是一根根长长的绳子,而它的脚则像是一排排船桨,显得比其他风筝更霸气、更神气。

风筝在天上自由地飞着,我的手中握着那根自由的线。我真想像风筝一样,在蓝天里自由翱翔,去看更远的风景。

评析:你认为这篇习作有哪些亮点?(赏析的侧重点:能够把图画内容有条理地写清楚、写完整)

佳作二:

放风筝

“放学啦!放学啦!”咦?这是谁的声音?原来,是一群放了学的孩子们。

只见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拿着风筝,欢天喜地地奔向大草原。他们的风筝各式各样。瞧!那个女孩子手中拿着一个蝴蝶形状的风筝,看着旁边同学的风筝说道:“他放的风筝好高呀!我要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那边也有一个小女孩,她手中有一个老鹰形状的风筝,只见她把风筝举得高高的,跑了起来,手一松,风筝就飞起来啦!我想:她的技术可真厉害,都能当“风筝大师”了!

前面还有幸福的一家三口在放风筝。只见那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一人拉着风筝的线,一人扶着风筝。一阵风吹来,风筝腾空而起,不一会儿,就飞到了天上。那个小朋友开心地说:“太棒了,我的风筝飞起来啦!”

再看看空中,哇!好多的风筝呀!有的是一条长龙在天上腾云驾雾,还有一、二、三、四……哎呀,风筝太多了,我都数不过来了。

我喜欢放风筝,特别喜欢看风筝腾空而起的样子!

评析:你认为这篇习作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赏析的侧重点:能够围绕图画内容展开想象,人物语言描写丰富)

2.下面,我们再来阅读这篇习作,看看可以做哪些修改。

出示待修改的习作:

放风筝

一天,小红、芳芳、小刚一起去放风筝。

他们拿着风筝开开心心地来到了草地上。小刚拿着风筝线,小红拿着风筝,起风时把风筝往天上一扔,风筝就飞起来了。一边的芳芳高兴地喊:“风筝飞起来啦!”再往天上看看,有好多风筝啊!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形状似金鱼,有的形状似老鹰,有的……

他们跳着、笑着,可开心了。

(指导重点:①图中还有哪些画面没有观察到?②除了芳芳,其他小伙伴在放风筝的过程中还会说什么呢?③“把风筝往天上一扔”中的“扔”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习作讲评课的重点是有的放矢,聚焦亮点,改进不足。呈现的两篇佳作,分别指向本单元习作的两个目标:观察全面,描写细致,为学生二次修改提供给了范例。接着,呈现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评中,一起学着把文章“改精彩”。这样设计,把习作讲评落到了实处。】

三、精益求精修改

1.学生根据刚才三篇习作交流的内容,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2.四人小组交流:我在哪些地方做了修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3.帮助小组内一个同学修改一处习作,并告诉其修改的理由。

4.在小组内大声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习作,然后工整誊写。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交流以后,让学生趁热打铁,及时进入二次修改环节,有利于保护每一个学生二次修改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及时转化和调整刚才习作讲评中出现的经验和不足。二次修改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发挥了伙伴的作用,也有利于习作教学过程中读者意识的培养。】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20年2期,本期是“统编小语教材习作教学设计专辑”,涵盖了三下至六下教材中所有单元习作的详细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单购买。受疫情影响,快递公司延迟收单,待快递恢复后将按下单顺序发货!

点击下方蓝字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