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被打骂催促唠叨看似平静背后的孩子真正处于什么状态?

 静草青苑 2020-05-06

       今天篇幅有点长,但是对绝大多数父母是有帮助的。今天分享的话题是:经常被打骂、催促、唠叨后的孩子,看似很平静,内心到底经历的是什么呢?

      上篇我们提到了,因为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只看到孩子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反复提醒、唠叨等,引起超限效应,那么什么是超限效应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当孩子写作业或者做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不断地提醒、催促、唠叨、批评、指责,就会产生超限效应。父母说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如果孩子不听,不是他不懂道理,而是他不想做,因此父母要想办法激发孩子“想”做事的动力;可以通过调整“三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父母不断地说,两遍、三遍......就会发生超限效应,引起孩子的不耐烦,甚至逆反。

       超限效应和大脑的工作有关,当父母唠叨、提醒、批评、指责时,孩子的新脑处于兴奋状态,旧脑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干劲(积极性)都处于抑制状态,就像电脑的死机一样,没有任何效率可言。

       大脑的结构非常复杂,为了简化和说明问题,我就把它分成新脑、旧脑、脑干,新脑也称为意识层,统治知能、情绪以及支配,是判断善恶、控制行为、表达知性与理性、传达喜怒哀乐的所在。旧脑是潜意识的基础,是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以及干劲的源泉,也是天生本能的基础,支配食欲、性欲以及团体欲。脑干被称为生命的基础,支配内脏器官,调节身体各部组织。

       然而父母可以决定孩子的脑功能强大还是软弱。

       新脑(意识层)和旧脑(潜意识基础)不能够同时活动。假如我们去想某个朋友的长相,可能想了好半天还是想不出来,但如果我们不要刻意去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朋友的脸马上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这是因为朋友的面孔早已存在于潜意识里,使劲儿去想,却想不出来,就是因为这种活动破坏了潜意识的反射所致。

       孩子如果一天到晚不安、易怒、不信任别人、有警戒心,那么新脑便会过分活跃,以致阻碍了旧脑的发展。因此,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便会减缓,同时,也因而丧失了干劲。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当一个人极度恐惧时,即使想逃,却因吓得腿脚发软而一动也不能动。这是因为恐惧感暴涨,抑制了旧脑的活动所产生的情形。在众人面前怯场、说不出话也是同样的情形。

       软弱孩子的脑功能:每天被妈妈骂的孩子,会变得恐惧不安,对别人充满了敌意,新脑过分活动,如此一来,便妨碍了旧脑的生长,丧失了创造力以及干劲。由于太过紧张,使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好。敏感且善于察言观色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说道这里想起了一部电影,多说一点哈。电影中一个小女孩和爸爸一起生活,生活比较困难,爸爸时不时发脾气打骂,这个小女孩怕被爸爸打时刻都在观察爸爸的脸,竟炼就了察言观色的本领,长大被一个机构聘用,一个人0.5秒所展示的表情他都能捕捉到,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女孩当时生活的神经有多紧张)。

       有干劲的孩子的脑功能: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会轻易对人产生戒心,旧脑(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各方面的活动都能产生很强的功能,做事也热情有劲,因为他不紧张,血液循环顺畅。他有自主的能力,凡事不需要听从别人的安排,信心满满,做任何事情都能够集中精神,因而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心理学家将新脑与旧脑的关系比喻为骑士和赛马,新脑是骑士,旧脑是赛马。优秀的骑士骑在强劲的马上,与马合为一体,能充分地发挥潜能。有干劲的孩子往往如此。而软弱孩子的脑部状态如同一个胖得像汽油桶一样的人,骑在骨瘦如柴的马上。可怜的马一路摇摇晃晃,前面矗立着母亲破口大骂的影像。新脑与旧脑的不平衡、骑士和马的内部争执,使孩子因内心的纠结而痛苦万分。

       放弃“狼追型”才能发挥旧脑干劲

       前文中的孩子认为自己很努力了,做得很快了,父母只看到孩子粗心大意而用“狼追型”的教育,提醒、催促,甚至对孩子吼叫、责骂的时候,就产生了超限效应。孩子虽然坐在课桌前,可是他的新脑非常活跃,旧脑就像电脑死机一样,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干劲、积极性都是罢工的状态。表现在焦虑曲线上,就是在破坏区,压力效应为零,甚至为负,根本没有绩效可言。

       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付出,及时鼓励孩子做得好的行为,如孩子做得快,新脑就会处在一种平静的状态,旧脑负责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积极性等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持之以恒就会培养出有干劲的孩子。表现在焦虑曲线上,就是在舒适区至潜能区的部分,产生积极的压力效应,绩效很高。

       从新旧脑说、超限效应、成功效应、最近发展区、焦虑曲线等几个心理因素的讨论中,父母就会发现在帮助孩子制定“三表”的时候,出发点是“驱力型”教育,核心是目标管理和压力管理。目标或任务要分解至最近发展区,如孩子作业快、准、快而准,这是递增的三个目标,要分阶段逐步完成,确保孩子的压力保持在中等状态,即中等焦虑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做事的干劲和积极性,确保“三表”的顺利实施。否则就会因为目标过高进入破坏区而产生失败效应,或者因为父母的唠叨、批评、指责而产生超限效应。

标签:我爱观心   超限效应

来源: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

编辑: 观心姐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