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的中医解读!任明志医生开讲“中医概念”(三)

 清嵐 2020-05-07

行者先生治病、治心,造福了无数的患者与中医爱好者。

行者先生认为,光看病只能帮有限的人,想慢慢带领大家形成“生活、心态、养心、学习”的氛围。

本系列讲座均来自网络,既是先生智慧的凝结,也有诸多网友的贡献。一并谢了。

小编将花一些时间整理后发上来,便于大家学习、提高、修心。

这里不是开头,

请先阅读“中医概念(一)

     以及“ 中医概念(二)

——续上——

气化在用药中如何分辨君臣佐使?
这个也是讲究主从的问题,

君药是主,臣药为从,至于佐使药则是从之又从。

所谓气化,脏腑的运行和经气的变化,为一气所化,来阐述一气变化的不同状态,内经里反复阐述一气的变化,气血津液为一气所化。

黄帝不止一次再提这个问题。


简单举个例子。

麻黄汤,对应的是个什么症?是太阳寒水之气不化,这个病邪有两层,一层是肌腠,一层是表皮,病在皮毛,表实症,皮毛腠理里的寒气、卫气。

按黄元御的说法是卫闭营郁,卫气是闭束的,因而导致营气郁遏。这个时候,卫气的闭束,外在的寒气为主,内在营郁是从,所以麻黄是君药,桂枝是臣药,营气郁了需要桂枝舒达,营气郁了以后导致少阳火上现,或者由于营郁导致肺气的上逆,然后是类似胃气的上逆,这时就会导致麻杏石甘汤症,会用桂枝、杏仁、甘草。

甘草是调和中焦的,为什么要用甘草?要发汗,中焦作汗,来源于中焦,甘草还是非常重要。

就是这四味药,在一气气化的过程中,他们分别承受了不同的角色,营气郁久了会化热,发高烧,但这时候还在经里,没有传里,一旦传里了之后,热气归于阳明,麻杏石甘汤症,这是在经在腑,外面是太阳经,里面是阳明腑,阳明腑热。



君药是解决主要矛盾的药,但是分析方子时有方子的君臣佐使,分析用的时候,又有用的君臣佐使。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用药前,首先要把人体经气的气化了解清楚,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这几味药下去,拨转的是气化,拨对了,随之而应,拨不对了,扣之不发。

所以呢,什么药都立足中土来旋转的化。

首先就是有定见了,这个不一定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因为每一个病人得病的原因都不一样,有人从情志得,有人从饮食得的,有人是劳役得的,也有其他杂病。

所以呢,大的方向搞清楚了之后,就知道怎样处方用药了。

知道原因以及所造成的现象,然后根据何气为盛,何气为衰,如果再能考虑到内经所说的“年气所加”,“病之所起”,再考虑到当时的运气,四气的情况,当时的变化,那就更好了。

所以关键在理解什么叫气化。

气化就是气的变化,气的状态在不断的往返变化之中,你在不断的观察气的变化状态。变化失去正常的次第之后,有所滞濇之后,就会产生伤寒论所说的逆,把这个逆象调顺了就是我们要做的。



所以什么病都要立足中土来调的话,要看中土亏不亏。 

中土不亏的话,什么药都可以用,

中土亏了要先调中土,然后用其他的药。

这是一个次第。

理论上的东西,不是从临床实践上来的,而是从发自内心对事物真正理解。

你的一举一动,对世间各种想法,对生活,对接人待物,一点一滴中理解出来的。

从临床理解来的太片面。只有跟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言谈举止打成一片,这个才叫真实的东西。

刚才讲的中土,是一法,中土虚陷、阳气抬不起来有很多种原因。

阳不足他抬不起,阴不足他也抬不起来。

什么是阴不足?脾经不能收慑啊。

很多伤精患者是很难治疗的,他的神气是浮荡的,精气不能收敛,你把六气适当调整了以后,他脏腑的精气还是涣散的状态,所以他就没有好的机会。

所以临床用药上,除了温脾胃,还要收敛他的精气。

所以这时用药就比较麻烦,要把病人看的非常清楚,今天吃什么药,明天吃什么药,根据她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他也能配合你,时间长了就能把他的脏腑的精气敛藏回来。

如果单纯按照黄元御书上的暖水燥土不但不管用,用多了反而精气更加亏耗。

在这样的例子很多。

至于胃气不降,这个疾病啊,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这个阴阳有外在的六气的变化。

受外在风寒,六气失调产生的变化,内在是脏腑的虚实,脏腑的虚实从脉象上就能看出来。

腑气郁阻了要通腑,脏器有亏竭的话,就要敛凝脏精,收藏其神志。这时有些滋阴药也必须用。

所以关键还是观其脉征,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脑里如果有定法、定方的话,就容易出错。

有没有外邪?

这个世界间没有病毒、细菌这些东西,都是相互感应变化而生的。
这个问题需要反复看黄元御先生的书,如果看三四遍你就明白了,那就很不一般了。

如果没有象黄元御这样才智的话,看两三遍是根本无法理解的。

一般的人至少要看十遍,看到烂熟。再应用于临床,用完临床回来再看,以至于能把他所有的方子都能打散在组合起来。

以至于一个方子能间杂他几个方子,这个时候,才能说对他的学说入门了。

他的学说看似简单,其实很多东西(不简单)。

他领悟的东西,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

知道跟真正明白,跟真正临床领悟到是不一样的。


麻黄汤是营郁卫闭,桂枝汤是营闭卫郁,桂枝汤是外感中风,风邪涣散,人体卫气是收束的,营气是开达的。


风气感的是营气,营气要开达,营气要开达的话,一定要有汗了,卫气就不能收敛了,所以就导致卫气欲敛而不得敛,瑟瑟恶寒,淅淅汗出这种症状就出来了。

外在风气感应的是厥阴风木之气,是营气,这种营血之气,一下盛了,这就是桂枝汤的病形,就说他用白芍泻营分的郁热,用桂枝舒达营分的郁结,用姜枣草开化中焦,跟麻黄汤是两个路子的。
把营卫升降搞清楚,太阳病就搞清楚了,六经病也就搞清楚了。要反复念,反复理解,用不了多久。

什么就祛风?厥阴风木,以条达为顺,郁住了就不条达了。

所以,羌活独活是去舒达、开达风的淤滞。

人体内的风,药物能祛得了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养血、行血、活血,营气条畅之后,风气自然消了。

为什么风为百病之长。

人活一口气,这口风气,这口阳气要布行全身,健运不息,这是靠风气来生长的。风气叫生长之气,就是人的生长之气,这口生长之气蓄积长了就叫邪风。

得其正了就叫和风,所以,这口生长之气一旦遭到郁遏之后就会产生各种邪风的现象。

所以风为百病之长,内外风气相互感习。

天地之间,四季之间,唯独风气最多,春风夏风,秋风冬风,各不一样。

所以,对于五行的理解要慢慢深入,不要指望一下子找到一个确切的结论,一下子就搞得特别踏实,那是不行的。

直到最后特别空阔,一无所有才对。把这些理论名象全部破开。

五运六气是天地之气的计数,人只感应六气。

外在的经络感应六气,身体脏腑感应的是地气,这个要看所在的地方,呆在北方,北方收藏之气,地气就不一样,但是,你感北方的六气。

感应五行是根据你所处的地方、风水的变化而不一样,这叫地理,这个与五运六气有不一样的地方。

五运六气讲的是一种计算方法,天气变化的一种方式,统一还是来计算六气的。

(下一次我们谈谈脉法)

“行者医生” :任明志

男,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自幼深爱传统文化,内证儒释道三学议,感通天地万物之变,以传承岐黄心脉,接续仲景绝学为已任,欲振医道百年之衰。

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各种疾患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