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桂枝汤的理解。

 永远回归大自然 2016-07-06

我,学徒11,被黄师“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思想深深折服,立志学习《黄元御医学全书》。我业余自学为主,本公众号文章是我的学习笔记,为了不误导大家,建议大家多多看原著,我的学习笔记仅仅作为参考。如确实想参考我的学习笔记,建议你结合《黄元御医学全书》。《四圣心源》天人解与六气解的精华内容已经放在公众号的菜单中,以方便大家阅读。接下来从201657日开始将花费大概一年时间,解读《伤寒悬解》。

阅读文章请阅读公众号菜单上的文章,以及从201657日开始的文章。

交流请联系:3077767324@qq.com

微信公众号:感悟黄元御。


要点:对桂枝汤的理解。

在学习《四圣心源》的天人解与六气解之后,我一直尝试学习脉法解,但是困难重重。然后我开始学习《伤寒悬解》,发现仲景微旨之后,又是讲脉的。躲不过,尝试了许久之后,还是没有进展,终于觉得要找机会去实践脉法了。现在虽然还没有机缘,学习还得继续。我选择继续《伤寒悬解》,而其中仲景的第一方就是桂枝汤,所以我今天准备将我对桂枝汤的理解共享给大家,说得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

(1)   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对桂枝汤的兴趣,起于在学习《四圣心源.六气解.六气治法》的药物“大枣”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大枣的描述最后有一段:桂枝为内外感伤之原,遇沉、迟、结、代之脉,一变而为新加,再变而为炙甘草(方在甘草),总不离桂枝之法;而当归四逆(方在当归)治厥阴脉微欲绝,则倍用大枣以滋肝血,方用大枣二十五枚;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而大枣之能事始尽;其伟绩殊效,备见于仲景诸方矣。我理解这段话说明两个事情:桂枝汤是一个套路,是一个作战战法,发挥了桂枝的最大含义;大枣是桂枝汤中其了很大的作用。我需要在今天“对桂枝汤的理解”中将这个说清楚。

(2)   参考《伤寒说意.卷首.风寒解》:风之中人,必由金水之外敛,金水主卫,卫性收敛而风性发泄,卫气不启,泄之以风,而愈欲收敛,敛而莫达,则内闭营血,而生里热。寒之伤人,必因木火之外泄,木火主营,营性发泄而寒性闭蛰,营血不秘,闭之以寒,而愈欲发泄,泄而不透,则外束卫气,而生表寒。

(3)   风者,天地之生气。中风者,风气伤人之卫气也。在《四圣心源.卷二 六气解》中说的六气“风热暑湿燥寒”,风生、热(暑)长、湿化、燥收、寒藏,风者,天地之生气。简单的理解就是,天地之间的风是让人之一气变得更加向外发散的气。平人营气发散与卫气收敛是平衡的。风之中人,必然影响人之一气的运行,因为风之性发散,所以其优先影响的是人之卫气收敛的能力(所谓伤卫)。但卫性收敛,风愈泄而卫愈敛,则遏闭营血而生里热。

(4)   前面两个引用说明了桂枝汤针对的是太阳中风。我用我自己理解的方式再描述一下。一方面,桂枝汤针对的是太阳中分,是病在太阳之经,不在脏腑。另一方,太阳经之病有两个方向(中风与伤寒),桂枝汤针对的是太阳中风,是风伤卫气,而卫气本性闭敛而被风所伤,风与疏泄而卫气则更加闭敛,导致郁营血而生营之热(没有脏腑之热)。理解太阳中风的原理非常重要,可以确保正确理解桂枝汤是如何起作用的。

(5)   太阳中风对外表现的症状或者说“象”。参考《伤寒悬解》:[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的两个特点:脉浮且头项强痛而恶寒则为太阳经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其中汗出的特点非常重要,对是否可以用桂枝汤是一个具备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6)   桂枝的理解。让经络中的营气走得更快一点。桂枝入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辛、温”之药,就是让经络之气走得更快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对于肉桂的深达脏腑,桂枝专走经络而不入脏腑。入肝脾而行营血。凡润肝养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为阳和,滋培生气,畅遂荣华,非群药所能及也。这个说明我们在补肝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行一气的“行”的能量补充。按照一气周流的说法,不仅仅是需要补充“一气的总量”,还需要增加“一气行走的力量”。桂枝是增加“一气周流速度、一气周流行走能量”的重要备选之一。通达经络,泻营郁而发皮毛,故善表风邪。风伤卫气,卫闭而遏营血,桂枝通达经络,泻营郁而发皮毛,故善表风邪。上面说的“风用桂枝,寒用麻黄;风而兼寒,寒而兼风,则有桂麻各半之方”,此时说的“桂枝”是“桂枝汤”的含义,不是单指桂枝一味药。桂枝汤中,以芍药之酸寒泻其营血,桂枝之辛温通其经络,因为皮毛无寒,孔窍不闭,血热自能外达。而如果伤寒束其皮毛,孔窍闭,则应该用麻黄泄其卫郁。所以说,桂枝汤与麻黄汤中,桂枝都是行经络的作用,通过行经络而发汗,可以达到发表风邪的作用。不需要通达经络的时候,可以去桂枝。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和中而解表,附子暖血而驱寒也。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则木达而疏泄之令行,湿不在下而在中,去桂枝之疏木,加白术以燥土也。还有一些情况是,例如《金匮》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大便坚,小便自利,则湿兼在表而不在里。而水道过通,恐亡津液,故去桂枝之疏泄,加白术以补津液也。既宜于逆,又宜于陷,左之右之,无不宜之,良功莫悉,殊效难详。要理解桂枝的作用是加快经络中营气的运行速度,而且入肝经与膀胱经,所以既可以升达肝脾之气,也可以降敛肺胃之气。桂枝为什么“去皮用”。在很多地方,都点出来桂枝要“去皮用”。我的理解是桂枝行经络,而桂枝皮在表,其性降敛,为了更好发挥桂枝的辛温作用,所以点出来去皮用,是仲景用药精准之处。

(7)   芍药的理解。辛味为阳,酸味为阴。    辛味使得一气往外发散、向上升,酸味使得一气向里收敛、往下降。本味为泻,对宫之味为补。肝的特征是升、散,所以得辛味则可以顺利升散,所以为补;得酸味则违其升散之性,故为泻。肺的特征是降、敛,所以得酸味可以顺利降敛,所以为补;得辛味则违其降敛之性,故为泻。金木不遂其性则病生,水火各遂其性则病作,治宜对宫之味,所以反逆而为顺也。大家看到“肝属木,其味酸”会以为肝气喜酸,而实际上肝气顺畅则不作酸,肝气不顺畅才作酸。芍药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太阳中风,桂枝汤是以芍药之酸寒泻其营血之热。芍药酸寒入肝,专清风燥而敛疏泄,故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病。肝胆表里同气,下清风木,上清相火,并有捷效。去芍药的原理分析。例如:桂枝汤,若阳衰胃逆,不用芍药;水寒则加附子。若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表邪未解,是宜继续用桂枝汤;但是胸满,则阳衰胃逆,浊气冲塞,去芍药之酸寒,以解表邪。另外,下后若微恶寒者,则不止脾阳之虚,而肾阳亦败,加附子之辛温,以驱里寒也。芍药能泄肝胆风火,亦伐脾胃之阳,其败土伐阳,未如地黄之甚,然泻而不补,亦非虚家培养之剂也。凡风木之病,而脾胃虚弱,宜稍减之,与姜、桂、苓、术并用,土木兼医。若至大便滑泄,则不可用矣。芍药在各方中使用的关键词。清风木之燥;清风燥而泻木郁;双清木火,以复津液也。依此我们去感悟如何使用芍药。

(8)   甘草增加一气的能量总量。如果用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说,甘草的作用就是类似于增加了中气的能量总量,或者说类似于增加一个公司的新员工总量,新员工可以培训成研发人员,也可以培训成市场部人员。甘草是没有什么特长的药物。所以,维护中气,和解百药,用甘草。

(9)   生姜辅助发表,运转中土,温中。生姜的重点是宣经络、行经络之瘀,发表。调和脏腑,宣达营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生姜:补益营卫之时加生姜是非常适宜的。凡经络凝涩,沉迟结代,宜于补益营卫之品加生姜以播宣之,则流利无阻。生姜与甘草作为回阳最佳搭档之一,力逊于四逆汤。太阳经病,经常误下、误吐之后,用生姜与甘草回阳。但是一误再误之后,则必须用四逆汤了。

(10)大枣的理解。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参考《长沙药解.卷一.大枣》: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大枣擅长补血而化气,特别是发表汗出之际,最有捷效。味浓而质厚,则长于补血而短于补气。人参之补土,补气以生血也,大枣之补土,补血以化气也,是以偏入己土,补脾精而养肝血。凡内伤肝脾之病,土虚木燥,风动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于外感发表之际。太阳中风,卫气外敛,营郁而生内热,桂枝汤开经络而泻营郁,不以大枣补其营阴,则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内伤来矣,故仲景于中风桂枝诸方皆用之,补泻并行之法也。十枣汤、葶苈大枣数方,悉是此意。所以,汗出亡阳,外感汗出,用大枣。大枣甘多而香少,则动少而静多,与姜桂同用,调其凝重之气,使之游溢于脏腑,洒陈于经络。以精专之体,改而为流利之性,此先圣之化裁也。什么时候不用大枣呢:伤寒泻卫之时。伤寒营闭卫郁,义在泻卫,不在泻营,没有泻营则不需要补血,故麻黄汤不用大枣也。

(11)桂枝汤的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2)参考《伤寒悬解.卷三 太阳经上篇.太阳中风》:桂枝汤,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生姜调脏腑而宣经络,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中之郁也。汗者,营卫之所蒸泄,孔窍一开,而营郁外达,则中风愈矣。

(13)营血本郁而里热,为什么还可以用桂枝?参考《伤寒悬解.卷三 太阳经上篇.太阳中风》:风家用桂枝,所以不助经热者,以其皮毛无寒,孔窍不闭,无须麻黄发表,但以芍药之酸寒泻其营血,桂枝之辛温通其经络,血热自能外达。若伤寒服之,卫郁莫泻,经热愈增,是助邪也。

(14)伤寒不能仅仅用桂枝,还必须用麻黄泄其卫气。参考《伤寒悬解.卷三 太阳经上篇.太阳中风》:桂枝本解肌表,以散风邪,若其人脉浮而紧,发热,汗不出者,是寒伤营血,营伤则束其卫气,是当去芍药之泻营血,而用麻黄以泻卫气,桂枝不可与也。与之表寒不解,反益经热,是谓之误。

(15)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什么叫做扩桂枝之义呢?桂枝汤为内外感伤之原,遇沉、迟、结、代之脉,一变(增加芍药与生姜的分量,增加人参)而为新加汤,再变(再增加生地、阿胶、麻仁)而为炙甘草,但是总不离桂枝汤的基本原理。而当归四逆方治厥阴脉微欲绝,则倍用大枣以滋肝血(方用大枣二十五枚),扩桂枝之义以宏大枣之功,而大枣之能事始尽。其伟绩殊效,备见于仲景诸方矣。桂枝之义就是用桂枝来通经络而发汗,宏大枣之功的意思是用大枣在发汗之时补血而化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