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全程机械化再生稻高效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明世界拼图 2020-05-08

本发明属于再生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程机械化再生稻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类品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其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度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的地区。川东南地区是再生稻的主产区,再生稻对气候条件依赖性很大,个别年份在头季稻收割后,温光资源急剧下降,严重制约了再生稻的安全生产。传统的再生稻种植技术普遍存在头季稻生育期较长,再生稻穗小、穗层不齐,高位留桩对机收的制约性较大等问题,特别是后期阴雨多、光温资源不足,导致再生稻结实率低、不饱满、品质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现有再生稻技术留桩高度多在30cm以上,头季稻机械收割时压桩现象严重,造成倒桩不发苗,缺苗现象严重,严重制约机械化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因后期光温资源不足制约再生稻高产、稳产性及留桩高度过高导致的机收压桩、穗层不齐等问题,提供一种全程机械化再生稻高效种植方法,解决制约再生稻高产稳产和机收难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程机械化再生稻高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优质、低节位强再生力的早熟性水稻品种进行种植;所述早熟性水稻品种的头季稻播种期为3月中旬,其收割期为8月5日前,全生育期130-140天;

s2.头季稻齐穗后10天,每亩追施15kg复合肥保根保芽,确保根系和低节位再生芽活力;

s3.在8月5日前,对成熟头季稻完成机械化收割,留小于或等于5cm的低位桩,收割后及时浅水灌溉,同施5kg/亩尿素作发苗肥;

s4.在10月上旬对成熟再生稻进行机械化收割,再生稻稻谷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适宜收获期;

s5.利用水稻烘干机对收获稻谷按标准含水量统一烘干。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再生稻品种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性优质水稻品种。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低节位为基部节及第1伸长节。

进一步的,进行水肥管理时,应在头季稻成熟后及时收获,确保头季稻的根茎活性;并在收割后及时浅水灌溉,确保浇透,同时亩施5kg尿素作发苗肥;并在发苗前做好水分管理,使田间湿润、不积水,确保低位芽安全发苗。

进一步的,步骤s5中,稻谷保优烘干方法为:在稻谷的蜡熟末期,此时为适宜收获期,其含水量为20~30%,干燥温度设为40-45℃,干燥时间设为10-15h,待其含水量将至13%时,干燥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肥配方按质量比为n-p2o5-k2o=22:8: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再生稻栽培方法选用优质、强再生力的早熟性水稻品种,可以充分利用8月份中下旬的高光温条件促进苗早发、快发,保证基本苗和生物量积累,促进早抽穗,确保再生稻高产、稳产;

2.本发明的再生稻栽培方法在头季稻机收时采用留低位桩,一方面可以确保再生稻苗齐、穗大、穗层齐、熟期一致,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低位桩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头季稻机收对再生稻发苗的影响,解决制约再生稻发苗的头季稻机收问题。

3.本发明的再生稻栽培方案中,在再生稻收获后及时烘干;由于再生稻收获期阴雨多,光温资源相对不足,靠自然晾晒常会造成稻谷霉变,严重影响再生稻品质,因此,再生稻收获后及时利用烘干机设备按标准含水量人工烘干,确保再生稻品质一致性,有利于打造高品质的再生稻稻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全程机械化再生稻高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宜选择生育期适中,再生能力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性中等、株高适当、节间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如佳辐占;所述早熟性水稻品种的头季稻播种期为3月15日,其收割期为7月30日;播种前,应进行翻耕,精细整地,灌水耙平,保证泥烂田平干净。在稻田整地后,开沟。

s2.在齐穗后10天每亩施15kg复合肥,以达到保根、保低节位芽的效果,所述复合肥配方按质量比为n-p2o5-k2o=22:8:10。

s3:在7月30日,对头季稻进行机械化收割,留低位桩;留桩高度≦5cm;高留桩主要利用上位节倒2、3、4再生芽发展再生稻,优点是利用稻桩剩余营养物质,抽穗早、生育期短等优点,缺点是:对收割留桩质量要求比较高、不适合机械作业、穗小、穗层不齐、成熟期不一致、产量低等。高位桩主要利用伸长节,尤其是利用上位伸长节的再生芽而蓄发再生稻,上位节再生芽优先萌发抑制了下部伸长节及基部非伸长节的再生芽萌发。所以本发明采用留极低位桩(≦5cm),其可以达到2个效果:①低位机械留桩,技术方便,可以有效打破头季稻收割对机收的制约,协调了机收碾压与稻桩保芽的矛盾。解决了机械化栽培再生稻的技术问题。②充分利用低位芽的优势,穗层齐、稻穗大、产量高、稻谷熟期一致。留低位桩配合水肥管理可以打破基部及低位伸长节的再生芽的休眠,促进低位芽萌发。水稻节间有16个左右,而伸长节只有6个左右。低位留桩加以水肥管理,可以有效打破非伸长节再生芽的休眠,实现再生稻的高效化生产;完成收割后及时浅水灌溉,同施5kg/亩尿素作发苗肥,发苗前水管理上,浅水灌溉,确保浇透、田间湿润、不积水,以实现低位桩的安全发苗。

s4.在10月8日对再生稻进行机械化收割;再生稻稻谷的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适宜收获期。

s5.利用水稻烘干机对收稻后的稻米按标准含水量进行统一烘干;稻谷保优烘干方法为:在稻谷的蜡熟末期,此时为适宜收获期,其含水量为20~30%,干燥温度设为40-45℃,干燥时间设为10-15h,待其含水量将至13%时,干燥完成。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