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节气谈扶阳祛寒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20-05-05 10:43:48)

 武鸣小老头 2020-05-08
分类: 中医理论


有一类的疾病,逢冬天则容易发作或加重。为什么呢?因为冬天寒冷,寒则伤阳,导致人的阳气不足,寒邪偏盛,正不胜邪,故发病。归根结底,这类疾病的根源都源于寒邪。或者说,凡是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因于寒。

 


寒的来源甚多,比如我们饮食寒凉、熬夜、吹空调、滥用抗生素等,都会导致阳虚而寒盛。阳气不足是本,寒邪内盛是标。防治之法,当趁夏天养阳以祛寒。

 

今日立夏,天气已经炎热了起来。从立夏开始直至立秋,正是一年之间养阳以祛寒的大好时机。

 

(一)夏天养阳祛寒的道理

 

中医有天人合一的理论,天地阴阳变化,人必应之。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有生长壮老的生理过程,亦顺应天地的生长收藏规律。

 

立夏,意味着春天结束了,夏天开始了。立夏,意味着阳气自生发走向旺盛。天地如此,人气亦如此。夏季天气炎热,阳气外浮,人的阳气亦升浮于肌表。所谓冬病夏治,即是借天时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借天地之力以养生,这是最为高明的方法,得天之佑,必会健康。

 

为什么要趁夏天养阳祛寒呢?一则,《内经》有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养阳,即是养神以精,养筋以柔。生命本是一团阳气,所以说,养阳即是养命;二则,夏天为一年之中阳中之太阳,阳气最旺,夏天养阳,容易取得明显效果;三则,夏天阳气足,若能善于养阳,就可以借助天地的阳气来祛除体内的寒邪;四则,夏天阳气外浮,阳浮于外则虚于内,导致中焦阳气不足,所以夏天养阳,当重视调养中阳,中阳足则阳能归根,诸病不生;五则,夏天应于心,夏天养阳,即是养心。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养好了,五脏六腑皆能归于平衡。

 

(二)立夏开始,当重视养心

 

今日立夏,春天结束了,夏天开始了。肝也不再值日,改由心主时。因此说,夏季要养心。

 

去年秋天开始敛藏于地下的阳气自立春开始向上升发,至春分而达于地面,至清明、谷雨而升于地面之上,至立夏开始阳浮于天。人居天地之间,体内阳气亦升浮于上。此时阳虽上浮但不热,是属君火。心主君火,又主神明,火浮于上与心相应。因此,立夏开始,心气最旺,神明最清,当养心养神。

 

心为阳中之太阳,养心,就要养阳;养阳,当用温法。心在志为喜,心情要和畅,快乐是养心的最方便法门。

 

(三)立夏开始,哪类人群当重视养阳?

 

中医重视“阴病治阳”,夏属阳,寒属阴,寒病当在夏天治疗。以下九类人群最当重视夏天养阳祛寒。

 

一则,阳虚体质者。他们普遍的特征是:畏寒或恶寒。因为寒则伤阳。阳虚的人当然不喜欢寒冷。这些病人往往容易反复感冒,稍有点风吹草动即会感冒。

 

二则,容易过敏的体质者。包括一些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的患者,他们的特点是:稍受寒则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三则,小儿阳弱者。这类小儿生机不旺,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另外,还有一些小儿常会出现反复咳嗽、哮喘、遗尿等等,都是阳虚而气化不利,或无力祛邪,导致正虚而邪盛。

 

四则,脾胃虚弱者。脾主运化,主升清。若脾虚则运化无力,表现为消化不良;脾阳虚则清阳不升,易致慢性腹泻,这些腹泻者往往吃点凉性食物,或感受寒风即会诱发。

 

五则,关节疼痛者。这些患者的普遍现象是冷痛,或受寒加重。比如临床比较常见的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等,皆因寒邪痹阻所致。

 

六则,肺阳不足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等,这些病症往往属于阳虚,且往往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肺主皮毛,肺主治节,肺主气,因为肺阳不足,导致人体的卫外功能下降,逢节气或气候变化就容易患病。

 

七则,妇科杂病者。女子胞宫当温暖而畏寒凉,若寒凉侵袭,容易出现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产后风等,这些都是寒邪滞塞于胞宫,导致胞宫功能异常。

 

八则,亚健康者。这类人群的普遍特点是:正虚,无力祛邪,而且,往往怕冷。有的甚至炎夏也不敢露出足踝,有的夏天要穿着袜子睡觉。现代医学称之为免疫力低下,从中医来分析,其实就是阳虚体质。因为阳主卫外而为固,阳虚则卫外功能下降,容易处于似病非病的状态。

 

九则,所有的肿瘤患者,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凡是肿瘤,都是阳虚,因为阳虚,所以气化不利,痰浊水饮瘀血湿毒等凝滞,聚而成块,即是肿瘤。虽然肿瘤的局部可能会有热证,但肿瘤患者的整体体质一定是阳虚的。

 

(四)立夏开始,正是针灸的好时节

 

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炎热了,人体阳气亦向外升浮。夏季是针灸的好时节。我临床亦观察到,夏季针灸,疗效高于冬季。

 

分析其理由,一则,穴位居于体表,逢夏季人体阳气外浮,肌表阳气更宣通,亦更容易得气;二则,夏季阳气外泄,人体血易泻,气易行,最有利于排邪,尤其是刺血疗法。《内经》强调:“天温曰明,则人血掉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泄,气易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三则,夏季穿衣较少,更方便选取周身各处穴位。

 

(五)立夏开始,如何养阳祛寒?

 

养阳祛寒的方法甚多,我非常重视用灸防治疾病。

 

一则,艾灸养阳祛寒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前贤有谓,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扶正祛邪,需要养阳。临床所见,不少疾病源于阳虚,而艾灸可以扶阳养阳通阳,阳旺则阴邪自退。

 

立夏后用灸养阳,要取哪个穴位呢?可取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中脘补中焦阳气;神阙与关元补下焦阳气;足三里可强壮脾胃,健运中焦;三阴交能从阴引阳,调理肝脾肾三脏。

 

艾灸的好处极多。艾灸使阳气健旺,阳旺则气化有力,因此可以祛湿浊,降血脂,通经络,排阴邪。可以这样说,艾灸后人体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健康无病。虽然天气炎热,但用灸后不但不觉热,反而会觉得周身凉快,这即是阳气归根的反应。

 

二则,其他养阳祛寒方法

 

除了艾灸可以养阳祛寒之外,还可以做三伏贴,或服温阳的汤药。还可以通过运动来宣畅阳气以祛寒;或养心修心正心,多多行善以养阳。

 

综上所述,夏季天地之间阳气最旺,若能善用天时,可借天之暑火以补人之阳虚,使人阳气健旺,祛寒有力,则阴寒得散,身体自然健康。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