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触:中医六淫乃是“贪”,太过当泻即曰“戒”!

 医者仁心333 2020-05-08

编辑/蔡仲逊

昨夜,独立解读《伤寒论》条文之380条,看刘渡舟、胡希恕、陈亦仁,以及柯韵伯、尤在泾、曹颖甫等“经方大师”的解读,法喜充满,兴奋不已,久久难以入眠。

中医讲“六淫”,淫,绝非世人所云“淫邪”那么局限,任何“太过”皆为浸淫也。

学伤寒,自己也常犯“太过浸淫”的毛病啊!

中医把“淫”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即便做的是正事、好事,如果太过,也为淫也。

《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警醒!警醒!警醒!

今天是大年初三,外地有位师弟打来拜年电话,同时诉说行医学习之感触。这位师兄在学医方面极其努力,每年仅自费参加学术会议就达20多场。借着春节的热闹劲儿,我把“心里话”掏出来了:

作为一名中医人,经常参加学术报告会,听各路高手演讲带教,当然是好事。那么,如果自己尚未对中医的病机组合、六经组合、方证组合(如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证)进行独立的分析思考和临床验证,那么,听再多的学术报告,似乎也有“淫邪”之嫌。——事实上,《伤寒论》里提供了大量临床思路辨析的训练:“可……”、“不可……”、“病形象……”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三个层次,而绝大多数的中医学术报告多停留在“可……”的初级辨证层面。

所以,虽然我几乎比我所有的师兄弟都有条件公费去听全国各地的学术报告,但我通常都拒绝参加。甚至我们自己的师兄弟为主发起、承办的“全国经方论坛”,我除了聆听极个别我眼中的两三位顶级名家之外,不再听其他专家的演讲。我更习惯于发现哪位专家优秀,而去细读他的全部个人专著。

佛家有云,人生三毒“贪嗔痴”,所谓“贪”,人们很容易被“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表象蒙蔽了双眼。事实上,你对某个领域的经典、你对某家的学说,是否“一门深入、一往无前”呢?须知,一通才能百通!

在资讯发达到前所未有程度的时候,博大精深的中医各家学说、各路临床流派反而容易成为阻碍我们“一门精进、一通百通”的辉煌借口。《道德经》那句曾经很不好懂的格言,似乎会给我们从另一种角度的深思: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假设我们精通了《伤寒论》,假设我们融会了《脾胃论》,或者掌握了您所喜欢的某个学说,那么,您完全可能成为中医界的一流专家。

很多师兄弟非常好学,博采众长,遗憾的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繁花似锦的各家学说,有时也很容易成为支离破碎的牛头马面。反而一门深入的师兄弟们,“不出户”而精读、不窥牖而深思,不急于多“行”,不急于多“见”,不急于多“为”,给自己做减法,不断精简自己,让自己人生主攻方向的刀尖“变得更小”,也就换来了刀锋的“更为锐利”。

佛家所说的贪,就是中医所说的“淫”,也就是太过,也就是所谓“实证”。

中医言“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道德经》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当我们有太过的欲望或太多的追求,不妨用用中医之“泻”,现在时尚说法叫做“做减法”之“减”,换用佛家术语则是“戒定慧”之“戒”。

泻、减、戒,这些蓄意的“无为”,会成为我们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桥梁。

肺腑之言,在马年的大年初三,说给比我小的同门师兄弟。

其实,更是说给我自己的。实际上,我可能是同门师兄弟里面,特别“多方进取、广种薄收”的人,看似“全面开花”实则“浅尝辄止”。

2014年,以“戒”为师,先破“贪”执!

从我自己做起。

2014年2月2日 刘观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