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复习:瘟疫专题习题精选精练

 风吟楼 2020-05-08

01
 

(2019高二下·长治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皇甫规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竞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

——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

材料二:近代之前,“(英国)医院”主要是济贫、收容机构。在近代之前能请的起医生的都是贵族或富人。医患关系是一种“恩惠制度”。直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能逾越。随着医院的兴起,教学医院把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聚集在一起参加诊断,削弱了他们科别的划分……学生在化学实验、尸体解剖等操作中实践,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随着医院的出现,护理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摘縞自赵秀荣《近代英国医院兴起的社会影响初探》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也日趋完善。

原因: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染;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

2)不同: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官办,英国医院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医疗机构,英国医院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中国古代对医生没有统一分类管理,英国对医生进行了严格类别管理。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提到,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在明朝几乎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中国古代医院的特点: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也日趋完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其创办的原因: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染。

(2)据材料二提到,18、19世纪随着自愿捐助医院的大规模建立,医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中世纪,医疗从业者分为三个等级: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各行业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临床成为医学新观念和新实践的诞生地,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近代英国医院与中国古代医院的不同之处: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官办而英国医院主要由社会机构创办;中国古代医院主要是医疗机构,英国医院兼有医疗、教育和科研等职能。

02

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文综历史一模试卷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材料二:

时间

史事

1660年

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

18世纪末

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

1842年

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

1848年

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1855至1875年

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

19世纪中期

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1868年

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1)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2)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历程: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治法方面区别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原因: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医学家的深入研究。

(2)成就:从关注个人卫生到重视公共卫生;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从上层社会发展到普通民众,从英国扩展到欧美;认识到疾病同不卫生联系密切,实施公共卫生立法;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初步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

背景: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社会调查的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可见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由材料“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可见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由材料“明清之际……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可见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第二小问,由材料“后期异常干旱”,结合所学,可以从战争、气候等因素归纳;由材料“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可见新型传染病增多;由材料“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可见疫病大规模爆发;由材料“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可见医学家的深入研究。

(2)第一小问,由材料“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可见从关注个人卫生到重视公共卫生,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从上层社会发展到普通民众,从英国扩展到欧美;由材料“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可见认识到疾病同不卫生联系密切,实施公共卫生立法;由材料“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可见开展公共卫生运动,初步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第二小问,由材料给出的时间信息,可见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由材料“伦教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增强;由材料“国人理查德发表调查报告”,可见社会调查的深入,民主政治的推动;由材料“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可见微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

03

【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七月周考】

材料:

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的东汉时代,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是医书,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好医生。按照很多史料的说法,他在家中的藏书中,读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做医生的愿望从此开始萌芽。他所生活的南阳郡,东汉时期是伤寒瘟疫的重灾区,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从小到大,耳闻目睹了这种疾病带来的灾难,也因此萌生了战胜这种灾难的愿望。

后来,张仲景成了长沙太守。作为太守,张仲景在衙门口熬好药汤,义务分发给老百姓。公元3世纪后,张仲景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伤寒疾病方法的书。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伤寒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欧洲它有一个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中世纪末期,整个西欧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于黑死病,欧洲最早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摘编自张嵌《张仲景:欧洲人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钟情医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并加以评析。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原因:先辈医学家言传身教;家乡亲友遭受传染病困扰;“仁爱”“优民”等优秀传统文化陶染;个人对祖国医学挚爱等

(2)医学贡献:为人类找到治疗伤寒疾病的办法;首创辩证施治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拯救了祖国、欧洲众多人的生命;成为传统中医学奠基人,被誉为“医圣”;为欧洲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丰富了医德内涵等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判断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东汉时期是伤寒瘟疚的重灾区,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结合张仲景个人思想影响来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判断的能力,第一小问贡献,依据材料张仲景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以及 “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的国内和国外的角度回答。

04

【2020年安徽六安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满眼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张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東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说”以建立齐贫基金,来敉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睢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鹇《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特点:明朝:政府应对消极;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件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2)背景:明朝: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

影响:明朝: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国: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都铎王朝的持久稳固;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解析」 


(1)明朝特点:从材料一“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得出政府在应对疫病是较为消极;从材料“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可知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救助方面;据材料一“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救济钱物”得出防疫措施呈现零散性、偶然性;从材料一“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认为瘟疫是天神本怒的表现,得出防措的迷信色彩浓厚。英国特点:据材料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得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据材料二“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得出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据材料二“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得出防疫制度化;据材料二“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得出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2)社会背景:明朝方面,从材料一“明朝后期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结合所学得出明朝正走向衰亡,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占导,思想观念落后、愚昧。英国方面,据材料二“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得出当时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结合所学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兴起,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明朝,从材料一“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损失惨重十年”结合所学得出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要因素之一。英国,据材料二“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结合所学得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末,在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科学防疫治疫宣传,将“防病”、'医愚”与“治心”相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变化:成立专门的疫病防治机构;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应急与预防并重。

原因: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变革的推动;“西学东渐”对中国卫生观念的冲击;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

(2)作用:成功地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减少了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积极意义;夯实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解析」 


(1)新变化:根据材料“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可归纳出成立专门的疫病防治机构;根据材料“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可归纳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根据材料“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可归纳出应急与预防并重。原因:关于近代防疫制度新变化出现的原因需要从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社会变革的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卫生观念的冲击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作用:根据材料“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需要从遏制疫病的流行、减少人口死亡、初步建立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积极意义、夯实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和赢得人民的拥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