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宁化行迹稽疑--以《剡溪王氏宗谱》宁化公志为中心

 徙剡虞人 2020-05-09


国家图书馆藏有光绪庚辰重修浙江嵊县《剡溪王氏宗谱》,宗谱(卷七·仕宦志)存明代王厚之先生传记一篇,题为《宁化公志》。读此志内容,发现王厚之曾在福建宁化任县丞一职,故称“宁化公”,其与王阳明产生过交集。笔者查阅阳明先生文集及年谱,均未有王阳明曾至宁化县的文字记载。《宁化公志》或为研究王阳明行迹提供新的文献来源,有必要作点探索。兹抄录如下:

《宁化公志》:公讳温,字厚之,行宽,三庵公次子也。早岁补邑庠,增广生员,文誉蔚起,剡中人士,咸旗鼓从之。时督学骤临迎谒不及,黜之,改藩司掾。正德间,授福建宁化县丞,抵任即署邑事。为政有体,不以暮夜自污。后新令墨秽不堪,且时复矫其非,令甚衔之。适当道临邑,民讼之。公为民无礼,故讨其词而纳之袖,民辄哗,不得已以词还民,而令以为公嗾,反罹罪而听谳矣。幸王文成公莅境,得白。公竟坚意解组归,优游林下,皓首长年,绝不以贫介怀。配西隅周氏,子椿、本、楫。椿,初授辽东参军,疏请移俸就嵊给养,称为盛典。年八十九卒,葬王沙茅家湾。

传记全文虽仅二百余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不少信息。按志文所言,王温(字厚之)明正德间出任福建宁化县丞,处理政务得体,亦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后来履职的新任知县贪腐不堪,作为县丞辅佐的王温经常指出他的错误,知县心生嫌隙。有次上级道员来县里视察,县民状告知县,王温认为民众无礼,故欲把状纸隐匿下来,以维护知县权威。民众见此大声喧哗,故隐瞒不住,只能将状纸交还。未料知县以为此事是由王温唆使,反而罗织罪名,将其审判定案。时逢王阳明莅临县境,辨明是非,王温得以洗白冤屈。经过此事,王温决意卸职归田,不介意清苦的生活。享年八十九岁。

王温其人,《民国嵊县志》(卷十二·选举志·仕籍)有载:“增广生,宁化县丞。”。复核《宁化县志》(卷三·官师·明县丞)亦有记:“王温,嵊县吏。正德十一年任,以墨去。”可知,王温出任福建宁化县丞时间是在正德十一年。“以墨去”,意即“以贪污罪去职”。这与《宁化公志》言公“为政有体,不以暮夜自污”相悖,或与传记所载王温遭知县嫉恨、蒙冤定谳之事有关。传记虽提及王阳明曾莅宁化境及王温去职事,但均未有明确时间记载。按王温出任县丞是在正德十一年,则王阳明行迹于此,当在此年或之后。

《剡溪王氏宗谱》(卷一)又存王温之子王椿所书《奏疏》二篇,为考核王温去职时间提供了依据。转录于下:

“《奏疏》(一):辽东镇宁远卫经历司经历(臣)王椿奏为《恳乞特恩分俸养亲,以鼓忠报》事。(臣)原籍浙江绍兴府嵊县,由增广生应例入监读书。上年八月内,伏遇功令,考选边才,得荷曠典,除授今职。正德十二年二月十二日抵任,朝夕冰兢,勤慎自持,欲随分报效,以无负任使。惟念臣父(温)原任福建宁化县县丞,居官一载,即告休致,橐无一钱,不支旦暮。到今春秋迈衰,风烛难期。(臣)每南盼乡云,不胜繋念,非不欲迎养官署,以尽子情,奈自浙抵辽,相去五千余里,衰残暮景,不敢奔驰。况边方多事,烽柝频惊,实非所以安养衰亲之意。伏蒙祖制,(臣)官经历职,从七品,例得俸米八十四石,(臣)原籍浙江布政司原有钱粮应解辽东,合将解辽项下扣除一半,令臣父就籍支领。臣在任实领俸粮一半,则臣养廉无亏,于禄养亦尽,公私庶为无碍。伏乞特恩敕部移咨(臣)省,准令扣解,就便给养。臣感念皇上孝治天下之恩,益图忠报于无涯矣。谨差义男(燃)赉本具奏。臣无任激切待命之至。正德十六年三月□日具奉圣旨:该部具覆。”

“《奏疏》(二):右军都督府经历司经历(臣)王椿奏为《陈情乞休,恳乞天恩俯赐终养事》。(臣)原籍浙江绍兴府嵊县,由增广生授例入监,初授辽东宁远卫经历,转贵州都匀卫经历,再改石柱宣慰司经历,擢云南布政司经历。于嘉靖九年十二月内到任。荒陬万里,竭蹶自效,甫经一载。恭遇万寿圣节,属臣赍捧到京,随拜祝,幸蒙圣恩矜念微劳,加升今职。(臣)闻命惶悚,弥增感激。伏念(臣)父(温)原任福建宁化县丞,在事逾年,即告休归田,宦橐萧然,饘粥难充。(臣)初任辽东,哀龥分俸给养,得蒙俞准,恩出望外。现今父年八十一岁,床褥余生,风烛无期。且(臣)自敭历边陲,远曠膝下者,实已一十余载,禄养未周,子职全亏。(臣)在云南,遥望家乡,不啻万里,譬之塞外孤鸿,岂能遄飞故土?幸今齎捧抵京,望南滋近,思亲倍切。况羊跪乳,鸟反哺,在物类犹知念本,岂(臣)曾读书,谬附衣冠,圣化潭溢之下,独堪孑然远处,置衰亲暮景于不知乎?言出裂肠,莫禁陈情。乞伏特恩赐矜怜,放回原籍,侍奉亲终,再图捐报。庶子情少尽万一,而圣治亦洋溢无疆矣。为此具本奏闻,不胜恳切惶悚之至。嘉靖十一年十月□日,具奉圣旨:王椿孝思可嘉,着回原籍养亲。该部知道。”

以上二奏疏,王椿分别书于正德、嘉靖朝,前后连贯。其镇守边陲,思乡情切,以不能亲养为虑,故先后奏请,一为分俸,二为侍亲。疏中言辞恳切,以孝感人,两朝均予以批准。王椿,《民国嵊县志》(卷十二·选举志·仕籍)载:“温之子,历任辽东、云南、四川卫经历。”《剡溪王氏宗谱》(卷三·行传)记:“温公长子,讳椿,字寿卿,号古溪。增广生,援例入贡。历任辽东、云南、四川等卫、右军都督府经历。生成化甲辰十一月廿六日,卒隆庆己巳二月廿三日。”《剡溪王氏宗谱》(卷七·仕宦志)有《古溪公志》:“公讳椿,字守卿,号古溪。宁化公长子也。天性耿直,博学能文,兼善真草书。补邑增广生,连试浙闱不售,以例贡升太学,甫及年余,功令重边才,愿就选者,不拘年辄得与。公自顾胆略颇壮,不難效绩公家,乃慨然谒考,得授辽东宁远卫经历。抵任,以道远不能迎亲,上疏请分半俸就原籍解辽饷银扣给养亲。上嘉其孝,允之。边将贤否,悉据实开送,不阿权势,有总戎失职,即具揭闻于直指,直指即以揭闻。总戎论死,抚臣亦因是罢职。衔之,甚嘱后抚为报复罢之。义不能默,走家人具疏辨,得复官。改贵州都匀卫,檄署独山州事一载,一以礼法化导顽俗,边民皆乐亲附。卒以耿性不直,贬与土官忤。按臣奏改石柱宣慰司。二载升云南布政司经历。赍捧《万寿表》竣,命升右军都督府经历。寻知直道不容,请终养归,盘桓泉石者二十余年。邑令吴三畏榜其居曰‘四任边官,分俸养亲千里意;屡挠台使,直言报主一生心。’生于成化甲辰,享寿八十六。”王椿生性耿直,亦不附权贵,侍亲至孝,后辞官归隐,游于泉石。奏疏言父王温 “原任福建宁化县县丞,居官一载,即告休致,橐无一钱,不支旦暮。”、“在事逾年,即告休归田,宦橐萧然,饘粥难充。”可知王温正德十一年授宁化县丞,于正德十二年卸任,在职仅逾一年。归时宦囊羞涩,身无一钱,清廉至此,宁化志谓“以墨去”,实不可信。王氏谱(卷八)有刑部郎中邑人丁哲所撰《厚之公像赞》:“抑抑者仪,堂堂者貌。宦游宁化,与时矫矫。解组归田,拂发长笑。俾寿而康,卓哉大老。”又有郑时英所撰《赠厚之王父台》诗云:“家学明经贯治平,青钱精选起时英。艺将仁道行昭代,政赞龚黄宰化城。松翠间吟秋月白,琴声协奏午风清。明年北上稽功日,应转高车驷马荣。”嵊人张邦信亦有诗《赠王厚之先生》:“急流早退遂初衣,三径盘桓善息机。金谷眠清梅账老,香山飡秀肉芝肥。轻翻彩舞归莲幕,徐应蒲迎起钓矶。绿竹有歌凭侑祝,绵绵切琢雅相依。

王氏谱《宁化公志》未见王温生卒年。按王椿奏疏(二)所言,嘉靖十一年(1532)王温年八十一,则可上推其生年为景泰三年(1452);年八十九卒,则卒年为嘉靖十九年(1540)。王温蒙冤听谳当在正德十二年(1517),时年六十六岁。志中谓“新令墨秽不堪”,此宁化知县不知为谁。查《宁化县志》(卷三·官师·知县):“何鑑,桂林举人,正德八年任。吴希哲,徐州监生,正德十五年任。”吴希哲正德十五年始任,故可排除。据嘉靖《汀州府志》(卷九·祠庙·宁化县)记载:“唐知郡祠,在县南。正德十三年,知县何鑑为郡守唐淳建正堂、两廊、大门。”乾隆《汀州府志》(卷五·城池·宁化县)记载:“正德五年,知县周楹请筑土城。九年邑明雷文琳等状言甓砖已久,知县何鑑以闻得请郡丞唐淳与鑑成之。”正德十三年何鑑建郡守祠正堂等,则何鑑十二年仍在宁化知县任上,时王温为县丞,佐其政。何鑑其人,在康熙《宁化县志》(卷三)中有传:“何鑑,桂林举人。正德八年莅宁。是年,唐知郡督筑宁城,虽知郡之事,而任劳者实鑑耳。此真司勋所谓‘庸功’也。乃知郡祀祠既废,遂无复念鑑之勤者,亦可叹也。”乾隆《汀州府志》(卷十三·祠祀·宁化县)又载:“唐知郡祠,在县南,正德间祀郡守唐淳,今改书院。”明正德所修知郡祠在清初即废,而县人“无复念鑑之勤者”,此或与《宁化公志》所言“令墨秽不堪”有关。王温因直言不讳而受冤,后因王阳明莅临宁化县境,才覆谳得白,终无意仕宦,遂休致归里。

检阅阳明先生年谱,正德十一年(1516)九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主要职责是“抚安军民,修理城池,禁革奸弊”。“南赣”,即江西南安、赣州;“汀漳”,指福建的汀州、漳州二州。除此外,还要巡抚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各府,以及湖广郴州地方。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阳明至赣州。二月,平漳寇。四月班师,时三月不雨,先生驻军上杭,祷于行台。五月立兵符,奏设平和县。六月,请疏通盐法。九月,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钦给旗牌,得便宜行事。十月,平横水、桶冈诸多寇贼。十二月班师,奏设崇义县。江西南赣与福建汀漳等县壤地相接,山岭相连,期间盗贼不时生发,东追则西窜,南捕则北奔,盖因地方各省,事无统属,彼此推调,难为处置,故王阳明各有抚镇。其中正德十二年二月至四月,王阳明进屯汀州府,又在上杭县驻军,时间长达近两个月。上杭北面即长汀县、宁化县,同为汀州府所辖,府治在长汀。宁化县为福建通往江西的大要冲,交通以水道为主,又有陆路通长汀县和江西石城县。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三)载:“宁化县:东至清流县界四十五里,西至赣州府石城县九十里,南至长汀县界九十里,北至邵武府建宁县一百一十里,东南至清流县界六十里,西南至长汀县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清流县三十里,西北至江西建昌府广昌县一百二十里。”历史上,宁化向为流民多发之地。《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载:“昭宗乾宁元年甲寅,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胡三省注:黄连峒在汀州宁化县南)”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四十二·奉议大夫同知汀州府事程君墓表)载:“(成化)己丑岁,闽大侵,有盗千余人,自将乐、尤县四出放劫,而紫云台者介汀之清流、宁化境上,号最险,盗入据之。”成化六年(1470),汀州府同知程熙“以其地当将乐沙县、宁化、清流之交,民梗难治,请于巡抚都御史滕昭为奏,析四县地升为归化县”;正德七年春正月,大帽山贼首张番璮、李四仔、钟聪、刘条、黄镛等聚徒数千流劫,攻陷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南赣巡抚都御史周南率兵平之。正德十二年王阳明抚汀州,含下辖之宁化县,其巡莅县境应是职分,时间上亦是允许的。王温去职就在此年,二者相吻合。

由于旧时纂修宗谱时存在一些美化先祖事迹的现象,不妨回头再考察下《剡溪王氏宗谱》。此光绪庚辰年敦伦堂重修王氏谱,由王宝仁、王晋贤纂修,清光绪朝嵊县知县陈国香作序,前存明洪武朝国史编修许汝霖、清雍正朝邑岁进士高克广、乾隆朝本邑教谕李增、乾隆朝本邑训导朱休度、道光朝翰林院编修原任江西临江知府山阴朱渌所作原序。卷一为《凡例》《原序》《纶音志》《奏疏》《彝训志》《家训》等;卷二为世系;卷三至卷六为行传;卷七《祭产志》《书田志》《祠堂志》《仕宦志》《儒行志》《内则志》;卷八《潜德志》《艺文志》等,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宗族资料和地方文献。剡溪王氏为嵊北巨族,以南宋王铚为始祖,其后名人辈出。王阳明再传弟子周汝登之门人理学巨儒王三台即出此族,近代则有辛亥志士王金发。上世纪八十年代,嵊县仙岩镇王舍村出土有会稽章正宸所撰墓主王三台的《明儒衡南王先生墓志铭》,宗谱亦收录此墓志文。可见《剡溪王氏宗谱》传承有序、修订严谨,内容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兹参考。

《剡溪王氏宗谱》所载《宁化公志》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王阳明生平行迹提供了新的资料。惟目前所检文献中,除此一条外,未见关于王阳明尝至宁化县境的其他记录,故不敢遽下断语。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王阳明行迹曾至宁化”之说是可能成立的,或填补阳明年谱所缺。今权献疑,暂陈一得之见,谨以此求教于方家。


----刊载于《人文嵊州》2020年第一期(总第21期)

*作者:朱刚,嵊州市政协文史专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