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六经辨证-----总纲 摘自张德蕴著《新编辨证歌诀》

 仁和堂老军医 2020-05-09

六经辨证总纲

中医六经辨证-----总纲   摘自张德蕴著《新编辨证歌诀》

六经辨证谓伤寒,

三阴三阳六合然。

太阳主表阳明里,

半表半里少阳参。

太阴主脾少阳肾,

厥阴寒侵肝络间。

三阳之病属实热,

三阴之病谓虚寒。

更有六经传与变,

合病并病细辨观。

三阳治法重祛邪,

三阴扶正法莫乱。

[注释]

六经辨证,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继承了《素问·热论》的合理内容,总结了前人同疾病斗争的丰富经验,加以整理和提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创立了以六经为纲领,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体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科学性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概括了脏腑气血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根据人体抵抗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病的演变过程中表现的各种症候、分析、综合、归纳从而讨论病变的部位,症候特点,损及何脏何腑,寒热趋向,虚实真假,邪正消长,以及立法处方等问题,因此,六经辨证又是辨证的指南,又是论治的准则。六经证,它贯穿着八纲辨证的内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一般的来说,六经辨证就是研究外感伤寒之病,三阴三阳合而为六经,所以又称六经辨证。太阳经主一身之表;阳明经主里;半表半里是指病在少阳;太阴是指脾胃,少阳是指肾,厥阴是指病邪侵及肝经和心包络,太阳、少阳、阳明是属三阳,多属于实热;少阴、厥阴、太阴属于三阴,性质多属于虚寒。在六经辨证中,还有传与变。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就是变化,是指病情不循一般规律而起着性质的变化。一般的规律是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顺次而传,但也有太阳传少阳的称越经传;也有外邪不经过三阳,直接出现三阴症候,称为'直中'。还有合病,就是两经症候同时出现。并病是只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症候又见。所以在临床上要以脉证为依据进行辨别。在治则上,三阳治法应祛邪,三阴治法应扶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