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清热药

 山河教育网 2020-05-09

第2章  清热药

【历年分值范围】7 -9分。

  【要点提承】

  1.清热药的分类。

  2.常用清热药的功用。

  3.相似药物的比较。

  4.重要配伍的意义。

  5.栀子的性能特点及使用。

  6.牛黄、熊胆、青黛的用法用量。

概述

  1.含义 清热药是指药性寒凉,以滴解取热为主效的一类药物。

  2.功用  清热、泻火、凉皿、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

  3.分类

    (1)清热泻火药:①气分文热证——壮热、大汗、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②脏腑火热证——肺热、胃火、心火、肝火。

   (2)清热燥湿药:①湿热火毒诸证——湿温、暑瀑、激热中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痛、疮疹。②脏腑火热证。

    (3)清热凉血药:①外感热病热人营血之高热神昏谵语。②火热内生之血热妄行诸证。

    (4)清热解毒药:①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肺痈、肠痈、热毒泻痢。②外科热毒如痈疮肿毒、丹毒、痄腮、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5)清虚热药:①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②小儿疳热。

    4.配伍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袭里同治;气分热兼血分热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伤津亏者,要注意祛邪而不忘扶正,辅以养阴生津药;里热积滞者,宜适当配合泻下药;里热兼脾胃虚弱者,宜适当辅以健胃药。

    5.注意

 ①药性寒凉,凡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服。

 ②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③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不可妄投。

 ④中病即止,免伤正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