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四地闲夫 2020-05-09

魏国第四任皇帝曹髦在254年十月刚刚上台后怀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但他做事情不得不顾及权臣司马师及其政治势力的存在,为此他又在登基第四天授给司马师假黄钺等特权。十四岁的新任皇帝并不会有太多的政治经验,但他逐步察觉到,一旦自己设想的事情与司马集团的政治诉求发生过大背离,非但事情难以施行,反倒会引起更多的朝政危机,因而满腔的热血宏图只能暂作搁置,静以观察。《三国志﹒魏书四》记述了曹髦在位六、七年间在他治下发生的诸多事情,曹髦本人似乎只能从事与司马氏的利益追求不相违背的行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平定淮南的两次反叛。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255年正月,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声称接受了郭太后诏书,两人在寿春起兵,并向各州郡发檄文要求共同讨伐司马师。毋丘俭本来就与曹叡关系非同一般,他平素与夏侯玄、李丰交往甚密,夏侯玄等人被司马师诛杀后,毋丘俭内心不安,于是就心有所谋;扬州刺史文钦骁勇过人,他与曹爽同乡,当年深受器重,曹爽被杀后文钦内心恐惧,他又经常虚报前线的俘虏人数来邀功,司马师常常有所遏制,因此引起怨恨。毋丘俭和文钦同病相亲,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于是联合发起了反叛。毋丘俭又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共讨司马师,诸葛诞杀掉使者以拒绝。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两位淮南叛将向朝廷上表说:“司马懿为人忠正,对国家立有大功,应该宽宥他的后世,请求废掉司马师的官职,让他以侯爵身份退居家中,让其弟司马昭接替职务。太尉司马孚忠孝奉职,他的儿子护军司马望也能忠于职守,都可亲近信任,应给他们委以重任。” 毋丘俭和文钦反对的仅是司马师本人而不是司马氏集团,其政治诉求也仅仅是对司马师罢职,可见其思想理念和政治目标上的偏失。

两人率领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县。大将军司马师当月下旬立即督师讨伐叛军,当时毋丘俭领兵坚守城池,文钦在外率领游动兵力,朝廷的军队次月在乐嘉打败了文钦,文钦兵败逃往东吴;毋丘俭听说文钦兵败退走,心中恐惧,于是连夜而逃,将士也四散溃奔,毋丘俭在逃亡中被安凤津百姓张属斩杀,首级被送到洛阳。事后朝廷宣布特赦淮南一带受毋丘俭、文钦挟持的官吏百姓,又任命镇南将军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数月后升其为征东大将军。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大将军司马师在平定淮南反叛后病死在许昌,朝廷于同年二月初提升他的弟弟卫将军司马昭为大将军,总领尚书事务,司马昭自此代替司马师主持朝政。镇守淮南的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早先就与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关系亲密,王凌、夏侯玄、毋丘俭等相继被杀,诸葛诞内心不安,他拿出官府库中的财物赈济施舍,又屈法赦免有罪之人以收买人心,还蓄养了扬州侠客数千人为属下敢死队。因吴军想要攻打徐堨,诸葛诞请求朝廷增加十万兵众守卫淮南郡治寿春,又要求滨临淮水建筑城池以防备吴人进犯。司马昭刚掌朝政,就派贾充到淮南去见到诸葛诞,以慰劳为名观察其政治态度。贾充与诸葛诞见面后谈论时事道:“洛阳的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不知您认为如何?”诸葛诞严厉地说:“你家世代蒙受魏国恩惠,怎能想着把社稷转送他人?如果朝廷发生危难,我宁愿为国家赴死。”贾充默然无语。返回后向司马昭建议说:“诸葛诞在扬州深得士众之心,如今召他来京,他必然不来,这时候他反叛则祸害不大;如果不召他,以后反叛那祸害就大了,因此不如召他来京。”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意见。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257年四月,朝廷发诏令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召他前来京师。诸葛诞得到诏书,更加恐惧,怀疑是扬州刺史乐綝从中离间,于是杀掉乐綝,聚集了在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的十余万官兵,以及在扬州地区新招募的四五万壮士,储备了足够一年的粮食,准备作长期守御;他又派长史吴纲带着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向吴王称臣求援,并让属下将士的子弟作人质。五月,诸葛诞公开表示不受司空之职,他拒绝入朝,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被迫反叛,吴国后来派将军全端、全怿领兵前来增援。

司马昭决定带着皇帝和太后一同出征淮南,以平定诸葛诞的反叛。这显然是他因执政时间较短,在朝廷根基不深,担心带兵出征时朝廷会发生不利于自己的行动,属于一种做事谨慎的安全自保措施;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皇帝曹髦并不信任。这种合于实情的道理皇帝和太后都应能够觉察得到,而史书中记述曹髦当时下诏说:“诸葛诞背叛朝廷,制造战乱,祸害扬州。当年汉朝黥布叛逆,汉高祖亲自督师讨伐;隗嚣违命,光武帝也曾御驾亲征。本朝先祖明皇帝(指曹叡)也亲率大军讨伐吴、蜀,都是显示国威的行动。这次皇太后和我都将亲临战场,以迅速平定叛乱,安定东面局势。”诏书中表述的似乎是曹髦自己愿意亲赴战场。当年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乃至魏明帝曹叡的确曾亲赴战场,但他们都是作为军队最高统领出征,而曹髦与郭太后这里是作为被挟裹者而随军,属于被动的行为,情况是根本不同的。曹髦的诏书有意掩饰司马昭的用心,为司马氏的自我保护行为打掩护,正好表明皇帝曹髦已经失去了发布诏书的自主性,他已沦为司马集团手中的又一傀儡。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这次随军出征,曹髦还下达过几次诏令:宣布赦免淮南将吏士民受诸葛诞牵累者无罪。路途上曹髦下诏说:“诸葛诞拥兵反叛,胁迫忠义之士,平寇将军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带人马冲出营门投奔朝廷,其忠勇值得嘉奖,特加封庞会为乡侯,路蕃为亭侯。”这两条都是配合军事行动的政治瓦解手段。二十多天后,曹髦又下诏说:“现在我已到项县督师。大将军恭行上天对叛臣的讨伐,马上就要前往淮浦前线。以前相国大司马出征,都与尚书同行,这次依照旧例。”于是派散骑常侍裴秀和黄门侍郎钟会与司马昭同行。司马昭需要把帝后放置在自己能够控制得上,而又不影响前线作战的地方,于是把他们安置在项县,这属于军事与政治的双重考虑,但仍然是以曹髦自己的决定表达出来。八月曹髦下诏说:“过去燕刺王(西汉刘旦)谋反,属下郎中韩谊等人力谏被杀,汉朝给韩谊的子孙以优厚对待。现在诸葛诞聚众叛乱,其主簿宣隆、部曲秦絜禀守大义,事前犯颜抗争,被诸葛诞杀害。这正是比干一样的忠义之士。现提升宣隆、秦絜的儿子为骑都尉,给以赏赐,并予褒扬宣传。”九月,曹髦再发诏令大赦,不久援救寿春的东吴大将全端、全怿率部投降。

魏国第四任皇帝在位时的两次反叛

258年二月,司马昭领军队经过激烈交战攻克寿春,斩杀了诸葛诞。曹髦次月下诏说:“古代军队消灭了敌人,把敌军尸首运到京都示众作为“京观”,是要惩戒叛逆并炫耀武力。西汉武帝改桐乡为闻喜县,改新乡为获嘉县,是彰显南越被攻克。如今大将军亲统大军屯居丘头(今河南沈丘东南),征伐叛贼并抵御外敌,功济百姓,名扬四海。得胜之地也应留下美名,因而把丘头改名为武丘,表明以武力平叛,令后世永远不忘。”大军返回后,曹髦五月任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为八郡,加九锡之礼,其后朝廷评议平叛功绩,给予各将领不同的封赏。

淮南郡远离洛阳,又是魏国南抵东吴的前沿之地,曹魏皇帝派往该地的驻军将领,一般都是具有出众武略并忠诚于皇家的亲信。曹叡之后的高平陵事变后,朝廷政权被司马氏所侵蚀,淮南将领依凭他们拥有的较强兵力和区位优势,敢于起来与司马氏叫板,其反叛行为从本心上既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是出于对皇家的忠诚。曹魏立国期间淮南之地发生过的251年王凌之叛,以及曹髦在位期间的上述两次反叛,虽是对抗中央政府,但其目标都是针对司马氏的,并且皇帝成了司马氏平叛的配合者,这是魏国内部矛盾复杂化的突出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