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继武河南弟子李致和?文/崔虎刚(胡刚)

 六合武学 2020-05-10

这是笔者一直保存在新浪草稿中的未发之文( (2015-07-25 10:24:51) ,今先分享各位。

《六合拳序》是心意形意门影响最大、几乎是最重要的一篇历史文献。其作者有几个历史说法:一、曹继武弟子姬寿;二、 曹继武弟子李政(明);三、曹继武弟子戴龙邦;四曹继武弟子无名氏。

其中戴龙邦有其他文献佐证,有许多文章论述,这里略去。姬寿无旁证。而且《六合拳谱》里面有“姬寿云。。。”。如果序是他所作,那末谱子里面就不会出现“姬寿云。。。”,这样的文字,因此《六合拳序》不会是姬寿他自己所作。关于姬寿难题,笔者从多方面考证过,比如姬际可(龙凤)本人,古代前贤,姬公后人等,目前尚无突破。

关于李政(明)的说法比较复杂:

一、两个李政

民国时期以来披露的心意形意门的文献记载和口碑的有两个李政,一个是曹继武弟子的李政(明,李榛等);一个是马学礼的再传弟子(戴龙邦公子的老师)李政(李珍等同音字)。籍贯有河南,有山西永济等,字太和等。

二、戴龙邦的业师李致和先生

1940年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答记者问中曾提到,戴龙邦的授业恩师是河南济源六合拳传人李岱东的曾祖父李致和先生:“形意”嫡派与河南“心意把”、“六合步”为一家,查河南李岱东(乡称老岱)为李致和先生之曾孙,致和先生乃戴龙邦太夫子之业师也。济源阮氏,命名虽异而实宗于李”

而李政与致和更有含义相关。如宋代诗人赵孟坚的《辛丑孟夏甲申日得雨》 “物理寓乘除,天存好还道。去年夏迄秋,旱枯苗尽槁。繁霜打麦根,疗饥兹已兆。逾春秀葽葽,修翠摇旌葆。黄云割未尽,赤日仍时杲杲。秧针方刺牙,还忧水泉少。正深伤弓虞,曲成由大造。耕雨刈欲晴,从来难两好。来牟迨既登,甘霖乃方到。甲甲占久雨,古语信可考。首夏际兹辰,其应孚未祷。繁声喧若注,阴云阵如扫。入夜听檐溜,滴沥响到晓。蝗螟腐翅翼,蛙黾喊池沼。从兹雨未艾,调润知可保。一亩数石收,麦秋功已告。千仓而万箱,应占富禾稻。匪藉天功然,人力宁尔巧。端由政致和,天示贤侯报。不死见丰年,鼓腹归醉饱。末掾与农氓,熙熙歌昊昊”。

有关“端由政致和”的注释

【端】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多官切〖注〗臣鉉等曰:中,地也。 文一。

【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之盛切 【致和】谓人事极其和顺。

河南一直有曹继武是济源人的说法,显然不正确,但应该是曹继武与济源关系的反映。曹继武曾游走于济源,可能传济源弟子李致和。

这样,济源的《岳武穆王拳谱》,或者是济源在明末就得到的,或者是曹继武、李致和师徒带去的。

至于为何戴龙邦成了李致和的弟子,一种可能性就是李致和与戴龙邦年纪相差很大,可以和老师兄指点戴龙邦,这在武学中很常见,也很正常。也可能是李致和曾孙的误记,毕竟相隔几代人,而且又不是李致和本人留下的文字。今日也常有武人辈份争议问题,由名师之后辈引发。

济源原家就可能是致和的传人。原家未必只学一门功夫。据勋掌原家的家谱显示,小迷糊原太和是原氏第八世,至原作杰是第十世,小迷糊大约是道光年间生人,卒于1900年秋,原作杰约是光绪初年生人(1875),卒于民国,河南李岱东与原作杰相仿,因此李致和当比小迷糊早一辈人。

李致和与李太和

古人可有多个字。号。 除了其他可能性外,致和与太和也相关。如“致和堂”门诊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百年老字号致和堂“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之传统古训。(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柳宝诒在周庄东街开设柳致和堂药店;1894年,又在江阴城东大街开设“柳致和堂”分店。他在《致和堂跋》中说:“万物所藉以生养者,太和元气也。天时人事,或失其和则病矣。医药者,将以调其不和者,俾得致其和也。”所以将店号取名“致和”。致和者,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也。先生存心济世,普救病患,积毕生之经验,丸散膏丹,按症试服,奏效如神。”)

河南府李

此外,康乾隆年间的心意传人河南府李(失名)也可能就是李致和。

由唐豪先生在河南陈家沟发现的《三三拳谱》(注:《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是两个拳谱,两者不是一回事,许多学人至今还没搞清楚)中信息,可知康乾隆年间的心意传人有河南府李(失名)。

河南府李某所作有《心意拳论》记录于《三三谱》中。《三三谱》中的河南府李某,或许就是这个致和(以前好像李剑先生有过这个看法);这样致和或是济源人,或是与济源有关的河南府人。

与河南新安掌礼沟岁进士王自诚一样,河南府李某也可能是南山郑氏的弟子。 由于曹继武有南山郑氏化名之口传(南山郑氏为郑武奎,曹继武是武状元,如果化名,也吻合)这样的话,河南府李某是曹继武弟子。这一难题的最后破解确,留待将来更多证据发现。

综合这些文献,得出一个看法:心意门应该有两个李政。 一个是曹继武弟子,李政(明),字太和,又字致和;一个是马学礼的再传弟子李政(李珍等同音字),戴龙邦公子戴二闾等的老师。但学人常合二为一。例如民国时期的高降衡,在其著作中的师承表中,曹继武的弟子有马学礼和李政,同时又把李政列为戴龙邦子文量(大闾)、文薰(二闾)及郭维汉的老师。今人著作更是如此,因此引发许多争论。至于其他更复杂的历史难题,曹继武,李致和,戴龙邦;河南十里铺李老岱与济源李致和之后人李岱东关系等历史难题,以后再论。

金警钟笔下的鲁山张聚

张聚,河南鲁山人,幼嗜技击,曾拜老武师李政为师,精于形意拳,为河南终南支派马学礼四世嫡系。马为姬隆丰之入室弟子。李政与李洛能为同辈。张牛性和平,而好急人之急,惟一销声匿迹,不露锋芒,故江湖知之者甚鲜,然在鲁山、宝丰、汝南等处,则负盛誉,门下弟子亦广,后有卫辉府滑县孙伯屏往访,较技院中,数十合未分胜负。孙自称为少林嫡派,而其劲路,与形意则完全相同,遂止斗,询其究竟,据谓系其父得自河北汤阴某君,盖汤阴为岳忠武王故里,其技或不绝也,后又观孙练习拳械,动作手法,亦似彤意,惟名称拳路则完全不同,始知确为岳家嫡传,乃订交,引为同门。缘忠武发明形意,遗传后世,能得其中三昧者,或得其谱诀者,实如风毛麟角,独孙则为岳之遗传无疑,徒以年湮代远,治技者又互相标榜,炫奇示异,擅加增删,年复一年,致失庐山真面目矣。今日盛行之岳氏散手、五虎下西川岳家拳、岳氏连拳、岳家八翻子、岳王拳,虽亦传为忠武所创,然只见退化,不见进境,较之百年前,与形意息息相通,已不可同日而语矣。后闻河南睿县十里铺,有李洛岱者,精于岳王拳,谓其先祖亦得自河北汤阴县某家,且有拳谱,其手法与动作,亦多似形意拳,当亦岳派正宗之流。   

王芗斋答记者问:   “形意嫡传与河南心意把、六合步为一家,查河南李岱东(乡称老岱)为李致和先生之曾孙,致和先生乃戴龙邦太夫子之业师也。济源阮氏,命名虽异而实宗于李。戴先生虽以心意变形意,然也不背原意,故以拳拳服膺之意名之曰拳。”

(注:近日河南李紫剑先生继续发表系列心意拳历史研究文章,为学界开拓新思路。但其中在论证几个十法摘要(拳论质疑序等)作者王自城(王志诚)等为不同人物的时候,忽略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籍贯的问题。这些差别,应该传抄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姬龙凤与姬龙姬凤等。康熙三十八年《倚山武论》姬龙凤是证据。

此外,笔者当年拜访李紫剑先生的前站,就是去河南新安掌礼沟实地考察。详情一直没有披露。待找出来发表,敬请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