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楠——由医案学经典名方.温脾汤方

 高山流水cjl 2020-05-10
病案是医生临床过程的完整再现,可以很好的体会医家的临床思维过程,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病案和经典名方的学习体会中医思维模式。比如有病人高热,体温39度,化验血糖规血项升高,白细胞很高,你会想到什么?西医定为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治疗;现代中医认为高热高烧白细胞高走炎症需清热。但实际上中医对发热病的治疗需辩证论治,表寒证也会发热,但有恶寒,恶汗,脉浮等症候存在,就可以诊为表寒证: 葛根汤,麻黄汤,大青龙汤,温辛为主,与清热无关,这就是中医思维,体温高低和症侯寒热没有对应关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_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今天选择吴佩衡先生的医案,思考几个问题: 这个病属于什么症?你会选择什么方?需要加减吗?如何加减? 便秘临床中常想到的两大类: 1、肠道柔弱热结,需清热通腑;2、阴虚精亏造成肠燥津枯,需润肠通便。但实际上便秘种类很多,不是简单的两种方式可概括。
温脾汤是我们要学习的经典名方: 用方要抓根本,了解最初创方子或记载的地方,如何描述,才能了解最根本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才能延伸和发挥。
温脾汤——治疗腹痛,肚子痛,方子的特点是疼的部位在肚脐一周;性质是以寒居多,寒主收引,绞痛,拘急性的抽搐性的疼痛可考虑寒的问题,部位在肚脐周围。温脾汤从方剂学上讲包含四逆汤: 甘草,干姜,附子。如果更好的理解一个方子可参考《金匮要略》中的大黄附子汤: 治疗胁下痛,腹痛,大黄、附子、细辛,大黄附子的主要作用是通腑去浊,腑中有热有积滞。
大黄是寒性药,所以用附子(此人是寒证),寒下变温下;还有干姜,辅助附子提高温性;加人参,甘草,当归补益,因为患者虽寒性腹痛又有虚性的腹痛。
体征: 手足不温——含有四逆汤,主治手足逆冷;苔白不渴——苔白阳气虚,患者舌苔厚腻色黄,不是经典的苔白症状,临床中有积滞久,不管阴寒或阴热,舌苔多半会厚,积滞化热,这种舌苔多见,不能以厚腻黄判为热症。
脉沉迟——并不完全是里证或寒证,也可以是大承气汤,如腑中燥屎,热结也会出现脉反沉迟的现象。但温脾汤的重要点是沉迟脉,偏虚无力,有人参,甘草补益药。
患者有明显的虚证,纳呆食减,体瘦面黄,精神倦怠,脉沉迟而弱。有假热证: 口苦咽干,可以是肝胆系统火热引起,如果胃肠道日久积滞引发的热有舌苔厚腻,黄,口气微臭。
思饮不多,患者津伤不严重,由于脾胃阳气不足,造成津液运化失常,津不上承,产生想要喝水的愿望,但本身津液不少,所以喝不了多少。虚证可靠,同时热证为假热,或虚或腑中积滞引发的热治疗中可以不用理会,阳气不足引发的便秘,这个热是即发性或很轻微的。
加厚朴,患者一开始就腕腑脾闷,厚朴有宽肠的功效,厚朴大黄相配解决腑胀满的现象;加杏仁,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润肠通便。硭硝软坚散结,把水分转移到肠道内,使肠道内燥屎得到软化,起排便作用,前提是耗津液为代价,所以此处去芒硝。当归为血分药,养血的偏阴性,患者脾肾阳虚,扶阳为主要治疗方向,养血视病情定夺,所以这里去当归。
药量的比例与原方发生变化: 附子用量大到45克,大黄只有9克,干姜和党参各12克。原方治疗胃肠寒积为主,有虚,少用附子人参,大黄通腑,泄浊为主。此患者被苦寒清热药误诊,胃肠阳气受伤,单纯用大黄通下不现实,一定要把阳气扶住,重用附子,干姜温阳之药,补气用党参,大黄只用9克。患者阳虚为主,积滞由阳虚引发,所以扶阳作为主要方向,通腑为其次。
用方要点——症状: 痛、胀、秘,这三点是临床使用这个方的重要点,类似这样的患者在辩证确定虚寒性的腹痛腹胀,有便秘的就可以考虑用本方。 病机: 虚、寒、积(胃肠道的积滞),病位在腹部,在肚脐周围,同样的腹痛不在肚脐周围考虑本方要慎重。
临床辩证很重要,寒热虚实要分清。患者腑内有积滞,但主要是寒虚,大承气汤攻下解决积滞但解决不了寒虚,得用温脾汤。 从组方配伍完全对应: 对寒用附子甘姜,对积滞用大黄芒硝,对虚用人参甘草当归。三种组合,临床看到类似情况可大胆去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