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 |
《伤寒论》 |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木通 大枣 |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阳虚血亏,外受寒邪,手足厥冷;寒入经络,血涩不能,腰、股、腿、足疼痛,寒冷;冻疮初起未溃者 |
黄芪桂枝五物汤 |
《金匮要略》 |
黄芪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
益气温经,和络通痹 |
血痹证,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血虚产后身痛 |
乌头赤石脂丸 |
《金匮要略》 |
蜀椒 乌头 炮附子 干姜 赤石脂 |
温阳逐寒止痛 |
阴寒痼结,心痛彻背,四肢厥冷,脉沉紧 |
瓜萎薤白白酒汤 |
《金匮要略》 |
瓜蒌 薤白 白酒 |
通阳,散结,行气化痰 |
阴寒凝滞,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胸闷气短、心悸,重者喘息不得平卧,脉沉细 |
桂附丸 |
《卫生宝鉴》 |
炮川乌 炮附子 炮姜 赤石脂 炒川椒 肉桂 |
温通心阳,散寒止痛 |
脏腑暴感风寒,上乘于心,猝然心痛,或引背膂,乍缓乍甚,经久不愈 |
阳和汤 |
《外科证治全生集》 |
熟地 肉桂 麻黄 鹿角胶 白芥子 姜炭 生甘草 |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
阴疽属阳虚寒凝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 |
阳和解凝膏 |
《外科证治全生集》 |
鲜牛蒡草 鲜凤仙 透骨草生川乌 桂枝 大黄 当归 生草乌 生附子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芨 肉桂 乳香 没药 川芎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橼 陈皮 麝香 苏合香 |
温通阳气,解散寒凝 |
附骨疽(阴疽)初起,恶寒发热,患处不红不热,肿胀均不明显,甚者痛如锥刺,患肢不能屈伸转动,脉迟紧 |
小金丹 |
《外科证治全生集》 |
白胶香 草乌头 五灵脂 地龙 木鳖 乳香 没药 麝香 墨炭 归身 |
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
寒凝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乳岩、横痃、贴骨疽、蟮拱头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
回阳玉龙膏 |
《外科正宗》 |
草乌 均姜 赤芍 白芷 南星 肉桂 |
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
各种疮疡阴证(外敷) |
阴毒内消散 |
《药蔹启秘》 |
麝香 轻粉 丁香 樟脑 腰黄 良姜 肉桂 川乌 炒甲片 胡椒 制乳香 制没药 阿魏 牙皂 |
温经散寒,消寒止痛 |
一切阴证肿疡 |
红灵酒 |
(验方) |
生当归 杜红花 花椒 肉桂 樟脑 细辛 干姜 95%酒精 |
温经活血,消肿止痛 |
脱疽,冻疮(外搽) |
丁桂散 |
(验方) |
公丁香 肉桂 |
温化痰湿,散寒止痛 |
阴证肿疡,腹中冷痛(外用) |
桂枝加当归汤 |
(验方) |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当归 |
养血和营,温经通络 |
脱疽,冻疮 |
雷火神针灸 |
《外科正宗》 |
蕲艾 丁香 麝香 |
祛风散寒化湿,温经通络 |
阴证疮疡(灸治用) |
熨风散 |
《疡科选粹》 |
羌活 防风 白芷 当归 细辛 芫花 白芍 吴茱萸 官桂 |
温经祛寒,散风止痛 |
流痰,附骨疽(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