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解千金温脾汤

 中医知识圈 2021-03-30

温脾汤《千金要方》

组成:大黄五两、当归、干姜各三两,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

主治:

阳虚寒积证。症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临床上温脾汤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阻者。还用于治疗蛔虫性腹痛、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尿毒症等属中阳虚寒、冷积内停者。

方义:

本证多由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治疗方法以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为主。寒实冷积阻于肠间,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四末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脉沉弦而迟,是阴盛里实之征。本方证虽属寒积便秘,但脾阳不足是为致病之本,若纯用攻下,必更伤中阳;单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之策。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配伍特点:

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特点。

加减化裁: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医案:治疗便秘

张某,男,32岁。便秘年余,初起大便难解,二三日一行,干结不爽。头昏食少,脘腹痞闷不适,时常哕气上逆。医者以为阴虚肠燥,胃腑有热,治以清热苦寒、滋润通下之剂。每服1剂,大便通泻1次,其后又复秘结如故,脘腹痞闷终不见减。如此往复数月之久愈见便秘,甚者六七日始一行。口苦咽干,纳呆食减,体瘦面黄,精神倦怠。脉沉迟而弱,舌苔厚腻,色黄少津,口气微臭,思饮不多。

辩证:

如此并非肠胃燥热之证,乃是气虚之便秘。长期服用苦寒通下之品,脾肾之阳受戕,脾气虚弱,无力运化,肾气不足,难以化气生津,气机壅滞,胃肠传化失司,遂成便秘。

治法:当以温下之法,务使枢机运转,腑气自能通达。

方药:温脾汤加味

附子45 g,干姜12 g,大黄9 g(后下),党参15 g,厚朴、杏仁各9 g(捣),甘草6 g。

复诊:5付药后,腹中肠鸣,气窜胸胁,自觉欲转矢气而不得。觉腹中舒缓,如释重负,呕哕已不再作。大便隔日可解。口苦咽干已愈,食思转佳,腹中痞胀消去。厚腻黄苔已退,呈现薄白润苔,脉仍沉缓。

遂照原方加肉桂9 g,增其温化运转之力。连服4剂后,大便通调如常,精神、饮食明显好转,面色呈润泽。

为巩固疗效,继以吴茱萸汤加肉桂、甘松温中健胃,调理20余日,嘱其常服桂附理中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