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建文:从西阴到荆村——山西1949年以前的考古工作(上)

 RK588 2020-05-11

居家抗疫情 上网学历史,节后第一篇,田建文老师讲学术史


● 前言 ●

山西南部的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国家研究中的地位。

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周祖后稷和夏桀商汤鸣条之战等,长期以来主要靠史料、方志及民间传说来代代相传。

考古学参与其中最晚,都到民国时期了,但考古学天生具有证实和证伪的能力,因而后来居上,更不用说以后考古学还创造出一种认识历史的方法论。

1949年以前山西5次考古发现,运城就有3次:

1

第一次是被尊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湖北钟祥人李济,1926年发掘的夏县西阴村。

2

第二次是由现在的万荣过去的万泉人卫聚贤,1930发掘万泉“汾阴后土祠”。

3

第三次还是卫聚贤,1931年发掘万泉荆村瓦渣斜。

云冈石窟的考据:

考古学界的佳话

山西另外两次考古,都是日本人干的,介于盗掘和研究之间:

1

1938至1945年八年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调查,写成《云冈石窟——公元五世纪中国北部佛教石窟寺院的考古学调查报告》,代表了当时日本学者对云冈石窟的最高研究水平。

但宿白先生却在1947年整理北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金代皇统七年(1147)《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转抄文,内容涉及了北魏历代开窟建寺的问题,弥补了唐代贞观至金代皇统约五百年间云冈石窟修建史的空白。

1978年,宿白先生在《考古学报》发表《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引起长广敏雄的激烈反驳,1982年宿白发文答复了日本学者的质疑最终,长广敏雄于1990年在《中国石窟》中《云冈石窟第9、10双窟的特征》一个“注”中承认:“从文献学角度出发,宿白教授的推论当无误,因而分期论也是符合逻辑的,作为‘宿白说’,我现在承认这种分期论。”

2

1942至1944年和岛诚一在山西各地调查了60余处古遗址,包括西阴村和荆村在榆次源涡镇发现的仰韶晚期铜炼渣。

在太原西郊阳曲王门沟采集到夏代蛋形三足瓮。

这次调查,在中国考古学界,引起的反响远不如第一次大,到现在也很少有人知道。

1949年之前,万荣后土祠旁因汾河岸倒塌五次发现过铜器:

1

公元前116年,《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元鼎元年夏五月五日,赦天下,大酺五日,得鼎汾水上。”

2

公元前113年, 《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夏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

3

722年(唐开元十年),唐玄宗修建后土时挖出两个铜鼎,当然是祥瑞之兆了,遂改汾阴县为宝鼎县。

4

金代,明代陈继儒《妮古录》 :“金大定中,汾东岸崩,得古墓,有鼎十余,钟磬各数十。”其中鼎有盖。

5

1862年(清同治初年),发现很多古物,长安(今西安)雷姓商人获得郘钟13枚,有84字铭文(重文2),上海博物馆收藏10枚、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各1枚,另有1枚仅存摹刻图像。

1923年浑源李峪村的发现

1923年浑源县李峪村高凤章发现的一座春秋大墓,随即招来村民们疯狂的盗掘,古董商们也闻风而动,后来统计随葬有60余件青铜器,但大都被倒卖到国外了。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就有15件,而中国只有上海博物馆保存了11件。


言归正传,三个引子——

1

资源:解州池盐和中条山铜矿

运城盆地里有盐池,又称河东盐池,古代属解州也称“解池”.盐池位于中条山的北麓,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由解池生产的盐,称为解盐, 也称潞盐,都因产地而得名。

运城东部有中条山铜矿,范围以垣曲为中心,涵盖夏县、闻喜、绛县等县。现代为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是我国四大产铜基地之一,主要矿区为垣曲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峪和绛县横岭关等。古代为闻喜千金耙发现夏商时代采矿遗物,绛县西吴壁夏商时期冶铜遗迹和遗物。

2

交通:轵关陉与崤函古道

汉代以前主要走崤函古道和轵关陉两条交通主干线。

轵关陉:古代称山间道路只有选择在山脉中断处为“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并称太行八陉,轵关陉则为太行第一陉,起点河南济源县东的轵城镇,终点侯马市南峨嵋岭和绛山(紫金山)相交处的铁刹关,途径垣曲、绛县、翼城南部后,往西到曲沃、侯马。公元前647年,秦晋“泛舟之役”,秦国的粮队就从今天陕西凤翔县的秦都“雍”,经过渭河、黄河、汾河、浍河,送到晋都“绛”。

崤函古道:崤即崤山,函即函谷关,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由西安和洛阳之间位于今三门峡境内的一条交通要道,西起西安起于潼关,过秦函谷关,经陕州,过硖石关、雁岭关到今新安县东,出汉函谷关到洛阳,全长约400华里。秦函谷关在灵宝,汉武帝时东迁到新安称汉函谷关,两关之间设弘农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此道“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狭,车不方轨,号曰天险。”公元前628年,秦晋崤之战,秦军大败,从此秦国三百年间再没有过了函谷关。

3

中国文化之源:西来和本土

1857年至1860年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圆明园被烧毁,清政府先后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从此一蹶不振,这是国内环境。17、18世纪,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西方传教士自以为是的想象和推测中国文化起源于埃及、巴比伦、印度或中亚等,甚至还把中国的三皇五帝说成巴比伦人,而中国人既没有自己的史前文化,也没有自己的石器时代。中国古代文明源于西方,连人种都是从西方而来的,这是国际环境。以上便是遭到我们长期批判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由来。

安特生

1926年,安特生与新常富等陪同瑞典皇储皇妃访问山西。


1895年

日本人鸟居龙藏未经过满清政府批准,在辽东半岛开展田野调查,实为盗掘行为。


1921年

瑞典学者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序幕。


1921年8月

安特生发现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


1929年12月2日

裴文中发掘出北京猿人。

仰韶遗址的发现过程:


1920年

安特生的同事刘长山等在仰韶村采集到许多陶器,带给安特生。


1921年4月18日

安特生与刘长山等5人来到仰韶村, 选择发掘地点。


1921年10月23日

经北洋政府农商部和地质调查所的批准并取得河南省政府的同意,安特生和地质学家袁复礼等5位助手来到仰韶村,住在村民王兆琪的家中。


仰韶遗址发现的意义:

1921年10月27日开始连续35天的勘测、钻探、发掘,共挖掘了17个地点,出土了一大批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及一具人骨架;陶器以红陶为主,有灰陶,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彩陶。

河南仰韶村发掘,证实了距今大约7000年,确实有中国古人类活动,也就是说中国存在史前文化。

中国文化的根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代。

安特生对仰韶文化的认识过程:

1923年,安特生正式发表了《中华远古之文化》,认为仰韶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前身,仰韶遗址的发现证明在中国存在史前文化,并且中国文化的根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代,但“因仰韶遗址之发现使中国文化西源说又复有希望以事实证实之。”重提“中国文化西来说”,这简直是:“火上加油,冒天下之大不韪”。

为了说明它,安徒生1923年还在甘肃、青海调查、试掘,发表了《甘肃考古记》,提出了齐家、仰韶、马厂、辛店、寺洼、沙井这“六期”说,长期以来遭到中国考古人的批评,1945年夏鼐先生通过对甘肃宁定县(今广河县)阳洼湾两座齐家文化墓葬中,填土中发现马家窑文化彩陶片,从而确定了马家窑文化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从地层上证明了安特生的错误。

其实,1934年他撰写的《黄土地的儿女》,题目就充满诗意,将自己在中国的学术生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展现出来。

后来,他对自己的“西来说”,也有所纠正。1943年,安特生发表《中国史前史研究》,说到:“当我们欧洲人在不知轻重和缺乏正确观点的优越感的偏见影响下,谈论甚么把一种优越文化带给中国的统治民族的时候,那就不仅是没有根据的,而且也是丢脸的。”

由此观之,安特生是一名实事求是的考古学家,比现在有些中国考古人要强得多。

安特生的评价:

仰韶村的发掘,证明了中国不仅有石器时代,而且相当发达,引起了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安特生先生也被骂作“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帮凶”。

1985年11月5日~10日,在渑池召开纪念仰韶遗址发现65周年大会,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高度赞扬和肯定了安特生先生对于仰韶遗址的发掘。

从安特生第一次发表关于仰韶村遗址考古论文到他写到仰韶文化为中心内容的论著,他的全部学术活动我们似乎归纳为一点,即试图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中心,探索中国文化起源问题。

——苏秉琦

安特生几乎跑遍仰韶文化影响所及的边沿地区,他没有找到仰韶文化的真根源,也没有给仰韶文化的范围加以界定。但他认识到仰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这就无异于说,他或许已经意识到它是产生中国文明的一种“基因”。

——苏秉琦《论仰韶文化》序



作者:田建文 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