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中医扶阳治法 | 朱章志教授

 风声之家 2020-05-11

扶阳法治疗糖尿病-(转载)朱章志教授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对应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消渴病”。

关于消渴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曰:“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历代医家对于消渴的病机,多认为属于“阴虚燥热”,治疗上多使用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之法,常用天花粉、石膏、知母、麦冬、熟地、玉竹、山栀子等中药,但是从临床疗效看,并不能使人满意。

一个健康的人体之所以产生疾病与人体阳气的虚损有关,糖尿病的发病也不例外。这里需要正确认识“阳气”在此处的概念,它不是一个与阴气相对应的概念,而是比其更高一个层次,这个“阳气”,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的统一体。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此处的阳气就相当于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敌人入侵的军队。

《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还有老百姓常说的“人活一口气”,这个“正气”、“气”以及平时常说的“元气”都与此处提到的“阳气”是对等的概念。李可老中医在第一届扶阳论坛上曾讲到:“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扶助阳气为治疗疾病之本,将此大法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

糖尿病早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日渐消瘦,简称为“三多一少”,是一种高代谢性的疾病。我们再看一下“阴虚燥热”的病机,患者一般有口干口苦、饮水多、多喜冷饮、多食易饥、尿多、大便多秘结等,上述症状多数为阳证、热证,此即“燥热”,但燥热为标,阴虚为本,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甚。

阴虚不能敛阳,虚火浮游于上,浮游于外,灼伤津液,故“渴”,需引外水以自救,即成“消渴”之症。进一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阴虚燥热,其实是因为“元气”、“正气”,也即本文的“阳气”不足所导致的。“阴”可以理解为“阳气”的收敛、收藏状态,“阳”可以理解为“阳气”的升发、生长状态。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就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收敛不足,升发过度而出现的。从这个角度看,阴和阳是一不是二,收敛不足自然会生发过度,收敛过度自然会升发不足,这样也就很好的理解了阴虚愈甚燥热愈甚。所以糖尿病的治疗要立足于人生立命之本----阳气,通过扶助阳气来治疗才是治本之法。

生水者金也,消水者木也,木气主疏泄。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它病误治损伤阳气,房劳伤肾等都可导致消渴之发生,病因多种多样,但病位不外乎东方之木气受损疏泄失常。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土不载木、水不生木、少阳通道不畅和厥阴风火相煽,现分述如下:

一、土不载木。大地可以长养万物,包容一切,人身之土性也一样,木气正常的疏泄作用依赖于一片肥沃、健康的土壤。

人身有两个土,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和足太阴脾经己土之气,糖尿病早期的“三多一少”症状主要是戊土的问题,此期迁延日久或者经失治误治便会虚化、寒化,阳明转属太阴,己土也出现了问题。中土有问题,木气不能正常疏泄,横逆中土,便出现相应的症状,病在戊土,则多食易饥,病在己土,则纳差,不消化,嗳气,形体肥胖。然土性本湿,加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日日不离空调、凉茶、饮料,损伤中阳,故临床上所见上述两种症状并不成比例,多是病在太阴,真正的阳明燥热百不见一。黄元御之《四圣心源》曰:“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又提到“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是以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在治疗上,此种类型多选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味。

方中之干姜气味辛、温,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味辛得阳明燥金之味,土虚则寒,干姜辛散温行,可祛中焦之寒;白术气味甘、温,为脾之正药,以祛中焦之湿;人参气味甘、微寒,恐刚燥剂中阳药太多,用人参以养阴配阳,臻于中和。炙甘草顾护中气,调和诸药。上药共奏祛除中焦寒湿、恢复脾胃阳气之功。少阴证显现者或者素体虚弱者,未病先防,可加用附子,合为附子理中汤,以补釜底之火,以复水中之阳。

二、水不生木。水生木,木气之根本在于肾水之中。

自然界中的冬季,北方雪下的越大,南方不下雪亦是越寒冷,阳气藏的越深,藏的越足,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因为阳气的根本足了,来年春天木气才会有序升发,经夏到秋有一个好的收成。如果冬天不冷,打雷或者起雾,说明阳气泄露了,木气的根动摇了,来年的年景就不好,俗话说“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在人身上,相当于肾水不足,木气失根,疏泄失常,出现小便过多等症,也可以说是“下消”。这种情况病至少阴,先后天之本俱病,亟当恢复下部之阳,当用四逆汤或者肾气丸加减,两方中都有一味不可或缺之附子,用来补足水中之火,以稳固木气升发之根本。肾气丸中之地黄、山药可以补水生木,两药质润,均可补肾填精;桂枝可助疏泄失常之木气正常升发、山萸肉不仅能补厥阴风木之体,又可调畅厥阴风木之用,两药合用,共同恢复木气正常的疏泄作用。

三、少阳通道不畅。少阳主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真正含义是告诫读者,在实践中要学会活学活用,抓住主要证候、主要病机即可,不必拘泥于条文,反而被条文约束。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少阳的主枢机作用其实是输转阳气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少阳通道”理论,此通道即阳气运行的道路。没有阳气人身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阳气一处不到便是病,道路通畅是治病的前提。临床上,凡见病人情志抑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便可合用小柴胡汤或小柴胡片,效果较明显。

四、厥阴风火相煽。《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提纲条文提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此属于厥阴风火相煽,病位主要在厥阴风木,厥阴肝经内寄相火,木气疏泄过度,容易动风化火,则成消渴。在上焦,则消耗肺家津液,故口渴多饮;在中焦,则多食易饥,饥不欲食是因为脾之阳气不足,下之利不止是误下进一步损伤中气;在下焦则尿多。治疗上当遵仲景之意取乌梅丸加减治之。

糖尿病防治重在扶阳(转载)-朱章志教授

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观察细致的人,你一定会最先注意到春天树梢的第一颗嫩芽;聆听到夏日第一声蝉鸣;看到秋风渐起吹落的第一片黄叶;触摸到冬天的第一场雪!昼夜的更替、四季的轮回,你能感知到是什么力量在支配这种规律吗?这种力量就是太阳——天、地、人之间的“阳气”!四季的变化不过就是阴阳交替,天地间阳气生、长、收、藏的过程。中医防治疾病最高境界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一切向自然取法。 

人体的阳气对于人体,如同太阳对万物一样重要!所以,太阳——正如一首流行歌曲里面所唱到的“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难怪乎大医家张景岳就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而阳气又是容易耗失的!所以《黄帝内经·灵枢》上称:“人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就是说人过了四十岁,阳气就在走下坡路了,于是很多疾病都在这个年龄阶段容易发生,糖尿病就是其中一例。 

一、糖尿病症状和阳气的关系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在古代属于“富贵病”。主症为“三多一少”,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多饮是口渴之后“饮水自救”的一个表现,为什么消渴病患者容易口渴?这其实与人体的脾肾阳气亏虚和枢机不利息息相关。为了便于理解,这里我们“道法自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不知大家见过抗旱没有,炎炎夏日,农田缺水龟裂,很深的水井往往还是有地下水的,要水从地底下流上来,我们需要借助水泵这种工具,有了水泵水就可以源源不断抽上来滋润干涸的土地。其实我们的肾阳的蒸腾作用就相当于水泵的动力,而脾阳的输布功能就相当于水泵本身,如果两者其一虚弱,或是两者都虚,津液不能上承于口那就会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三枢不畅,特别是水火气机运行之通道——少阳之枢不畅就会导致阳气内郁不能布展,结果出现津液输布不利的问题也能引起口渴。津液输布障碍,津液就会下渗于膀胱,这样又出现了消渴病的另一个主症——多尿。

消渴病还有一个主症就是多食。我们中国人民讲究“民以食为天”,连孔子都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家见了面寒暄的第一句常常是“您吃了吗?”于是很多人认为能吃是福,其实食量很大并不是好事,往往提示着你的脾阳开始虚衰了,道理很简单——打个比方那就如同小马拉大车。开始你给小马加鞭,它也许可以拉动大车,但是很快就会衰惫下来,最后别说是大车就连小车也拉不动了。脾阳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处在一个代偿的阶段,当脾阳不能代偿时,它会突然垮掉,其结果就是发展为消渴病。

二、怎样扶阳气?

笔者多年从事糖尿病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认为消渴病之发生、发展,自始至终都和阳气密切相关,简而言之,消渴病的病机就是:脾肾气(阳)亏虚,枢机不利。所以在治疗方面着重固脾肾两本,畅达三枢,扶阳气和畅通阳气之道路要贯穿在消渴病的治疗始终,并且扶阳不忘补阴,于阴中求阳。

1.固其两本

祖国医学认为,“两本”指先天、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肾乃生命之根,内寓元阴元阳,“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脏腑的气化皆始于此,故为先天之本。这就好比说肾阳就是我们人体的太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资之以为生,故为后天之本。脾肾两脏在水液代谢方面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肾主水液”。人体的水液代谢,肾阳的功能最为重要,就像自然界一样,阳光普照、烈日炎炎,水气上蒸,河流才会干涸。而在人体若肾阳不足,则气化、推动和固摄作用失常,引起水液代谢障碍,出现痰饮、水肿,多尿,遗尿、尿失禁、小便余沥、尿少、尿闭等病症。

脾主“运化水液”。脾气健运,既能使体内各脏腑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滋润,又能防止多余水液在体内停滞,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而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肾阳脾阳的不足,就会产生诸如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正是危害我们生命健康的元凶,引发多种并发症。这就好比社会现象中正气不足,歪风邪气就盛行、肆虐无常一般。所以,治疗的根本就是固护脾肾阳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的临床经典著作《伤寒论》非常注重“扶阳气”,清朝温病学家吴鞠通指出“伤寒一书,始终以救阳气为主”,而扶阳只有扶脾阳、肾阳,才是扶阳的根本。书中所论扶脾肾阳气又兼有祛邪的代表方就有:苓桂术甘汤、茯苓四逆汤、理中丸、附子理中汤、真武汤、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五苓散等。

2.和畅“三枢”

阳气功能异常不单单只是盛衰问题,更与其升降浮沉运行的大环境相关。我们讲究“道法自然”,还是用自然现象来做比喻吧。刚才讲了脾肾阳气两虚,是好比自然界没有了太阳或是太阳热力衰退了——这是阳气的绝对不足;但是还有另外一种状况——阳气的相对不足,那就是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只是有层层乌云遮挡了它的光芒,阳光通向大地的道路被隔断了,这个时候要获得光和热,就要拨开云雾,才能见天日。人体也是如此,有时病人明明是阳虚表现,根本的问题却是阳气运行的道路出现了问题。

体内阳气要正常的布展要通过一张张的“门”,对于“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论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朱济公对此释云:“阴阳出入,故谓之门”,这个门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一再的强调要“天人相应、道法自然”,人体的阴阳出入变化必须与四时阴阳的变化协调同步,就必须设立某种调节门户的机理,使其能适时地开户与闭合。而“门”的开合关键不就是门轴吗?“枢”即门轴也!

在人体这个轴有三个,这便是《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说的“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阳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也就是少阳之枢、少阴之枢、半上半下之枢。由于开合枢关系到人体本身及其与天地的协调,影响着阴阳之气的出入升降,因此,开合枢的障碍必然会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升降紊乱,从而成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调理开合枢纽,使其作用恢复正常,就成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伤寒论》论述到调理少阳之枢为小柴胡汤,少阴之枢为四逆散,半上半下之枢为半夏泻心汤。临床随证加减之,或单调枢机,,或与温脾肾阳气两者合用,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3.阴中求阳

《易经》里有云“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是互根互用的,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根本。如果阳虚单单扶阳,则阳气易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扶阳气的同时不能忘了补阴,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一点医圣张仲景早有认识,在《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治疗消渴病的名方——肾气丸,原文如此论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分析这个肾气丸的组成特点就是:大剂量的补阴药如干地黄、山药、山茱萸等加上小剂量的温阳药如桂枝、附子。制方的思路很好的体现了阴中求阳的思想。源于这个思想,笔者在临床治疗消渴病温脾肾阳气的同时,还让患者同时服用中成药消渴丸,因为消渴丸中有大队的养阴药如地黄、花粉等,这样可以加强温阳的疗效,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怎样护阳气? 

广东地处岭南,南方在五行里面属火,那么人体的阳气就会旺盛吗?的确地处南方气候要比北方温暖很多,我们穿着短衫开着冷气在电视机前看“神六”升空,而酒泉那却是雪花飘飘。南方得到太阳的阳气确实比北方要多,可是阳气的特性除了升发外还需要收藏,《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冬天阳气潜藏下来是为了春天的阳光更加明媚,就如拳头打出去还要收回来,才能再次打出去一样,人体的阳气同样需要收藏。而在岭南地区,在相对暖和的天气里,人的活动时间长,汗出多,阳气耗散得快,更容易导致阳虚。

太阳是自然界阳气来源之根本,其实太阳也是需要“休息”的,每到一定周期,太阳的热力就会相对减退。而今年就是太阳的低潮期,根据 “天人相应”相应的观点,这也会影响到人体的阳气。这时保护阳气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正常人如此,更何况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控制饮食,切不可贪图一时之快,暴饮暴食或是喝大量的冷饮,这些都是容易损伤脾阳的,另外在喝凉茶时一定要谨慎,确定是真的“上火”了才可以适量的饮用,否则伐伤脾阳,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在房事上应该有所节制,惜精节欲,保护肾阳。总而言之,在生活中处处要做到“天人一致”,时时注意固护阳气,只有这样才能颐享天年! 

文源:医品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