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胯

 派护林人 2020-05-11

大家都知道“胯”的重要性,知道胯要“活”,它是人体一身的核心,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可以通过面壁蹲墙功甚至通过“抖大杆”等方式来增加胯的运动幅度,使其变得灵活无阻滞。胯活,则一身活,上连脊柱,下接两腿,身法步法皆赖于此。但还不够,我们不但要做到“胯活”,还要做到“胯弹”,用胯根“大筋”带动胯部崩弹,使整体瞬间加速,这才是“身法、步法”得以深化的核心关键。我们看家里的猫、狗,其受惊时反应之快,完全超越一般的肌肉反应,用势如闪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这是因为它们天生将连接关节的大筋作为了主要的发劲机构,所以动作是崩弹式的,速度必然快,且连续性非常强!

练拳时,除了要强调“胯”的横向崩弹,同时也要注重胯的纵向运动,称之为“坐胯”。拳练到一定程度,讲究横向劲力与纵向劲力的交替,也就是“螺旋劲力”。横劲易学,纵劲难练,此时需要做到纵向“撑拔”,“拉脊与抽胯”是关键。我们可以借助内脏上提,使胯与腿骨肩抽开缝隙,令胯根大筋纵方向拉紧。“坐胯”时,则可以身借胯劲,胯借身势,一起往下运动,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称之为“千斤坠”。习之日久,整个身体都能够纵向撑拔,产生纵向的崩弹劲力,此时身体的弹簧就已经具备,是形成身体整体颤劲的基本条件,而“提胯、坐胯”是关键!

人体要能够更好的发劲,至少得具备几个要素:

1、胯要能弹,不是单纯的拧转。

2、背要能窜,背部肌肉跟骨骼的一种分离状。

3、肩要能夹,肩不夹,则身劲散,无法形成合劲,前提是,肩缝。

有云“功夫在背”,背为人体最大最宽之处,毫无悬念,所蕴含的劲力也是最大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拳架好不好,功夫高不高,可以从背上看出来,背活并且能崩弹旋裹,如同变形金刚般的根据需要展现出不同的状态,是为活、整!背的力学构造由胯、脊、肋、肩主宰,它们开发好了,背必然活力无限,潜能尽数发挥。我们在练习熊膀时,将胯、肩的拧裹崩弹,肋的折合,脊的旋拧,肩的压弹充分表现出来,从而实现“龙身”!所谓“身备五弓”,两臂,两腿带身弓,最大的弓在于背,也就是人体躯干,我们只有将背脊盘好,才可以将这把弓的威力表现出来!

练拳的火侯非常重要,其窍要如下:

我们有句话:“累不练,困不练,饿不练”。那什么时候练?要在你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练,所谓精足气满,浑身都是力气。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每天都有这个状态,尤其是在早晨起床以后,应该感觉精力充足,两手涨满,浑身有劲。功夫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你自己设定计划去练,而是身体会自动提醒你去练。往往你在那坐着,心里头一股劲起来就坐不住了,这时候练个十几二十分钟,精神就愈发的振奋,精气就愈发的充沛。

收功很重要。几乎所有的拳,练完了收式都是静一静,关键就在这静一静。这个静,就是无极,就是返先天,能静多长时间静多长时间,就把你刚才炼的这些都转入先天虚无,而后再入后天气血。这世上只有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南怀瑾说过一个炼精化气的小法门,就是按脑袋那个,最后要空一空把功夫化了,道理是一样的。孙氏所有拳法都是起于无极,最后收于无极,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草草了事,那就基本就白练了。

功夫这两个字,好像慢火炖老汤,倒不主要是慢火,关键是老汤里头的化学变化。你说我练了二十年,每天挥汗如雨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可嘉,但如果身心上没得着好处,这二十年就白练了。当然,也出汗了,多少对提升免疫力有帮助。但如果过了火,就会起到反作用。内家拳的功夫,就是身心的逆生长,体能体质快速增强,四五十岁的人身体要比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好。身体里头的筋骨愈发健壮,这些你自己都能感受的到。身边的人感受你永远是精精神神,好像小伙子一样朝气蓬勃。

过去老辈人写文著述,都是自己练出来了,而且社会也都承认,才会把自己一生的总结贡献出来行之书本,现在则大不同了。我只想说,教书育人,话不能随便说,书也不能随便出,文章更不能乱写,别人看了走错了路是有因果的。最起码说的都是我练出来身心验证了的,其实拳法这东西非常客观,拳道同体,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只要你练对了身心上应该马上就有变化,绝不会有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没消息的。都说以拳入道,道也很简单,只要你空空静静不染片尘,就离道不远了。在这个程度上不管站桩还是练拳,才能有所印证和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