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们:这才是00后的孩子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缺了它,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痛......

 开心就好uufsg6 2020-05-11
李波老师大型教育公益答疑精选片段
疫情不停     直播不断

初三学生应如何克服考前焦虑与备考策略



我小的时候看过姜文演的《红高粱》,现在还能依稀的记起电影里的高粱地和红灯笼,也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最喜欢看的是《鬼子来了》。

我一直都感觉姜文这个人自带了一股土匪一般的气场,那张脸一崩起来就不怒自威。

整个访谈过程谈到了电影,还谈了北京,全程姜文都展现出了一个有内涵的成熟男人的谈吐魅力,还有一个极具才华的导演的傲气,还有老北京人骨子里的慵懒和潇洒范儿。

到了节目的后半段,两个人聊到了姜文的母亲,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硬汉脸上猝然出现了一股悲伤。

他动了半天嘴唇,慢慢的说:我和我妈的关系一直处不好。

姜文作为一个儿子,总认为这件事情是自己的责任。


即使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最后他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依旧不能让他满意。


姜文提到了他的一个国外的朋友,因为给自己的母亲买了一套房子就让母亲很高兴,这让他十分的羡慕。


不只是买房子不能让自己的母亲高兴,就连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考进中央戏剧学院,都没能让母亲动容一点。


就这样,他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丝芥蒂。

当他提到自己的母亲去世的时候,脸上浮现出的情感,与其说是悲伤和不舍,倒不如说是一股不甘。


一直到母亲去世,他都没能尽到一个儿子的义务。

姜文要的其实很简单,仅仅是想让自己的母亲能因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高兴而已。

但他的母亲对他的一切成就都处理的轻描淡写。

“我就不知道怎么能让我妈高兴”。

这是他一字一顿说出来的话。

即使年过半百,这一份对母亲的愧疚,依旧是这个做儿子的心中永远的痛处。

我们不知道姜文的母亲为什么不高兴,可能是因为长年的柴米油盐让她丧失了对世界的惊喜,还有可能是性格使然不擅长表露心意,但姜文的这一段诉说,却让我想起了当下,依旧存在这一群,“不会”高兴的母亲。

“不高兴”可以说是现在广大母亲群体的一大特点了。

我在初中的时候有过一个同学,当时和我一起在美术特长班,他一头自来卷,个子小小的,说话还稍微有点大舌头,有一次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他忽然和我说:他现在最怕期末考试。

我一边涂着素描一边说:期末考试谁都怕啊,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他说:我怕的不是考试,是考试回了家之后,如果考的不好,到家之后就是爹妈的两张臭脸,有的时候连饭都不给他做,让他抱着自己的试卷饿一晚上。

我很惊讶,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他讲,这是考得不好,如果考的好了,你猜怎么着,还是两张臭脸,虽然有饭吃,但是吃饭的时候一定会被从头教育到尾,这次考试出现了什么问题啦,你最近心态有些飘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低级失误是不是在学校都不认真听课什么的。

这就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现状,不管孩子是否有进步,成绩是否满意,做父母的,就是不敢发自内心的高兴一下。

因为做父母的,永远都松不下心里的这一口气,对孩子教育的这根弦,永远都是绷得紧紧的。

从幼儿园早教开始,就想走在别人前面,选小学,小学成绩要好,因为你要考小升初,小升初考好了还有中考,中考考好了还有高考,父母就像一个巨大的碾轮,赶着孩子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父母不敢放松的原因,就是因为能够感受到漫长的未来所带来的压力。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三种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情感需求。

在这三者里面,我们给的最多的,往往都是物质。

但其中最重要的,却是情感。

在我的文章里曾经提到过一位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这位心理学教授是在青少年教育心理方面为人所熟知的,但是这位教授的本职,是研究犯罪心理学。

为什么一个犯罪心理学出身的,应该去分析罪犯心理的人,会转而关注青少年教育呢?

因为她发现,绝大多数的罪犯,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状态,都是因为童年和少年期的情感问题没有被重视。

现在孩子们最普遍的情感问题,便是不被认可。

去年有一个很火的综艺节目,叫做《少年说》。

节目会到真实的学校里,布置一个高台,让孩子们走上台,喊出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

孩子们喊出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在感谢自己的恩人,有的在吐槽自己的老师,有的在毕业之前,向自己的同班同学表白。

一些平时不敢说的话,都在这个节目中被喊了出来。

其中最吸引我关注的,是一对母女。

孩子一上来就向自己的母亲提意见,说,能不能不要总是把她和那些极其优秀的孩子比,这样让她很受打击。


妈妈的对比对象全都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这样的级别。

对此,孩子很崩溃。

而且孩子说道,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都是先说哪里做的不好,一直都在打击她。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是,自己并不适合激将法,如果妈妈一直这样打击自己,她就会一直觉得自己很差。

她的同学过来安慰她,说,你真的很努力,你在我们家里,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一直很羡慕你的。

这个女孩和母亲对峙的全程我都是皱着眉头的,但是女孩的朋友来安慰她说的这句话,却差点把我眼泪逼出来。


这位妈妈直接否定了认可孩子这条路,坦言说,不是我肯定你你就能出效果的。


这位妈妈又说,当你很强的时候,我就是要打击你一下,让你稳定下来,打给你很弱的时候,才会去推你一把。


可是这个孩子已经感觉自己的状态很受影响了,现在已经觉得自己很弱了,她肯在其他人面前把这件事情大声的喊出来,说明这件事已经在心中憋了很久。

学习是一场长征,孩子们一上学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间,拼的除了智力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耐力。
因为他不止要学一个月,还要学一学期,还要学一年,他要学过一整个小学初中高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耐力很容易被消磨殆尽。
只靠学习带来的满足感,要维持住这十年间所需要的心力,还是有些不够的,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在挫败感和成就感之间螺旋上升的过程。

每一次失败,每一次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这份耐性就被消磨掉一些。

就像一辆跑长途的汽车,每次陷进坭坑里,如果只能靠自己的轮子往外跑,不但会止步不前,还会费油。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去推他一把,把他推出泥坑,再给他加一加油。

孩子的内心里,需要一个支撑。

而父母的认可,就是这个支撑最可靠的来源。

原因很简单,每一个做子女的,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让父母因为自己而感到高兴。

仅此而已。

这个在天台上喊话的女孩,对自己妈妈的要求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我已经非常努力的照你说的做了,妈妈你就不能因为这件事开心点吗?

但是这位妈妈的表情也给了我们答案,开心是不可能开心的,你还差的远呢,我只要一开心,你绝对就会沾沾自喜,就会飘。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妈妈们,如果你们认为自己只要因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感到开心,那孩子就会膨胀,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话。

那我要告诉你三个字,不至于。

好多人都说,教育要红白脸一起唱,要打一个巴掌给一个枣。

但是现在的现状往往都是,巴掌打的越来越顺手,枣给的越来越小气。

好多人都说,我们之前几代人的教育,不都是这么过来的么?

可是,教育还是那个教育,孩子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些孩子了。

社会一点一点的发展,人情其实是逐渐淡漠的,下一代的孩子们,先是没有了邻居,再是没有了兄弟姐妹,然后没有了同桌。

孩子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也是00后的一大心理特征:

孤单。

姜文没有和母亲搞好关系,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成功,为什么呢?

因为在那个年代,他生长在大院里,有一群朋友和长辈,在这些人身上,他能得到很多,甚至在他的电影里,他也不厌其烦的展示着他所长大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是他成长的根据地。

但是现在的孩子,似乎注定是要在孤单中成长的。

越是孤单的人,越容易自暴自弃,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去得到别人的认可。也没有办法从别人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一些不易察觉的闪光点。

一个孤单的孩子,会有多么渴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因为自己而开心一次,但是妈妈们却因为来自未来的压力,根本不敢随意的开心。

为什么赏识教育如此的被重视?

因为得到过认可的孩子,最起码,他的情感,是健康的。

只有健康的情感,才能支撑起健康的生活。


点“在看”,实力支持“考试帮”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