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兴尧:买书

 光宇阵 2020-05-12

1978年文化革命结束后已经两年,这时才清理知识分子的问题,十年浩劫中,我写的一包检讨被掷还,叫我自己销毁,经过烟消火灭之后,我的问题,化为乌有。一阵兴奋之后,感觉到拨乱反正,天下太平,同时获得正式退休,时间上无牵无挂,悠游岁月,经济上发还一笔冻结的工资,顿时感到宽松富裕。身心安定之后,怎么办,干什么,于是重振旧业,还是读书。首先的问题是增补书,此时的书市,不断出现一些好书,都是抄家后流失出来的。还有东安市场、宣内大街两处中国书店,经常处理降价图书,我选购了不少,又进入了“读书乐”的环境。宋陆友仁《研北杂志》云:“刘禹锡尝谓,繙讨书传,最为乐事,忽得一异书,如得奇货,好求怪僻难知之籍,穷其学之浅深,皆推其自出,有所不及见者,累日寻究,至忘寝食,必得而后已,故当时士大夫多以博洽推之。”平常我们只读刘禹锡的诗,而不知他好书做学问的事。

这一时期,我尽力购进许多图书,其中颇有善本好书,惟此一时期,时间甚短,书的本身,逐渐缺乏,书价亦继续上涨,衍成近日买不起书,望书兴叹的局面。

换书跑书店成了习惯,选书买书成为嗜好,买书需要钱,书价贵了,需要更多的钱。钱是维持生活的,买书多了,势必影响生活,不能两全。褚人获《坚瓠补集》二有《贫士买书为室人所谪》云:“张无择(抡)贫士也,所得馆谷,悉以买书,每为室人之谪”,刘武城戏成《如梦令》云:“万卷百城相亚,滋味浑如食蔗,急切不逢时,时至黄金无价,休骂,休骂,浊酒没地难下。”将仅有一点薪水买书,当然会遭到妻室的反对。又清人刘声木《苌楚斋续笔》卷二:昆山徐懒云茂才买书无钱,自嘲云:“生成书癖更成贫,贾客徒劳过我频,始叹百城难坐拥,从今先要拜钱神”。读书人无钱买书是古今寒士不能解决的憾事。

近十年来,书价急剧飞涨,许多钱买不了几本书,于无法中想办法,以书易书,以古物换书,即是以木刻古书换新排字的平装本,我常用的《九朝东华录》及《清史稿》,看后没有归架,几次搬迁,缺失很多,又因待用,由中国书店雷梦水先生选购一部《东华录》价数百元,以旧书易之,又中国书店老友郭纪森先生亦帮忙换得一些用书,文化中人互相关怀协助,其热忱可感也。

文物、图书、字画,本来同源,以文物换书,自古已然。宋人《道山清话》云:“张文潜常言,近时印书盛行,而鬻书者,往往皆士人躬自负担。有一士人,尽掊其家所有,约百余千,将以入京鬻书。至中途遇一士人,取书阅之,爱其书而贫不能得,家有数古铜器,将以货之。而鬻书者雅有好古器之癖,一见喜甚,乃曰毋庸货也,我将与汝估其值而两易之。于是尽以随行之书,换数十铜器,亟返其家。其妻方讶夫之回疾,视其行李,但见二三布囊磊磈然,铿铿有声,问得其实,乃詈其夫曰,你换得这个,几时近得饭吃,其人曰,他换得我那个,也几时近得饭吃,因言人之感也如此。”张文潜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讲笑话,有时以笑话讥讽王安石。这个寓言式的笑话,当然不一定是事实,然而说明当时已有以古物换书的情况,是带有警惕性意义的,说明爱书和好古的两个书呆子,不如一个妇人聪明有见识,图书文物虽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吃饭。

以书易书,以文物换书,在文化界是普通事。封建社会还有以人换书者。

《碧声吟馆谈麈》眷四记《美婢能诗》云《静志居诗话》载:明华亭朱吉士大韶,性好藏书,访得吴门有宋椠袁宏《后汉纪》,经陆放翁、刘次溪,谢叠山手评,饰以古锦玉签,遂以一美婢易之。婢临行时题诗于壁云:“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吉士见之惋惜,未几捐馆。这位朱学士真是书痴书愚,不惜以美婢换一部宋版书,一时高兴做错,及见婢诗,后悔莫及,怏怏而逝。读之令人感慨,戏剧中常儆人“莫怀古”实针砭之言也。

我和书的关系如此,虽然暂告一段落,但还没有结束。

19954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