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这个症状,是一个消化系统的最常见症状。 什么是腹满?就像《伤寒明理论》中所说: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 腹满这个症状,在伤寒论中,还有许多的叫法,如:腹胀,腹胀满,少腹满,等。 腹满这个症状,是属于里证的,一般认为是由于腑气不通所致。 腹满有虚有实,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认真分辨,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实证的腹满,大多是由于肠道中有形积滞不能运行而导致便秘,腹部硬满而痛,并且拒按,脉实,苔厚。治疗应当采用下法来祛除积聚。 虚证的腹满,大多是由于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所导致的。其症状表现为按之濡,不硬不痛,并且喜温喜按,按后舒适,得温痛减,脉虚无力或者虚而大,舌淡苔润,大便多不秘结。治疗多采用温胃健脾的方法。 在伤寒论中,阳明病的腹满属实,太阴病的腹满属虚。所以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说法。 其实,在临床上,任何一个症状,都不是孤立的,判断某个症状是虚是实,是表是里,是寒是热,一定是要医生仔细问诊,详细查体,有其他的症状来佐证的。 我们现在学的这个腹满,是太阴病意义上的腹满,是和“时腹自痛,或吐或利”连在一起的。 从方证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方证: 脾虚气滞的厚姜半甘参汤证。 阳明腑实之大承气汤证。 邪热内扰之栀子厚朴汤证。 三阳合病之小柴胡汤证。 冲任虚寒之温经汤证。 阳明湿热发黄之茵陈蒿汤证。 等等。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人的胃肠道内存有一定量的气体,超过正常量,就可能会此起人的不适,也就是感觉有胀满的症状。形成的原因很多,但一般而言,分成两种: 一是来源增多,如:大量的吞咽空气,食物发酵,自血液弥散入胃肠道的气体增多等。 二是去路障碍,如:完全或不完全的肠梗阻,肠壁吸收气体障碍,肠蠕动减弱而导致排气减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