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最重要、最基础三十个症状解释之9:胸中热烦

 仕仕霖霖 2020-05-08

“胸中热烦”这个基本症状,前面三个字,都是修饰最后这个“烦”字的。
“胸中”说的是“烦”的病位。——胸中亦即心中,由于心胸是少阳病的发病与诊断部位,所以才把“胸中热烦”定义为半表半里部阳性病少阳病的核心症。
“热”字是来定义这个“烦”是由于“热”所引起来的。
所以,这个词儿的重点是这个“烦”字。

烦是指心中烦热不安的自觉症状。大多见于热证之中。
烦经常是和躁连起来说的。但烦与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烦是病人的自觉症状。说的是心胸烦热郁闷,甚至懊恼不眠,但神志清楚,是病人的自觉证。
躁是他觉体征。躁指的是病人由于烦而扬手掷足,躁扰不宁,神志大多昏沉,是他觉证。
但在临床中所见,二者虽然可以单独出现,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大多一起出现。就是说,烦极可以见到躁,躁中也有烦。
二者比较起来,一般以烦躁较轻,躁烦较重。就是说,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分别有烦、躁、躁烦、烦躁等不同的描述。
并且,根据烦症所兼而有不同的表现,用词也不一样,如:烦热、烦满、微烦、虚烦等,以后再解释。

至于烦与躁的区别,有这样的说法:
《类证治裁》书中说:内热为烦,外热为躁。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热传肺肾,则烦躁俱作。
意思是说:烦与躁是由于热的原因,但烦为阳而躁为阴。所以,但烦不躁者,多见于阳热证中,而但躁不烦,则常见于阴寒证中。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点儿。

从伤寒论方证的角度来说,主要列举以下方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之桂枝汤证。
太阳伤寒表实证之麻黄汤证。
风寒表实兼内热之大青龙汤证。
蓄水证之五苓散证。
心阳虚之桂甘龙牡汤证。
脾虚心悸之小建中汤证。
肾阳虚之干姜附子汤证。
阳虚厥逆之茯苓四逆汤证。
等等,不一而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