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职官制度演进,地方设置监察官,中央集权强化之下的必然产物

 思明居士 2020-05-13

如果大家了解宋朝历史,或者看过和宋朝有关的电视剧,那么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黄袍加身而建立宋朝的,因此他继位之后,为了防止以后武官像他一样,篡夺宋朝的江山。

因此,他不仅设立了通判这个官职来监察各州郡官,同时宋朝时期的整个特点就是重文轻武,而且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开始体现在职官制度上,那么这个职官制度究竟是什么?他对宋朝的政治体制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历史中,去看看那职事制度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职官制度的特点大概是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问题。而且还划分了一条线,改制前与改制后以及南宋时期都是不同的阶段。

一、中枢机构的演变

宋朝时期一共设立了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的主要特点就是文武分权宋朝初期,仍然使用唐朝后期制度,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中书”机构与唐朝时期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都是宰相上班的地方。但是之后就和宰相没什么关系了

宋朝职官制度演进,地方设置监察官,中央集权强化之下的必然产物

到了元丰时期之后才开始改制,并且从官员中选出了首相和次相,所以说名义上虽然恢复了三省,但实际上与一省并没有什么差别。而到了南宋初年之后,又以官员为首相和副相。

宋朝还有一些特殊宰相官称,但那些都是蔡、韩等权臣耍弄权术的一种伎俩,并非宋朝制度。而枢密院的由来也参照了唐朝时期的,唐朝时期,枢密使就是由宦官担任的多余机构,主要是君主专制宦官擅权的产物。

例如,唐朝末期,朱温就曾经杀掉了宦官,由此看来这个朱温也不是什么好人啊,他杀掉宦官,是为了自己掌权。而宋朝学习五代时期,也成立了枢密院,所以通俗来讲,赵匡胤设立枢密使,主要就是为了分宰相的权利,从而形成文武分权。

宋朝职官制度演进,地方设置监察官,中央集权强化之下的必然产物

在元丰时期改制时,曾经讨论过要不要废掉枢密院,神宗强调祖制,并且说了一句话,我认为神宗这句话的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制度是我的老祖宗赵匡胤亲自制定的,我身为他的后代子孙,怎么可以擅自废除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呢?

这不是不孝吗。因为这件事在改制时,因为神宗这一番不舍得浪费祖宗的大孝心,因此没有废除枢密院。而且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由文官来担任,副职有时候会用武官,这充分体现了宋朝时期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宋朝职官制度演进,地方设置监察官,中央集权强化之下的必然产物

后来,在对西夏用兵的时候,因为军事指挥不利,于是在后来的时候枢密使就由宰相做了,就因为指挥不利就撤了我的职,为枢密使伤心一分钟。直到战争结束之后才恢复原状。在南宋时期,如秦桧,贾思道等,都曾以宰相的身份兼任枢密使。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同时兼任枢密使,是为了防止大臣权重威胁皇权,可是后来,宰相继任枢密使开始成为定制主要原因是皇权受到了影响。

二、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

唐朝后期的时候,经常有一些别的机构来指派官员管理的规定,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初期的制度之所以很混乱,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赵匡胤两兄弟没有做好规划与处理,所以才发生了一系列糟心事。例如军部之外,中书院就是枢密院夺了兵部的权力才成立了另外的一个机构。在元丰改制之后,这些制度都被彻底改了。至此,结束了唐末到宋初官制上的混乱状态。

宋朝职官制度演进,地方设置监察官,中央集权强化之下的必然产物

宋朝时期的御史台与唐代相同,都没有设立御史大夫,而是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元丰改制前沿袭唐制,之后就被取消了。宋朝为了防止外戚当政,官官相护,因此做了一个规定,凡是跟宰相沾亲带故的都不能做台长,笔者一听太伤心了,就因为咱们有后门,就不让人做官了,真是太伤心了有木有啊。除此之外宋朝还设立了谏院,不过在元丰改制之后,谏院就被废除了,看来折腾到最后还是谏官做老大呀。

三、军事制度的演变

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权力集中于皇帝,由皇帝一人主管。除此之外,宋朝还有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四个部门,如枢密院、三衙、吏部,每个部分负责处理他们负责的事情,各做各的,互相制衡,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事。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一个很奇葩的制度,那就是宋朝政府喜欢从饥民中招募士兵,他们对此非常得意,说是造福百姓的一件大好事,简单来说就是所有没有工作来源的人都成了保护百姓的军士。宋朝军事制度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从地方军中选拔出体魄强壮的人,然后充实到中央禁军中去。

宋朝职官制度演进,地方设置监察官,中央集权强化之下的必然产物

宋太祖曾经颁布了一条命令,对作战十分不利,神宗继位之后知道了它的弊端,才废除了这种办法。岳飞之所以有功于国,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杀害,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训练了岳家军,触犯了宋王朝的大忌讳,所以说岳飞的死看似是被秦桧所陷害,但其实真正要他死的是怕威胁到皇权的帝王。

因为有宋太祖定下的重文轻武,所以宋朝时凡是军事上面的官员一律由文官兼任,而武官只能当一个副职。

四、宋朝官员选举途径

想要当官有三种途径,一是科举,二是制举,三是荫补。宋朝时期,礼部贡举设进士及诸科。宋朝在科举制度上比唐朝更加严密,比如宋太祖废除“公荐”,因为“公荐”对一些寒门子弟很不公平。宋朝想要当官,必须要有身份和德行,参加考试的人不能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

宋朝科举制度越来越严密,不在只有氏族之子才能入朝为官,而是开始向社会各阶层招生,这一举动影响很大,招揽了很多有才能的寒门子弟,扩大了宋朝的统治基础。

制举制度布衣可以通过地方官审查,参加殿试。官员与士子都可以参加,但必须要公卿举荐,所以说这个制度给士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入仕机会。

宋朝对官吏子弟的照顾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尽职尽责,比如高级官员,他的儿子,孙子,亲戚都可以当官,甚至可以荫及门客。一般官员可以荫及子孙,简单来说就是一人当官,全族斗可以当官啊,不用考试,就是公务员,宋朝官员子弟不要太幸福啊。

由于宋朝优待大臣的这些作法,虽然对巩固统治阶级固然有一定的益处,但也是促成宋代官史繁多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宋朝对宰相等高级官吏还有一种特殊优待办法,就是,宰相因为一些原因,可以请求出任外藩,这个做法叫做“请郡”。自宋朝以来,对官吏士大夫的种种优待,其实质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与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而不是与百姓一起治理天下。

虽然个中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宋王朝的这些举措,确实激励了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之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