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氪领读 | 关于投资、创业和教练:硅谷万亿美元教练坎贝尔引发的对话

 昵称535749 2020-05-13

36氪领读 · 1小时前

做不好教练的投资人不是好的投资人

编者按:风投行业常有“三分投,七分管”这样的说法,很多时候投资人在创业者面前需要扮演好一个教练的角色,教练像是一面镜子,帮助创业者看清周围的事物,所处的环境。同时,投资人也需要教练,在必要的时候帮助自己跳脱惯性思维,帮助自己走出思想迷宫。让我们跟随企业家张中锋老师一起来看看投资人如何扮演好教练的角色吧。

金炯: 资深风险投资人,源星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

张中锋:企业家教练 ,《企业家教练的自我修养》作者。

投资人的教练自觉

金炯:中锋老师,最近我阅读了前谷歌CEO埃瑞克斯密特的新作《Trillion Dollar Coach》( 中文版《成就》)。我注意到,2000年开始,比尔坎贝尔接受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基金 Kleiner Perkins 合伙人 John Doerr 的邀请,成为KP基金包括谷歌在内的众多投资企业的高管教练。书中涉及不少创业发展中极具挑战的场景,也每每引发我作为一名风险投资人的思考。 

所以,我特别希望就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从教练的视角与您做一些探讨,希望能解决一些困惑。

张中锋:坎贝尔一直是我最尊重的企业家领导力教练。如果能带着一份像坎贝尔那样的教练自觉,一定会有利于投资进程的管理。教练的陪伴角色会增加创业者良好的合作体验,激发更大的热忱,推动双方共同目标的实现。

金炯:投资人的教练自觉是指什么?

张中锋:商业契约是理性甚至是冷酷的,要缔结更深入的伙伴关系,就意味着要有深入的互相懂得。我说的投资人的教练自觉,更多的是指对这种伙伴关系的尊重和理解,也就是要有更多的同理心和共情的能力。

金炯:确实,风险投资行业也有这样的说法,三分投,七分管。坎贝尔生动地诠释了教练的角色和价值,但是一个好的教练需要天赋和经验,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如果自己无法成为教练,是不是也可以像KP的John Doerr 一样给创业者找一个教练?如果企业刚刚起步,规模比较小,是不是对于教练的要求也不用那么高?

张中锋:风险资本有特定的商业范式,包含了必须的财务,法务等管理工作,但财务、法务更多的是对风险的防范,对自我利益的保护,而教练是基于一种伙伴思维,给予创业团队支持和帮助。教练更多指向协助创始人内在人格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匹配其快速成长的创业实体,同时,在投资刚刚完成时,教练还能够起到一个增进双方沟通效率、传递真实信息的作用,从而在一开始就形成更为健康的投资关系。所以,如果投资人认同教练的这种作用和价值,当然需要物色合适的教练来帮助被投企业。这也是投资人教练自觉的一个内涵。

另一方面,创始团队需要的教练不会因为企业阶段早晚和规模大小而有所谓初高级的差别。如果你相信这个创业团队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那这个团队在起步时就应该获得最专业的教练支持。坎贝尔去谷歌做教练时,谷歌也是一个创业不久的小企业。当然,优秀的创始人是一个梦想的开创者,他也会挑选与他对话和合作的对象。

金炯:投资人学理科或者金融出身的居多,性格或者作风上都比较自信犀利,在投后管理上,许多人认为啦啦队式的点赞,对于企业成长没有益处。对此您怎么看?

张中锋:有教练自觉不妨碍投资人的自信,相反我认为这是投资人更大自信的体现;投后管理要严谨也和教练思维没有冲突;教练的价值更不是啦啦队似的存在。坎贝尔就一直强调在董事会上要先说坏消息,而且要直面问题。先说坏消息,其实是出于一种信任和负责的态度。不要埋地雷,藏暗礁,尽早共同面对,这个认知的基础是双方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

拥有教练自觉,可以避免自身压力和情绪的干扰,保持冷静和倾听,让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让大家都看见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优秀的创业者其实也在挑选投资人,他们最关心的是投资人对于他坚信的事业是否有同样的热忱和信心。创始人其实是很敏锐的,他的直觉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投资人。投资人带着教练的自觉,也可以减少犯错,因为你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局面,甚至是紧急的情势里,放对自己的位置。教练的自觉会让投资这件事更多地回到人,因为投资始终是一件和人高度相关的事。

金炯:中锋老师,您提到投资是一件关乎人的事,我特别同意,但是人又是最难进行量化分析的。如果拥有了教练的视角,会有什么帮助吗? 

张中锋:拥有教练视角,其实就是拥有了人的视角。回到人就回到了源头,否则很容易掉到事的漩涡中。当行进的路上出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如果只是停顿下来反复说坚硬的石头,就会忘却共同的目标和当初的选择。

优秀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一样,也是少数人。他们会真正尊重创业者,愿意保持开放性,并和创业者一起不断学习。当你拥有了这样的素养和能力,你就可以快速地吸引到优秀的创始人向你靠近,并对你敞开内心。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顶尖的投资高手可以非常快速地发现投资对象,其实不是因为他们财大气粗的自信,而是他们具备了快速识别出自己想要的创始人的能力。而教练视角,也就是我们说过的拥有同理心和共情的能力,正好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投资人也需要教练吗

金炯:是的,比如孙正义投资马云就是这样的传奇。对了,最近孙正义因为投资共享经济遇到了重大挫折,他的愿景基金被很多人质疑。中锋老师,您觉得孙正义这样的投资人是不是也需要教练的支持呢?

张中锋:当面对严峻考验时,如果投资人的角色控制了他所有的思维,他的念头里全是可能损失的数字,宛如黑洞一般。回到人的视角,认识到人都有脆弱和不完整的地方,这可以帮助他接纳当下的自己,然后,如实看见其他利益关联人的状况,冷静地回到常识并找到解决方法。

成功的投资人,其过往的成功常常就是他当下的脆弱或者说难以承受的负担。因为无法接受自己可能的失败,而无法看见问题的实相。很多时候,成功人士都是在和内在的自我进行搏斗。那个内在的自我却很难被看见,而教练最大的使命,就是不露痕迹地帮助教练对象看见内在自我,并达到平衡。

当然,顶尖的投资人,往往也是自我教练的高手。教练需要找到与他们对话的语言和逻辑,同时也需要投资人在内心真正接纳教练的支持和帮助。至于经历过无数风浪的孙正义,我相信他身边应该已经有人扮演教练这个角色,不管他是否被称为教练。

教练的介入

金炯:在《成就》这本书中,很多被坎贝尔教练过的企业家总结说,坎贝尔非常善于在创业团队教练的现场直接介入,比如对不愿意接受团队决策的个体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等。您认为教练的介入有特定的方法吗,您有什么实践心得?

张中锋:这要看组织的文化和团队的开放度,还有就是团队中出现障碍的当事人的性格和职业背景。坎贝尔在团队教练中有不同的介入方法,非常灵活,所以在学习他的这些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

现场的信息最完整、真实,教练在进入现场之前要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教练的现场倾听到真实的信息,抓到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而教练最好的准备就是牢记自己担任团队教练的使命和任务,在教练现场做到能量饱满,同时保持全然忘我的利他之心。

我通常会关注团队教练中的每一个成员表达观点和接受意见的方式,创造出安全的氛围,尽量不让他们因感到不被尊重而愤怒;其次我会引发大家一起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提供更多的视角,让当事人听到更全面的信息,包括当事个体如果作出调整将会对组织和他本人带来的价值和意义,让当事人看见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每一个团队中都会有具强烈个性的“怪才”,这些人往往是组织中有特殊价值或者贡献的人。我的方法常常是先从其他的团队成员入手,带动他们成长和变化,先不触及这些特殊人物,让他看到整个团队除了他以外的各种变化,从而推动他有更大的意愿度来融入组织。当然,在过程中我会让他依然感觉自己始终是被关注的。

金炯:中锋老师有没有比较记忆犹新的团队教练案例 ?

张中锋:我曾经用四个小时让团队中最容易起冲突的两位企业高管(其中一位就是所谓的“怪才”),在团队教练的现场演绎他们发生冲突的典型过程,通过角色互换以及现场团队的关系动力,最终消解了他们之间长久以来的对立情绪,看到了冲突中自己的问题,也找到了互相增进了解的方法。

如何让大象进入会场

金炯:冲突确实是创业团队扩大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艰难,《成就》这本书里也提到坎贝尔的观点,遇到重大问题不能拖延解决,而是要“让大象进入到会议现场”。我自己是许多家创业企业的董事,深知大象的破坏力,您有什么解读吗?

张中锋:让大象进入会议现场,需要非常地谨慎。我自己在教练实践中,一定会事先充分评估会议现场的承受能力,这包括看见大象的意愿度,和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因为教练是指向问题的解决,而不仅仅是问题的揭示。这就需要教练在事先做好大量的工作,包括在开始团队教练前需要进行相应的一对一教练工作,以做好大象进入的准备。

金炯:嗯,如果大象进入现场,团队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困境,也就是《成就》中所说的要快速走出Bitch session的部分,对此您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张中锋:陷入泥沼的感受是震惊和无望,特别是具体的当事人。好的教练是真正的赋能者,也就是要让现场的所有人辨析出这个困境为什么和每个人相关以及为什么经过协同可以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要始终记住人是最重要的。

完整的人

金炯:坎贝尔也非常重视人。他在谷歌的乔纳森.罗森伯格和乔布斯、盖茨、鲍默尔等一起被选为十大科技暴君并沾沾自喜时,严肃地批评了他,并分享了“人最重要”的详细观点。坎贝尔提出Whole Person(完整的人)理念,但是这在中国的当下,常常会沦为口号或者墙上的标语,原因就是执行起来太不容易。怎样才能真正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他是最重要的,进而一起实现共同的目标呢?

张中锋:如何让组织中的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书中介绍了许多坎贝尔独有的方法,比如在周一例会开始前,先让大家谈谈上周末的trip report。这个举措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较多地看见团队其他人职业身份以外的生活,从而更多地理解各自职业身份以外的个体需要,这样就自然地增加了团队的同理心,减少了彼此的隔膜。 无论trip report里分享的是喜悦还是挫折,分享人都会感受到关心和爱。这会让大家一次次感受到身处于一个共同的团队之中,增进组织团结。

坎贝尔把职业和个人的身份互动融汇在日常工作中,是他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他就是这样把教练能力传递给组织,成功打照出了像谷歌这样的教练型组织,从而带来超常的组织发展能力。

坎贝尔反复强调组织中”爱“的重要性,也突显了他对人的关切。爱是连接、是完整。而现实中人们又对于自身内在的完整或者缺失不甚了解。

坎贝尔的whole person理念,强调尊重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人生选择,理解并支持每一个人的职业目标。这和我长久以来信奉的将教练对象的自然人格和职业人格相连接的教练逻辑,是高度一致的。在这个意义上,我的教练实践证明东西方没有差别,都有极好的效果。

金炯:您在教练过程中最多使用的让自然人格和职业人格连接的方法有哪些?

张中锋:每一个人都爱自己,这是本能。爱自己的感觉是让自己有能量,让自己安稳,感觉自己有价值。现实世界里,真诚的赞美,像阳光雨露,能给接受赞美的人带来能量。 

我发现自己能立即看见对方身上那些值得赞美却不容易被发现的部分,比如向上生长的声音、眼神里的希望、谨慎恭敬的内心,哪怕是一份积极的挣扎,因为要向前而有别样的力量;然后,我会在看见的当下,清晰准确地把我对此的赞美传递给对方。这是我常用的方式。这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切的,是被爱的,更重要的是,他会有一种久违的被懂得的感受。事实上,正是我的这种看见和赞美让他和内在的自己相遇了。

其实这和坎贝尔的方法很相似,他让每个人介绍自己周末的家庭生活,团队就回到了爱的氛围里。每一个人都带着底层能量的供应,会更如实地看问题,偏差和冲突会减少,哪怕出现分歧也不会轻易攻击他人,更愿意协同地解决问题。

金炯:您能用一个您自己的教练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如何让自然人格和职业人格相连接吗?

张中锋:NY公司是中国特种电机行业的龙头企业,我受公司大股东和董事长委托对公司新任总经理及其高管团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练。这位总经理不善言谈,不是杀伐果决的人。他的底层自然人格是希望看见好的局面,不忍看见哪怕已经发生的坏局面。他对自己能否胜任有很大怀疑,虽然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但是自认为很难像他非常尊重的董事长那样来管理企业。

通过访谈,我充分了解了他的自然人格。记得我和他有过一次深谈,由傍晚的散步一直聊到深夜,过程中他谈及了自我成长中每一个重要的故事。我让他一直自由地讲述自己,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都有意义,我都在关切地聆听。而只有让对方有这样的感受,对方才能更如实地展现自己,教练也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自然人格。

因为离开了职业环境,身处于开放的大自然中,而且散步这种动态的行走能让对方有一个被陪伴的感觉。这一次的谈话,我们双方都记忆深刻。这位总经理后来回忆说,我在过程中反复对他说,成为一个杰出领导人的模式是多样的,譬如,像他那样的性格,可以形成自己静水深流、谦下支持型的领导风格。做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在两年多的教练过程中,我始终对他两种人格连接的程度保持高度敏感,及时发现他的不适感或者疑惑,并积极帮助他解决问题。我还借助集体观摩并研讨《阿甘正传》这部电影,让他在高管团队教练的现场感受到自己的风格是能够被团队所接受的。无论是利用团队关系动力,还是积极地推动董事长对他的公开肯定,我把导致他自然人格和职业人格分离的一个个刺,逐个摘出来。他也越来越自信,展现了一个继任者应该有的领导风采,让董事长和大股东都更放心地将企业交给他管理。

+1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