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枭雄桓温北伐的得与失

 雪炎熊猫 2020-05-14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大家好,我又开始了。

上面这首来自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必各位十分熟悉,作者致力北伐,然而却一生不得志,也许时代不同,要是把辛弃疾放到东晋年间,立下不世之功当有他一份,毕竟他也曾是一名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主儿。或许有人要问,既然写五胡乱华,何必要牵扯辛弃疾呢,唉,辛弃疾想北伐终不得,而今天的主角桓温,那是想北伐就北伐,还一连三次啊!

辛弃疾

之前在成汉消亡那文中提过桓温,当时就说了,这是一位大人物。

天降英才

桓温,字元子(一作符子),父亲是江左八达之一的桓彝。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桓彝有位好朋友叫温峤。

且说某年某月,桓温出世,温峤前来交份子钱,这个流程大家都懂,钱都交了,孩子总得让我看一看吧,老温也这么想,结果一看吓一跳,忍不住大喊:“这哪是小婴孩,听这哭声,简直天降英才啊!恭喜你了,老桓,你这个儿子生有奇骨,将来不可限量啊。”

文人就是会说,桓彝听了,自然心花怒放,“好说好说,都知道你跟前皇帝那是把兄弟,得了,就叫这小子做桓温吧。”

王敦之乱平定后,桓彝由温峤举荐到宣城任内史,这宣城可是重镇,大抵是如今的宣城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有管控长江,护佑建康之重任,桓彝在郡有惠声,为百姓所怀。然而,没多久苏峻乱起,桓彝不顾自己兵力寡弱,毅然赴难,为国尽忠,时年五十三。

桓温

这时候的桓温才十五岁,虽然不大,但心志不小,他得知杀害父亲的元凶是泾县县令江播,于是夜夜枕戈泣血,发誓报仇。但是江播势大,三年不得,后江播去世,桓温假扮宾客,将其三子杀死,大仇得报,时人称之。

好吧,如今看来,此种方式不值得提倡,可是俗话有说得好,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知强行加到古代人身上,所谓礼法,礼法,有礼有法也。

桓温为人豪爽,气度不凡,有英雄气概,而且样貌奇特,面有七星,有“风流之宗”美誉的刘惔曾经赞叹:“桓温眼如紫石棱,须发如刺猬毛,乃是仅次于孙仲谋、司马懿之流的人物。”

忠良之后,侠义之风,相貌不凡,这般人物,皇帝自然也是喜欢的,不久就让他娶了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其父爵万宁县男。这里的男,是古代爵位,《礼记·王制》有云:“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不久桓温出任琅琊内史,加辅国将军。公元345年,桓温升为安西将军,兼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这段时期,北方羯胡欲联合蜀中成汉灭晋,虽然最后没有实行,但这其中的危机桓温看的一清二楚,他深知蜀中若是学当年王濬顺流而下那一出,东晋估计就没了,于是先下手为强,不等朝廷政令,发兵直接灭了成汉。

平蜀以后,桓温在当地,选贤举能,驻扎一个月,安排的妥妥当当,朝廷上下也十分高兴,公元348年,将其升任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

当时,鉴于桓温先斩后奏,所有人都不看好,担心危及国家安全,唯有刘惔十分淡定,众人不解,刘曰:“桓温可是赌博高手,没有把握,他是不会去做的,我现在只担心,他胜利之后,会专制朝廷啊!”如其所料,灭了成汉的桓温,功高震主,皇帝不得已,只好启用大名士殷浩来抗衡,甚至不惜组织北伐,然而殷浩就是个三四把手的料,不久北伐失败,殷浩下野,桓温终于是朝野上下,无人能敌了。

一伐关中

公元354年,桓温集三路大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目标直指长安。这三路军,一路走水路自襄阳入均口,一路走陆路自淅川(今河南淅川东)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还有一路由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合击秦军,这第三路大家眼不眼熟?可还记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将魏延就曾说过:“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但诸葛亮并没有采用,这也让后来人不断讨论,魏延的这条奇计能不能成功,如今,桓温北伐,他的一路大军正如魏延所言,暗出子午谷,那么他能成功么?

晋官兵一扫昔日疲软之风,数次血战,连战告捷,不久顺利进入关中。然后于峣柳(今陕西商县西北)大败前秦主力,不久,桓温军驻扎灞上,离长安城不过几十里地,前秦上下皆害怕不已,老大苻健只领几千老弱残兵固守长安,将三万精兵发出,会合前秦太子苻苌,力求击败晋军,护卫长安。

关中遗老尽皆来劳军,这时候西晋才灭亡数十年,很多老人都流泪感慨:“想不到还能再见到官军啊!”

有一老妇,见了桓温,不禁潸然泪下,桓温就问她何故,结果这妇人竟然是昔日刘琨的侍女,他看到桓温跟刘琨相像,思念旧主,所以痛哭。桓温知道后特别高兴,因为他一向自比司马昭,刘琨,有人把他比作王敦,他还瞧不上,如今碰上识货的,那是一个激动,赶紧整理整理衣冠,问道:“我与刘司空相比,怎么样?”

老人回到:“公甚似刘司空!”

“哪里像呢?”

“脸挺像的,可惜扁平了点;眼睛也很像,可惜小了点;胡子像,可惜红了点;身材很像,可是矮了点;声音也很像,可惜娘们了点。。。。。。”

这番话把桓温气个半死,昏然而睡,好几天没缓过劲来。

来拜访的还有一人,名曰王猛,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避战乱于华阴山隐居。可惜的是,这位后来的关中名相认为桓温不靠谱,谈了谈就走了。

关中名相王猛

战事还在胶着,桓温因子午谷的军队尚未到,一直按兵不动,苻健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不久晋军粮草不济,只能后撤,前秦趁机出战,桓温大败,只好撤军,第一次北伐失败。

这次北伐,先胜后败,没啥战果,不过却射伤了前秦太子苻苌,不久这位太子爷箭伤复发而死,也算不大不小的功劳吧,不过对于桓温而言,心中还是憋屈的很,于是,开始着手第二次北伐。

二伐中原

公元356年,不服气的桓温进行第二次北伐。上次伐关中,没打下来,这次换换,把对象改成了姚襄。先说一下,此时的桓温早有不臣之心,二次北伐开始之前,他数次上表,要朝廷移都洛阳,小皇帝司马聃得王谢两大家族相助,没有同意这一无理要求,为何无理,姚襄正在加紧攻击洛阳,而且,中原一带几乎没有晋朝属地,谁敢去?

这一年,东晋朝廷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进讨姚襄,二次北伐开始。

桓温自江陵出兵,进逼许昌、洛阳。同时,徐、豫二州出兵淮、泗,进入黄河。

在经过金城时,桓温看见自己以前栽种的柳树已一围粗细,感叹万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手握枝条,泫然流涕。

九月,桓温大军来至伊水(在今洛阳城南),姚襄大惊,只得先撤军,于伊水之北列阵以待,同时派使者前去套近乎。桓温自然不给机会,亲自上阵,披甲督战,大破姚襄,洛阳终于再次回到汉人手中。

桓温进占洛阳后,拜谒先帝皇陵,同时派人修葺墓所,留下一些人驻守之后,就班师回朝,并将三千多户归降百姓南迁至长江、汉水一带。

这第二次北伐,可谓是成果很大,虽然没有彻底成功,但也收复了一些失地,虽然后来收复的司隶、豫州、青州、兖州等地再次陷落,但总的说来,东晋的版图还是有所扩大的

经过这两次北伐,桓温得封南郡公,其子桓济为临贺县公,而且由于收复旧都洛阳,桓温的声望大大提高,公元363年更是由此进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正式掌握朝政。

次年朝廷授桓温扬州刺史,令桓温掌握京畿地区军事。此时桓温镇扬州,其弟桓豁,桓冲分别掌握荆州,江州,自此桓温集东晋全国军政大权于一身,纵观整个国家,仅有徐州,兖州及豫州部分兵力不受其管控,这时候,搁谁心中都不免生出异心,尤其是早有不臣之心的桓温。如今,赐九锡,只差一个由头,好吧,那就再来一次北伐,班师回朝之日,便是我登基称帝之时!

今天就到这里,下回桓温的第三次北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