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自己记性比以前差是不是得了痴呆?

 依依630 2020-05-14

感觉自己记性比以前差是不是痴呆?

将来会不会得痴呆?

主观认知下降和痴呆的关系

这些场景大家可能很熟悉,“早晨药好像没有吃!”“他叫叫叫什么?想不起来了!”,

“这件事情我怎么忘记了?”,“我刚刚和你说了什么?”……

这些都是健忘常见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朋友经常抱怨记性越来越差,往往话在嘴边却想不起来,东西放在一个地方转眼就忘了。

人们对出现这种情况表现出一种担忧,担忧自己是不是得了痴呆或者会不会发展为痴呆。




WHAT IS DEMENTIA?

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痴呆?

所以今天需要回答两个问题是:

  1. 感觉记性差了是痴呆吗?

  2. 感觉记性差会发展成痴呆吗?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痴呆?

痴呆指的是大脑受到疾病损害如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等等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记忆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等等的减退或低于正常水平。

这些能力我们称之为“认知功能”,认知功能的减退并不一定就是痴呆,痴呆还有一个必备的条件是认知功能的下降足以影响日常生活功能导致不能独立生活。

“日常生活功能”是指在日常生活普遍会进行的活动,包含自我照顾(例如自己进食、沐浴、更衣、整理仪容)、工作、家庭杂务及休闲娱乐的任何日常活动。

痴呆的“认知功能”

  • 日常记忆——例如难以回忆最近发生的事情

  • 集中注意力、计划或组织某件事——例如,难以做出决定、解决问题或执行一系列任务(如做饭、洗衣、购物)

  • 语言——例如在谈话时找到合适的词语出现困难

  • 视觉空间技能——例如判断距离以及识别三维物体出现困难

  • 定向力——例如忘记了日期或日期,或者对自己的位置感到困惑(痴呆患者经常迷路就是空间定向差)。

  • ……

痴呆的“日常生活功能”

  • 料理个人卫生

  • 穿脱衣物

  • 吃饭、喝水

  • 可在床和椅子之间移动身体

  • 自主控制大小便

  • 四处移动 (相对于长期卧床而言)

  • 进行简单的家务

  • 准备饭菜

  • 服用药物

  • 购物

  • 使用电话

  • 管理金钱财务

  • ……

讲了这些重点在这里——诊断痴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认知功能减退”“日常生活功能受损”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应该清楚了,只是感觉记性差,日常生活功能如果没有受到影响不是痴呆!



THE SECOND QUESTION

接下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在正常老年人和痴呆之间有一种状态叫: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指的是:用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来进行测试的成绩低于正常而高于痴呆患者,且日常生活功能没有受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人群中每年约有10%~15%转化为痴呆。

认知功能存在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

  • 主观部分就是自身的感觉,有的人自己感觉记性思维啊很好,有的人感觉都很差。

  • 客观部分一方面是临床表现的症状如经常迷路,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说话时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标准化的量表、问卷来进行测试的成绩。

前面提到的“感觉自己记性比以前差”属于主观部分,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来表示这种状况:“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从这里我们可以将人群分成四类,如图:

明确是不是主观认知下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 与之前正常的认知状态相比,自我感受到认知能力持续下降,这种下降与急性事件无关(急性事件指的是比如身体疾病,抑郁症等影响到认知功能)。这种认知能力下降的状态不需要别人能看出来。

  2. 标准化认知测试的成绩正常,不在前面提到的“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范围内,从客观上来看,个人的认知是没有受损的。

有研究表明在客观认知测试表现正常的老年人(70岁及以上),有50%至80%的人存在这种“主观认知下降”。

有“主观认知下降”的人群在4年的时间里有14%发展为痴呆,27%的人发展成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这明显高于没有主观认知下降的人群。

这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应该可以知道了,存在“主观认知下降”人,也就是感觉自己记性比以前差的人发展为痴呆的风险大大高于没有这种感觉的人。


作者介绍

钱时兴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师 

长期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  Mitchell A, Beaumont H, Ferguson D, Yadegarfar M, Stubbs B.Risk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older people with subjective memory complaints: meta-analysis.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4; 130: 439–451.

2.  Jessen F, Amariglio RE, Van Boxtel M, et al.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 2014; 10: 844–852.

3.  Frank J, Rebecca EA, Rachel FB,et al.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 Lancet Neurol 2020;19(3):1-8.

支持基金与组织

1.   上海银杏老年公益基金会 

2.   上海市女医师科普专业委员会

3.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